文/洪群甯
對於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事物,大家總有其獨樹一格的堅持,好比書要整齊排好、沒洗澡不能躺床等;這樣的控制行為有時會讓人聯想到「強迫症」,但你真的瞭解嗎?一般大眾口中述說的強迫症狀與真正強迫症不同,臨床上被診斷為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簡稱OCD)的人,其行為可能超出你我的想像,並不像許多電影或認知當中,一直洗手或把東西排整齊那麼簡單……
湯華盛醫師:從精神醫學看控制
湯醫師為台北市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的精神科醫師,已有十多年強迫症臨床經驗的他,透過病理學與個案互動的角度,帶各位一探究竟行為中充滿控制的強迫症。相對於其他的精神疾患,強迫症的特色就是「控制得太好」,患者會不斷出現檢查的行為,一再確認就害怕失去控制;強迫症背後通常伴隨著「強迫思考」以及「強迫行為」。
所謂的「強迫思考」若用定義表示,腦中會重複出現不恰當的想法、衝動、影像,當中包括性、暴力、齷齪(譬如出現褻瀆神明的影像)、害怕髒想法等。通常在出現強迫想法後,個案會伴隨一些行為稱之「強迫行為」—欲透過行為的執行,來減低因強迫想法引起的害怕;譬如腦中有強迫想法告訴你「紅色很骯髒」,當你一接觸到紅色事物後,就會利用洗手這個行為來試著讓自己不怕。
診間裡的強迫症
對於事情控制得很好就一定是強迫症嗎?在臨床上定義的強迫症,病人本身是能意識到自己行為的不合理(ex.洗澡三小時),且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的進行;通常前來診間求助的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病識感,能覺察到行為不恰當,但卻沒辦法靠自身的能力改善。
湯醫師在臨床上遇到過的強迫症類型為,強迫對稱事物、出現宗教思想、害怕骯髒、看到數字就要計算、出現齷齪想法、要求整齊……,其中大家比較熟悉的強迫洗手行為,至少是持續五分鐘以上,比照標準洗手步驟仔細搓洗指縫指尖,洗完還會出現外科手勢動作(把雙手舉高)因為害怕再次弄髒。
許多人認為,只跟強迫症患者說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他們應該就要懂得區辨然後好起來,就像教小孩多說幾次就能學會。但!事實並非如此,對於患者來說他當然也知道,也能覺察到自己的不合理處,唯一的差別是真的做不到,這原因可能腦中出了問題,加上神經分泌物失去平衡,導致他們內外掙扎。
認知障礙與治療
患者會出現這些思考與行為,與認知功能出了障礙有關,特別是在視覺記憶與空間認知上,許多時候個案認為「看到就等於碰到」,導致只要跟他們認為骯髒的東西共處一室時,就會拼命想變乾淨。在臨床上醫師多用行為治療,幫助患者重新記住感覺,釐清處哪些是不恰當的想法哪些又是真實,同時協助患者重新辨識記憶;當病患意識到自己評估系統出問題後,便練習不要去理會,行為治療是必須要重複好多好多次,如同培養新習慣一樣必須付出練習。
強迫症在台灣的盛行率,大約100人就有2~3個人患得。對於強迫症成因目前並不清楚,只知道與腦中基底核、前額葉兩處,及血清素(Serotonin)受體出問題有關;在藥物治療上多利用高血清素的藥物進行(ex.抗憂鬱藥物,百憂解)。目前藥物與行為治療都有效,臨床上行為治療多利用學習來協助患者重新思考,行為治療改善率大約在7~8成,維持兩到三年;單純做藥物治療沒搭配行為治療的話,改善率大約5成左右,效用維持幾個月,停藥之後可能會復發。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dyDYbONTME
——
心靈偵探龔佑霖:從心理學看控制:
泛科學專欄作家心靈偵探龔佑霖,目前為臺灣大學心理系四年級學生。今天會透過心理學角度,談談可能成因與強迫症類似的完美性格,及其延伸出來的行為。
完美性格與自尊(Self-Esteem)有很大的關係,心理學家將自尊分成兩大類:第一類是內外都很一致的高自尊,如電影三個傻瓜當中的藍丘,外在表現得很正向內心也很健全;第二種是所謂的內外不一致的脆弱高自尊,如三個傻瓜的死對頭查托,一直追求外表想表現好,但內心卻有很多矛盾點。
何謂脆弱高自尊
心理學家Micheal Kernis將脆弱高自尊又分成四種:
- 條件高自尊:必須滿足某些條件,才會認為自己是高自尊。
- 不穩定高自尊:自尊會隨外在環境有劇烈變動。
- 自我提升偏誤:覺得自己很厲害,故意忽略自己的缺點。
- 不一致高自尊:表面看起來很有自信,但內心實非害怕失敗。
自尊通常建立在價值上面,價值又分為外表容易變動(如名利、金錢、外貌),以及內在持續性價值(如修養)。在碰到挫折的時候,專注在追求外表價值的脆弱高自尊者,會比較容易被影響,反之真正成功高自尊者,則因持續地培養內在,不易受到波及。
對於脆弱高自尊者,會認定事物有絕對的好壞,當在做他們認為好時會有高自尊,反之亦然,對自我概念容易模糊進而矛盾。當開始抓不定自我概念時,當事者就會傾向透由外在量化的事物(譬如分數、百分比),重新找回自我價值。
接納真實自我
脆弱高自尊者的外顯自尊與內隱自尊並不同等,在做內隱測驗聯想關於自我形容詞時,多會以負向來描述自己;平時會對於別人給的負評非常防衛,無法真實的覺察到自己的感受,只想看自己的優點,對於缺點則會盡量忽略隱藏。
若你是脆弱高自尊者怎麼辦?或許你會討厭自己負面的情緒,不願接觸真實感受;但不妨換個做法,試著勇敢承認它們的存在,因為這不僅能促進你的內外自尊更一致,還能協助你與他人有更好相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BwPwzuM4c&feature=youtu.be
講後問答時間:
- 如果去弄清楚引發強迫症的起因,會對症狀有幫助嗎?
湯醫師:目前最主要還是利用行為是治療來改善,不太需要確切找出起因。 - 為什麼停止藥物後可能會復發?
湯醫師:強迫症原因尚未明確,只知道基底核及額葉出問題,利用高劑量血清素藥物去調和這兩部分,但停藥之後沒有化合物來協助的情況下,可能會復發;在臨床上常應用學習理論及行為治療,幫助患者練習改變行為,學到好習慣。 - 強迫思考如何改善?
湯醫師:利用暴露不反應法,臨床上指導個案錄音下自己的強迫思考訊息,接著無限播放讓個案去習慣,練習不去反應。 - 被爸媽罵之後什麼情況會變低自尊,哪時又變不穩定高自尊?
心靈偵探:就從之前的研究來看的話,低自尊的人可能一直活在習得無助的狀態下,最後直接放棄改變;會成為不穩定高自尊的人,則可能是因為還會期待外在希望;我認為影響孩子自尊型態的重點,主要還是與家長的教養風格有關。 - 強迫症是近期才有的症狀嗎?
湯醫師: 其實過往歷史上就有,只是沒被明確紀錄,衛教宣導被大家認識而已。 - 能透由飲食來改善強迫症嗎?
湯醫師:吃藥還是最顯著的,因為分子進入大腦會碰到腦屏障(BBB),透由飲食其當中有益物質則很困難到達腦中;有人說吃香蕉最好血清素最多,但你必須要吃一大串才有辦法達到藥物的效果;健康的食物都可以吃,不過對於是否可以改善可能還是不如藥物來得好! - 強迫症的預後?
湯醫師:進程大就是好好壞壞,其中受到其他變項影響,譬如壓力。若依照醫師的療程譬如藥物及行為,預後的療程會比較好;但若不好好治療,其預後會很糟糕!症狀嚴重度跟預後沒有關係,有無病識感才是主要關鍵。 - 病人去找你多是自願,還是強迫的?
湯醫師:一半一半,很多個案都是網路google「強迫症」,然後看到我的名字,接著他們就來囉 XD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30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