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uFG60xrJI
當我們問能源問題還「能」怎樣呢?你可能會想到太陽能發電、風力發電等等,但就如同前面廖英凱所說的,臺灣島上的一些好的風力發電地點就那些而已,那那那……有沒有可能把風力發電機建在海上呢?海上風會比較大,也比較不會影響的附近居民?真的有這麼簡單嗎?來聽聽第一線的工程師說有多困難。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海洋產業處工程師湛翔智,從工程面切入到底離岸風力發電作為臺灣再生能源的選項會遇到什麼問題。
詳細簡報檔在此:
首先就是只要是利用能源都會遇到的問題:能源需求很集中在城市、工廠,但是像台北市就不太可能蓋電廠,所以要怎麼有效率的發電,然後有效率的輸送到需要能源的地方,是工程師在思考能源問題時很注重的。所以能源從何而來?在風力發電來說,就是哪邊風大往哪邊去囉!湛博士表示其實臺灣風最大的地方不是現在有風力發電機的新竹苗栗等地,而是在臺灣海峽上,因為風在海上跟在陸地上不一樣,不會有很多地形起伏讓風力減弱,而且臺灣海峽就像吸塵器一樣,風速快的咧。
啊,可是用膝蓋想也知道,風力發電蓋在海上會比較貴,建造、維護成本都會比較高,值得嗎?
我們可以參考北海地區國家開發離岸風力發電的評估流程:
開發前的調查包括要建在哪裡比較好啦、到底這個離岸風電能不能賺錢,以及會不會對沿岸的居民、漁民造成視覺壓迫的問題,這個評估可能會要五年。選定好位址之後,會需要打水下基底,這就是比在陸地上建要困難的地方,底要打的比較深,而且要能夠抗海水拍打,臺灣則還得評估颱風的影響。等到安裝線路也可以把電傳回陸地上(這很重要!),工程師還要忙運維工程,讓風機可以健康的運轉20年以上。
個人覺得最有趣的是,除了我們一般想向會建的風力發電機以外,旁邊還會建個氣象觀測塔喔!以德國FINO1海氣象觀測塔為例,會監測風場實際資訊,包括氣象、海洋、鳥類遷移、海床、水下噪音等數據。
再來就是,風力發電機到底會有多大呢?
可以這麼大。
第一代離岸風機比較小。葉片越大,能轉換的風能越多,但就代表小風無法推動發電。當一個葉片跟A380的寬度一樣時,該如何搬運葉片以及支撐重達一千多噸的風機?湛博士提到了疲勞分析檢驗、IEC 檢驗標準等等,以及比較各種機座形式的優缺點,以及如何防潮汐、防鏽蝕。至於輸電的電網,是由三條銅線、一條光纖直接從海底電纜傳回來。鋪設電纜的方法很厲害:先理出一條水溝,再把電纜沈下去,再埋起來,這樣就可以避免漁船下錨的時候不小心破壞到電纜。
要成功的離岸風力發電真的很不容易,因為必須考慮如何在海床上固定、海中生物會不會黏上來增加了海流對基座的摩擦力,更不用說海上的天氣其實變化比陸地劇烈,臺灣還有颱風侵襲、西部海岸地質鬆軟等問題。但除了技術上的問題之外,臺灣做離岸風電另一個問題是,臺灣目前還沒有這類海上作業的相關勞工安全規定,所以還有待各單位努力。
最後獻上美美的infographic,瞭解一下北海的離岸風力產業,更多數據可以上官網:http://www.ewea.org/statistics/。
等等,那臺灣呢?湛博士推薦大家再生能源網,可以查到臺灣規劃中的再生能源建置計畫,也希望大家持續關心臺灣的再生能源議題,讓臺灣可以提高能源自主的比例。
【關於能源多元化系列講座】
能源多元化系列講座是Pansci舉辦的科學聚會,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能源相關領域的講者,各自在 30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能源相關知識或相關的想法,並讓所有人對能源議題有興趣或關心台灣能源產業現況的人都能參與討論。本系列活動由PanSci 泛科學、工業技術研究院與經濟部能源局聯合主辦。
感謝10/4 來松菸誠品一起關心能源議題的夥伴,可以找找看有沒有你的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