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Mr.人體糾察龜(從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
吃鈣片會產生心血管疾病? 專家;鈣片攝取與心血管疾病無關!
日前坊間盛傳,民眾攝取過多鈣片反傷身,易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造成民眾對鈣質攝取產生疑慮。對此,澳洲內分泌研究學者Richard Prince於2014年最新研究駁斥這項傳聞,此分大型研究針對鈣片與心血管疾病相關性所做的18份研究整合分析[1]。內容指出,鈣質與心血管疾病無關,文中更進一步補充,每日鈣質攝取大於1,000毫克及400國際單位(IU)維生素D,比平日沒有習慣攝取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危險性可能更低。提醒民眾莫因錯誤迷思,而忽略平日補充鈣質的重要性。
過去有研究指出過度補充鈣質可能提高心肌梗塞的機率,這些研究都有3項共通的疑慮,第一是統計數據規類、二是針對心肌梗塞解讀不夠完整、第三則是結論不夠明確。事實上,根據Prince研究團隊10多年來收集各國報告進行綜合分析,得到的結果皆顯示鈣片攝取與心血管疾病無關!
「吃鈣片會造成血管鈣化?」別在聽信網路謠言亂「鈣」了!會造成血管鈣化最大原因來自於體內的發炎反應,至於人體血管為什麼產生發炎反應來自於人體關鍵酵素:COX環氧合酶所調控[2],影響因素種類繁多,例如:飲食高油高鹽高糖、糖尿病等等皆會影響體內發炎反應。另外,鈣質是幫助調節心臟正常運動的重要離子,一般來說正常的攝取量是不會影響到血管壁健康,因此別再因為「鈣」就和「鈣化」聯想在一起!
台灣「欠鈣」族高達9成 男性骨折率位居亞洲之冠!
然而,仍有部分民眾擔心鈣補太多可能造成疾病風險?國民健康署數據[3]告訴你:「國人應先擔心鈣質攝取不足」。根據調查顯示,國人平均每日鈣質攝取量,男性為612毫克,女性563毫克,都不及衛生福利部每日建議的攝取量1,000毫克」,鈣太少或太多都會影響身體正常控制的能力,導致血中鈣濃度發生變化。當血液中鈣濃度過低時,骨骼內的鈣會被提取到血液中,以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若此情況持續發生,骨骼容易變得疏鬆、脆弱甚至引發折斷危機。近年來國人骨折率仍居高不下,不僅高達9成國人為欠鈣族,男性骨折率甚至高居亞洲之冠[4],顯示國人的骨質問題已成未來重大健康隱憂。
要瞭解自己的骨質狀況,每年可以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飲食的部分,成人一天需攝取的鈣質約1000毫克,鈣質的攝取以天然食物為主,像是平時多吃木耳、黑芝麻、高麗菜及豆腐等高鈣食物,但是現代人大多外食無法完整攝取足夠鈣質。節省時間方便的情況下以鈣片的方式補充,建議一天攝取量以600毫克為基準,彌補飲食中鈣質的不足,才能避免骨質疏鬆找上門。
本文作者Mr. 人體糾察龜,出生於澎湖,從小在海邊觀看海底生物吃著自家養殖不受汙染的海鮮長大。大學醫藥化學系,致力於藥物檢驗、小分子合成藥物研究;研究所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領域廣泛包含:高分子微脂粒藥物合成:PEG-Dox-polymer與F18、I125放射性小分子頭頸部癌藥物合成,目前主要致力於食安流行病學探討-外食習慣與心血管疾病、憂鬱相關性量化研究。大學喜歡化學卻也恨化學:化學帶來太多便利,卻也為人體健康帶來太多災害!因此研究所決定攻讀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研究所,研究探討大環境下到底多少危險因子對人類健康帶來災害。平時愛好運動健身,也喜歡研究各種對運動肌力、耐力、爆發力有幫助的食物!現為清華大學國科會計畫研究助理,雖從事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卻喜愛新聞時事、運動飲食的探討
平時喜好寫文章,想把大眾不了解的知識,用簡明易懂生動的文字傳達訊息讓每一位非相關領域的讀者了解。
文獻資料:
- The Effects of Calcium Supplementation on Verifie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spitalization and Death in Postmenopausal Women: A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 The role of cyclooxygenases in inflammation, cancer, and development [20 December 1999, Volume 18, Number 55, Pages 7908-7916,oncogene]
- 國健署2005 – 2008 台灣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結果
- 2012年《國際骨質疏鬆症期刊》排名結果,五十歲以上成人髖部骨折發生率,台灣以每十萬人口約四百五十人居全球第七,僅次於丹麥、瑞典、挪威、瑞士、美國白人、奧地利,在亞洲更高居第一。
Ref: Osteoporos Int (2012) 23:2239–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