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分解血栓的唾液:吸血蝙蝠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_96
・2014/10/17 ・669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SR值 574 ・九年級

吸血蝙蝠標本
吸血蝙蝠標本

撰寫/饒翔進|成功大學材料所

指導/李旺龍教授

抗凝血的唾液,是好?還是壞?

吸血蝙蝠是一個以血為食的群體,由於牠們的生理系統進化的非常特殊,犬齒的外型上也呈現為非常銳利的刀口形狀,因此除了嗜血以外,已經無法再吃其他的東西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認為牠們在吸血時是咬開皮膚後,再將血液「吸」進體內的話,那是一個離譜的錯誤!因為牠們在吸血時利用門齒和犬齒切開皮膚後,牠們會用舌頭不斷地舔食流出的血液,在牠們的唾液中具有抗凝血劑,會使動物或人類本身的自動凝血功能失效,讓你血流不止而有生命危險,這正是吸血蝙蝠的致命之處。

但是有研究發現,在吸血蝙蝠的唾液中含有一種desmoteplase(DSPA)的酵素,這種酵素能有效的分解血栓。當血栓形成時,會阻礙腦部的血液供應,而造成缺血性的中風(Ischemic strokes),而吸血蝙蝠唾液中的酵素將可能大幅改善此類的病情。

中風大致上分為兩類,缺血性和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會因為動脈硬化、血管變窄,進一步被血栓所阻塞,目前所用的血栓溶解劑要在中風發生後3小時內進行靜脈注射,但是具有腦出血的併發症。而DSPA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它的分解血栓效果優於現今所用之藥物,並且不會造成腦部傷害,而且可以延長中風的治療時機到9小時內,目前也將進入人體的臨床試驗,希望不久就會有好的消息。

原文出處:Saliva breaks down blood clots: vampire bats. AskNatur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Fernandez AZ; Tabalante A; Beguin S; Hemker C; Apitz-Castro R. 1999. Draculin, the anticoagulant factor in vampire bat saliva, is a tight-binding, noncompetitive inhibitor of activated factor X. 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 Protein Structure and Molecular Enzymology. 1434(2): 135-142.
  2. Researchers say bat could aid stroke victims. The Columbus Dispatch [May 29, 201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_96
6 篇文章 ・ 0 位粉絲
「週日閱讀科學大師系列講座」活動主要提昇一般民眾對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工程科學的興趣及關切;並引發青年學子對於科學研究的興趣及行動,進而推廣至中學生的科學素養,讓科學教育普及至各社會階層。歡迎造訪FB專頁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地震之島的生存法則!921地震教育園區揭開台灣的防災祕密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9/20 ・4553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什麼台灣會像坐在搖搖椅上,總是時不時地晃動?這個問題或許有些令人不安,但卻是我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現實。根據氣象署統計,台灣每年有 40,000 次以上的地震,其中有感地震超過 1,000 次。2024年4月3日,花蓮的大地震發生後,台灣就經歷了超過 1,000 次餘震,這些數據被視覺化後形成的圖像,宛如台北101大樓般高聳穿雲,再次引發了全球對台灣地震頻繁性的關注。

地震發生後,許多外國媒體擔心半導體產業會受影響,但更讓他們稱奇的是,台灣竟然能在這麼大的地震之下,將傷害降到這麼低,並迅速恢復。不禁讓人想問,自從 25 年前的 921大地震以來,台灣經歷了哪些改變?哪些地方可能再發生大地震?如果只是遲早,我們該如何做好更萬全的準備?

要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最合適的地點就在一座從地震遺跡中冒出的主題博物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 921地震教育園區。

圖:跑道捕捉了地震的瞬間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下一個大地震在哪、何時?先聽斷層說了什麼

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台灣發生了一場規模7.3的大地震,震央在南投縣集集鎮,全台 5 萬棟房子遭震垮,罹難人數超過 2,400 人。其中,台中霧峰光復國中校區因車籠埔斷層通過,地面隆起2.6公尺,多棟校舍損毀。政府決定在此設立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這段震撼人心的歷史,並作為防災教育的重要基地。園區內兩處地震遺跡依特性設置為「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和「地震工程教育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建於原操場位置,為了保存地表破裂及巨大抬升,所以整體設計不採用樑柱結構,而是由82根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外觀為曲線造型,技術難度極高,屬國內外首見,並榮獲多項建築獎。而地震工程教育館保留了原光復國中受損校舍,讓民眾親眼見證地震的驚人破壞力,進一步強調建築結構與安全的重要性。毀損教室旁設有由園區與「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共同策劃的展示館,透過互動展示,讓參觀者親手操作,學習地震工程相關知識。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研究員蔣正興博士表示,面積上,台灣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卻擁有高達近4000公尺的山脈,彰顯了板塊激烈擠壓、地質活動極為活躍的背景。回顧過去一百年的地震歷史,從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地震,到1999年的921大地震,都發生在台灣西部,與西部的活動斷層有密切關聯,震源位於淺層,加上人口密度較高,因此對台灣西部造成了嚴重的災情。

而台灣東部是板塊劇烈擠壓的區域,地震震源分佈更廣。與西部相比,雖然東部地震更頻繁,但由於人口密度相對較低,災情相對較少。此外,台灣東北部和外海也是地震多發區,尤其是菲律賓海板塊往北隱沒至歐亞板塊的隱沒地震帶,至沖繩海槽向北延伸,甚至可能影響到台北下方,發生直下型地震,這種地震因震源位於城市正下方,危害特別大,加上台北市房屋非常老舊,若發生直下型地震,災情將非常嚴重。

除了台北市,蔣正興博士指出在台灣西部,我們特別需要關注的就是彰化斷層的影響,該斷層曾於1848年發生巨大錯動。此外,我們也需要留意西南部的地震風險,如 1906 年的梅山地震。此兩條活動斷層距今皆已超過 100 年沒活動了。至於東部,因為存在眾多活動斷層,當然也需要持續注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之所以擔心某些斷層,是因為這些區域可能已經累積了相當多的能量,一旦達到臨界點,就會釋放,進而引發地震。地質學家通常會沿著斷層挖掘,尋找過去地震的證據,如受構造擾動沉積物的變化,然後透過定年技術來確定地震發生的時間點,估算出斷層的地震週期,然而,這些數字的計算過程非常複雜,需要綜合大量數據。

挑戰在於,有些斷層的活動時間非常久遠,要找到活動證據並不容易。例如,1906年的梅山地震,即使不算久遠,但挖掘出相關斷層的具體位置仍然困難,更不用說那些數百年才活動一次的斷層,如台北的山腳斷層,因為上頭覆蓋了大量沉積物,要找到並研究這些斷層更加困難。

儘管我們很難預測哪個斷層會再次活動,我們仍然可以預先對這些構造做風險評估,從過往地震事件中找到應變之道。而 921 地震教育園區,就是那個可以發現應變之道的地方。

圖:北棟教室毀損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921 後的 25 年

在園區服務已 11 年的黃英哲擔任志工輔導員,常代表園區到各地進行地震防災宣導。他細數 921 之後,台灣進行的六大改革。制定災害防救法,取代了總統緊急命令。修訂了建築法規,推動斷層帶禁限建與傳統校舍建築改建。組建災難搜救隊伍,在面對未來災害時能更加自主應對。為保存文化資產,增設了歷史建築類別,確保具有保存價值的建築物得到妥善照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則是推行防災教育。黃英哲表示,除了在學校定期進行防災演練,提升防災意識外,更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作為教育場所,也是跨部門合作的平台,例如與交通部氣象署、災害防救辦公室、教育部等單位合作,進行全面的防災教育。園區內保留了斷層線的舊址,讓遊客能夠直觀地了解地震的破壞力,最具可看性;然而除此之外,園區也是 921 地震相關文物和資料的重要儲存地,為未來的地震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源。

堪稱園區元老,在園區服務將近 19 年,主要負責日語解說工作的陳婉茹認為,園區最大的特色是保存了斷層造成的地景變化,如抬升的操場和毀壞的教室場景,讓造訪的每個人直觀地感受地震的威力,尤其是對於年輕的小朋友,即使他們沒有親身經歷過,也能透過這些真實的展示認識到地震帶來的危險與影響。

陳婉茹回憶,之前有爸媽帶著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來參觀,原本小朋友並不認真聽講,到處跑來跑去,但當他看到隆起的操場,立刻大聲說這他在課本看過,後來便聚精會神地聽完 40 分鐘的解說。

圖:陳婉茹在第一線負責解說工作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除了每看必震撼的地景,園區也透過持續更新策展,邀請大家深入地震跟防災的各個面向。策展人黃惠瑛負責展示設計、活動規劃、教具設計等工作。她提到,去年推出的搜救犬特展和今年的「921震災啓示展」與她的個人經歷息息相關。921 大地震時的她還是一名台中女中的住宿生,當時她儘管驚恐,依舊背著腿軟的學姊下樓,讓她在策劃這些展覽時充滿了反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體驗平臺的設計中,黃惠瑛強調不僅要讓觀眾了解災害的破壞力,更希望觀眾能從中學到防災知識。她與設計師合作,一樓展示區採用了時光機的概念,運用輕鬆、童趣的風格,希望遊客保持積極心態。二樓的地震體驗平臺結合六軸震動臺和影片,讓遊客真實感受921地震的情境。她強調,這次展覽的目標是全民,設計上避免了血腥和悲傷的元素,旨在讓觀眾帶著正向的感受離開,並重視防災意識。

圖:地震體驗劇場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籌備今年展覽的最大挑戰是緊迫的時間。從五月開始,九月完成,為了迅速而有效地與設計師溝通,黃惠瑛使用了AI工具如ChatGPT與生成圖像工具,來加快與設計師溝通的過程。

圖:黃惠瑛與設計師於文件中討論設計/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蔣正興博士說,當初學界建議在此設立地震教育園區,其中一位重要推手是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他曾在台灣指導十位台灣博士生,這些博士後來成為地質研究的中堅力量。1999年921大地震後,安朔葉教授立刻趕到台灣,認為光復國中是全球研究斷層和地震的最佳觀察點,建議必須保存。為紀念園區今年成立20週年,在斷層館的展示更新中,便特別強調安朔葉的貢獻與當時的操場圖。

此外,作為 20 週年的相關活動,今年九月也將與日本野島斷層保存館簽署合作備忘錄(MOU),強化合作並展示台日合作歷史。另一重頭戲則是向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致贈感謝狀,感謝他不遺餘力,長期協助園區斷層保存館的剖面展品保存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右圖:法國巴黎居禮大學安朔葉教授。左圖:兵庫縣立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弘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盡力保存斷層跟受創校舍,只因不想再重蹈覆徹。蔣正興博士表示,921地震發生在車籠埔斷層,其錯動形式成為全球地質研究的典範,尤其是在研究斷層帶災害方面。統計數據顯示,距離車籠埔斷層約100公尺內,住在上盤的罹難率約為1%,而下盤則約為0.6%。這說明住在斷層附近,特別是上盤,是非常危險的。由於台灣主要是逆斷層活動,這一數據清楚告訴我們,在上盤區域建設居住區應特別小心。

2018年花蓮米崙斷層地震就是一個例證。

在921地震後,政府在斷層帶兩側劃設了「地質敏感區」。因為斷層活動週期較長,全球大部分地區難以測試劃設敏感區的有效性,但台灣不同,斷層活動十分頻繁。例如 1951 年,米崙斷層造成縱谷地震,規模達 7.3,僅隔 67 年後,在 2018 年再次發生花蓮地震,這在全球是罕見的,也因此 2016 年劃設的地質敏感區,在 2018 年的地震中便發現,的確更容易發生地表破裂與建築受損,驗證了地質敏感區劃設的有效性。

圖:黃英哲表示曾來園區參訪的兒童寄來的問候信,是他認真工作的動力 / 圖片來源:921地震教育園區

在過去的20年裡,921地震教育園區不僅見證了台灣在防災教育上的進步,也承載著無數來訪者的情感與記憶。每一處地震遺跡,每一項展示,都在默默提醒我們,那段傷痛歷史並未走遠。然而,我們對抗自然的力量,並非源自恐懼,而是源自對生命的尊重與守護。當你走進這座園區,感受那因地震而隆起的操場,或是走過曾經遭受重創的教室,你會發現,這不僅僅是歷史的展示,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與使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來吧,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一起在這裡找尋對未來的啓示,為台灣的下一代共同築起一個更堅固、更安全的家園。

圖:今年九月,走進921地震教育園區 / 圖片來源:劉志恆/青玥攝影

延伸閱讀:
高風險? 家踩「斷層帶、地質敏感區」買房留意
「我摸到台灣的心臟!」法國地質學家安朔葉讓「池上斷層」揚名國際
百年驚奇-霧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天下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8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19
0

文字

分享

1
19
0
鑑識故事系列:合成大麻裡的老鼠藥──「超級華法林」
胡中行_96
・2023/05/18 ・2872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佛羅里達州布蘭登醫院(Brandon Hospital)的醫師,於 2023 年的《Cureus》期刊上,分享了這麼一則故事:有個 45 歲的男子,無痛血尿且牙齦流血 12 天,之中 4 天在別家醫院以維他命 K 治療。男子耐不住性子,未遵照醫囑就自行出院,然後跑來布蘭登醫院的急診室,徵詢不同的專業意見。[1]

男子沒有血液相關的個人或家族病史。他表示自己過去一年來,每週吸食合成大麻素(synthetic cannabinoids),最後一次是在 14 天前。[1]合成大麻素類別的化合物,比大麻的有效成份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縮寫THC)強效,會引發幻覺、躁動、癲癇、精神錯亂、心跳過速、呼吸抑制,甚至昏迷和死亡等嚴重副作用[1, 2]異常流血方面,則有顱內出血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症等案例。[3]男子要做檢查才會知道,吸毒是否直接導致他的症狀。(延伸閱讀:〈鑑識故事系列:吸食合成大麻,胡亂攻擊警察〉)

非本案的合成大麻商品。圖/the U.S. Marine Corps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檢驗報告

他在布蘭登醫院的檢驗結果:血紅素、血小板、白血球的濃度以及肝、腎功能指數等,都在正常範圍內。[1, 4]以下是異常的項目及其意義:[註1]

  • 尿液分析:他的尿液中有紅血球,[1]可能是血液、膀胱或腎臟等出毛病的徵兆,[5]要配合其他線索,才能鑑別。
  • 尿液毒理學篩檢:驗到大麻的有效成份 THC。[1]這代表除了上述的合成大麻素,男子平常應該也使用大麻。
  • 部份凝血活酶時間(aPTT,又稱 PTT[6]):此指凝血所花的秒數,檢測涵蓋多數凝血因子。各檢驗中心的標準稍有差異,但通常在 25 至 35 秒上下。[7]男子的數值為 61 秒,[1]也就是不易止血的意思。
  • 凝血酶原時間(PT):此為摻入凝血激素(thromboplastin)的血漿,在凝血時所需的秒數,可偵測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各檢驗單位不一致的參考值,大多落在 10 到 13 秒左右。[8]男子的 PT 無法測量,[1]推論是數值超出一般設定的檢驗範圍。
  • 國際標準化比值(INR):由於 PT 的標準參差不齊,世界衛生組織推出以 PT 為基礎,所計算出來的INR,作為統一的參考。正常的 INR 應於 1.1 以下;服用某些抗凝血劑的病患,則得控制在 2 到 3 之間。[8, 9]既然男子的 PT 測不出來,INR 當然也無從得知。[1]

血小板跟凝血因子,為血液凝固不可或缺的要素。[10]檢驗結果顯示男子遭到破壞的凝血功能,與血小板的數量無關,但凝血因子大概是關鍵。大麻雖然具備干擾凝血的特性,[11]醫師卻不以為意。倒是其他INR不可測的住院病患,以及近年合成大麻素使用者的類似事件,都將男子的病因指向另一個更可疑的罪魁禍首。[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Jon Tyson on Unsplash

超級華法林

2018 年的時候,美國伊利諾州曾發生 174 起,合成大麻素使用者凝血異常的事件,其中 5 人死亡。[1]案發初期,當地的醫師和主管機關,注意到受害者的血漿中,有會阻止維他命 K 活化,進而影響凝血因子,稱作超級華法林(superwarfarins)的長效抗凝血殺鼠劑。[3]這些香豆素衍生物(coumarin derivatives),例如:溴殺靈(bromethalin)、可滅鼠(brodifacoum)、撲滅鼠(bromadiolone)、雙滅鼠(difenacoum)或雙香豆素(dicoumarol)等,通常是用來對付具有抗凝血劑華法林(warfarin)抗藥性的鼠輩。[1, 3]超級華法林比華法林持久,又以可滅鼠最毒。它能經由呼吸、食用和皮膚接觸,進入人體,而且生物半衰期約 90 天,[1]效果更長達 2 個月至 1 年。[3]

雖然缺乏有力證據支持,有些人相信超級華法林能減緩合成大麻素的代謝,而延長欣快的效果。[1]警方從藥頭那裡沒收的毒品,也確實驗出可滅鼠。[3]另外,學術期刊亦曾報導,有個案將可滅鼠混入合成大麻吸食,搞到流鼻血兼血尿。[12]

維他命 K1 與 INR

在猜到可能為超級華法林中毒後,布蘭登醫院的醫師先聯絡毒物管制單位,依照後者的建議,經靜脈給男子 10 毫克的維他命 K1(phytonadione)。同時,針對性的血液檢測也一邊進行,後來結果出爐,證實肇因恰是可滅鼠。投藥 4 小時後,男子的 PT 為 40 秒,而 INR 則是 3.4。接著,藥量又提高到每日 150 毫克。就這樣過了 8 天,PT 和 INR 終於降到正常範圍內,他也不再流血。[1]

維他命 K1 的價格

無論是否添加超級華法林,合成大麻素在美國基本上是違法的物質。[13]不少廠商在包裝上印製「非供人類食用」等字樣,並且不斷改變成份的化學結構,以規避法律責任。[3, 13]吸食者之所以選用,多半也是認為這些毒品,比較不會被一般藥檢所涵蓋。[3, 12]然而,正因為合成大麻產品難以監管,附帶的健康和經濟代價,也格外高昂。[1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 2018 年伊利諾州的那波中毒事件裡,病患的症狀包括:血尿、腹痛、昏迷、顱內出血等。以 3、4 月間當地某醫療機構的就診者為例,平均 INR 高達 15.8,中位數 20.0。治療的過程勞民傷財,單獨維他命 K1 的花費,每人每月就要 24,000 到 34,000 美元不等。部份病患面臨藥物短缺或負擔不起,中途放棄治療,直到逼不得已又二度住院。[3]最扯的是有人這時還跑去捐血,不僅體內的超級華法林可能傷害輸血病患,更把自己弄得血流不止,返院治療。[3, 13][註2]

回到布蘭登醫院的個案,醫師擔憂男子的帳單破表,便貼心地打算調降用量。根據文獻記載,以往治療超級華法林中毒的維他命 K1,劑量約為每日 50 到 200 毫克,至少要持續 109 天。於是,以 INR 1.3 為前提的出院目標,就訂在維他命 K1 減至 50 毫克以下。不過,這個調藥計劃開始 48 小時後,男子又違反醫囑,堅持要回家。醫師只得開立每日100毫克的維他命 K1,馬上放人。如果不含檢驗和回診追蹤等費用,預估未來每日藥費約在美金 1,500 到 3,000 元左右。醫院試圖為他向衛生單位,申請廉價的維他命 K1 供給,但不知結果如何。[1]

  

備註

  1. 各醫療檢驗中心的參考數值未必相同,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切勿拿本文的數據,對照個人檢測結果,自行診斷。如有疑問,請務必徵詢醫師意見。
  2. 儘管超級華法林中毒者不得捐血;但若 INR 控制良好,並經醫師評估,仍有機會於搶救無效後捐贈器官。[3]

參考資料

  1. Haider M, Acevedo-Cajigas C, Ortiz D, et al. (2023) ‘Persistent Coagulopathy After Synthetic Cannabinoid Use’. Cureus, 15(3): e36156.
  2. Gaunitz F., Andresen-Streichert H. (2022) ‘Analytical findings in a non-fatal intoxication with the synthetic cannabinoid 5F-ADB (5F-MDMB-PINACA): a case repo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gal Medicine, 136, 577–589.
  3. Kelkar AH, Smith NA, Martial A. (2018) ‘An Outbreak of Synthetic Cannabinoid–Associated Coagulopathy in Illinois’.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9:1216-1223.
  4. Complete blood count (CBC)’. (14 JAN 2023) Mayo Clinic.
  5. Urinalysis’. (14 OCT 2021) Mayo Clinic.
  6.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PTT) Test’. (15 DEC 2022) MedlinePlus.
  7. Rountree KM, Yaker Z, Lopez PP. (08 AUG 2022)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8. Yang R, Moosavi L. (19 OCT 2022) ‘Prothrombin Tim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9. Shikdar S, Vashisht R, Bhattacharya PT. (08 MAY 2022)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10. Moake JL. (SEP 2022) ‘Overview of Hemostasis’. MSD Manual.
  11. Mamas MA, Lamelas P. (2021) ‘Marijuana Use: A New Risk Factor for Periprocedural Bleeding?’. Journal of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14 (16): 1768–1770.
  12. Shahid Z, Kalayanamitra R, Hanafi M, et al. (2019) ‘Sugar, Spice, and Bleeding’. Cureus, 11(4): e4437.
  13. Gottlieb S. (19 JUL 2018) ‘Statement from FDA warning about significant health risks of contaminated illegal synthetic cannabinoid products that are being encountered by FDA’.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下藥毒鼠殃及猛禽:最新研究證實,台灣過半猛禽體內驗出老鼠藥
活躍星系核_96
・2019/07/17 ・3193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85 ・九年級

文/洪孝宇│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研究員
本文轉載自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新聞稿,原文為〈最新研究證實 台灣猛禽體內普遍驗出老鼠藥

自從 2014 年,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首度證實,有瀕危的黑鳶因老鼠藥中毒死亡,老鼠藥對台灣猛禽的危害才開始受到重視。

2015 年起,由農藥主管機關防檢局邀集多個單位,展開大規模的台灣猛禽體內老鼠藥殘留調查,總計檢驗 21 種猛禽、全台各地 200 多件肝臟樣本。結果共有 10 種猛禽、超過 6 成的樣本驗出老鼠藥殘留,顯示老鼠藥已經普遍進入台灣生態的食物鏈之中,此研究論文在近日發表於環境科學領域的權威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區常見的 5 種猛禽中,主食鼠類的黑翅鳶老鼠藥檢出率高達 9 成。圖/嵌入自臺灣猛禽研究會

此研究的參與單位包括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特生中心野生動物急救站鳥類研究室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台灣動物路死觀察網(路殺社)等。歷經 3 年的猛禽樣本收集,樣本主要來自救傷但不治死亡的猛禽,另有部分來自路殺採集或是機場的鳥擊防治措施。猛禽死後經解剖取出肝臟,送往農委會藥物毒物試驗所或是景博科技公司進行 14 種老鼠藥成分的殘留檢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管常不常吃老鼠,都驗得出老鼠藥

5種常見猛禽:黑翅鳶 (BWK)、黑鳶 (BK)、鳳頭蒼鷹 (CG)、領角鴞 (CSO)、大冠鷲 (CES)肝臟中殘留老鼠藥的平均濃度 (單位 mg/kg = ppm = 1000 ppb)。製圖/洪孝宇

 

在平原和低海拔地區常見的 5 種猛禽中,主食鼠類的黑翅鳶老鼠藥檢出率高達 9 成,且檢出的平均濃度也最高(211 ppb)。此外,有腐食習性的黑鳶和主食蛇類的大冠鷲,分別是檢出率和平均濃度的第二位,顯示腐食性以及主食蛇類也是老鼠藥中毒的高危險群,並間接證明蛇類可能是老鼠藥在食物鏈中傳遞的重要環節之一。至於在鄉村和都會區很常見的鳳頭蒼鷹和領角鴞,牠們食性廣泛,並非以鼠類為主食,但老鼠藥的檢出率也都超過 5 成。

5種常見猛禽黑翅鳶 (BWK)、黑鳶 (BK)、鳳頭蒼鷹 (CG)、領角鴞 (CSO)、大冠鷲 (CES)的老鼠藥檢出率,圖中數字是驗出幾種老鼠藥成分的百分比。製圖/洪孝宇

秋冬濃度最高,可能跟過往秋季滅鼠週有關

在一年之中,猛禽體內的老鼠藥檢出率和濃度都在秋冬季最高,這很可能跟台灣每年在秋季舉辦滅鼠週有關。農地滅鼠週發放的老鼠藥成分以可滅鼠伏滅鼠為主,而這兩種也是最常在猛禽體內被驗出的成分。另一種常見成分撲滅鼠,則大多登記為環境用藥,因此不只是農業用藥,居家使用的環境用藥同樣會進入食物鏈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自 1980 年之後核准的老鼠藥幾乎都是第二代,不僅毒性比第一代更強,即使動物沒有吃到致死劑量,在體內要自然代謝的時間長達 200 天以上,因此相當容易在食物鏈中傳遞和累積。本研究發現有許多猛禽體內驗出不只 1 種老鼠藥成分,最多的一隻鳳頭蒼鷹體內有高達 6 種老鼠藥,代表反覆吃進帶有不同老鼠藥的老鼠。

老鼠藥的慢性機制讓毒害影響更廣

台灣核准的老鼠藥都是抗凝血劑,中毒的動物會逐漸內出血,約 5-7 天才會死亡。因為是慢性毒,因此中毒的動物屍體其實不易發現,不像劇毒農藥(如:加保扶)中毒的鳥類會成群暴斃在毒餌週邊。因為這樣的特性,導致中毒的老鼠仍會四處移動而被天敵捕食,毒害的影響層面比劇毒農藥更廣卻不易察覺。

猛禽老鼠藥中毒的臨床症狀,包括口腔出血、皮下血腫和貧血等,但光從外觀其實不容易診斷,且中毒的個體往往因為虛弱、行動遲緩而發生意外(如:路殺),因而死因被誤判,不會想到背後是老鼠藥惹禍。在老鼠藥檢出率如此高的情況下,當救傷中心收到一隻傷病猛禽,不論傷病原因為何,我們建議都要懷疑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

老鼠藥達多少劑量足以猛禽於死地?

臺灣5種常見猛禽:黑翅鳶 (BWK)、黑鳶 (BK)、鳳頭蒼鷹 (CG)、領角鴞 (CSO)、大冠鷲 (CES)的食物鏈。繪圖:魏心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究竟多少的老鼠藥劑量足以致死,這個問題並不容易回答。以國外研究較多的倉鴞為例,出現中毒症狀的個體,肝臟殘留的老鼠藥多在 100-200 ppb 以上,但不同種類的動物對上不同成分的老鼠藥,感受性可能會差異很大。

台灣的黑鳶自 1980 年代以來族群大量消失,目前被認為跟農藥和老鼠藥的毒害有關,本研究中有兩例黑鳶,屍體被發現時無任何外傷,但出現口腔和內臟出血等中毒症狀,經檢驗肝臟中老鼠藥濃度僅 26 和 33 ppb,顯示微量的老鼠藥就可能讓黑鳶死亡。

2018年在屏東農地發現的死亡黑鳶,無外傷但口腔大量滲血,經檢驗肝臟中老鼠藥濃度為26 ppb (含可滅鼠和撲滅鼠)。(可點擊看原圖,請小心血腥畫面)圖/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相較之下,黑翅鳶的老鼠藥檢出率和平均濃度都很高,但其族群近數十年來在台灣(以及整個歐亞大陸)都呈現擴張趨勢,是否因為對老鼠藥的耐受性差異,導致不同猛禽的數量出現消長,非常值得後續研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2016年因骨折被送往桃園鳥會的黑翅鳶,死後解剖發現體內廣泛出血,經檢驗肝臟中老鼠藥濃度高達476 ppb (含可滅鼠和雙滅鼠)。這隻黑翅鳶如果沒送檢驗,死因可能會被判斷為因骨折導致內出血死亡,忽略了老鼠藥的毒害。(可點擊看原圖,請小心血腥畫面)圖/屏科大野保所鳥類生態研究室

淺山動物難以察覺的毒害危機

老鼠藥對生態的毒害,在歐美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也已經開始限制老鼠藥的使用,但本研究卻是全亞洲首次,顯示亞洲國家對於老鼠藥毒害的忽視。

台灣的滅鼠週從 1980 年代以來,舉辦了將近 40 年,每年免費發放的老鼠藥多達數百甚至上千公噸。滅鼠周的目的是每年一次將野鼠一網打盡,然而鼠類繁殖力強,幾個月後族群即可恢復,甚至已經逐漸產生抗藥性,但直接或間接毒害的野生動物恐怕已不計其數,尤其是鼠類的掠食者(如草鴞、石虎)更可能深受其害。

過去我們經常認為,台灣平原淺山野生動物最大的危機是棲地消失和破碎化,但是都忽略了這個難以察覺的毒害威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滅鼠週已停辦,鼓勵以其他方式控制鼠害

所幸防檢局已經開始正視這個問題,在 2015 年宣布停辦全國農地滅鼠週,減少免費老鼠藥的發放和濫用,然而由環保署主導的居家滅鼠周每年仍持續在辦理,各式各樣的二代鼠藥也可以在商店輕易買到,幾乎沒有任何管制。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建議未來政府應鼓勵以環境整理、捕鼠器具和生物防治等方式來控制鼠害,並逐步加強對老鼠藥的管制(例如:加註警語、提高售價、限制販售管道和購買身分等),以降低農民和民眾對化學藥劑的依賴,讓台灣的野生動物可免於毒害威脅,恢復正常的生態功能。

延伸閱讀:

  1. 基於科學而非感性 滅鼠週40年走入歷史 防檢局長細說由來(2018/10)
  2. 黑鳶禍不單行! 首次確認台灣的猛禽體內有老鼠藥殘留(2014/11)

本文轉載自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新聞稿,原文為〈最新研究證實 台灣猛禽體內普遍驗出老鼠藥〉,關心此議題亦可追蹤 FB 屏科大鳥類生態研究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活躍星系核_96
778 篇文章 ・ 127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