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起
我絕對不會說是因為我很愛吃棉花糖所以開始製作的XD
所需材料
- 濾茶器或鋁罐(擇一即可,若選用鋁罐,可參考阿簡老師的作法)
- 隨手小風扇
- M3螺絲、M3螺帽、M3銅柱
- 鐵釘跟鐵鎚
- 鋁箔膠帶
- 尖嘴鉗或鑷子
- 酒精燈(曾嘗試使用瓦斯爐或卡式爐取代,但因火力很強,易讓糖燒焦)
- 鍋子或透明投影片(擇一即可)
- 膠狀瞬間膠
- 白砂糖(想要做彩色的棉花糖的話,可以準備一些食用色素)
- 鋁箔紙
P.S. M3螺絲、螺帽、銅柱建議可以到西寧電子市場或光華商場購買(住台北的話),其他縣市的朋友可能得問問鄰近的五金用品或電子材料行。
製作步驟
- 先用釘子跟鎚子在濾茶器頂的”正中央”打一個小洞(直徑小於3mm),小洞盡量在正中央,如果偏離太多,濾茶器旋轉時會很不順暢,請多注意喔。(使用濾茶器製作的優點有:不需自行打洞、清洗後可重複使用。)
- 用M3螺絲由上而下鑽鑽看,若能順利鑽過去,代表洞的大小是合適的,再使用尖嘴鉗或鑷子夾著M3螺絲由下而上鑽過去,最後用螺帽鎖上去固定螺絲。
- 將隨手小風扇的扇葉拆下來,接著用鋁箔膠帶把馬達轉軸黏粗一點,最後於其轉軸上套上一個M3銅柱(鋁箔膠帶的原始構想來自林宣安老師)。
- 將濾茶器頂的M3螺絲與M3銅柱連接起來(銅柱內有螺紋可鎖螺絲),然後開啟隨手小風扇的電源(記得裝電池XD),看看濾茶器旋轉的情況如何,如果用螺帽鎖住的M3螺絲有鬆脫情況,可考慮使用膠狀瞬間膠黏著固定(擔心食用安全的人,就把螺帽鎖緊點吧)。
大致準備完了,接下來可以來做棉花糖啦!!!
- 將適量白砂糖倒於鋁箔紙上並集中於鋁箔紙中間(如果有準備人工色素,請在此時均勻摻入白砂糖中),然後將盛糖的鋁箔紙包住濾茶器(請務必包緊,加熱後的鋁箔紙若鬆開飛出可能造成危險)。
- 拿出鍋子或用透明投影片捲成一個柱狀(作為罩子,避免灼熱的糖液四處噴濺,若使用透明投影片則可清楚看見產生棉花糖的過程),中間放上酒精燈並點火,再將組好的裝置放到酒精燈上加熱,然後等到白砂糖液化(會冒白煙,並可聞到些許焦糖味時),開啟小風扇的開關,就可以等待棉花糖的到來囉~
PS:因為製作棉花糖的過程有使用到明火,所以請在旁邊準備一條濕抹布以備不時之需,且必須等到馬達完全停止旋轉時,才可以將裝置從鍋子或投影片空心柱中拿出,不然隨意射出來的灼熱糖漿可能會使你受傷。
棉花糖機利用酒精燈(熱源)將砂糖加熱成為液態後,藉著小風扇馬達的旋轉而將液態的糖從濾茶器的小洞被甩出。當液態的糖漿接觸到外面的冷空氣時,會凝固成一條條的糖絲而附著在周邊的塑膠墊片上,然後可以利用糖本身的黏性,用竹籤將它們捲起來。
後記
因為從小就愛吃棉花糖,也很喜歡看著老闆一把糖投入機器中,然後就變出各色的雲朵來(而且還是甜甜的雲朵XD)。所以想嘗試製作棉花糖機,來更了解棉花糖的產生過程,解答童年時的疑惑與回憶當年愛吃糖的日子。
去年到山區部落出梯隊時(詳情可見此),記憶最深刻的,正是我拿出自製的棉花糖機時,雖然那裏的不少孩子是第一次見到棉花糖,但卻跟我童年時一樣,讚嘆著其如雲朵般的造型,喜歡它蓬鬆且甜甜的口感,當糖液隨旋轉飛出、凝固成如絲綢般的糖絲。我想,除了織出如白雲般輕飄飄的棉花糖,也織給這群孩子一個美好的回憶。
也記得當地的孩子會偷摸一把糖藏在口袋裡,然後用手指沾糖慢慢地舔著(當地有貧富不均的情況,有些家庭豐衣足食,有些卻有三餐不繼的狀況,因此部分孩子少有機會吃糖),看著這一幕幕的畫面,我想:原來這個棉花糖機,用糖做為媒介,將我童年的美好回憶分享給這群孩子。雖有時空差異,但在當下,我們共享了這一份對棉花糖的感動。
多一份人性的思考(生活中的材料、簡化的做法、分享喜悅),科學除了可以造就神奇的效果,更能傳遞一份溫度、帶給他人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