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電子產品比一比:誰綠?誰黑?

活躍星系核_96
・2014/09/10 ・149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607 ・十年級

09-03-greengadgets-2
CC: Greenpeace Taiwan

綠色和平於9/5全球同步公佈最新「綠色電子產品指南」,結果顯示Apple(蘋果)產品已經全面淘汰聚氯乙烯(PVC)和溴化阻燃劑(BFRs),成為綠色電子指標性品牌表率;據統計,2013年臺灣智慧型手機品牌使用率以Samsung(三星)最高,但Samsung無論是在淘汰有害化學物質,或是使用再生能源比率卻不及Apple;而Sony的電視和個人電腦產品也仍含有害化學物質。

在綠色和平最新出版的「綠色電子產品指南」中,主要評估電子企業在淘汰化學物質和使用再生能源的進展。即便消費者對購買綠色電子產品的意識抬頭,但是電子產業的綠色政策執行力仍然不及產品汰換更新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從生產鏈上去除有害化學物質。目前市場上超過50%的品牌手機,包括Sony Ericsson(索尼愛立信)、Apple(蘋果)、Nokia(諾基亞)的手機產品已經完全不含聚氯乙烯或溴化阻燃劑。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表示:「領導品牌已經充分展現綠色電子產品的可行性,整個產業更應轉型為永續發展的商業模式,除了減緩汰換的速度,更要阻斷從電子產品衍生而出的浪費和污染。」

筆記型電腦、手機和平板電腦已經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電子產品,報告中指出在2013年全球手機銷售量高達18億支,更預估在2014年電子產品的總銷售量將再成長6%,達到25億臺。在電子產業快速推陳出新,造成消費者購買和淘汰產品的速度也大幅提升,電子產品導致的污染問題也日益嚴重,預計到2017年,有害的電子廢棄物將增加至6,540萬噸。而潛藏在廢棄物中的聚氯乙烯和溴化阻燃劑不但影響民眾健康,也對環境帶來威脅。另外,手機產品的製造過程,也將在2017年累積產生1.22億噸的二氧化碳。

09-03-greengadgets-ani
CC: Greenpeace Taiwan

電子製造業在推動再生能源使用、確保生產鏈清潔無毒,保護工人健康並防止環境污染等四大面向中,都扮演關鍵的角色。Apple目前是唯一一家連同手機和所有電腦零部件、以及產品外部電線都完全淘汰聚氯乙烯和溴化阻燃劑的企業。臺灣電腦品牌龍頭宏碁Acer在2012年起決定減少使用衝突礦產,手機與電腦等產品也陸續淘汰聚氯乙烯和溴化阻燃劑,雖然宏碁曾多次代表產業向政府提出使用再生能源政策,但實際上,宏碁對於再生能源的採納及使用,仍舊站在企業成本考量的角度,而未採取具體行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體來看,電子企業都還未能完全解決不斷增加的碳排放問題。而同樣是全球電子產業主力的韓國及臺灣,在推展再生能源的速度卻落後於中國與日本。企業除了應該增加自身的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外,也應鼓勵支持供應商使用再生能源,才能有效減少電子產品產生的二氧化碳。除了轉向再生能源,淘汰有害化學物質更是刻不容緩,因為產品本身在製造時已產生污染,當被丟棄後,又會造成二次污染,各家電子領導品牌都應以Apple為指標,立即從生產鏈去毒。

附註:

  1. 聚氯乙烯(PVC)是一類從生產、使用、到廢棄都具危害風險的化學物質,其製程中使用到多種毒化物,包括會引起肝癌的氯乙烯、影響內分泌的塑化劑等,並在廢棄後的燃燒階段生成戴奧辛。常被用於各式塑膠產品及可彎曲電線中。
  2. 溴化阻燃劑(BFRs)可通過飲食方式進入人體,已有研究發現人體血液、脂肪,甚至母乳中都有發現BFRs;BFRs常被用於塑膠製品、電視、電腦及電子產品中。
  3. 衝突礦產多是指在有武力衝突或是侵犯人權的情況下所開採而來的礦產。

參考資料:

  1. 綠色電子產品指南原文報告 Green Gadgets 
  2. 2014綠色電子產品報告指南 – 報告摘要

文章轉載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

文章難易度
活躍星系核_96
752 篇文章 ・ 122 位粉絲
活躍星系核(active galactic nucleus, 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 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體吸收新突破:SEDDS 的魔力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5/03 ・119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由 紐崔萊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營養品的吸收率如何?

藥物和營養補充品,似乎每天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關鍵分子,可能無法全部被人體吸收?那該怎麼辦呢?答案或許就在於吸收率!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這個謎團吧!

你吃下去的營養品,可以有效地被吸收嗎?圖/envato

當我們吞下一顆膠囊時,這個小小的丸子就開始了一場奇妙的旅程。從口進入消化道,與胃液混合,然後被推送到小腸,最後透過腸道被吸收進入血液。這個過程看似簡單,但其實充滿了挑戰。

首先,我們要面對的挑戰是藥物的溶解度。有些成分很難在水中溶解,這意味著它們在進入人體後可能無法被有效吸收。特別是對於脂溶性成分,它們需要透過油脂的介入才能被吸收,而這個過程相對複雜,吸收率也較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有聽過「藥物遞送系統」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科學家們開發了許多藥物遞送系統,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Self-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s,簡稱 SEDDS),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這項科技的核心概念是利用遞送系統中的油脂、界面活性劑和輔助界面活性劑,讓藥物與營養補充品一進到腸道,就形成微細的乳糜微粒,從而提高藥物的吸收率。

自乳化藥物遞送系統,也被稱作吸收提升科技。 圖/envato

還有一點,這些經過 SEDDS 科技處理過的脂溶性藥物,在腸道中形成乳糜微粒之後,會經由腸道的淋巴系統吸收,因此可以繞過肝臟的首渡效應,減少損耗,同時保留了更多的藥物活性。這使得原本難以吸收的藥物,如用於愛滋病或新冠病毒療程的抗反轉錄病毒藥利托那韋(Ritonavir),以及緩解心絞痛的硝苯地平(Nifedipine),能夠更有效地發揮作用。

除了在藥物治療中的應用,SEDDS 科技還廣泛運用於營養補充品領域。許多脂溶性營養素,如維生素 A、D、E、K 和魚油中的 EPA、DHA,都可以通過 SEDDS 科技提高其吸收效率,從而更好地滿足人體的營養需求。

隨著科技的進步,藥品能打破過往的限制,發揮更大的療效,也就相當於有更高的 CP 值。SEDDS 科技的出現,便是增加藥物和營養補充品吸收率的解決方案之一。未來,隨著科學科技的不斷進步,相信會有更多藥物遞送系統 DDS(Drug Delivery System)問世,為人類健康帶來更多的好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7 篇文章 ・ 303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生活中到處都是塑膠製品?幾個降低暴露塑化劑的注意事項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9/11/07 ・248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20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 文/文詠萱

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著塑膠材料:買菜裝菜的塑膠袋、手搖飲料的塑膠杯、晚餐炒飯的便當紙盒。除了一次性的塑膠容器,還有身上穿的、使用的東西,塑膠製品佔有很大的比例。而除了一次性塑膠用品的廢棄問題,生活中的塑膠往往也與「塑化劑」有著難以分割的關係。

自 2011 年,塑化劑風波席捲全臺,從益生菌,到果汁、手搖飲料、藥品等,越來越多食品被驗出塑化劑,一時之間,在電視、網路新聞中與食安問題相關的報導,時不時會聽到「塑化劑」這個名詞。

塑化劑究竟是什麼?我們的生活中可以有效避開它的危害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容器、食品到藥品都能發現塑化劑的蹤跡,我們該如何避開它的危害?圖/Pixbay

塑化劑是什麼?在塑膠中有什麼作用?

塑膠材料是源自於石化工業的高分子聚合物,塑膠材料中加入少量塑化劑可以增加塑膠品的柔軟度,並且加強韌性。建築材料、家具、衣服、食物包裝及醫藥產品等許多我們生活中的材料都有使用到塑化劑。

塑化劑的種類達上百種,其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化合物中的鄰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是最廣泛被使用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酯類在水中溶解度很小,但易溶於多數有機溶劑中,在日常及工業上被廣泛使用於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以下簡稱 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以下簡稱 PP)、聚乙烯(Polyethylene,以下簡稱:PE)、聚苯乙烯(Polystyrene,以下簡稱 PS)的生產。

舉例來說,PVC 的材質相當堅硬,就是我們常見硬式水管的材料,但只要加入塑化劑,就能將其製成柔軟、易伸縮的材質,如在市面上常見食物用的保鮮膜,絕大部分為有添加塑化劑的 PVC 材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保鮮膜外,我們生活中最常接觸到塑化劑的來源可說是一系列的美粧用品,指甲油、化粧品、洗髮精、沐浴乳中,也常使用鄰苯二甲酸酯類作為定香劑。除了可以讓商品保持香料氣味外,也讓指甲油擦起來看起來更光滑。

但是,由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結構和雌激素相似,進入人體和動物體內可能會有類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擾人體內分泌。因此被認為對於生殖系統有相當風險,除了性早熟、精蟲減少等影響外,也會對孕婦胎兒有一定的風險。

塑化劑的主要功用是提高塑膠材料的柔軟度和韌性。圖/wikipedia

增加食物包裝中塑化劑擴散的因素有哪些?

除了前述的美粧用品,多數人最擔心莫過於食物包裝中的塑化劑了。的確,如果食物包裝的接觸面為含有塑化劑的塑膠(如塑膠袋、保鮮膜,塑膠杯等),雖然一般的含量非常少,塑化劑仍可能經由擴散作用釋放到食物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主要原因在於,塑膠與塑化劑並非是用化學鍵連結,而是以混合的狀態存在。影響塑化劑轉移含量的因素包含了溫度、食物與包裝材料接觸面積、包裝材料屬性、以及食物本身屬於哪種組成。

液體類的食物與包材的接觸面積最大,轉移效果較固體容易產生。而食物中如果含有油脂或酒精,也會加速塑化劑滲出。在化學反應中,溫度和反應速度大多呈正相關,塑化劑的擴散作用也會此而加快。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不建議以塑膠材料盛裝剛炸好的食物或是熱湯。一方面食物接觸面的溫度較高;二方面食物中的油脂也會增加溶出塑化劑的風險。

因為油脂和高溫容易讓塑膠中的塑化劑溶出,因此不建議用塑膠材料盛裝剛炸好的食物或熱湯。圖/Pixabay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使用塑膠製品的注意事項,如何減少塑化劑的暴露風險?

要減少塑化劑的暴露,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注意自己平常使用的產品,避免使用塑膠材質容器,可選用玻璃、不鏽鋼、陶瓷。並在飲食前養成洗手的習慣,以免食入環境中的塑化劑。

若是一定得使用塑膠包裝,盛裝食物的塑膠製品需慎選,當包裝上標註為 PVC 時,成分較易含有塑化劑,購買時需多加注意,特別是在選擇購買兒童用品時。有高溫加熱的需求時,避免使用 PVC 材質的保鮮膜、包裝一同微波或加熱。若有使用保鮮膜加熱的需求,則儘量選用 PE 保鮮膜。與食物塑膠包裝接觸的時間也要注意,有許多外帶食物多用塑膠袋盛裝,應避免讓食物長時間接觸、浸入塑膠。

除了食物之外,先前提到化粧品、香水等日常用品中的定香劑,也要注意使用。上粧後須澈底卸粧,香味太重的洗髮精、沐浴乳、香皂、洗衣劑等儘量減少使用。另外,許多人會使用巧拼鋪地板,巧拼材若為 PVC 或 PS,含有塑化劑可能性較高,使用上可以鋪上地毯、在觸摸後洗手降低接觸的風險。

塑化劑有優點也有缺點,它讓便宜的塑膠成為我們更隨心所欲的材料,人類生活更便利。但是已經有許多實驗、研究指出暴露在一定濃度的塑化劑對人體有一定的影響。多加注意食品安全,減少塑膠使用,才能讓自己減少暴露在塑化劑的危機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李允誠,用塑膠容器會吃到塑化劑?都是擴散作用搞的鬼! ──「Pansci Talk:餐具都會釋放間接添加物?」,泛科學。
  2. 如何避免塑化劑的暴露– 馬偕紀念醫院
  3. 維基百科,塑化劑
  4. 馬嘉駿,都是塑膠惹的禍?到底什麼是塑化劑?──「Pansci Talk:都是塑膠惹的禍?」,泛科學。
  5. 高瞻自然科學科學教育平台:塑化劑 ─ 鄰苯二甲酸酯類
  6. 真有那麼毒?!正確認識塑化劑
  7. 塑化劑對生殖系統的影響
  8. 風傳媒:別讓小孩睡在巧拼上!遠離「塑化劑」的毒,作這7件事就對了
  9. 黃柏菁、陳重羽、郭育良、李俊璋;鄰苯二甲酸酯國人暴露及其健康效應台灣醫學 2010 年 14 卷 2 期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之推動化學物質綠色生活知識教育平臺計畫企劃,泛科學執行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空氣污染在這兒,防治標準在哪兒?
果殼網_96
・2013/12/18 ・9222字 ・閱讀時間約 19 分鐘 ・SR值 621 ・十年級

credit: CC by Dai Luo@flickr
credit: CC by Dai Luo@flickr

文/斯凱迪歪

每當霧霾又一次籠罩京滬穗等各大城市,或是「外企員工因為無法忍受糟糕的空氣而逃離北京」等新聞見諸媒體,對空氣污染的擔憂就再次成為中國民眾的集體焦慮。

各種權威機構的研究顯示,這種焦慮並非缺乏根據:中國城市空氣污染狀況非常嚴重,且仍在惡化。空氣污染帶來特定人群的早死或是健康壽命的損失,也已被研究證實。污染本身並不值得奇怪,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歷史,除了個別旅遊聖地或是有其他獨特優勢的國家,絕大多數國家都無法避免這一過程。今日風光迤邐的萊茵河,曾經被稱為歐洲臭水溝,不僅河中魚蝦絕跡,政府甚至禁止居民下河游泳以免中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中國這樣一個「世界工廠」,而非靠旅遊資源發家致富的國家,走低環境損耗的發展道路固然是理想之選,「先污染後治理」則是更為現實的無奈選擇。作為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長速度和高歌猛進的城市化步伐的代價,中國城市空氣污染問題的嚴重性和複雜性令人瞠目:發達國家的空氣污染物問題是逐個出現、逐個解決;中國則是多種類污染物同時出現、高濃度爆發。這是一個集前現代的煙花爆竹、餐飲油氣;工業化時代的燃煤煙塵以及現代社會的汽車尾氣於一體的獨特環境困局。

但不論是經濟的飛速發展還是城市化步伐加快,其本身都只是手段而非目標。根本目的,當是民眾乃至後代的安康與幸福。因此,儘管如此複雜,作為發展的副產品,空氣污染絕對是當下中國必須立即下決心去解決的問題。這顯然也是現階段民眾最為迫切的期待之一。能否拿出如多年來發展經濟般的決心與勇氣,繼而像經濟的跨越式高速發展一樣,以跨越式的速度盡快解決包括空氣污染在內的環境問題,則是這種期待的核心。

中國空氣污染現狀調查

2013年4月,內地民間環保組織「自然之友」發佈了《2012年中國環境綠皮書》。同往年一樣,「自然之友」在報告書中對2012年全國31個省會及直轄市城市空氣質量進行了排名。榜單很快引來媒體的競相追逐。「北京連續3年墊底末三」「成都直跌9名降至第二十八」,排名的升降及幅度均牽動著關注者的神經。

「自然之友」製作的這份榜單,以中國環保部發佈的數據為基礎,根據空氣質量達二級以上天數的多少排名。某地當日的各項空氣污染物指標,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PM10均不超過國家空氣質量標準二級限值,即認定該地當日的空氣質量在二級以上,屬於「優或良」級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上述標準,中國31個省會城市與直轄市中,海口、昆明、拉薩拔得空氣質量前三位,烏魯木齊、北京、蘭州包攬後三位。其中,海口2012年全年的空氣質量處於官方認定的「優良」狀態,而連年霸佔榜單倒數席位的北京則有84天處於「污染」狀態。

無力接軌的環保標準

在更大範圍的城市空氣質量比較中,海口和北京一樣達不到及格線。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蒐集並公佈了規模前所未有的城市空氣質量數據彙總情況,其中一份名單以可吸入顆粒物PM10為空氣污染指標,對全球91個國家1081個城市進行了排名。收入其中的31個中國城市裡,表現最好的海口僅排在榜單第814位,它的污染物濃度相當於美國的貝克斯菲爾德市,但後者在名單收錄的300多個美國城市裡卻是空氣最差的。

整體空氣質量比中國還要差的國家,在名單裡只剩下蒙古、部分非洲國家,以及印度等南亞國家和伊朗等西亞國家。中國城市排名最末位的蘭州在國際榜單中名列第1058位,但它還不是空氣最差的城市,印度德里、蒙古烏蘭巴托、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等城市空氣污染比蘭州還要嚴重。

當中國「優良空氣」接洽國際標準「好空氣」,內地主要大城市的空氣質量普遍處在不及格水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空氣質量達標與否的標準判定上,主要大國分歧明顯。比如在可吸入顆粒物PM10指標上,中國自1996年制定並沿用至今的空氣質量標準認定,年均濃度在100微克/立方米以下即為達標,而美國環保署將該數值定在40,世界衛生組織則將健康要求的準則值定在20,針對發展中國家另設有70的推薦最低限值。

假若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中國PM10年均濃度最低的城市海口也未能滿足公眾健康的基本要求。2012年12月,亞洲開發銀行一項分析中國環境的報告指出,中國500個大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質量標準指導值。

2012年,中國環保部制定更嚴格的空氣質量標準,納入細顆粒物PM2.5等新的空氣污染物指標,與世界衛生組織為發展中國家推薦的第一階段過渡值靠攏。標準定於2016年正式實施,但自2013年元旦起,全國已有74個城市試點運行。2013年4月,環保部發佈第一季度74個城市空氣質量報告,新的官方結果前所未有地令人悲觀。74個城市空氣處於新標準污染狀態的天數,比未污染的天數還要多。這也驗證此前環境學界的判斷,「假若立刻執行新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全國將會有2/3的城市達不到空氣質量要求。」

空氣污染的「中國特色」

伴隨著高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國的空氣污染具備鮮明的「中國特色」。在2013年全國兩會上,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回應公眾改善空氣質量的呼籲時說,「現在面對的大氣污染成因複雜,既要治理和控制一次污染物,還要控制二次污染物;既要治理常規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還要治理PM2.5污染等新出現的大氣污染問題,難度和複雜性可想而知。 」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歐美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歷史,它們的確曾經歷循序漸進的過程。從1970年代到1990年代,歐美國家以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為主,90年代以後才開始轉向以治理細顆粒物PM2.5為主。由於大氣中的PM2.5一部分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更多的一部分來自於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氣體污染物發生的物理和化學轉化,這種治理顯得水到渠成。

PM,英文ParticulateMatter(顆粒物),大氣中的固體或液體顆粒狀物質。

PM10 指大氣中顆粒直徑小於或等於10微米的顆粒物。粒徑10微米以上的顆粒物,會被擋在人的鼻子外面;而粒徑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卻能夠進入呼吸道。氣象專家和醫學專家認為,由細顆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氣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塵暴更大。

PM2.5 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顆粒物的直徑越小,進入人體呼吸道部位就越深,對人體的危害越大。粒徑在2.5微米以下的細顆粒物,直徑相當於人類頭髮1/10大小,被吸入人體後會進入支氣管,干擾肺部的氣體交換,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這些顆粒還可以通過支氣管和肺泡進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氣體、重金屬等溶解在血液中,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更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與發達國家經歷的空氣污染過程相比,我們國家的空氣污染現狀顯得非常特殊。國外的空氣污染物問題是逐個出現逐個解決,而國內現階段面臨的是,很多種類的污染同時爆發。」北京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胡敏曾向《鳳凰週刊》記者說。

這種需要治理眾多種類空氣污染物面臨的困境,集中體現在2012年前後環保部修改《環境空氣質量標准》的過程中。在2011年以前,學界以外極少有人知悉PM2.5這一空氣污染術語。2011年末的中國大範圍灰霾天,以及微博上廣為流傳的「美駐華使館PM2.5監測數據」,引爆了隨後舉國熱議PM2.5的環境事件。在前所未有的壓力下,環保部門開始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並於2012年決定把PM2.5列入新的空氣質量監測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在2013年一項空氣質量管理評估報告中指出,根據2012年新修訂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國33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不能達到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10年平均濃度二級標準的城市數量分別為18個、51個和201個。即使不考慮PM2.5和臭氧污染的問題,也有216個城市的空氣質量不能達到年平均濃度國家標準,佔城市總數的2/3。這意味著,不管是新的PM2.5指標,還是舊的PM10指標,都難以準確涵蓋中國城市的空氣質量問題。中國的空氣污染防治,需要自主探索多種污染物整體達標的中國標準。

空氣污染的「中國特色」不僅體現在眾多的污染物本身,也相應地呈現在種類繁多的污染源清單上。工業廢氣、汽車尾氣、燃煤煙塵、建築揚塵已是眾所周知的空氣污染來源,它們排放的污染物對空氣質量影響舉足輕重,而其他一些污染源也已經貼上鮮明的中國標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比冬季燃煤供暖、露天垃圾焚燒,餐飲油氣與煙花爆竹則是相對不為人知或未被重視的「中國特色」空氣污染源。根據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王躍思的研究,北京2013年元月霾天期間,餐飲源對PM2.5的貢獻佔到13%,這一比重幾乎與北京地面揚塵和工業排放對PM2.5的貢獻總值相當。而且,北京市餐飲業的污染物排放近年來還在呈快速上升趨勢。

「燃放煙花爆竹也能造成短時間內PM2.5濃度的暴增,這些污染物遭遇無風靜穩天氣時便會在大氣中飄浮
數小時,甚至可能成為引發地區性重霾的導火線。」王躍思告訴《鳳凰週刊》記者,他們詳盡分析了春節和元宵節期間各小時各類空氣污染物的濃度和成分。結果顯示,北京地區燃放的大量煙花爆竹,要為北京2013年2月霾天的部分重污染時段負責。

piYIPJJdkZagVKXT7cUnnLmcW6091f7wYTUg2M5gdNB2AgAAiQEAAEpQ2013年2月,吉林省吉林市一老人在松花江岸邊晨練。江對岸的煙囪濃煙滾滾,污染物排放達標與否難以獲知。可以肯定的是,當遭遇嚴重霾天時,老人小孩應該儘量避免戶外活動。

一損俱損的污染「連坐」

中國空氣污染不僅呈現出上述複雜一面,還體現在空氣污染波及面大,區域影響廣泛上。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中國空氣質量真正達到優良水準的地級以上城市屈指可數,而部分地區已出現成片城市的「淪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2年10月,中國環保部發佈《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大氣污染防控重點從原來的「三區六群」正式擴展到「三區十群」,再次佐證這點。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遼寧中部、山東半島、武漢及其周邊、湖南長株潭、台灣海峽西岸等9個區域是先前已經劃定的大氣污染治理重點。新規劃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山西中北部、陝西關中、甘寧、新疆烏魯木齊城市群4地。至此,大氣污染區域重點共涉及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超過130萬平方公里,佔據國土面積的1/7。

2013年5月,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發表在《科學通報》上的結果顯示,霧霾問題已經覆蓋到整張中國地圖。研究指出中國已形成九大霾區,其中4個地區的區域性霾問題最嚴重。京津冀地區以及周邊山東、河南等地是華北一大霾區;華東霾區的主體是長三角地區,但已經涵蓋湖北、安徽等地;華南霾區則是以珠三角為中心,向兩翼的廣東、廣西蔓延;西南區的四川盆地則不幸成為中國的新霾區。

中國空氣污染區域化的加劇,也與空氣污染物的轉變有關。亞洲開發銀行2012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從傳統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指標來說,中國的空氣質量在從1999年到2009年這10年期間有所改善。但這種單個氣態污染物指標的改善主要發生在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速度較低的中小城市,大城市的空氣污染總體上要變得更為複雜和嚴重。

中國空氣污染的這種複雜性幾乎能令專業之外的人士瞠目,一地焚燒秸稈甚至能跨省市地影響空氣質量。2012年6月,武漢、南京等地先後出現空氣呈黃色的嚴重霾天。6月初,武漢坊間一度傳言空氣刺鼻是當地化工廠爆炸所致,而官方對此隱瞞不報。當地政府起初一再澄清未發現有工廠爆炸,但表示「污染原因有待查明」。事後調查發現,武漢、南京連續出現黃色霧霾,是周邊地區大量焚燒秸稈,加上當地氣象條件不利於污染物擴散所致。但很多人當時並不相信此解釋。

《鳳凰週刊》記者當時曾在環保部網站上連續數日查看秸稈焚燒遙感監測日報,並向業內人士作請教,結論基本與官方解釋相符,「山東、河南、安徽三地是那幾天秸稈焚燒的重災區,湖北武漢、江蘇南京等地的環保部門背了黑鍋。」學者研究顯示,在初夏深秋季節,中國農村地PM2.5貢獻顯著,常引發區域性的大範圍霾污染。在長三角地區,5、6月間和9、10月間短期內大範圍的秸稈燃燒,不但影響跨省市的空氣質量,甚至成為跨國界的空氣污染源。

河南焚燒秸稈可能引起一場湖北的灰霾天,而烏魯木齊的一場沙塵暴完全可以影響到上海。復旦大學教授莊國順課題組長期關注「中國大氣污染物氣溶膠的形成機制及其對城市空氣質量的影響」,這一項目剛剛榮獲201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復旦大學的研究表明,除了生物質燃燒、機動車尾氣,中長途傳輸的沙塵同樣是我國沿海大城市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2007年5月,源自中國西北塔克拉瑪乾沙漠的一場沙塵暴被帶到數千米的高空,在13天內繞地球走了一圈多。2010年3月,來自塔克拉瑪乾沙漠和蒙古戈壁區域的塵沙,不僅造成北方地區嚴重的大範圍沙塵天氣,還導致上海、福建、廣東等省市,甚至韓國、日本等地的大氣污染加重。

城市污染進化史

中國城市當下的空氣污染嚴重而複雜,但這種污染經歷了長達三四十年的發展和進化。中國首起受迅速邁向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時也帶到廣泛關注的空氣污染事件發生在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此

70年代,蘭州西固地區一場致使居民眼睛受刺激流淚的空氣污染,加快了中國大氣污染研究的步伐。隨後的研究查明了污染原因,煉油、石油化工、熱電基地空氣污染物排放嚴重,以及當時居民取暖普遍採用排放大量污染物的有煙煤。80年代初,科研機構、大專院校以及企業聯袂展開西固地區空氣污染的防治研究,包括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蘭州大學、蘭州煉油廠等單位均有參與合作。參與的研究者接受媒體採訪時曾稱,「首次感覺到深入研究大氣污染及優化控制的緊迫性。」

正是從80年代開始,賴以評價污染物是否超標,控制和改善空氣的科學基礎——中國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開始出台並歷經修改。1982年,我國制定並發布了首個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大氣環境質量標準》。1996年進行第一次修訂,並更名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000年在該標準的基礎上略有修改,降低了部分污染物指標的達標值。2012年,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引入PM2.5指標,則是距標準破冰後30年內的第三次修訂。

自1991年起,環保部門開始發佈每年一度的《中國環境狀況公報》,這也成為觀察中國大氣污染狀況官方判斷的權威資料。翻開最早的公報大氣篇章,首句話是,「1991年,全國城市大氣污染仍呈煤煙型污染,冬春季重於夏秋季,北方城市重於南方城市,大中城市重於小城鎮。」這也是之後十餘年可以持續延用的寫照。借助於煤炭的大量消費,中國迅速邁向工業化和城市化,同時也帶來大量的二氧化硫和煙塵排放。此後20年間,這些排放物對應的若干項指標-二氧化硫、煙塵中的總懸浮顆粒物TSP,以及可吸入顆粒物PM10,成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中各城市環保部門追蹤的對象。

1991年,城市大氣中TSP日均值高的可達1433微克/立方米,北方城市日均為429微克/立方米,均處於嚴重超標狀態。TSP污染嚴重的城市有延安、寶雞、濟南等地。城市大氣中二氧化硫日均值高的可達351微克/立方米,超出現行標準2倍。二氧化硫污染嚴重的城市有重慶、貴陽、太原、烏魯木齊、青島、長沙和石家莊等。1991年,酸雨仍限於局部地區,但出現酸雨的城市越來越多,長沙、南充、宜賓、重慶和衡陽等地的酸雨出現頻率超過75%。此後10年間,空氣質量整體惡化。2000年的環境狀況公報只是對惡化的速度放緩抱以樂觀,「中國城市空氣質量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部分城市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整體污染水平仍較嚴重。」從1991年到2000年,酸雨區的面積已經由當年的「局部地區」擴展至約佔國土面積的30%,部分地區二氧化硫污染極其嚴重。而在大多數城市,TSP和PM10依舊是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的主要污染物。值得欣喜的是,2000年,42個重點城市通過央視等新聞媒體開始發佈空氣質量日報,公眾瞭解空氣質量的途徑得以打通;同年《大氣污染防治法》也開始正式實施,此後空氣污染防治有了明確、嚴格的規定。

步入新世紀以後,空氣質量標準中的二氧化硫等傳統污染物得到有效控制,每年一度的中國環境公報也沒有了TSP的身影。但此時,各城市的空氣污染不再是單純的煤煙型污染類型,越來越多的大城市陷入煤煙與汽車尾氣並重的複合型污染困境,治理難度也遠超從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各地依舊陷入在空氣質量標準中與PM10為主的污染物的纏鬥中。雖然PM2.5此時尚未提上議程,但對於急速膨脹的大城市,針對PM10的治理已是步履蹣跚。

以舊有標準中的二氧化硫、TSP、PM10指標看,1999年到2009年間,全國範圍內的空氣質量的確有所改善。1999年,340個監測城市中約40%的空氣質量達不到三級標準。到2009年,612個監測城市中空氣質量劣三級的城市基本被消滅。在這11年間,空氣質量達到一級和二級的城市比例穩步上升,從1999年的33%上升到2009年的82%。然而,總體趨勢掩蓋了城市之間的差別。從1999年到2009年,空氣質量出現改善主要是經濟發展和人口增長速度較低的中小城市。總體上,大城市的空氣污染比中小城市嚴重得多。

大城市已成污染重災區

在污染成分愈發複雜而污染物衡量指標依然陳舊的狀況下,大城市的污染嚴重程度顯然被低估。汽車尾氣是大城市空氣污染環節中重要的一項。由於包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和可吸入顆粒物等污染物,機動車尾氣會導致嚴重的空氣污染。2008年,中國機動車尾氣排放的氮氧化物約為552萬噸,佔氮氧化物排放量的34%,可吸入顆粒物排放量為57萬噸,佔總排放總量的6.4%。這是環境學者10年前完全難以預料到的。

在汽車保有量較大的北上廣等大城市,機動車的污染近年愈發嚴重,這可能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上述地區工業減排等措施對空氣質量做出的改善。2011年,胡敏曾告知《鳳凰週刊》記者,根據他們團隊的研究,北京市PM2.5近年來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汽車尾氣在北京市PM2.5來源中所佔的比重越來越高,大約已經佔到1/6的比例。王躍思等人的研究表明,機動車在重污染時期已經成為北京市PM2.5的最大來源,約佔1/4。在遭遇大霧天氣引發交通擁堵導致汽車低速行駛時,北京城市的機動車污染排放可增加5至10倍,造成PM 2.5濃度的急劇上升。

從PM2.5等新的空氣質量指標看,大城市的空氣污染也表現出加劇的趨勢。2012年官方發佈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編制說明》反映了這一點。說明中提到,「以煤炭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機動車保有量急劇增加,經濟發達地區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物(簡稱VOCs,有上萬種類)排放量顯著增長,京津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區域PM2.5和臭氧污染加重,灰霾現象頻繁發生。」

灰霾天氣是反映PM2.5污染狀況的典型指標,胡敏曾在2011年透露,從他們在國內開展研究的幾個城市來看,北京、廣州、深圳等地現在都呈現出一個不好的趨勢,灰霾天氣所佔比例越來越高。北京的空氣質量變化可能就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以年平均濃度來衡量空氣污染危害,即使中國PM10年均濃度最低的省會城市海口,其空氣質量也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要求。

大城市空氣污染近年變化的範例。從舊的空氣質量標準看,北京過去10年的空氣污染狀況有改善,比如PM10濃度年均值從超過170降至120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濃度大幅消減。但從空氣質量標準新增的PM2.5和臭氧指標來看,北京過去數年的空氣質量很可能是在惡化。

王躍思團隊的監測結果則顯示,過去的十年中,受益於道路揚塵、建築揚塵的減少和燃煤排放的控制,北京的PM 10濃度雖然每年有略微下降,但PM2.5濃度基本沒有好轉甚至某些年份還有增加。考慮到PM2.5能進入人體的呼吸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相比PM10等污染物,它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更嚴重,北京的空氣污染對健康的威脅可能實際上已經變得比以前還要嚴重。

從空氣污染的年均值看,大城市空氣污染的長期傷害則更加令人不安。2013年年初霧霾天,北京市原環保局長杜少中在微博上感言,「北京空氣質量按年算從未達過標,按天算時好時壞已成定論。」這點出另一個嚴峻的事實,由於人群在空氣污染下分短期暴露和長期暴露狀態,對於PM10的濃度水平規定分為日平均濃度和年平均濃度,而長期危害更值得警惕,對後者的要求也更嚴格,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以年平均濃度來衡量空氣污染危害。但如前所述,即使中國PM10年均濃度最低的省會城市海口,其空氣質量也達不到世界衛生組織的健康要求。

「官方評估」漏掉了什麼

官方公佈的「空氣質量評估」亦是長期飽受爭議的話題。數據是評估的基礎,空氣質量監測數據也是評估一地空氣污染狀況的基本科學依據。但不同的分析方式,卻可能導致在面對一地的空氣質量時,出現大相逕庭的解讀。

2013年前常見諸各地環保部門表述中的「藍天指數」,即是公眾眼裡「看不懂的官方評估」代表。從2009年到2010年,北京市民盧為薇和范濤歷時一年拍攝了《北京藍天視覺日記》,在她們拍攝的365張照片中,北京只有180天的天空呈現藍色,而官方公佈的2009年全年「藍天」數量是285天。民間的統計結果比之少了105個藍天。

這種巨大的差距,是由於環保部門統計的「藍天」,指的是空氣質量在二級以上的天數,是每天對二
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等多項污染物監測後的空氣質量達標天。這時的「藍天指數」,是官方每年公佈的空氣質量指標,也是環保部考核各省市空氣質量任務完成的依據。由於灰霾天的主要指標PM2.5當時尚未列入日常監測範圍,的確可能出現,公眾眼中的灰霾天越發頻繁,而官方表述中的「藍天」數也在增多的情況。

2013年以後,隨著空氣質量新標準的出台,空氣質量評估方式迎來久違的進步。環保部考核各省市空氣質量時,新標準不再提「一級天」、「二級天」、「藍天數」等不夠科學的說法,而直接以污染物的年均濃度比較,「藍天指數」的時代宣告終結。目前,74個城市的民眾已經可以查詢包括PM2.5在內的各項污染物實時數據,瞭解城市裡各監測點實時的具體污染狀況,而非像以前只能查看孤零零的每日城市污染平均值「空氣污染指數」。

但短期內空氣質量無法得到較大改善,官方空氣質量評估低估空氣污染嚴重程度的問題依舊存在。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宋國君告訴《鳳凰週刊》記者,雖然新的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令人振奮,但現在依舊沒有規定監測數據的處理方法,而環保部門此前的處理方法存在嚴重問題。比如,雖然各監測點的數據要更有意義,但環保部門熱衷於計算各監測點污染物濃度的算術平均值,作為業績指標的污染物「日均值」也會掩蓋部分時段的超標現象。

「現行官方的空氣質量評估模式存在高估空氣質量水平的現象。」宋國君說,他們團隊曾在東北一座工業城市做過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如果嚴格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的定義計算,2011年該市空氣質量在二級及以上天數隻有235天,全年有130天空氣質量不達標。這與他們所做問卷調查結果裡,居民對空氣質量的滿意度低,兩者相一致。但按照該市環境質量報告書的結果,空氣質量達標的天數要足足多出80到160天。

「因為缺少相關的規範,現在的城市環境質量報告書沒有嚴格按照空氣質量標準定義或計算。」宋國君說,一個城市有很多的空氣質量監測點,所有城市都是把各個監測點的值平均之後再跟標準比。由於計算平均值時會把峰值削掉,所以官方最終結果實際上高估了空氣質量水平,實際的二級天數根本沒有報告書所
說的那麼多。

相比污染物指標PM2.5、PM10的達標限定值與國外的差距,中國環保部門對達標與否的判定方式才是真
正的問題所在。按照美國的空氣質量管理目標,美國環保署清晰界定達標區和超標區的標準,且要求超標地區提交改進方案並加以實施。美國的達標數據處理規定,對於某種污染物,當且僅當所有時間尺度下的濃度均達到標準,才可判定該污染物達標;判定某一日的空氣質量是否達標,當且僅當該區域內所有監測站點所有污染物24小時平均、8小時平均、3小時平均和1小時平均都達標;且以上標準都是針對單個監測站,一個區域內任何監測站任何污染物濃度超標,這個區域即劃入超標區。

「中國空氣污染物指標在平均計算完以後,還會再超標,可見要求跟國外比實際上是非常低的,」宋國君解釋說,「環保部門平均計算的做法顯然缺乏依據。但實際上如果不平均,北京有那麼多監測點,任何監測點任何檢測物超標,北京的空氣質量每天都可能沒法達標。環保部門做出來的報表也不好看。」

 

轉載自果殼網

果殼網_96
108 篇文章 ・ 8 位粉絲
果殼傳媒是一家致力於面向公眾倡導科技理念、傳播科技內容的企業。2010年11月,公司推出果殼網(Guokr.com) 。在創始人兼CEO姬十三帶領的專業團隊努力下,果殼傳媒已成為中國領先的科技傳媒機構,還致力於為企業量身打造面向公眾的科技品牌傳播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