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企業防災:導言

李天申
・2014/08/02 ・151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7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日本的工程用機械和人員(圖片來源: Flickr, Gabriel Goh)
日本的工程用機械和人員(圖片來源: Flickr, Gabriel Goh)

每當重大災害來臨時,人們總不免擔心會不會停電、網路與手機能否暢通、交通運輸會不會中斷等民生問題,而產業界人士也會憂慮災害會不會影響廠房運作。在這些相關的防救災工作當中,國營與民營企業扮演吃重的角色。本專題以企業防災為主題,分別以電網防災、智慧防災、公益防災、列車防災、協力防災等子題,介紹台灣電力、中華電信、究心科技、台灣高鐵、南科廠商如何參與防救災。

電網防災:

當有颱風或發生地震,部分地區容易停電,人們被迫摸黑,無法透過電視和電腦來接收資訊,手機也不能充電。此時,台灣電力公司的員工必須冒險搶修,以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重返光明的世界與現代的生活。面對各式各樣的災害,台電公司高階主管告訴我們台電如何維持電網在災時的有效運作,以及介紹天然災害通報系統(NDS)的運用。

智慧防災:

從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東日本311大地震等國外經驗來看,手機與網路於災時都發揮重要的功能。對此,確保資通訊網路於災時的暢通,電信業者責無旁貸。中華電信公司石木標總經理接受我們的採訪時,說明中華電信如何維護災時電信服務的品質,並介紹如何透過「災害緊急應變訊息通報系統」的細胞廣播功能來向民眾發送災害預警簡訊,以及如何運用「eSAV雲端監測平台」來進行智慧防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益防災:

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於今年(2014)成立衍生新創事業-究心科技公司(GeoThings),以開發資訊救災為宗旨。究心科技是一家以公益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追求股東最大利益的一般企業不同。莊國煜總經理向我們介紹究心團隊的研發成果,包括可在災時無網路狀態下離線使用的座標簡訊,以及與非營利組織志工合作開發救災資訊平台的經驗。

列車防災:

災害對大眾運輸業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民眾來說,小則造成行程安排的不便,大則危及性命。以高鐵為例,它是運送國人南來北往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天都有數十萬人搭乘,確保乘客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此,我們採訪台灣高鐵公司相關單位的主管,以了解高鐵列車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如何降低颱風、地震等災害所帶來的風險,包括介紹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說明列車核心機電系統發生危機便暫停運作的「失效自趨安全」原則,以及如何與外援單位溝通協調等。

協力防災:

科技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命脈,一旦發生災害,便可能蒙受重大損失。我們走訪南台灣的科技重鎮-南部科學園區,該園區聚集半導體、光電、太陽能、LED、精密機械、通訊、生技等產業,而園區建置的「南科整合式災害風險應變體系」,曾獲得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的殊榮。南科管理局林永壽副局長向我們說明這套體系,以及管理局如何與園區廠商合作,共同因應化災、地震、洪災、旱災等類型的災害。(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專題報導」。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企業防災系列專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李天申
11 篇文章 ・ 0 位粉絲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企業防災(三):公益防災,研發軟體新平台
陳妤寧
・2014/08/02 ・294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47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採訪編輯 / 陳妤寧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莊國煜執行長認為防救災的相關科技正需要以公益公司的態度處理,因為防救災屬於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圖片來源:作者)
莊國煜執行長認為防救災的相關科技正需要以公益公司的態度處理,因為防救災屬於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隨著資通科技的發達和普及,救災相關的平台在網路上紛紛湧現。工研院開發的「GeoThings 救災資訊協調平台」,著眼於如何在大量的資訊流之中,提供救援單位更好的協調工具,也透過災情回報的機制,讓救援單位更了解各地的物資與人力分布情形,避免社會資源的重複和浪費。

一個救災資訊協調平台同時具有資訊的 Input 端和 Output 端,Input 端包含政府單位如水利署、水保局、氣象局、NCDR 災防中心所提供的災情資料庫,另外還有各地災區透過網路或電話回報的災情資訊。Output 端則以防災地圖的形式呈現,讓官方、民間的救援組織可以更了解哪裡缺乏物資、哪裡道路順暢。以開放平台的形式提供這些資訊,可以有效減少因仰賴媒體有限的報導,而使資源一窩蜂的傾注於少數特定災區的情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大家已經習慣的網頁(web)介面之外,隨著行動裝置的發達,應用程式(app)以另一種操作介面、提供相同的操作功能,讓在災區的無論是受災方或救災方,都能夠以手機(硬體)搭配 app(軟體),以比在辦公室來得更利於移動的方式來運用救災平台的功能。

究心科技(GeoThings)的技術團隊以地理圖資為基礎,在受災方和救災方之間搭起更有效率的橋樑。本篇文章專訪了究心科技的執行長莊國煜,為我們解釋救災資通工具的基本觀念,並分享究心科技的發展歷程。

座標簡訊,「離線使用」在災時的重要性。

究心科技最早的產品發想是座標簡訊,也就是在文字訊息之外加入地理資訊,利用 app 抓取 GPS 訊號、將座標轉換成 URL(網址)的形式寫在簡訊中發送並回報。雖然大家現在都習慣直接用 Facebook 或 Line 來傳遞訊息,但在災難發生時,網路連線設備本身也可能受到損害,或是因為大家都急於登入社群網站報平安,而導致網路連線壅塞。而發送簡訊所需的頻寬遠比網路來得低,不論有沒有網路、是不是智慧型手機,簡訊是對最多數人而言最為方便的工具。而智慧型手機還可搭配拍照功能,app 可在網路訊號較佳的時候上傳,提供資訊彙整平台各地的災情資訊。

提到災時的「離線使用」需求,必須同時介紹 OpenStreetMap(開放街圖,簡稱OSM)。OpenStreetMap 採用類似 Wikipedia(維基百科)的協作與共用模式,任何使用者都可以編輯繪製,並且以開放資料庫授權(ODbL)釋出資料,提供給任何人從事加值應用。在海燕颱風來臨之前,就有志工在菲律賓當地協助繪測,預先標示出避難所、物資可運入的港口、停機坪和道路資訊,協助災害救援工作的布局;災後則標出各地受災區域、以及最新的交通狀況,例如哪裡有車禍?哪裡施工中?這些資訊使紅十字會、慈濟或 OCHA(聯合國救災協同組織,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或其他救災組織可以更順利的拓展救援工作。且 OpenStreetMap 圖資系統可在離線時操作,在網路不通、無法使用大家目前最習慣的 Google Map 時,OpenStreetMap 就像前述的簡訊一樣,成為離線狀態下的最佳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政府開放資訊,群眾外包更是重要的資訊來源。

「各國政府在災時皆會提供高解析度衛星圖,但對救災組織來說,更有用的是當地社群回報的現地災情訊息。無論是文字敘述或是照片回傳,這些資訊依地理位置和既有的圖資重合之後,可以成為救援組織判斷如何分配人力和物資的一大助力。」莊國煜執行長認為在政府提供的資料之外,民間社群的資訊彙整以及不同組織之間的橫向溝通,是更大的挑戰。

事實上,台灣的政府單位已經累積了許多防災資訊匯集的經驗,並且由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來統整發佈。不過如上所述,在災難發生時,除了仰賴官方提供的正確訊息、或開放資料庫(Open Data)以供平台串接;各地災區的細節資訊,更需要民間志工以及網路社群加入協助,這種自下而上的資訊匯集模式,正是近年來風行的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也是救災平台希望得以彙整協調的一大資訊來源。

工具做好之後,還需考慮「使用者」。

究心科技發展救災平台的最大目的,就在於為救災組織提供一套完整的工具、一個橋接和整合資訊的平台介面,來優化整個救災流程。然而在推廣方面,若使用這套 app 機制回報災情的用戶太少,在災情彙整上的來源也就有限;另一方面,對最主要的使用者——救災組織——而言,不少組織還未習慣以新的資通工具取代過去的通訊器材,而不同組織之間的信仰、邏輯、習慣的做事方式也都不同。

「想要真正解決救災流程的問題,不是做好一個 app 或一個網頁丟出去就可以解決的。」莊國煜執行長表示。無論是在志工端或組織端,都需要長期的溝通和經營,了解對方的需求和反饋,才可能成就一個真正有用的「救災工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因此究心科技採取看似「繞遠路」的方式,決心從志工端的使用習慣開始耕耘。究心科技和台灣大哥大基金會合作,推出了「微樂志工」平台,媒合 NPO 和志工之間的需求,NPO 可以在平台上刊載志工需求,例如哪裡需要多少人協助做什麼事、名額、期限等等,還包含了後台表單下載、以 QR code 簡化報到流程等功能支援。NPO 無需再多花錢、或是為了和多個單位串接而奔波。志工則可綜覽並報名各地的志工機會,並累積自己的「志工履歷」;這對許多要求學生累積服務時數的學校而言是十分有用的工具。

這些熟悉網路工具的年輕世代,正是究心科技想瞄準的志工族群。唯有從平日對這些資通工具的使用習慣開始培養起,在災難來臨時才不需另外熟悉一套「防災 app」。只要打開平常習慣瀏覽的志工需求平台,就可以知道各地的需求。未來究心科技會再加入地圖和回報機制,現階段以培養志工端對於這套工具的粘性為目標。

公益公司,整個社會都是利害關係人。

究心科技目前有七位成員,是工研院資通所第一屆 Spin-off(衍生)出來的第一個社會公益領域的新創事業,屬於公司型態,但章程則為公益公司法。公益公司的精神意味著除了股東利益極大化之外,更納入整個社會作為公司的利害關係人,避免企業在追求利益極大化的同時忽略了對社會造成的「外部成本」。

莊國煜執行長認為防救災的相關科技正需要以公益公司的態度處理,因為防救災屬於整個社會需要面對的問題。研發團隊固可以提供技術與維護作為獲利模式,但不應侷限於狹隘的股東利益,而是納入全社會的福祉考量。如何善用工研院的背景和政府單位的資料庫合作、以及透過和台灣大哥大基金會的合作,持續經營和 NPO 之間的關係,是究心科技未來將持續發展的目標。因為「工具」的價值,最終仍須回到「人的使用」上才能有效地發揮。「究心」正代表了「一切科技終究需要回歸人心」。(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專題報導」。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企業防災系列專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企業防災(二):智慧防災,訊息傳遞不停歇
李杰翰
・2014/08/02 ・263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48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esav

 

作者:李杰翰 |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災害來臨的時刻,台灣鋪天蓋地的電訊網路成為安定人心的力量,一通電話、一封簡訊,就能聯繫身處各地的家人朋友。這次專訪邀請到中華電信石木標總經理,為我們解釋在災害發生時,中華電信如何維護電信服務的品質,以及在預警簡訊與智慧防災技術的推動成果。

電信技術不斷線 海纜故障別害怕

天災發生時,當務之急是災區的對外聯絡。除了透過災區僅存的固網通信外,仍可運用無線通信技術,例如微波、行動電話及衛星通信進行聯絡,尤其是後兩者具備高度機動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警告通報以避免災害擴大,並提升救難能量。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底通訊電纜」負責跨國電信傳輸,是以絕緣材料包裹、鋪設在海底的導線。海纜故障可能有以下原因。在自然因素方面,包括海水腐蝕、生物侵蝕、海底濁流、地震引起的海底土石變化等,均可能造成海纜磨損或拉斷;在人為因素方面,包括船舶下錨、起錨、捕魚、採集砂石、疏浚工程及其他直接碰觸到海底的作業,也有可能損壞或拉斷海纜。

如有以上情況發生,中華電信會先確認海纜故障的範圍。由於在規劃海纜通信網路時,不論是語音、企業客戶或網際網路等各方面,均採取「多重路由」及相互支援方式佈建。因此當小範圍海纜發生故障時,工程師會透過平時準備好的「雙路由」及自動支援機制,迅速將故障電路切換至「保護路由」以避免服務中斷;或透過適當的電路調度支援,讓通信網路迅速恢復正常運作。

如果短期內發生多條海纜故障,上述方式無法完全因應時,將啟動緊急應變計劃:總經理立即召集成立緊急應變措揮中心,連絡國內外電信機構,進行電路調度與支援恢復作業。除優先支援國防、飛安、金融等重要電路外,也會同時啟動企業客服、語音服務及網際網路等電路調度來支援。

莫拉克風災 災區設備搶救全面啟動

2009年莫拉克颱風重創大高雄地區,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茂林等鄉鎮電信設備損失慘重,中華電信採取了緊急應變措施。他們在全國最易罹災地區,擁有高度機動性及越野功能之救災搶修車8部,在必要時火速進行搶救。無論是設備、傳輸或電力供應,中華電信在這些地區均有「超乎規格」的資源投入,以達到「多重迴路」、「複式涵蓋」、「備用電力超過24小時」等多重支援的方式,確保網路可靠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確保高危險地區的通訊品質,中華電信也結合其他電信業者,以共構方式,建置具備光纖、微波、衛星等設施,組成高抗災通信平臺。第1期的高雄「那瑪夏區」在2010年6月先行完工。第2期,茂林區、桃源區、六龜區、杉林區、鳳山區等5處也於2011年1月建設完成。

細胞廣播 地震預警收得到

2011年發生的311大地震中,我們見識到日本運用行動通訊傳遞地震速報的成效。其簡訊是透過強制的「細胞廣播」來發送,在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的技術呢?

其實關於科學數據的發布,還是要仰賴政府相關單位的提供與整理,電信業者主要是扮演提供傳播平台的媒介。以日本的例子來看,在法律層面,日本政府為了推動緊急地震速報服務,公部門積極修訂氣象業務法等相關法令,制定整體政策,以做為公部門與電信業者界定權責的法源依據。

而在技術層面,日本參考國際標準的細胞廣播技術(Cell Broadcast System,CBS),大幅修訂CBS傳送流程及參數等技術規格,制定日本特有的地震海嘯警報系統(Earthquake Tsunami Warning System,CBS)。一般市售手機並沒有支援這個服務,目前支援手機多為客製化的日系品牌,故他國較難採行這種方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考量國情不同,台灣在未來將視4G網路功能與手機的搭配,推出與日本類似的細胞廣播服務。2009年發生莫拉克颱風後,中華電信立即研發類似CBS功能的「災害緊急應變訊息通報系統」,並於2010年開放服務。此系統可針對指定區域內的手機及市話發佈緊急訊息,通知民眾採取防範措施或即時撤離。

例如2010年的凡那比颱風來襲時,該系統首次在高雄那瑪夏、甲仙、杉林等易致災區發佈行動簡訊和市話語音通報服務,此次颱風該區無一傷亡;蘇花、中橫及南迴公路等坍方危急時,也會有用路人避難的通知;311大地震時,政府也藉由此系統,發布台灣有史以來第一次的海嘯警報簡訊。

智慧防災 雲端監測整合巨量資料

智慧聯網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透過網路連結的智慧生活應用服務。未來若能在防災工作中導入智慧聯網,就可以產生一個連接眾多感測器(Sensor)的平台,並在各感測器之間進行大規模資訊交換,進一步發展更迅速的監測、控制、查詢的功能。將智慧聯網應用在防災服務上,首先要大規模的佈設環境監控的感測器,並確保感知器可以穩定且精確的將監測數據回傳。數據回傳需要穩定又快速的網路建設,因此在不易施工的偏遠地區,甚至要透過2G、3G等無線通訊模組將監測數據回傳。

大量的監測數據及監視影像回傳後,需要能處理巨量資料的「雲端資源池」,並透過跨機關的數據共享,協助防災主管機關進行應變分析以提升決策效率;當防災主管機關決定應變策略後,需立即以各種管道將訊息通報民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中華電信在智慧防災領域上的拓展,以「eSAV雲端監測平台」最具代表性。eSAV是emergency Sensor Alert Video surveillance Platform 的縮寫,包括監測、緊急通報、資料儲存與分享的功能。中華電信的監測設備整合了視訊、水位、雨量及地震儀等專業設備。而緊急通報除了常見的市話、手機語音簡訊外,亦提供低頻廣播。資料交換方面,以中華電信的雲端機房和橫跨各地的備援機制,提供最安全的儲存與管理服務。

eSAV平台的應用願景是實現巨量資料運算及橫向分享。資料交換平台可與政府各防災監測部門洽接,整合所有必需的資訊,提供各部門資料交換的單一窗口。

透過這次專訪,我們不但了解了中華電信如何在災害發生時排除內部設備故障,更認識到電信在未來防救災領域無限大的拓展空間。無論在資訊的收集端和通報端,中華電信具備了整合上的優勢能力,在「防災監測」和「救災通訊」方面的發展值得關注。(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專題報導」。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企業防災系列專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杰翰
9 篇文章 ・ 0 位粉絲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學士。曾實習於鼎漢國際工程顧問公司。 2014年錄取東京工業大學《YSEP 青年科學家交換計畫》,現於該校「環境與交通工學」領域研究室潛心向學。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企業防災(一):電網防災,台灣土地亮起來
李柏昱
・2014/08/02 ・227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60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電力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停電,因此電力的防災必須做到面面俱到。921地震後南投縣名間鄉電塔歪斜,這段高壓電線的中斷導致南電北送受阻,造成北部限電三個禮拜。(圖片來源:flickr用戶rail02000)
電力系統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就會導致停電,因此電力的防災必須做到面面俱到。921地震後南投縣名間鄉電塔歪斜,這段高壓電線的中斷導致南電北送受阻,造成北部限電三個禮拜。(圖片來源:flickr用戶rail02000)

是否還記得,在某個颱風夜裡,因為停電,只能秉燭聽窗外的風強雨驟?或是九二一地震後,那為期三周的限電措施,必須過著有如原始人般的生活?電力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面對台灣頻繁多樣的天災加上電力系統的特性,使台電更須小心翼翼。本次專題我們來到台電總管理處,訪問台電是如何強化電力網路面對災害的防禦能力,以及災時如何有效處置,加快救災速度與復電,把災害降到最低。

台電最擔心的災害:停電

對於台電而言,哪種災害可說是如夢魘般的存在呢?其實,台電最怕的莫過於「停電」。由於電力具有「瞬間」的特性,從發電、輸電、配電再到系統末端的用戶,整個供電的流程緊緊串連,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對於電力系統來說都將是場災難。因此,對台電而言,防災必須要能面面俱到,顧及整個電力網路的安全。

不過,電力系統各環節軟硬體設備的特性不同,不同天然災害帶來的影響也不盡相同,每個環節應對各種災害必須有不同的因應之道。例如在颱風期間,發電廠的建築結構能保障發電系統,但暴露在外的輸配電線路所受的影響較大;強降雨帶來的土石流與淹水災情,則會威脅輸電系統中電塔的塔基,以及各用戶端的配電系統與變電設備,整個線路只要一處中斷,就會造成後端用戶全部斷電;地震則會同時威脅發電廠與電塔塔基,可能造成大面積停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台電已經投入許多資源進行防救災相關準備,並制定「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災害防救要點」,作為台電各單位應對各種天然災害、工安意外、環保事故等突發事件時的參考依據。其中,台電相當注重平時減災預防的準備工作,以及災害發生時由總管理處到地方各單位的緊急應變,以將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平時重於災時:做足準備萬無一失

在防災這場與大自然的搏鬥過程中,機會只留給那些準備好的人。承平時期,設備的操作演練、人員的組織訓練等等,都是災害來臨時減少損害的關鍵。每年汛期來臨前,台電各單位都會召開防災會議,追蹤與檢討去年決議事項辦理情形及弱點改善事項,包含設備的修復狀況、加強巡視、防颱支援是否準備妥當等,同時進行模擬演練,透過模擬各種災害事故,讓現場人員與輪值人員熟悉應變系統操作,讓台電面臨天然災害事故時,有更好的應變能力。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平時的準備工作中,如果能事前掌握天災情報,並了解本身弱點,能更有利於災害的預防。面對颱風雨洪水,台電跟中央氣象局密切合作,在汛期來臨前召開準備會議,請氣象專家預測今年的梅雨季以及颱風降雨情形,以在事前進行資源調度。並在颱風來臨前,降低各水庫水位以因應颱風的降水,除了有防洪功效,亦有經濟效益。對於地震與土石流,台電請學者專家對於山區的電塔進行地形與地質條件的評估並分級,屬於安全範圍的電塔進行長期觀測,被歸為危險的電塔則進行遷建。

另外電力系統亦容易受到霧害、鹽害以及雷擊的影響,對於系統威脅相當大,會導致線路跳電、電廠跳機。不過幸好這些災害可以依照過往發生的周期與季節進行預先防範,每年10月到隔年3月是鹽害好發的季節,這段時間會加強夜間觀測、按時清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防救災中樞神經:緊急應變小組

制度規劃上,台電在總管理處有一個災時任務編組-防颱應變小組,整合發電、輸電、配電、調度、資通訊等單位等各單位,在颱風季期間於台電大樓進行防救災統籌管理作業。利用台電天然災害通報系統(NDS),彙整台灣各地與離島的災害通報,包含哪些設備出了問題、預計什麼時候恢復、影響範圍與停電用戶等等,提供應變小組與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運用。

目前台電正在開發新的系統,預計2014年底就能讓NDS的功能更進一步提升,提高其自動化程度,降低人工判斷失誤的可能,爭取救災的黃金時間,並加入地理圖資技術、重要地點畫面(諸如電廠出水口、水庫水位、發電機組),同時結合氣象與災情資料,進行應變作業。

讓這塊土地,永遠亮起來

「人不定勝天」,災害總是以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式襲來,充足的準備、災時的緊急應變都無法杜絕所有災情,但能做到將災害損失降低。我們平時享受著便宜卻高品質的穩定電力,颱風來臨時短暫停電便罵聲四起,該提醒的是,我們在安全的室內停電停多久,第一線的工作人員就冒著風雨搶救多久,他們不如新聞記者有上電視表演被風吹走的機會,但默默的付出才能讓這塊土地,即便在風雨交加的夜裡,能夠亮起來。(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專題報導」。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企業防災系列專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柏昱
81 篇文章 ・ 2 位粉絲
成大都市計劃所研究生,現為防災科普小組編輯。喜歡的領域為地球科學、交通運輸與都市規劃,對於都市面臨的災害以及如何進行防災十分感興趣。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企業防災:導言
李天申
・2014/08/02 ・151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578 ・九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泛科學獨立製作

日本的工程用機械和人員(圖片來源: Flickr, Gabriel Goh)
日本的工程用機械和人員(圖片來源: Flickr, Gabriel Goh)

每當重大災害來臨時,人們總不免擔心會不會停電、網路與手機能否暢通、交通運輸會不會中斷等民生問題,而產業界人士也會憂慮災害會不會影響廠房運作。在這些相關的防救災工作當中,國營與民營企業扮演吃重的角色。本專題以企業防災為主題,分別以電網防災、智慧防災、公益防災、列車防災、協力防災等子題,介紹台灣電力、中華電信、究心科技、台灣高鐵、南科廠商如何參與防救災。

電網防災:

當有颱風或發生地震,部分地區容易停電,人們被迫摸黑,無法透過電視和電腦來接收資訊,手機也不能充電。此時,台灣電力公司的員工必須冒險搶修,以讓人們在最短的時間之內,重返光明的世界與現代的生活。面對各式各樣的災害,台電公司高階主管告訴我們台電如何維持電網在災時的有效運作,以及介紹天然災害通報系統(NDS)的運用。

智慧防災:

從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東日本311大地震等國外經驗來看,手機與網路於災時都發揮重要的功能。對此,確保資通訊網路於災時的暢通,電信業者責無旁貸。中華電信公司石木標總經理接受我們的採訪時,說明中華電信如何維護災時電信服務的品質,並介紹如何透過「災害緊急應變訊息通報系統」的細胞廣播功能來向民眾發送災害預警簡訊,以及如何運用「eSAV雲端監測平台」來進行智慧防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益防災:

我國政府捐助成立的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於今年(2014)成立衍生新創事業-究心科技公司(GeoThings),以開發資訊救災為宗旨。究心科技是一家以公益為導向的社會企業,與追求股東最大利益的一般企業不同。莊國煜總經理向我們介紹究心團隊的研發成果,包括可在災時無網路狀態下離線使用的座標簡訊,以及與非營利組織志工合作開發救災資訊平台的經驗。

列車防災:

災害對大眾運輸業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對民眾來說,小則造成行程安排的不便,大則危及性命。以高鐵為例,它是運送國人南來北往的重要交通工具,每天都有數十萬人搭乘,確保乘客安全是非常重要的課題。對此,我們採訪台灣高鐵公司相關單位的主管,以了解高鐵列車在高速行駛的過程中,如何降低颱風、地震等災害所帶來的風險,包括介紹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說明列車核心機電系統發生危機便暫停運作的「失效自趨安全」原則,以及如何與外援單位溝通協調等。

協力防災:

科技業是我國經濟的重要命脈,一旦發生災害,便可能蒙受重大損失。我們走訪南台灣的科技重鎮-南部科學園區,該園區聚集半導體、光電、太陽能、LED、精密機械、通訊、生技等產業,而園區建置的「南科整合式災害風險應變體系」,曾獲得行政院服務品質獎的殊榮。南科管理局林永壽副局長向我們說明這套體系,以及管理局如何與園區廠商合作,共同因應化災、地震、洪災、旱災等類型的災害。(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重大天然災害之防救災科普知識教育推廣」執行團隊撰稿)

本文原發表於行政院科技部-科技大觀園「專題報導」。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的網站看更多精彩又紮實的科學資訊,也有臉書喔!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責任編輯:鄭國威|元智大學資訊社會研究所

企業防災系列專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李天申
11 篇文章 ・ 0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