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publish date:Dec 13, 2006
編輯 HCC 報導
萊斯大學(Rice University)研發出單壁碳奈米管新製程,證明可以量產型態完全相同的單壁碳奈米管。
目前的單壁碳奈米管(SWCNT)製程,混生多種型態的碳奈米管,尚無方法可以進行分離篩選,成為碳奈米管量產的瓶頸。美國萊斯大學由James M. Tour領導的研究團隊使用短的碳奈米管作為晶種(seed),成功的完成增量生長(amplified growth process)實驗。
該研究將1奈米寬的碳奈米管切成200奈米長,進行汽-液-固相(vapor liquid solid, VLS)增量生長。充作晶種的奈米管覆以聚合物,管末羧酸化(carboxylated),並連結上鐵鹽(Fe salts),待聚合物與雜質燒除之後,晶種置於充填乙烯氣體的壓力控制爐中,以鐵鹽作為生長催化劑,晶種自奈米管兩端同時成長,於短短幾分鐘之內,長出30倍長同型態的碳奈米管。實驗結果所生長的碳奈米管與原晶種具有相同的直徑,表示其所採取的方法成功,不過仍要驗證是否有相同的原子架構,產量亦有待提升。
原始論文:”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Amplification: En Route to a Type-Specific Growth Mechanism”, 發表於12月份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排名論文首位的Richard E. Smalley,由於其發現巴克球(Buckyball)碳原子結構而獲得1996諾貝爾獎,Richard E. Smalley 於2005年十月去逝,在Rice University 最後兩年畢其精力於奈米管的晶種增量成長研究,期能找出製造特殊型態奈米管的量產方式。
參考來源:
- Science Daily: Growing Gardens Of Identical Carbon Nanotubes
- ”Single Wall Carbon Nanotube Amplification: En Route to a Type-Specific Growth Mechanism”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之創用CC轉載授權模式,詳細版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首次轉載本站新聞報導者請務必詳讀。
-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5 Taiwan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