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Graybiel 教授為MIT McGovern Institute知名的神經科學家,2001年獲頒美國國家科學獎章(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美國頒給科學家的最高榮譽),研究重心為腦部基底核的神經生理學,研究人們的習慣性行為。
Ann Graybiel於去年十月發表於Nature的文獻指出,當習慣養成後,在腦部基底核(basal ganglia)會形成特定的神經活性模式,習慣打破,神經模式隨之改變,不過一旦舊態復萌,原神經模式即刻重現。腦部基底核與習慣、沈溺與過程學習有密切關係,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妄想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與其他神經精神異常(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病患的腦部基底核有異常現象。
Ann Graybiel訓練老鼠在迷宮裡尋找巧克力片,巧克力片放在T型迷宮的末端,只要刺激聲音響起,即讓老鼠開始找食物,同時以微小的電極紀錄其腦部電性反應,顯示腦部細胞間關聯性的神經模式。於實驗當中,老鼠知道終點有美味獎賞,所以在迷宮裡找尋獎賞時,神經細胞一直處於活化狀態。當老鼠領悟到刺激聲音與巧克力片有關聯性時,腦部基底核的神經細胞也完成了學習。
其中,北瓶鼻鯨於 1997 年被加拿大瀕危野生動植物狀況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Status of Endangered Wildlife in Canada)列為易危物種(Vulnerable)。然而,當時 Gully 地區正面臨石油和天然氣開發工程,導致當地鯨豚長期受到船隻撞擊及工程噪音傷害,使牠們生存遭受嚴重威脅。因此,加拿大政府於西元 2004 年設立 Gully 海洋保護區,以保護瀕臨滅絕的北瓶鼻鯨及當地其他珍貴的海洋生物。
此外,加拿大政府也將保護區依照水深劃分成三個管理區,如圖五中的 Zone 1、Zone 2 及 Zone 3。每個管理區有其獨特的生態環境,在管理上的限制也有些微差異,在 Zone 1,也就是鯨豚棲息的核心海域內,是完全禁止漁撈行為的,而在 Zone 2 和 Zone 3 則可進行商業性垂釣,可釣大比目魚、鮪魚、鯊魚和劍旗魚。
B 型主動脈剝離、主動脈瘤和主動脈創傷經常發生於遠端主動脈弓部位,因此在進行主動脈支架置放時,常需要覆蓋主動脈弓中通往腦部及上肢的重要血管。陳紹緯教授解釋,過去的處理方法包括使用人工血管進行外科繞道手術,或利用小血管支架進行血管內「煙囪手術」。然而,繞道手術存在傷口護理的問題,而煙囪手術則會增加主動脈支架滲漏的風險,可能導致手術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