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夫蘭大學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s of Cleveland) 和凱西儲備大學(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耗心力工作和阿滋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發展之間的奇特關連。他們的研究已經發表在2004年八月的《神經科學期刊》(Neurology)。
這項研究計畫係由凱西儲備大學流行病暨生物統計學系(the Departments of Epidemiology and Biostatistics)教授Dr. Smyth所主持的,其研究人員找來122位罹患阿滋海默氏症的病人與235位沒有罹患此病的正常人,而且其年齡均超過60歲,該研究小組同時調查收集這兩組人在過去四十年所從事行業的歷史資料,並且以10年作為劃分,分別比較這些人在20歲、30歲、40歲、50歲的十年當中,所從事的行業的性質對阿滋海默氏症發展進行相關研究。
Dr. Smyth指出,阿滋海默氏症這種疾病和個人追求精神挑戰工作的能力有早期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一份高耗心力需求的工作可以讓腦細胞活動增加並且讓腦部細胞維持具有抵抗罹患阿滋海默氏症的能力,而此研究結果與克里夫蘭的凱西儲備大學醫院研究團隊的Dr. Friedland早期的研究相雷同,Dr. Friedland也發現晚年沒有罹患阿滋海默氏症的人在年輕的時候都似乎參與了社交、心智和體能的休閒活動,Dr. Friedland.也說平日活動與阿滋海默氏症具有很大關連,而其他罹患阿滋海默氏症的因素則包括飲食和身體的運動等,他同時建議人們結合社交、心智和體能的休閒活動以預防阿滋海默氏症。
原始論文: K. A. Smyth, T. Fritsch, T. B. Cook, M. J. McClendon, C. E. Santillan, and R. P. Friedland Worker functions and traits associated with occupa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D Neurology, Aug 2004; 63: 498 – 503.
還記得美劇《The Big Bang Theory》嗎?劇中常常出現的物理名詞「弦論」,是描述物理世界基本結構的理論。中央研究院「研之有物」專訪院內數學研究所程之寧研究員,她正是研究弦論的科學家,也是熱愛音樂的搖滾樂團鼓手,這種跨領域身份並不衝突,兩邊都需要創造力與紀律。由於天生斜槓的性格,讓程之寧在數學和物理領域大展身手,透過數學的深入探討,她試圖將弦論更往前推進。最近程之寧更跨足到人工智慧領域,為學界提供理論物理上的貢獻。
我有兩個動機。一個就是我真的想深入了解人工智慧。我也可以像普羅大眾,看看 AI 下圍棋,讚嘆「哇!好厲害!」這樣就好,可是我覺得我一定可以真的去理解它,這可能就是數學家的自大吧!
另一方面,我知道對科學研究來說,未來 AI 將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這是「在職訓練」的概念,我可能會用到這個新工具,或以後我可能會需要教這樣的課,因為學生是下一代的科學家。因為這些原因,我覺得我需要去訓練自己使用新的工具。在我的領域裡,也有一些有趣的、還沒被解答的科學問題,是 AI 有可能幫得上忙的,我看到了一些潛力。
弦論和 AI 感覺差距很大,AI 也可以應用到弦論的研究嗎?
乍看之下,弦論的確比較抽象,也不像其他許多實驗會產生大量數據。但其實弦論有大量的可能性,我認為使用 AI 來在這些巨量的可能性當中搜尋特別有趣的理論,是一個有潛力能夠加深我們對弦論理解的新的研究方法。
而且 AI 的應用絕不僅限於巨量資料。如果是面對一些比較新的挑戰,在沒有現成的演算法可以用的情形之下,可以自己做出需要的功能嗎?這過程我覺得也非常很有趣,而且應該是會有成果的一條路。這種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事情,我覺得很有挑戰性,也蠻好玩的。
除了用 AI 來幫助物理跟數學的研究之外,我也試著物理研究當做靈感來源,找出新的 AI 的可能性,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研究方向。我現在有和 AI 的學者合作,嘗試做出一些創新的演算法,真的還蠻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