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publish date:Jan 16, 2003
編輯 Agape 報導
Sciscape繼續為讀者報導IEEE的院士們﹐對於2003年展望的問卷訪談結果。
”數大”不一定美﹕再看http://www.spectrum.ieee.org/WEBONLY/resource/jan03/survf5.html“>摩爾定律
所謂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 ﹐是由Gordon Moore所提出的一項對於半導體科技的綜合性預測。這個定律是說﹐積體電路中電晶體的密度每18個月將增加一倍。令人驚訝的是﹐到目前為止﹐電晶體的製造一直是根據這個定律在成長。而受訪的院士們也樂觀地認為摩爾定律至少在未來五年內仍然適用﹐即使Moore本人在12年前就覺得這個定律已經到達極限了。
此外﹐許多院士們也認為﹐新的科技發展-如奈米科技(碳奈米管﹑共振穿隧二極體(resonant tunneling diode)﹑分子電晶體等) ﹑光電子學﹑巨磁阻材料的記憶體(giant-magnetoresistance-based memory) ﹑以及立體積體電路﹐將有可能使電晶體或半導體製造業超越摩爾定律的極限。也有人對於將半導體科技應用在生物計算﹑量子計算等領域﹐表示大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隨著電晶體密度的不斷增加﹐許多院士們預測﹐再過十年﹐將會出現含十億個電晶體的積體電路(現今的極限是二億五千萬個)﹗ 至於這種功能強大的元件能帶來多大的好處﹐他們各持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可將其使用在電腦及電信通訊方面﹐有人則認為與其無止境地開發更多功能的元件﹐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將現有的技術作最有效的運用。
向解除能源管制說不
在前面已經介紹過﹐受訪的院士們將能源問題列為應該優先處理的對象之一﹐並且絕大多數的人對解除能源管制持反對的態度。有70%的受訪者認為應該以開發替代性燃料為當務之急﹐只有20%的受訪者認為可以試試解除能源管制。由於能源產業巨人Enron的金融弊案﹐使得大家對於能源這個關乎民生大計的產業﹐不再放心讓具有營利色彩的機構來插手。
至於何種替代性燃料最具開發的潛力﹐大家的看法不一。除了核能﹑太陽能﹑風力發電榜上有名之外﹐最受大家青睞的竟是仍在實驗階段的氫燃料電池。此外﹐核能發電的擁護者﹐對於核能因受到政治因素﹑以及社會大眾的誤解﹐無法被客觀地評估其用途而表示遺憾。
代步工具的省思
高達86%的院士們表示﹐要解決目前能源短缺問題最重要的﹐就是開發供汽車使用的替代性燃料。許多人認為美國的汽車目前過度依賴進口的石化燃料﹐以及各石化企業對政府具有負面的政治影響力。並且﹐無論是在政府或企業﹐也絲毫不提倡鼓勵省油車的情形﹐也是存在已久。有鑒於此﹐有人提議混合性(hybrid) 燃料車﹐特別是電動車的開發。對於氫燃料在汽車的使用﹐有人因安全性的考量而持保留的態度。有些院士認為在決定全力開發替代性燃料之前﹐要先說服汽車製造商﹐使其能願意配合對現有的設計加以改變(事實上﹐日商本田及豐田已有省油設計的產品)。而在消費者方面﹐也應該培養節約能源的意識。
至於政府對於大眾運輸工具是否應該予以補助﹐受訪的院士認為鐵路交通因其每人每里程單位消耗能源較飛機低﹐政府應該加以補助。他們甚至認為發達的公路系統間接地鼓勵了汽車的使用造成能源的浪費﹐並且建議政府應該多修建輕型鐵路來改變這種情形。對於目前景氣不再的航空業是否也應該受到同樣的補助待遇﹐院士們則意見不一。有人認為凡是大眾運輸工具﹐加以補助總是有利多於弊﹔有人則認為問題在於目前大家對於恐怖主義的恐懼﹐政府的補助並不能幫助其振衰起弊。
我的志願
在受訪的院士中﹐大部份的人都同意目前對於工程人才教育的評價至少是尚可。而對於教育的內容﹐大家的意見也是各有不同。有人認為不可捨本逐末﹐紮實的理論基礎及實作經驗是缺一不可﹔有人則鼓勵多方涉獵﹑汲取新知﹔甚至有人覺得現今的工程人才﹐應該對經濟市場﹑以及與工程相關的政府或公司運作多加了解。他們也以現今歐洲的工程教育為例﹐指出由於當地工業對工程師的要求不高﹐目前對於工程人才的教育﹐存在著深而不廣﹑專而不精的隱憂。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將缺乏對於科學整體的興趣及認識。他們深信﹐受過通才教育及訓練的學生﹐在將來專門從事某一方面的工作時﹐反而會較為容易。
向“錢”看﹖
至於被問到將現今工程人才所受到的薪資待遇與其專業能力相比﹐院士們都認為這個數字有待提高。對於這個現象﹐是否會使有志於從事工程方面的學生裹足不前﹐大家則有不同的看法。隨然有人認為是有這樣的情形存在﹐但是其他院士則相信不是每個人都是”向錢看”。他們樂觀地認為﹐只要所研究的方向(如生物工程)有發展潛力﹐仍然會有學生﹑而且是頂尖的人才投入其中。此外﹐不可否認地﹐院士們也承認工程師常給人一種工作過度的印象﹐導致有人因此卻步。不過﹐也有人認為這種情形僅適用在對於數理化敬而遠之美國的學生。每年仍然有許多的外國學生來到美國﹐期望接受先進的工程教育﹐就可說明還是有人是受其志願影響的。
明天會更好
儘管對於前述的問題﹐院士們都持保守的態度。在被問到對於未來五年的展望時﹐大家都表達了高度熱烈的回應。許多人對於生物科技(蛋白質工程﹑藥品開發﹑基因工程等)有極大的期望﹐將其視為是生物與工程的整合﹐並且在對自然的了解上將會有極大的突破。但也有人對於生物科技或生物製藥﹐在發展中有可能所牽涉到的道德倫理問題﹐以及對於社會的衝擊﹐表示了嚴重的關切。
許多院士們都同意電機工程這個學門﹐應該有所擴展與演進。他們認為各個學門﹐如電機或資訊﹐單獨存在時其影響範圍有限。但是一旦與機械﹑生物﹑及自然科學等結合時﹐便可互通有無﹑截長補短﹐提高其整體的價值。甚至有人大膽地預測﹐化學與生化技術將與現有的電子電機與光學技術結合﹐成為新的資訊處理及傳輸系統。
其它受到院士們注意的發展項目還包括了﹕電磁波頻譜的配置﹑有效反制電子戰的裝置﹑更精密的物質處理技術﹑更佳的研究管理﹑弊案改革﹑太空探索﹑以及保護個人隱私與鞏固社會安全兼顧。總體來說﹐受訪的院士們都同意應該將科技發展的好處回饋在社會大眾﹑全球性地提昇生活水準﹑以及確保一個適合長久居住的環境。正如一位院士所說﹕”為了發展科技而發展科技是沒有用的﹐唯有將科技使用在造福人群﹑增進全人類的福祉﹐才是我們工程師努力的目標“。
這次問卷調查的結果﹐都總結在IEEE所提供的PowerPoint檔案﹐供進一步的下載與查詢。
原始論文:
Ashton Applewhite, Since you asked…, IEEE Spectrum Resources: 2003 Technology Survey
參考來源:
本文版權聲明與轉載授權資訊:
- 本文採用書面授權轉載模式,詳細著作權聲明與轉載規定請見 http://sciscape.org/copyrigh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