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記錄】M.I.C.VII 之「猿來」:黑猩猩告訴我們人類是什麼

PanSci_96
・2013/03/06 ・1371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95 ・六年級

能夠直立行走是人類建立文明的原因嗎?為何人類的小孩那麼可愛又那麼無助?為何有的人有圖像記憶,可以記得所有看過的東西?

想要了解人類的心智,或許得先了解黑猩猩。M.I.C. VII-「猿來」,請到了近距離接觸猩猩、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服務的趙明杰研究員,還有研究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蔡志浩老師,來談談人/猿有什麼不同。


講者一:趙明杰

臺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

主題:猩猩、動物園與少年Pi

趙研究員分享了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所看不到的幕後工作。動物園除了定期餵食還有作健康檢查之外,其實也有和大學合作,研究猩猿們的行為。

另外,動物園花更多的時間是在陪猩猿「玩」-行為豐富化。因為動物園的環境不像自然環境多樣,一些哺乳動物、鳥類、魚類都會表現出異常的「刻板行為」,所以園方都會設計不同的「玩具」或者機關給這些動物們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黑猩猩的園舍裡就有水泥砌成的「擬蟻丘」(模擬野外的白蟻丘),在「蟻丘」上的孔洞中加入蜂蜜或是糖水,再提供一些樹枝,讓猩猩們研究怎麼利用樹枝吃到這些「甜頭」。或者製作彈簧床等「玩具」,不過猩猩的力道很大,通常玩具的壽命都不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vMj2CBmiQ


講者二:蔡志浩

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主題:現代智人走上的那條路

大約200萬年前人類和猿猴走上不同演化道路,這段時間在演化的洪流中只是一瞬,但是為什麼現在人類和猿猴有這麼大的差異?為什麼人類會成為是靈長類中族群數量最大的一種?蔡志浩老師認為,工具的使用刺激大腦發展;更複雜的大腦能想像出更複雜的工具。所以「工具的使用」和「大腦發展」就成了人類文明前進的左右腳,一左一右,後來還走到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人類族群數量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對語言學也有研究的蔡老師還提到,人類咽喉結構能發出多樣的聲音,使得雙手可以不用輔助溝通,能一邊操作一邊溝通,這可能也讓人類可以傳承工具使用經驗的優勢。「想像力」也是人類發明出複雜工具的關鍵,人類能想像出還不存在的工具,再將它製作出來。而且人類會製作工具來製作工具-像是製作鑽頭、搥子來造一副弓箭來打獵,也就讓工具變得更多樣、更精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d6p9rH8oU

*本次活動感謝經濟新潮社贊助好書《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松澤哲郎著。

感謝 Wait Yeah(台北某知名國立科技大學電機系博士候選人)支援攝影。


關於 M. I. C.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紀錄】M.I.C. X 科技大觀園:血刃
雷漢欣
・2014/08/26 ・3958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498 ・六年級

6f8699934cc346ba898591d043010223

14981073822_79f7f4aae4_z
本場講座的三位講者:曾清秀老師、蘇上豪醫師和林啟萬老師

我們享受著先進的醫療服務和科學知識,應該很難想像過去的醫學在我們眼中有多麼荒謬,像是四百多年前,放血和灌腸在歐洲被視為百病之解,兩百多年前的醫師必須打開病患的胸膛才能進行心臟按摩,甚至在一百多年前,量個血壓竟然還得劃開血管 !其實每個醫學變革都是科學家的華麗冒險,本期【M.I.C. 血刃】邀請到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的林啟萬教授、台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外科的蘇上豪主任,以及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的曾清秀教授,為大家分享醫學的發展歷史以及醫療的科技革新。

止痛晶片 體外刷一下就不痛

講者:林啟萬|台大醫學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0P2KWshJEQ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西方醫學上最重要的20個轉捩點,其中2/3是因為醫療器材的發明,像是哥本哈根小兒麻痺大流行時,醫療用的鐵肺幫助病童度過危險期,成績相當壯觀;醫療器材除了應用在攸關生命的重大手術,也發展到日常生活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像是老年人的人工關節。 科技除了幫助醫生治療病患,也能讓科學家找到疾病的根源,例如,直到顯微鏡發明後,人們才能之道細菌是十二指腸潰瘍的病原。過去幾百年來,科技已經幫助醫生拯救更多病患,隨著人類基因體的解密和生物技術的發展,未來甚至能做到主動式、個人化醫學的預防和治療。

廣義的仁慈—希望減輕患者的痛苦

林啟萬老師受到前人智慧的啟發,希望能減輕疼痛對人們生活造成的不便,因此研發植入式疼痛控制元件。 常見的舒緩疼痛方法為以痛制痛,像是按摩和物理治療,科學家發現電生理學後,電療也常應用在減痛的治療。許多人因為生活壓力或工作傷害造成下背疼痛,這雖然不是致命傷害,卻令人苦不堪言,醫生可以幫病患在脊椎裝上骨釘、骨板減輕壓力,但仍有15%的病患需要接受第二次手術;服用止痛藥也有長期濫用的風險,因此醫生尋找了其他的療法-電刺激。 林啟萬老師研發的植入室疼痛控制元件「Gimer」,命名來自於電影《星際大戰》中尤達大師的神奇手杖,Gimer植入在病患特定位置可以接收無線電訊號,發出刺激阻斷疼痛訊號以減緩病痛,療效可持續三天,只要從手持裝置操控就能止痛,可以省去就醫的麻煩,大大改善生活品質。Gimer已經在動物實驗上證實了止痛的療效,現在要將產品的材料符合安全規範,才能進行人體實驗,商品化造福人群。

14794466850_0fd897a9f9_z
林啟萬老師

醫學是歷史、是生活、也是科學

講者:蘇上豪|臺北市博仁綜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PSIVOKK_c

萬能的征露丸

醫學不是單獨存在的個體,醫學不只緊緊扣住生活,更是動人的歷史故事,談起醫療歷史,蘇上豪醫師說:「這一切……要從正露丸講起……」眾人滿臉疑惑,醫學史跟正露丸有什麼關係呢?

大家都知道喇叭牌正露丸可以治療腸胃不適,但大家不知道的是,正露丸以前竟然被當作治療梅毒、肺熱病的萬能仙丹!日本早期的正露丸廣告上還印有軍人的忠勇形象,因為正露丸是阿兵哥遠征水土不服時的必備良藥嗎?蘇醫師說:「這一切……要從腳氣病說起……」眾人再度一頭霧水,難道拉肚子也跟腳氣病有關?

原來,正露丸的誕生不是為了止瀉,而是為了治療腳氣病。工業革命後的碾米技術提昇,人們可以吃到口感Q軟的精緻白米,卻因為卻少麩質中的維生素B1而導致腳氣病,但一百年前的人不知道維生素這玩意,也拿這個怪病沒辦法。他們觀察到腳氣病常見於監獄、軍隊跟療養院,三者都是擁擠、飲食衛生條件差的環境,因此當時對於腳氣病的病因有著兩派說法:毒物說和病菌說,分別認為腳氣病的病因是某種食物中毒或病菌感染,兩派學說的支持者分別是高木兼寬和森林太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擁護毒物說的高木兼寬帶領海軍出征,他發現軍人上了船就得腳氣病,但到美國移地訓練後,軍人們抱怨美國食物難吃的同時,腳氣病竟也奇蹟似的好轉了,因此高木兼寬主張以和洋並食療法治療腳氣病。另一方面,留德的森林太郎堅信腳氣病是病菌造成的,因此他以殺菌用的雜酚油做成藥丸,讓日軍出征俄國時隨身攜帶。雖然以現在的知識來看,用正露丸治療腳氣病是條歪路,正露丸也當然沒有成功治療腳氣病,然而日俄戰爭的勝利,卻讓這臭臭的黑色小藥丸得到了出征露西亞(Russia)的光榮稱號——「征露丸」,這個名字一直沿用到二戰結束,為了政治考量才將這個侵略性的名字改成正露丸。

大家在高中的健康教育課,一定都跟安妮小姐有過親密接觸,但很少人知道安妮在成為CPR練習人偶之前,其實有個淒美的愛情故事!?「西施捧心,東施效顰」中的西施,成天胸悶胸痛,她究竟是得了什麼病?蘇醫師幽默道出的更多精彩醫療歷史,都在影片紀錄!

蘇上豪醫師
蘇上豪醫師

科技與手術

講者:曾清秀|中央大學機械工程學系教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KKbZRg1tkc

外科醫生的九把刀

醫學不僅是科學,外科醫師的手感跟技術,更可說是一門藝術,曾老師先帶大家瀏覽手術室歷史照片,從過去簡陋的、雜亂的開刀房,到未來的高科技檢測、手術儀器,其中歷經的不只是醫學革新,也是科技的進步。研究手術導航的曾清秀老師將向大家介紹科技如何領導外科手術的進行。

手術刀是外科醫師的魔杖,透過鋒利的刀刃劃開疾病和健康,黑傑克藏在大衣裡的閃亮亮的手術刀,可以咻咻兩聲往敵人射去一刀斃命,現代外科醫生放在手術房裡的能量「刀」,不僅更銳利,用途也更廣了呢,除了傳統的手術刀,外科醫生的九把刀還有哪些呢?

  1. 電刀:針狀或刀狀的金屬電擊,可瞬間產熱,蒸發組織水分,連續電能可切割組織,間斷電能可止血。
  2. 雷射刀:利用溫度效應(thermo effect)的原理,軟組織在吸收雷射能量後,升溫到60℃會開始凝固,有止血效果,不同組織依不同波長有不同反應,可做美容、視力矯正等手術。
  3. 光子刀:用直線加速器打出電子,激發X光,損害癌細胞的DNA以殺死癌細胞或阻止其生長,可依照腫瘤形狀變更照射範圍,也可調控放射線強度,缺點是照射方向有限、精準度低。
  4. 迦瑪刀:201顆鈷六十排列成球狀,發射放射線。針對腦瘤的治療,比起X光,更加準確,對表皮的傷害較小。
  5. 電腦刀:可動式X光射線,定位腫瘤位置,以移動的機械手臂改變X光照射方向,減少放射線對健康細胞的傷害。
  6. 螺旋刀:旋轉式X光射線,配合6D影像定位系統,X光束旋轉方位,降低對健康細胞的傷害。
  7. 海扶刀:用超音波治療,精準度可集中到一個米粒大,但只能應用在靜止的目標,且需以水作為介質,應用不廣。
  8. 質子刀:質子經過迴旋加速器產生帶電質子束,直接照射在腫瘤上,不像X光的能量隨距離下降,質子束在某個距離瞬間釋出能量,可以精準攻擊目標腫瘤,同時避免傷害健康的表皮細胞。

曾清秀老師
曾清秀老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動手術也要開導航

開車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需要GPS將我們的位置顯示在地圖上,並且引導我們到目的地;治療腦瘤的手術,不僅像在玩電流急急棒,必須謹慎的擬定策略,小心翼翼走每一步,不能傷到脆弱的神經和血管,醫生用經驗斷定腫瘤位置,也像在未知國度找尋目的地一樣可能走錯路,因此醫生也需要導航指引腫瘤位置。在手術進行前,要先為身體做斷層掃描,製作「地圖」,將掃描的影像輸入電腦後,系統就像GPS的衛星,追蹤身體確切位置並結合身體地圖,放射機器得到身體地圖的資訊後,就能精確的瞄準目標。

影像定位系統不僅能用在放射線治療,也能用在其他外科手術。在脊椎打骨釘是風險很高的手術,若不小心傷到神經,可能損害運動能力,影像導航系統可以定位出脊椎的確切位置,提高準確度;相較於靜態的手術部位,在動態器官上進行放射線治療更為困難,肺部會隨著呼吸不斷的起伏,結合影像定位和X射線的電腦刀,可以及時追蹤變化的身體位置,在發射光束的前一刻瞬間更新定位,校正機械手臂的位置。

說到手術科技,不能不提到達文西機械手臂!外科醫生要執行大大小小的手術,大手術動輒好幾小時,醫生必須站在手術台旁,長時間低頭維持專注,非常耗體力,達文西機器人的引進,讓醫生可以坐在控制器前操控機器手臂,執行精密的微創手術較為輕鬆。達文西機器人的影像導引設備符合醫師的直覺動作,讓醫生能輕易上手,不僅可以為醫生節省體力,更延長了手部靈敏度逐漸下降的老醫生的執業年限,讓老醫生也能有第二春!因此醫院願意慷慨的投資這昂貴的醫療機器人。科學家仍持續研發醫療機器人的技術,未來醫生甚至可用google眼鏡和遙控器,在遠端操作機器人執行手術呢!

14978007041_033c62e4bd_z
講者與觀眾朋友的歡樂大合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關於 M. I. C.】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本場演講由科技部「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支持,PanSci泛科學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

本場演講由科技部「科普資源整合運用推廣計畫」支持,PanSci泛科學與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共同舉辦。感謝大邑文化支持科普好書 鐵與血之歌。歡迎大家到科技大觀園閱讀更多科學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記錄】M.I.C.VII 之「猿來」:黑猩猩告訴我們人類是什麼
PanSci_96
・2013/03/06 ・1371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95 ・六年級

能夠直立行走是人類建立文明的原因嗎?為何人類的小孩那麼可愛又那麼無助?為何有的人有圖像記憶,可以記得所有看過的東西?

想要了解人類的心智,或許得先了解黑猩猩。M.I.C. VII-「猿來」,請到了近距離接觸猩猩、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服務的趙明杰研究員,還有研究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蔡志浩老師,來談談人/猿有什麼不同。


講者一:趙明杰

臺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

主題:猩猩、動物園與少年Pi

趙研究員分享了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所看不到的幕後工作。動物園除了定期餵食還有作健康檢查之外,其實也有和大學合作,研究猩猿們的行為。

另外,動物園花更多的時間是在陪猩猿「玩」-行為豐富化。因為動物園的環境不像自然環境多樣,一些哺乳動物、鳥類、魚類都會表現出異常的「刻板行為」,所以園方都會設計不同的「玩具」或者機關給這些動物們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黑猩猩的園舍裡就有水泥砌成的「擬蟻丘」(模擬野外的白蟻丘),在「蟻丘」上的孔洞中加入蜂蜜或是糖水,再提供一些樹枝,讓猩猩們研究怎麼利用樹枝吃到這些「甜頭」。或者製作彈簧床等「玩具」,不過猩猩的力道很大,通常玩具的壽命都不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vMj2CBmiQ


講者二:蔡志浩

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主題:現代智人走上的那條路

大約200萬年前人類和猿猴走上不同演化道路,這段時間在演化的洪流中只是一瞬,但是為什麼現在人類和猿猴有這麼大的差異?為什麼人類會成為是靈長類中族群數量最大的一種?蔡志浩老師認為,工具的使用刺激大腦發展;更複雜的大腦能想像出更複雜的工具。所以「工具的使用」和「大腦發展」就成了人類文明前進的左右腳,一左一右,後來還走到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人類族群數量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對語言學也有研究的蔡老師還提到,人類咽喉結構能發出多樣的聲音,使得雙手可以不用輔助溝通,能一邊操作一邊溝通,這可能也讓人類可以傳承工具使用經驗的優勢。「想像力」也是人類發明出複雜工具的關鍵,人類能想像出還不存在的工具,再將它製作出來。而且人類會製作工具來製作工具-像是製作鑽頭、搥子來造一副弓箭來打獵,也就讓工具變得更多樣、更精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d6p9rH8oU

*本次活動感謝經濟新潮社贊助好書《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松澤哲郎著。

感謝 Wait Yeah(台北某知名國立科技大學電機系博士候選人)支援攝影。


關於 M. I. C.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紀錄】M.I.C.╳科技大觀園:能源──從核能的那些骯髒事開始說起
Peggy Lo
・2014/07/10 ・243字 ・閱讀時間少於 1 分鐘 ・SR值 607 ・十年級

文 / 羅佩琪

唰──地脫下外套,露出胸前閃爍著耀眼藍光的弧形反應爐[1],講者廖英凱還沒開口,就清楚揭示了今晚的演講主題:核能。

曾在《廢核大遊行》擔任公民審核四的講者,也曾主持網路社群《核能流言終結者》的對談,長期協助國內反核、擁核團體釐清核能議題中的科學論述,PanSci專欄作者廖英凱再次登陸PanSci M.I.C.[2],嘗試放下社會火熱的反核、擁核對立,以「科學」為立場,分享(其實是澄清?)核能議題中的那些骯髒事。

(閱讀全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Peggy Lo
23 篇文章 ・ 2 位粉絲
非典型的人生迷茫組,對資訊整理有詭異的渴望與執著。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記錄】M.I.C.VII 之「猿來」:黑猩猩告訴我們人類是什麼
PanSci_96
・2013/03/06 ・1371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95 ・六年級

能夠直立行走是人類建立文明的原因嗎?為何人類的小孩那麼可愛又那麼無助?為何有的人有圖像記憶,可以記得所有看過的東西?

想要了解人類的心智,或許得先了解黑猩猩。M.I.C. VII-「猿來」,請到了近距離接觸猩猩、在台北市立動物園服務的趙明杰研究員,還有研究人類心理的心理學家蔡志浩老師,來談談人/猿有什麼不同。


講者一:趙明杰

臺北市立動物園研究員

主題:猩猩、動物園與少年Pi

趙研究員分享了我們到動物園參觀所看不到的幕後工作。動物園除了定期餵食還有作健康檢查之外,其實也有和大學合作,研究猩猿們的行為。

另外,動物園花更多的時間是在陪猩猿「玩」-行為豐富化。因為動物園的環境不像自然環境多樣,一些哺乳動物、鳥類、魚類都會表現出異常的「刻板行為」,所以園方都會設計不同的「玩具」或者機關給這些動物們挑戰。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舉例來說,黑猩猩的園舍裡就有水泥砌成的「擬蟻丘」(模擬野外的白蟻丘),在「蟻丘」上的孔洞中加入蜂蜜或是糖水,再提供一些樹枝,讓猩猩們研究怎麼利用樹枝吃到這些「甜頭」。或者製作彈簧床等「玩具」,不過猩猩的力道很大,通常玩具的壽命都不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UvMj2CBmiQ


講者二:蔡志浩

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博士,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理事長

主題:現代智人走上的那條路

大約200萬年前人類和猿猴走上不同演化道路,這段時間在演化的洪流中只是一瞬,但是為什麼現在人類和猿猴有這麼大的差異?為什麼人類會成為是靈長類中族群數量最大的一種?蔡志浩老師認為,工具的使用刺激大腦發展;更複雜的大腦能想像出更複雜的工具。所以「工具的使用」和「大腦發展」就成了人類文明前進的左右腳,一左一右,後來還走到了18世紀的工業革命,人類族群數量有了爆炸性的成長。

對語言學也有研究的蔡老師還提到,人類咽喉結構能發出多樣的聲音,使得雙手可以不用輔助溝通,能一邊操作一邊溝通,這可能也讓人類可以傳承工具使用經驗的優勢。「想像力」也是人類發明出複雜工具的關鍵,人類能想像出還不存在的工具,再將它製作出來。而且人類會製作工具來製作工具-像是製作鑽頭、搥子來造一副弓箭來打獵,也就讓工具變得更多樣、更精良。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Qd6p9rH8oU

*本次活動感謝經濟新潮社贊助好書《想像的力量:心智、語言、情感,解開「人」的祕密》,松澤哲郎著。

感謝 Wait Yeah(台北某知名國立科技大學電機系博士候選人)支援攝影。


關於 M. I. C.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M. I. C.(Micro Idea Collider,M. I. C.)微型點子對撞機是 PanSci 定期舉辦的小規模科學聚會,約一個月一場,為便於交流討論,人數設定於三十人上下,活動的主要形式是找兩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講者,針對同一主題,各自在 14 分鐘內與大家分享相關科學知識或有趣的想法,並讓所有人都能參與討論,加速對撞激盪出好點子。請務必認知:參加者被(推入火坑)邀請成為之後場次講者的機率非常的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PanSci_96
1259 篇文章 ・ 2384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