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燙傷了怎麼辦(下):燙傷敷料怎麼挑?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23/10/13 ・272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周怡廷 高雄醫學大學生理學研究所畢

每個人從小到大,應該難免有燒燙傷之經歷。畢竟日常生活中,煮東西要用火、熱食剛上桌的溫度也常超過肌膚能承受的限度、洗澡用的熱水、機車的排氣管……,可能導致燒燙傷之風險因子無所不在,且難以自生活中全然棄絕。

燒燙傷依照傷害的深度,一般分為四級:

一度燒燙傷

傷及表皮淺層,其發生原因可能包括:曬傷、被低濃度的高溫液體燙傷,以及對熱的短時間曝露1。傷口表面呈粉紅色至紅色、外觀潮濕、無水泡。痊癒所需時間約 3 至 7 天。

二度燒燙傷

又分為淺二度及深二度。淺二度傷及真皮淺層(papillary layer 乳突層),造成原因可能是高溫液體燙傷、弱酸或弱鹼造成的化學灼傷,或者火花 1。傷口外觀呈紅色、有水泡、潮濕,劇烈疼痛。傷口癒合約需 1 至 3 週,癒合後傷口處會因色素沉著,顏色較深。深二度則傷及真皮深層(reticular layer 網狀細胞層),造成的原因可能為火焰、化學灼傷、電燒傷、高濃度之熱燙液體。傷口外觀呈現蒼白、乾燥,肌膚中的汗腺、毛囊等組織亦受到傷害,由於神經受到破壞,傷口本身不太有疼痛感,但傷口周邊仍會感覺疼痛。一般需要 3 至 6 週才會痊癒,且會留下疤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三度燒燙傷

則傷及皮下組織與皮下脂肪,全層皮膚皆受損。造成的可能原因包括火焰、電燒傷、化學灼傷、爆炸、自焚。其傷口外觀堅硬如皮革、乾燥,顏色蒼白或因形成血栓而呈紅色。難以自行癒合,需要依靠植皮治療,並經 1 至 3 個月才能治癒,且會留下肥厚性疤痕,造成功能性障礙。

四度燒燙傷

深及肌肉或骨骼層,其皮下脂肪、肌肉、神經、骨骼等組織皆壞死 3, 4

遭遇輕微燒燙傷時,受傷後 3 小時內以冷水沖洗 20 分鐘冷卻傷口可減輕疼痛與傷口水腫之情形 5,若有需要,再選擇適當敷料進行包紥。傷口敷料可作為屏障,保護傷口避免遭受可能的傷害及微生物的入侵。正確的敷料有助於表皮及真皮組織的修復,且有幫助傷口的癒合。

燒燙傷屬於急性傷害,嚴重時,傷口會有滲出液,且易引發感染,嚴重者甚至會損及皮下及黏膜下組織,適合之敷料為封閉性的濕潤敷料 6。為避免傷口感染,選用的敷料應為無菌式。隨著燒燙傷嚴重程度不同,傷口滲出液(exudate)的多寡也相異,一般建議參照滲出液的多寡來選擇敷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傷口敷料的材質種類甚多,包括多種天然及合成材質。臨床常用的敷料種類如:

●      傳統敷料:遇到燒燙傷時,傳統會採用織物敷料,其織物可能由天然或合成纖維製成。一般利用無菌紗布的纖維結構來吸收傷口分泌的滲出液 7。然而,使用此類敷料需要頻繁更換以防止傷口感染,且容易因為吸收了傷口滲出液,黏附於傷口上。一般而言,傳統敷料可用來清潔傷口,幫助傷口乾燥,但無法加速傷口癒合。近年開發之傷口敷料,多為傷口建立濕潤的癒合環境,鮮少再使用傳統的消毒紗布。

●      石蠟紗布 8:適用於真皮燒燙傷。有的石蠟紗布會添加 chlorhexidine,有助於抗菌。以石蠟紗布作為傷口敷料時,約 1 至 3 天需更換一次,若有沾黏之情形,則以生理食鹽水沾濕後輕輕拉起。

●      合成敷料 9:常見的合成敷料包括 PU 膜、泡棉、水膠、親水纖維、矽膠膜等,適用於較淺層的傷口。合成敷料具有防水及隔絕異物功能,能夠保護傷口免受外界刺激,並可降低感染機率。相對於傳統織物敷料,合成敷料的優點是較為柔軟,使用起來更為方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泡棉敷料(foam)8:為合成敷料的一種,具有不易沾附傷口、吸收力強等特質。適用於淺層傷口。使用泡棉敷料前,應留意傷口之清潔,若有感染之情形,則不建議使用。

●      銀離子敷料 8:適用於真皮燒傷傷口及受感染之傷口。銀離子可抑制微生物的增生 10,具有抗菌保護之效果。

●      水凝膠敷料:適用於淺層至真皮中層之燒燙傷。水凝膠的定義為——可溶性聚合物透過物理或化學交聯作用所形成的水溶性交聯聚合物 11,為高親水性的大分子網狀物,分為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由於水凝膠有助於控制水分流失的程度、維持傷口的濕潤性 12。需留意的是:若傷口有感染或滲出液過多之情形,則不建議使用 8

●      以幾丁質為基底之敷料:幾丁質及其衍生物(幾丁聚醣)是從真菌細胞壁、昆蟲外骨骼及無脊椎動物的骨骼分離出來,是被廣泛使用且價廉的生物性材料。幾丁聚醣是具有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且能抗微生物的一種水合保濕劑 13,可防止傷口污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圖/envato

市面上的傷口敷料琳琅滿目,因燒燙傷而就醫時,可與醫師溝通,確認合適之敷料及後續的照顧方式。如係自行至藥局購買敷料,亦可向藥師請教。正確選擇敷料方能對傷口有最佳之照護,儘速回歸一般日常。並要提醒:遭遇燒燙傷,選購敷料時,應多加留意「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會用」。首先,認識我們所購買的傷口敷料,屬於醫療器材的一種;其次,購買時,應仔細檢查包裝上有無醫療器材的許可證字號或登錄字號;最後,使用前,要詳閱說明書,避免雖然買到了正確、合宜的產品,卻因使用方式錯誤,無從使產品發揮應有的效益。

參考文獻

  1. Evers LH, Bhavsar D, Mailänder P. (2010) The biology of burn injury. Exp Dermatol. 19(9):777-83. doi: 10.1111/j.1600-0625.2010.01105.x.
  2. Yoshino Y, Ohtsuka M, Kawaguchi M, et al. (2016) The wound/burn guidelines – 6: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burns. J Dermatol. 43(9):989-1010. doi: 10.1111/1346-8138.13288.
  3. 關鍵評論,【資訊圖表】關於燒燙傷,醫生想告訴你的幾件小事(2015 年 7 月 16 日)。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0603(May 17, 2023)
  4.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認識燒傷(無日期)。檢自https://www.sunshine.org.tw/service/index/scald/burn-intro (May 17, 2023)
  5. Wasiak J, Cleland H. (2015) Burns: dressings. BMJ Clin Evid. 2015:1903.
  6. Shi C, Wang C, Liu H, et al. (2020) Selection of Appropriate Wound Dressing for Various Wounds. Front Bioeng Biotechnol. 8:182. doi: 10.3389/fbioe.2020.00182.
  7. Farahani M, Shafiee A. (2021) Wound Healing: From Passive to Smart Dressings. Adv Healthc Mater. 10(16):e2100477. doi: 10.1002/adhm.202100477.
  8. Tran S, Jacques MA, Holland AJ. (2019)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minor burns in children. Aust J Gen Pract. 48(9):590-594. doi: 10.31128/AJGP-04-19-4919.
  9. 衛生福利部,燒燙傷救星——傷口敷料(2017 年 7 月 19 日)。檢自 https://www.mohw.gov.tw/cp-3539-36833-1.html(May 17, 2023)
  10. Mofazzal Jahromi MA, Sahandi Zangabad P, Moosavi Basri SM, et al. (2018) Nanomedicine and advanced technologies for burns: Preventing infection and facilitating wound healing. Adv Drug Deliv Rev. 123:33-64. doi: 10.1016/j.addr.2017.08.001.
  11. Kibungu C, Kondiah PPD, Kumar P, et al. (2021) This Review Recent Advances in Chitosan and Alginate‐Based Hydrogels for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 Front. Mater. 8:681960. doi: 10.3389/fmats.2021.681960
  12. Kamoun EA, Kenawy ES, Chen X. (2017) A review on polymeric hydrogel membranes for wound dressing applications: PVA-based hydrogel dressings. J Adv Res. 8(3):217-233. doi: 10.1016/j.jare.2017.01.005.
  13. Valachova K, Svik K, Biro C, et al. (2020) Skin wound healing with composite biomembranes loaded by tiopronin or captopril. J Biotechnol. 310:49-53. doi: 10.1016/j.jbiotec.2020.02.00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3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從火海中重返生活,對抗疤痕攣縮的復健之路: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林靜嫄職能治療師專訪——《科學月刊》
科學月刊_96
・2023/11/29 ・5048字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採訪報導|張樂妍/本刊主編
  • Take Home Message
    • 燒燙傷的傷友在生理修復過程必須經過疤痕增生及攣縮,且需要長時間的復健治療,使他們重建原有生活的身心歷程艱辛又漫長。
    • 身體將傷口迅速補好的過程會產生疤痕增生,快速增生的細胞還形成向心收縮的拉力造成疤痕攣縮,導致身體無法伸展。
    • 為抵抗疤痕攣縮,復健過程會不停重覆將疤痕展開的疼痛與挫折。而治療師會為他們找到復健目標,陪伴他們重建基本生活到完成復建。
圖為職能治療師林靜嫄。圖/張樂妍拍攝

本文採訪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代理復建督導——林靜嫄職能治療師,她向我們分享了燒燙傷病患皮膚修復的生理機制、在復健過程的原理、身心理歷程,以及職能治療師在此過程中的角色。

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以提升顏損及燒傷者的生活品質與自我價值、促進健康、安全及平權的社會環境為宗旨,藉由社會關懷的力量和專業服務,陪伴協助顏面損傷及燒傷朋友勇敢踏上艱辛漫長的重建路程。

2015 年熱夏,新北市八仙樂園發生塵燃事件,導致 499 人燒燙傷、15 人死亡。這場意外不僅震驚全臺,當年臺灣全民健保共花費 7.65 億臺幣醫治這些燒燙傷傷友。2016 年 4 月,士林地方法院在判詞中描述倖存者的身心經歷:

「⋯⋯多數被害人亦因二度至三度大面積燒傷,歷經清創、換藥、植皮手術,承受生不如死之疼痛,且隨著疤痕增生攣縮,需進行多次皮膚修整重建手術,每日復健更需忍受皮膚拉扯之疼痛,治療及復健過程極其艱辛漫長,又燒傷部位無法排汗,痛癢難耐,承受諸此種種生理層面難以忍受的煎熬。」

「⋯⋯關節及手指、腳趾之原有機能,亦難以完全治癒而回復正常,影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僅無法過正常生活,對未來求學、工作就業均產生極大之困難與障礙,信心低落;長期穿著壓力衣及疤痕外觀更需面對外界異樣眼光⋯⋯」

燒燙傷的治療不像是一般傷口的生理修復過程,其中必須經歷的疤痕增生及攣縮,需要長時間的復健治療。對於燒燙傷傷友而言,這趟回到正常生活的過程,宛如一場永無止盡的夢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疤痕保護傷口,卻阻礙了生活

讓我們回到傷害形成的當下,將鏡頭拉近到細胞層級的皮膚組織。皮膚從外到內可分為表皮、真皮、皮下組織三個部分,而表皮又可分成五層細胞結構。表皮中最裡面的基底層具有增生表皮細胞的功能,與真皮乳突層的膠原纖維和彈性蛋白相接,並以網釘狀的結構穩定表皮與真皮間的連接處。當燒燙傷發生,如果只傷害到基底層以上的表皮,基底層會長出新的細胞恢復表皮狀態,例如曬傷導致的脫皮,表皮可自動修復為原來的狀態,此狀況屬於第一度燒燙傷。

但是當基底層被破壞,也就是傷害波及到真皮層時,表皮與真皮之間的穩定度不足而互相剝離,便容易產生組織積液(水泡)。同時表皮層的破壞使真皮層中的神經末梢暴露,此時的傷口會比一度燒傷更加疼痛。這樣的情況是第二度燒燙傷,依傷口深度又可分為淺二度和深二度,淺二度約 14 天可恢復,深二度則需約21天的修復時間。淺二度的傷口在修復且疤痕成熟後,外觀及顏色上會與原本皮膚有些許差異(例如暗沉淺棕色);深二度以上的傷口即使在完全癒合且疤痕成熟或相關治療後,仍會在傷者身上留下明顯的瘢痕印記,例如被滾水或排氣管燙到而留下的疤痕。若傷口已接近皮下組織、真皮層幾乎被破壞殆盡,則進入第三度燒燙傷。此時的皮膚已完全失去再生能力,須以植皮手術盡快關閉傷口,三度以上的大面積傷者也可能有傷口感染及敗血症的高度風險;更嚴重者是傷及皮下組織的第四度燒燙傷,不僅血液循環系統遭破壞,在組織壞死的情況下甚至有截肢的可能。

人體的皮膚結構與燒燙傷等級

圖/Adobe Stock

在一道新的傷口出現後,血小板會快速聚集以凝血,白血球等免疫細胞負責吞噬細菌抵禦外敵,使傷口周遭開始出現紅、腫、熱、痛等發炎反應,並從基底層開始修復。治療師林靜嫄比喻這時的皮膚狀態:「皮膚出現傷口時就像房子門戶大開,當有僵屍(細菌)入侵,身體會想要趕快把門窗堵好、磚頭堆好,此時真皮層的膠原母細胞所分泌的膠原纖維,就是我們封閉門窗的木板和磚頭,它可以讓組織向心收縮、使傷口縮小,加速傷口的癒合。但在情急之下,當然就會填補得很亂(膠原纖維排列混亂)。即使傷口癒合之後,身體還是會擔心外敵入侵,持續堆疊加固的過程會使組織向外凸起,這段過程就是疤痕的增生期。」她繼續解釋,此時的身體讓膠原細胞不停增生、堆疊,雖然可以將傷口迅速補好,但也會產生突起的疤痕;而且因疤痕組織的排列結構既不穩固彈性又差,限制皮膚延展性的同時又容易反覆出現新傷口,導致復健之路困難重重。

初生的疤痕呈現紅、凸、硬、緊的樣貌,要經歷數年的時間才能完全成熟——「成熟的過程就像身體把原本混亂排列的木板磚頭(膠原纖維)拆掉,再重新排好蓋新的取代,慢慢替換成比較穩定的結構,也將突起的組織逐漸化為平整。」林靜嫄說道。然而,即使突起的組織可以等身體自主代謝分解或以雷射等方式淡化消去,但組織修復所產生的疤痕卻會持續影響傷友的生活機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阻止疤痕攣縮

你在趕路時會選最短路線嗎?皮膚在修補時又急又緊張,建構新組織時也會選擇最短路徑,快速增生的細胞還形成了一股向心收縮的拉力,這樣的現象被稱作「疤痕攣縮」。當疤痕攣縮發生在大面積或關節處時,身體的伸展就會出問題。

舉例來說,當手肘外側受傷,疤痕增生時手臂若保持伸直,因皮膚依最短路徑去修補傷口,沒有恢復關節處原有的皺褶,手臂就會變得無法彎曲。在皮膚原有的彈性和皺褶面積無法重建的情況下,活動時就會拉扯到才剛修復的皮膚,如果沒有在疤痕攣縮時進行復健,疤痕處甚至可能無法動彈。由於全身的皮膚緊密相連,不論身體哪個部位發生疤痕攣縮,都可能影響到全身的活動及傷友的日常生活。

為了不讓疤痕影響身體動作,肢體必須擺放在正確的位置,而且一定要適當的活動,才能展開收縮的地方。如果我們將疤痕放大到組織層級觀察,在經常拉開疤痕的動作中,組織被慢性地施加機械應力,讓細胞間出現空隙後,便能夠促成細胞、血管、表皮等組織的再生。這種軟組織結構的變化過程被稱作生物潛變(biological creep)。除此之外,對疤痕加壓也是重要的復健步驟,「就像在跟疤痕說『OK 了!不用再長囉!』,原本紅紅的疤痕要壓到呈現泛白的情況,才有效果。」林靜嫄說道,適當的壓力可以阻擋血流量,以減少養分送達,便能減緩組織大量增生的速度,還可以促進組織纖維的正常排列。

可利用復健模具幫助面部的加壓。圖/張樂妍拍攝

當疤痕組織的合成與分解反應達到平衡、不再增生,肥厚、鮮紅又緊繃的外觀變得平緩、暗沉且柔軟,疤痕便結束上述成熟的過程,來到成熟期。這時疤痕的攣縮力道微乎其微,而達到較穩定的狀態。只不過上述過程都是科學上的變化過程,實際情況將涉及更多不可控的因素,處處阻撓著傷友回歸到正常生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不見盡頭的復健之路

實際上傷友在抵抗疤痕攣縮的過程,可能有以下幾點因素會增加他們在復健上時的困難:

1. 疤痕攣縮不分日夜

「我們人只有在白天活動啊!」林靜嫄說道。但晚上的疤痕仍在不停生長,因此傷友會需要許多道具協助,例如壓力衣,可以持續提供疤痕穩定的壓力值,並促進疤痕成熟。另外睡覺時的姿勢也很重要,各種副木或支架及彈力繃帶便是最佳幫手。

2. 復健過程的不適

將疤痕拉扯、伸展開來的撕裂感十分疼痛。受傷面積涵蓋各部位的傷友就更加辛苦,例如傷口同時在膝蓋的外、內側,站久了便不能坐下,坐久了就站不起來;在手臂的大面積疤痕,即使沒有覆蓋關節處,疤痕攣縮仍可能讓手肘和手腕無法活動。當組織及神經在修復時,還會有刺痛、麻、搔癢的感覺。

3. 傷友還在成長階段

新生兒或兒童的生長速度快,皮膚修復也較快,但也因為還在發育,即使疤痕成熟仍必須長期觀察。成熟的疤痕雖具有一些延展性,不過一定不比一般皮膚好,如果延展性跟不上身體成長速度,傷友就可能需要另外的手術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4. 如果傷友需要工作

林靜嫄分享過去的傷友案例中,需要久站的工作者十分不易。因傷處微血管循環的改變,可能使得傷友的肢體血液循環不良,在肢體垂放或久站的情況下出現血液鬱積(充血)反應。此時肢體會彷彿有一群螞蟻在啃咬般難受,因此工作中需要固定姿勢或維持動作時,傷友較容易感到不適。此外,傷友在返回職場前除了要克服肢體活動的問題之外,還要面臨體能及動作流暢度不如過往、工作中主管及同事的關心或質疑、外觀改變的適應問題等,「大多還是期望可以返回原職場與原職位,但在一些限制下,部分傷友會選擇在原職場轉換為內勤工作,或是藉由職涯探索與職訓安排,轉換工作的跑道。」林靜嫄說道。

5. 復健成效及所需時間都無法預估

傷燙傷面積和位置是決定復健所需時間的關鍵,然而每個人的復原狀況都不相同,受傷程度也有大有小,更何況疤痕攣縮可能影響全身肢體的活動。因此即使有數據表示,疤痕成熟通常需要花費 1~2 年,實際的復健成效及所需時間仍無法準確評估。

壓力衣可以持續提供疤痕穩定的壓力值並促進疤痕成熟。圖/張樂妍拍攝

對於燒燙傷傷友,抵抗疤痕攣縮就是它們時時刻刻且長期要面對的課題。治療師及陽光社會福利基金會的角色便是協助他們的復健過程,幫助他們重新恢復自主生活的能力。

從燃燒的身心歷程裡畢業

除了身體上的疤痕之外,傷友心中的疤痕也是非常需要被關注的議題。林靜嫄說道,重建生活最首要的便是吃飯、走路、上廁所,而這三件事也緊扣人們的自尊心。當這三件事情需要他人協助時,人們常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失能的人,沒有任何用處。而更加令人感到痛苦的是,復健是一段需要不停重覆的歷程。疤痕會一直維持向心收縮的狀態,如果傷友今天把疤痕拉開,隔天可能又會縮合回原狀;今天練習時,能順利將杯子從架子上拿起來放到桌上,明天卻有可能連杯子都碰不到。這樣反覆的過程將使得傷友懷疑自己努力及疼痛的意義,偌大的沮喪感讓復健的過程因此變得難上加難。還有更多的情況包含在火災中失去家園、龐大的經濟壓力,甚至失去身體的某些部分,都讓他們距離原來的生活更加遙不可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會努力去找到傷友每一天與前一天不一樣的地方。讓他們知道:『你今天也移動了一公分,這是很重要的一大步!』只要每一天都能找到進步的證據,對他們來說就是很大的意義。」林靜嫄分享她的工作經歷,他們為每個復健中的人們找到復健的目標,可能是回到職場、回到健身房,或是再次為了家人煮飯、做到自己喜歡的興趣等,再為他們設下階段性的小目標。從重建基本生活自理開始,逐步完成一個個小目標,讓傷友們看得見自己的進步過程。「讓他接受現在的狀態,了解我們要一起經過的復健歷程,最重要的是找到動機、有了前進的方向與動力。而我們會溫柔的接住傷友與家屬們。」林靜嫄表示,只要每天確實累積,復健的功效就會在某個時機顯現。而動機與彼此陪伴的能量,就是傷友最大的助力。

從傷口形成到疤痕攣縮,再從復健開始到達成目標,這段路有長有短,但許許多多的傷友們最後都還是努力地回到原本的生活當中。林靜嫄說他們把這段歷程的結束,也就是離開復健中心,稱之為畢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故事與歷程,都可能經過傷痛帶來的課題。或許每一種傷痛都不盡相同,或許難以感同身受,但我們可以一起試著理解、一起相伴走過。最後,期許我們都能從傷痛這堂課裡畢業。

  • 〈本文選自《科學月刊》2023 年 12 月號〉
  • 科學月刊/在一個資訊不值錢的時代中,試圖緊握那知識餘溫外,也不忘科學事實和自由價值至上的科普雜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討論功能關閉中。

科學月刊_96
249 篇文章 ・ 3708 位粉絲
非營利性質的《科學月刊》創刊於1970年,自創刊以來始終致力於科學普及工作;我們相信,提供一份正確而完整的科學知識,就是回饋給讀者最好的品質保證。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無人機攻擊,療傷用魚皮
胡中行_96
・2023/10/23 ・2546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0年9月27日到11月10日,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發生第二次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戰爭(Nagorno-Karabakh War)。新時代的戰爭科技,舉凡偵察和攻擊用的無人機,以及長程武器跟探測器等,全都用上了。無人機使用的火藥含有白磷,爆炸會造成致命的化學燒傷、冗長的住院期,還有高死亡率。臉、手等皮膚暴露的部位,最常遭殃。其他類型的爆炸創傷和槍傷,也時有耳聞。[1]

亞美尼亞(Armenia)、亞塞拜然(Azerbaijan)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Nagorno-Karabakh)地區的約略範圍,部份邊界因戰爭而不時變動。圖/Aivazovsky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醫院爆滿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雙方皆死傷慘重。當時亞美尼亞的軍醫院爆滿,連普通醫院都加入救治受創士兵的行列。儘管多數傷患都有部份皮層或全皮層燒傷,醫療量能不足的情況下,他們得等上1個禮拜,才能接受手術。於此之前,只好先進行普通包紮,並投以高劑量的鴉片類止痛藥物。此外,理想上燒傷的地方應該全部切掉;偏偏戰爭期間,許多都只是部份切除,較容易在術後感染,而需要抗生素,甚至進一步手術。[1]

無細胞魚皮敷料

眼看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有位亞美尼亞的國會議員,向冰島醫療用品公司Kerecis求助。[註1]短短72小時內,產品運送和專業支援都安排好了:冰島Hilmar Kjartansson醫師與英國Steven Jeffery醫師,帶著該公司的無細胞魚皮敷料(acellular fish skin graft),來鄰近戰區的亞美尼亞首都葉里溫(Yerevan),教大家處理傷口。[1]

大西洋鱈魚。圖/Hans-Petter Fjeld on Wikimedia Commons(CC BY-SA 3.0

此敷料用野生大西洋鱈魚(Gadus morhua)的表皮與真皮製作,[註2]含天然的Omega 3脂肪酸,因此具有制菌、消炎的效果。儲藏於室溫下的乾燥環境,保存期限3年。其厚度約0.6 mm,最大尺寸為300 cm2,形狀可依需求修剪。使用前添加生理食鹽水,便能撐到540 cm2的覆蓋面積。通常要釘住無細胞魚皮敷料,並配合負壓傷口治療(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或填塞敷料(bolster dressing),[1]吸走滲出的液體,[2, 3]直至傷口恢復到能開刀的程度。皮膚移植手術後,則要每3到5天換一次敷料。[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負壓傷口治療:蓋上海綿和膠膜,再用機器抽除分泌物。影/3M Health Care on YouTube
Kerecis無細胞魚皮敷料。影/Kerecis on YouTube

個案報告

冰島和英國醫師總共去了亞美尼亞兩趟。他們救治的傷患大多已經燒傷3到5天,接受過初步清創,[1]並且早用濕紗布覆蓋,再任其自然乾燥,即所謂的濕至乾敷料(wet-to-dry dressings)包紮。[1, 4]視傷口情況,可能得再度清創,然後才舖上無細胞魚皮敷料,並施以負壓傷口治療。7日後,檢查可否移植皮膚。[1]

戰爭結束後,亞美尼亞和上述外籍的醫師,共同於美國外科軍醫協會(Association of Military Surgeons of the United States)的《軍事醫學》(Military Medicine)期刊發表論文。他們挑了下列幾個案例介紹:[1]

  • 19歲男性,遭爆破攻擊,含軀幹在內,大面積全皮層燒傷,其中左腳跟傷至見骨。於受傷第8天敷上魚皮前,已經接受過清創手術。(照片[1]
  • 32歲軍人,原文未提性別。骨骼外固定器支撐著右小腿的開放性骨折,傷口面積為15 cm × 21 cm。歷經3次清創,才蓋上魚皮。每3天檢查一次,順便換敷料。換過3次後,進行皮膚移植手術。(照片[1]
  • 28歲男性,白磷爆炸所致的全身燒傷,佔總體表面積的75%。以高壓水刀(water jet;hydrosurgery)清理後,進行10次清創手術,再敷上魚皮代替人類皮膚移植。(照片[1]
高壓水刀吸走壞死的組織。影/smithandnephewUKI on YouTube

戰時療傷利器

整體而言,他們照顧的傷患無人感染,而且無細胞魚皮敷料加速肉芽生長,傷口復原快了幾天到數週不等。[1]不僅使單純填補的皮膚移植手術能提早進行;甚至讓自帶血液供應的皮瓣移植,必要性減少。[1, 5]這篇論文的部份作者或許代表廠商立場,分析的樣本數又有限;[1]然而《Cureus》期刊的文獻回顧,也指出無細胞魚皮敷料的療效,對於燒傷和糖尿病的足部潰瘍,優於許多其他敷料。[6]更重要的是,亞美尼亞的這篇論文,提到無細胞魚皮敷料輕盈,容易運輸、儲存,使用方法又簡單。這在物流受阻的戰爭時期是相當關鍵的優點。[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備註

  1. 根據2023年7月7日的新聞稿,丹麥公司Coloplast已經併購冰島公司Kerecis。[7]另外,臺灣的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於2018年8月核發二級醫材藥證,給美時公司引進的Kerecis 無細胞魚皮敷料。[8]
  2. 大西洋鱈魚和尼羅吳郭魚(Nile Tilapia)的魚皮,都可以用來製作無細胞魚皮敷料。[6]

參考資料

  1. Reda F, Kjartansson H, Jeffery SLA. (2023) ‘Use of Fish Skin Graft in Management of Combat Injuries Following Military Drone Assaults in Field-Like Hospital Conditions’. Military Medicine, usad028.
  2. Zaver V, Kankanalu P. (09 SEP 2022) ‘Negative Pressure Wound Therapy’.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Lee E, Park SI, Kim D, et al. (2018) ‘Modified bolster dressing with continuous suction improves skin graft survival for an oral cavity wound’.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 Head & Neck Surg, 47, 68.
  4. DG Wechter, DC Dugdale. (11 MAR 2023) ‘Wet-to-dry dressing changes’. MedlinePlus, U.S.
  5. Prohaska J, Cook C. ‘Skin Grafting’. (16 AUG 2023)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6. Ibrahim M, Ayyoubi H S, Alkhairi L A, et al. (2023) ‘Fish Skin Grafts Versus Alternative Wound Dressings in Wound Car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ureus, 15(3): e36348.
  7. Coloplast announces agreement to acquire Kerecis and raises long-term growth expectations’. (07 JUL 2023) Kerecis.
  8. 韓婷婷(08 OCT 2018)「美時新藥迎接開花期 股價價量齊揚」中央通訊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燙傷了怎麼辦(上):如何處理燙傷傷口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2023/10/11 ・254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轉載自食藥好文網

圖/envato
  • 作者/李曉雯 (中國醫藥大學護理系學士,現任台大癌症醫院護理師)

燒燙傷是什麼:燒燙傷程度分級

燒燙傷是一種常見的傷害,當皮膚意外接觸熱水、油炸食品、蒸汽或其他高溫物體就會損害皮膚結構形成燒燙傷的傷口。

皮膚由外而內分別是上皮層、真皮層、皮下脂肪、肌肉組織層,而燒燙傷分為淺層(一度燒燙傷)、局部厚度燒燙傷(二度燒燙傷)、全層燒燙傷(三度燒燙傷),其中二度燒燙傷又可分為淺二度燒燙傷及深二度燒燙傷。

  • 一度燒燙傷:傷害僅在表皮層,不會起水泡,傷口的表現為紅、腫、熱、痛,受壓時傷口處會變白,三到六天即可癒合。
  • 二度淺燒燙傷:傷害到真皮層,可能會出現水泡,或是滲出組織液,傷口受壓後會發白,約在三周內可癒合。
  • 二度深燒燙傷:傷害到真皮層,導致真皮喪失或是形成皮膚失去彈性的瘢痕組織。傷口乾燥且受壓不會變色,痊癒需三週以上,必要時需要植皮。
  • 三度燒燙傷:傷害到真皮、脂肪、結締組織,傷口表現為白色、蠟狀、乾燥、皮革狀,末梢神經受損,較不會感覺疼痛。須立即前往燒燙傷中心,必要時需要手術干預及植皮,癒合要較長時間。

燒燙傷的緊急處理:沖、脫、泡、蓋、送

一般而言發生燒燙傷,首先要立即移除或遠離造成傷燙傷的來源,並配合「沖」、「脫」、「泡」、「蓋」、「送」五原則進行處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沖」、「脫」、「泡」、「蓋」的目的在於移除異物和衣服、首飾和非粘著性的碎屑後,利用室溫或冷的自來水冷卻燒燙傷傷口,可緩解疼痛並限制組織損傷。但須注意,過冰的生理食鹽水會增加傷口損傷和疼痛,因此應該避免直接冰敷,但以上濕敷的急救方法僅適用於燒燙傷面積較小的情況。

請勿直接冰敷喔!圖/envato

當病人燒燙傷面積大於 10% 時,使用冰敷則會增加體溫過低的風險。另外,如果衣物與傷口已沾黏,就不能強迫移除衣物,避免更嚴重的皮膚損傷。這時候就需要「送」二度以上燒燙傷,且受傷面積大的病人需要立即送醫治療。

除了緊急的處理,後續減緩疼痛和預防感染便成為燒燙傷照護的重點。

燒燙傷後續如何照護?

在止痛上,輕微燒燙傷的情況,可以使用乙醯胺酚 Acetaminophen 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如,阿斯匹靈 Aspirin、布洛芬 Ibuprofen 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預防感染上,需要注意傷口的水泡與清潔的問題。

通常淺二度燒燙傷時,傷口會出現水泡,這種情況下應盡量維持水泡的完整,用自身的表皮作為天然的保護減少感染的風險。若水泡持續數週沒有被吸收,則代表可能有潛在的深二度或三度燒燙傷,需要轉診到燒燙傷中心或具專業燒燙傷處置外科醫師的醫院。

而目前研究已不再建議使用皮膚消毒劑(如優碘)來清潔傷口,而是建議使用溫和的肥皂和自來水來清洗表淺性燒燙傷傷口,避免消毒劑抑制傷口的癒合,並造成色素沉澱。像是一級燒燙傷的情況,由於表皮完整,除了不需要使用皮膚消毒劑之外,傷口局部的抗菌劑也是不用的。

但如果是表皮不完整的二、三級燒燙傷的情況,則需依照燒燙傷部位、深淺及醫師評估來選用燙傷藥膏,一般而言局部抗菌劑和細胞保護敷料是傷口覆蓋最好的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燒燙傷外用藥品如何挑選?

燙傷外用藥品的作用是防止感染,並且加速傷口癒合。不同的燙傷藥膏成分,其作用和適用範圍也會有所不同。下面介紹常見的幾種藥膏:

  • 磺胺嘧啶銀(silver sulfadiazine):磺胺嘧啶銀是最常見的燒燙傷藥膏成分之一。它的抗菌譜廣,並可治療二級或三級燒燙傷所引起革蘭氏陽性菌、陰性菌之感染,但禁用於孕婦、2 個月以下嬰兒、眼睛周圍燒燙傷、G6PD(Glucose-6-phosphate Dehydrogenase)缺乏症(蠶豆症)以及磺胺類成分過敏者,且可能影響新生表皮的形成。
  • 洛赫西定(chlorhexidine):洛赫西定僅用於表淺燙傷,一般使用在清潔傷口,不會影響上皮細胞生成,並可與 silver sulfadiazine 類藥品一起使用。少部分人仍可能有皮膚過敏情形。

若是對磺胺類藥品過敏或臉部、眼周、耳朵等較敏感部位燒燙傷者,醫師可能處方其他單方或複方的外用抗生素藥膏(topical antimicrobial ointments / combination antibiotic ointment)作為替代用藥。主要目的是避免細菌感染,透過殺死細菌或讓細菌難以繁殖,可以直接用在皮膚上。

注意事項

治療燙傷需要依據病情選擇適當的藥品和方法。不要相信民間偏方,像是塗敷牙膏、醬油、蛋白、麵粉、米酒等調味料或食品,此類偏方主張能使傷口降溫,實則不然,反而容易導致傷口感染、減緩癒合能力,影響皮膚的復原。

圖/envato

燙傷病人應該先諮詢專業藥師或醫生的建議,避免因自行使用藥品引起更嚴重的問題。此外,在治療過程中,病人應該注意傷口清潔,依照指示使用藥品或換藥,定期觀察傷口變化,二、三級燙傷應避免傷口碰水以杜絕感染風險。若後續發生發燒或傷口紅、腫、水泡範圍擴大、感覺異常(如:刺痛加劇、傷口滲液顏色改變、有異味等),應儘快回到醫院就診,並保持適當的休息和營養補充,有助於傷口快速癒合。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_96
65 篇文章 ・ 23 位粉絲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依衛生福利部組織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成立,職司範疇包含食品、西藥、管制藥品、醫療器材、化粧品管理、政策及法規研擬等。 網站:http://www.fda.gov.tw/TC/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