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精神個案系列:狂吃再催吐的真人芭比

胡中行_96
・2023/06/29 ・206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對假睫毛如扇面般展開,陰影下粗黑的眼線勾勒雙眸,厚似牆面補土的粉底覆蓋臉蛋。儘管古銅的皮膚略顯早衰,豐滿的雙乳對比纖細的身材又顯突兀,但她頭頂上高聳的蜂窩髮型,無疑吸引了全場目光。這尊 155 公分高,43 公斤重,BMI 只有 17.9 kg/m2 的真人版復古芭比,虛弱地走進德國某醫院的急診室。[1]

真人版復古芭比示意圖。圖/電影《芭比》(Barbie,2023;IMDb

身體臆形症

時年 37 歲的女子,從小迷戀芭比娃娃,並視其為唯一審美標準。如她這般的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患者,[1]總是覺得自己的外貌有瑕疵,儘管別人怎麼也看不出來。[2]該困擾可能造成情緒低落,並與憂鬱症(depression)、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和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併發。身體臆形症常見症狀,如下:[3]

  • 深信身體有缺陷,使自己看來醜陋。[3]女子對腹、臀、腿、髮、膚等多處不滿。[1]
  • 頻繁使用或刻意避免照鏡子。[3]此個案屬於前者。[1]
  • 濃妝豔抹,或留鬍鬚加以掩蓋。[3]女子在外人面前,絕對有化妝。[1]
  • 耗費大量時間梳妝打扮。[3] 她每天花 3 小時。[1]
  • 不斷跟別人比較外表,尋求他人對自身外觀的肯定。[3]女子與同卵雙胞的姊妹,喜愛相互較量、批評容貌。[1]
  • 嚴守飲食規範。[3]此個案的情形,則是時常大吃;接下來又為了維持身材,補償性地努力催吐。[1, 4]
  • 過度運動,並服用合成代謝類固醇(又稱同化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或健身補給品,來強化效果。[3]個案報告未提及,女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習慣。
  • 接受醫美整形手術。[3]女子曾赴捷克隆乳,術後留下疼痛等後遺症。[1]
  • 過度日曬,以求小麥膚色。[3]本案女子膚質顯老,[1]或許就是曬過頭了。[5]
圖/電影《芭比》(Barbie,2023;IMDb

飲食障礙症

女子的體重,曾經上升到 53 公斤。被誤以為懷孕的她,崩潰到在 27 歲時,開始狂吃又催吐,患上飲食障礙症中的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1]此等習性容易導致脫水、便秘、電解質失衡、代謝性鹼中毒,以及缺鉀所致的心律不整。[4]她之前兩度因低血鉀症(hypokalemia),昏倒就醫;最近又感到心悸,恐怕心跳亂了步調,所以趕緊求診。醫師認為除了上述兩項反覆治療無果的宿疾,女子還有畏避憂鬱做作型人格障礙[1]

做作型人格障礙

做作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稱戲劇型人格障礙(drama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情緒浮誇虛偽,轉換異常迅速;而行為刻意引人注意,且有挑逗、迷人、活躍、衝動,以及喜愛操弄或調情的特質。他們享受萬眾矚目的感覺,因而特別偏好亮麗的打扮。講話的時候,含糊其辭。人際方面,則把關係想得比實際上親密,輕易地便受他人影響。[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格在成年後定型,所以相關障礙要 18 歲以上才能確定。整體而言,9% 的人口有至少一種人格障礙;做作型的患者差不多佔 2% 至 3%。由於社會對女人性主動的包容度較低,有時會診斷過頭,因此女性病患數為男性的 4 倍。[6]

畏避型人格障礙

以真人芭比之姿現身,要人不注意也難。從做作型人格障礙的角度來說,應該算正中下懷。然而矛盾的是,女子其實又有畏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1]也就是極端害怕遭拒,於是乾脆自我隔離,避免人際關係。[7]不過,她曾結婚生子,並外出上班。在公司倒閉失業後,才陷入低潮,社交退縮。[1]畏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朋友鮮少,對批評過度敏感,擔心在社交時出糗,傾向誇大潛在問題,而且認為自我形象奇差。雖然害羞的青春期男女,許多符合這些條件;但是診斷一般僅針對症狀未隨時間消逝的成人。[7]

治療

一次多項精神疾患,真不是三兩下便能解決。住院期間,飲食與運動都受到控管;女子卻把口香糖裡的山梨醇(sorbitol),當作瀉藥用,幸好被發現並制止。[1]醫師開立對憂鬱和神經性暴食症都有效的fluoxetine;[1, 8]同時安排密集的身心療程,著重改善女子對身體形象的認知。然後於 2018 年,在期刊上發表以她作主角,標題關鍵字為「芭比娃娃症候群」(德文:Das Barbie Syndrom;英文:Barbie Doll Syndrome)的個案報告。[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致謝

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為德、英雙語,特此感謝 Vasco Adernò 先生協助德文翻譯。

參考資料

  1. Gruber M, Jahn R, Stolba K, et al. (2018) ‘„Das Barbie Syndrom“. Ein Fallbericht über die Körperdysmorphe Störung’. Neuropsychiatrie, 32, 44–49.
  2. Nicewicz HR, Boutrouille JF. (28 SEP 2022)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February 2022) Healthdirect Australia.
  4. Jain A, Yilanli M. (01 AUG 2022) ‘Bulimia Nervosa’.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5. The Risks of Tanning’. (16 MAY 2023)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6. French JH, Shrestha S. (26 SEP 2022)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7.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06 OCT 2020) Cleveland Clinic, U.S.
  8. Sohel AJ, Shutter MC, Molla M. (04 JUL 2022) ‘Fluoxetin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1

2
3

文字

分享

1
2
3
精神個案系列:K 他命輔助心理治療戰勝暴食症
胡中行_96
・2023/07/24 ・1767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爸媽把我從課堂拖出來,載去醫療中心,關了將近 10 個月,簡直像坐牢:與親友隔離;每餐被迫吃下的食物份量,毫不合理。我跟病友學習(飲食障礙的)新把戲,之後試行。至少對我來說,那地方治不了病,唯獨令情況惡化。」美國女子回憶 15 – 16 歲時住院的經歷。[1]

圖/Spencer Davis on Unsplash

神經性暴食症

她 12 歲半就罹患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13 歲被醫師性侵,自殺未遂,送醫手術並住院;15 歲再次試圖輕生後入院;19 歲又被不明人士強暴。[1]

2021 年女子已經 21 歲,161.92 公分高,46.26 公斤重,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縮寫 BMI)僅 17.6 kg/m2[1]低於正常範圍的 18.5 到 24.9。[2]過去一年,狂吃又催吐,平均每日 40 回。畏懼增重,且固守特定的進食行為:計算卡路里;依食物類型排序攝取;無法丟棄剩食。長年的飲食障礙,導致停經(amenorrhoea)、低血鉀症(hypokalemia)、兩側腮腺腫大(bilateral parotid sialadenosis)和假性自發性水腫(pseudo-idiopathic oedema)等併發症。[1]

她過去還得過重度憂鬱症(major depression)、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sed anxiety disroder)、強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胃食道逆流(gastro-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胃及十二指腸潰瘍(gastric and duodenal ulcers)、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以及腎上腺皮質機能不足(adrenocortical insufficiency)等。此外,有 10 顆牙齒裝了陶瓷貼片,以彌補頻繁催吐,而被胃酸腐蝕的琺瑯質。[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完全失去照顧自己的能力:無法思考、上學;停止社交、辦事;連保持基本衛生都是勉強而為。」正在修習認知神經科學的她,不得不跟大學請病假。[1]

K 他命治療

多年來,精神科藥物、行為介入療法、營養諮詢和強制住院,均不見效。醫師於是建議以實驗性的治療,對抗神經性暴食症。女子在瞭解程序、風險與副作用後,簽署同意書,因為她不想失控地「一路吃到掛」。[1]

外消旋鹽酸氯胺酮(racemic ketamine hydrochloride)即 K 他命(ketamine),是一種由左旋氯胺酮(S-ketamine,又稱esketamine)和右旋氯胺酮(R-ketamine)兩個鏡像異構物,所組成的化合物。儘管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允許以左旋氯胺酮治療重度憂鬱症;開放給 K 他命的用藥範圍,卻只有全身麻醉,而不含精神疾患。[3]不過,如果醫師認為某合法藥物具有其他用途,還是會在 FDA 未背書該情形之安全性及療效的前提下,採取仿單外使用(off-label use)。[4]

論壇健康(Forum Health)診所內部。圖/Forum Health – West Jordan on Google Maps(Fair Use)

位於鹽湖城的論壇健康(Forum Health)診所,治療室隱蔽私密,燈光昏暗,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輕柔,[註]天花板上裝飾有織物藝術品。女子先接受 30 分鐘的心理治療,然後是 40 分鐘的 K 他命靜脈輸注(0.5 mg/kg)。打點滴的期間,血壓、脈搏和血氧濃度全程監控。療程每輪 3 週,每週 2 次,而兩次間隔 48 小時以上。由於病況嚴重,女子總共做了 3 輪。[1]

當 K 他命進入女子體內,便引發解離(dissociation)的精神狀態,使之「與現實斷聯」。同時,她「失去對身份的感知」,體驗自我消融(ego dissolution),並「看見抽象的幾何圖形」。輕微的複視(diplopia)、不由自主的眼球震顫(nystagmus),還有失語(alogia)也會發生。這些藥物作用皆於療程後立刻解除,但目的療效相當持久。及至其醫師於 2021 年分享個案故事,女子已有超過 1 年的時間,不再受神經性暴食症所苦,並且準備攻讀博士學位。[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藍底白字:K 他命治療及追蹤的月數;底部小框:每日狂吃再催吐的次數。圖/參考資料1,Figure 1(CC BY 4.0)

  

備註

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是一種能舒緩焦慮的背景音樂類型。[5]

參考資料

  1. Ragnhildstveit A, Jackson LK, Cunningham S, et al. (2021) ‘Case Report: Unexpected Remission from Extreme and Enduring Bulimia Nervosa With Repeated Ketamine Assisted Psychotherapy’.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2:764112.
  2.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03 JUN 2022) ‘Assessing Your Weight’. U.S.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FDA alerts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 of potential risks associated with compounded ketamine nasal spray’. (16 FEB 2022)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4. Understanding Unapproved Use of Approved Drugs “Off Label”’. (05 FEB 2018)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5. Tully J. (21 SEP 2017) ‘Instrumental and ambient music’. U.K. Royal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精神個案系列:被兄長性侵的少女們
胡中行_96
・2023/07/10 ・198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巴黎公立醫院聯盟(Assistance Publique des Hôpitaux de Paris)及克萊蒙費朗大學附設醫療中心(Centre Hospitalo-Universitaire de Clermont-Ferrand)的醫療人員,在 2021 年 1 月的《精神醫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iatry)期刊上,義憤填膺地一口氣講了 3 個故事。[1]

巴黎公立醫院聯盟總部。圖/Tangopaso on Wikimedia Commons(Public Domain)

蛛絲馬跡

臥房內,尚存一絲安全感。曠學 1 年半的 A 女,窩在裏頭打電動,幾天不出來。13 歲的她與母親,還有 15 歲的兄長一起住。6 歲時父母離異,父親在上回假期同遊後,已 2 年不見。[1]自殘的動機不只一種,每個案例未必相同:或測試耐痛的能力;或宣洩負面的情緒;或懲罰自己;抑或是向外界發出無聲的求援。[2]A 女的手臂及大腿上,割傷的新舊疤痕遍佈,都是極端悲痛時所為。她眼神空洞地看著精神科醫師,說不出緣由。[1]

15歲的 B 女,憂鬱、慢性疼痛,也拒絕上學。醫師查無關節炎,倒是診斷出廣泛性焦慮症(generalised anxiety disorder),以及會拼命進食的嗜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她說,症狀始於半年前,並在2020 年 3 至 5 月的 COVID-19 封城期間惡化。至於肇因,B 女以家庭衝突含糊帶過。或許是醫師的問診觸發了什麼,她焦慮到幾度恐慌發作(panic attacks),甚至出現輕生的念頭。[1]

兒童急診室裡,14 歲的 C 女病況更加嚴峻。自殘、失眠,還浮現精神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狂吃又催吐的症狀。看了整年的精神科,近 6 個月兩次試圖用藥自殺。C 女向醫師解釋,她與兄長衝突。後者住外頭,但時常探訪父母。他暴力又暴露的行為,在 C 女的腦海裡,不時無預警回放。儘管自己後來也搬出去跟姊姊住,C 女仍恐懼出院。[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殺防治專線
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 1925
 生命線協談專線 1995
 張老師輔導專線 1980

非當事人。圖/Richard Stachmann on Unsplash

吐露真相

住院營造了一個令人安心的環境,A、B 和 C 三名少女分別都在多日後,勇敢地道出事件全貌:[1]

跟醫師談完隔幾天,A 女告訴護理人員,兄長反覆強暴她,而最後一次是兩年前與父親出遊時。當她提到性侵回憶每日湧現,醫療團隊終於明白,那些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失魂般的症狀,所來何故。[1]從恐懼的情緒中解離(dissociation),正是她自我保護的機制。[1, 3]

「他有時會強迫我,做違背我意願的事情。」B 女在給醫師的信裡寫道,自己從 12 至 14 歲,不斷被年長兩歲的哥哥性侵。「他碰我的私處,多次『進入』我(體內)。我必須承認,過去沒說,是以為這種『關係』叫『正常』。儘管我不想,而他也知道;他卻說(如此一來)我以後想的時候,才會知道該怎麼做。」曾經害怕坦白會遭到父母排斥,「埋藏心底多時,講出口對我來說是好事。不過,倘若爸媽、家庭和哥哥因此承受惡果,對我的傷害會更加嚴重。…我寧可死了,也不要家人恨我。」[1]

未成年的手足性侵受害人,擔心遭懲罰、被怪罪或沒人相信,不想讓家人難堪,又不知事態嚴重,所以不見得會揭露事件;偏偏家長也可能誤以為只是合意、無傷的性探索,因此鮮少呈報給警察與社工。就連早在跟醫師談話時,便點名罪魁禍首的 C 女,也是過了幾天,才把兄長言語、肢體和性方面暴力的細節,全盤道盡。[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治療及安置

A 女的案件從醫院轉至兒童保護單位,在後者的警察部門問訊後,進入司法程序。文獻指出,兄妹性侵的心理影響,其實不亞於父女或其他成人侵犯兒童的案件,並時常釀成嚴重的精神問題為保護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務必考慮將之與加害人分開。然而家事法庭的法官不願拆散血親,竟判決 A 女回歸原生家庭。若照該計劃,她得帶著抗憂鬱劑和抗精神病藥物出院,與兄長共居一個屋簷下,同時維持心理治療。總之,別人犯下的錯誤,由她繼續承擔。所幸母親與親戚協調監護權,避免她跟兄長共處。A 女解離的症狀就此大幅改善,並恢復上學。[1]

C 女也是由兒童保護單位介入,但再來有經法醫和婦科檢查,證明她所言屬實。接受抗憂鬱劑等治療好轉後,原已搬出來住的她,基於母親承諾保障其安全,而在出院後返家。不過才沒幾個月,她就因為家長未提供良好照顧,被託付給寄養家庭。[1]

情況相較複雜的是 B 女:她自身難保,又不想為難家人。醫療團隊先是延長她的住院時間,好跟家長合作,安排返家事宜,並在她出院後繼續追蹤。之後她曾短暫住院,重新評估,最終則是被轉往附帶教學課程的醫療機構,以確保她在治療時能兼顧課業,並遠離兄長的迫害。[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Carretier E, Lachal J, Franzoni N, et al. (2022) ‘Disclosure of Sibling Sexual Abuse by Hospitalized Adolescent Girls: Three Case Reports’.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2:792012.
  2. Self-Harm (Nonsuicidal Self-Injury Disorder)’. (09 MAY 2023) Cleveland Clinic.
  3.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issociation’. 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ccessed on 07 JUL 202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

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精神個案系列:狂吃再催吐的真人芭比
胡中行_96
・2023/06/29 ・2063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對假睫毛如扇面般展開,陰影下粗黑的眼線勾勒雙眸,厚似牆面補土的粉底覆蓋臉蛋。儘管古銅的皮膚略顯早衰,豐滿的雙乳對比纖細的身材又顯突兀,但她頭頂上高聳的蜂窩髮型,無疑吸引了全場目光。這尊 155 公分高,43 公斤重,BMI 只有 17.9 kg/m2 的真人版復古芭比,虛弱地走進德國某醫院的急診室。[1]

真人版復古芭比示意圖。圖/電影《芭比》(Barbie,2023;IMDb

身體臆形症

時年 37 歲的女子,從小迷戀芭比娃娃,並視其為唯一審美標準。如她這般的身體臆形症(body dysmorphic disorder)患者,[1]總是覺得自己的外貌有瑕疵,儘管別人怎麼也看不出來。[2]該困擾可能造成情緒低落,並與憂鬱症(depression)、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社交焦慮症(social anxiety disorder)和飲食障礙症(eating disorder)併發。身體臆形症常見症狀,如下:[3]

  • 深信身體有缺陷,使自己看來醜陋。[3]女子對腹、臀、腿、髮、膚等多處不滿。[1]
  • 頻繁使用或刻意避免照鏡子。[3]此個案屬於前者。[1]
  • 濃妝豔抹,或留鬍鬚加以掩蓋。[3]女子在外人面前,絕對有化妝。[1]
  • 耗費大量時間梳妝打扮。[3] 她每天花 3 小時。[1]
  • 不斷跟別人比較外表,尋求他人對自身外觀的肯定。[3]女子與同卵雙胞的姊妹,喜愛相互較量、批評容貌。[1]
  • 嚴守飲食規範。[3]此個案的情形,則是時常大吃;接下來又為了維持身材,補償性地努力催吐。[1, 4]
  • 過度運動,並服用合成代謝類固醇(又稱同化類固醇;anabolic steroids),或健身補給品,來強化效果。[3]個案報告未提及,女子是否有這方面的習慣。
  • 接受醫美整形手術。[3]女子曾赴捷克隆乳,術後留下疼痛等後遺症。[1]
  • 過度日曬,以求小麥膚色。[3]本案女子膚質顯老,[1]或許就是曬過頭了。[5]
圖/電影《芭比》(Barbie,2023;IMDb

飲食障礙症

女子的體重,曾經上升到 53 公斤。被誤以為懷孕的她,崩潰到在 27 歲時,開始狂吃又催吐,患上飲食障礙症中的神經性暴食症(bulimia nervosa)。[1]此等習性容易導致脫水、便秘、電解質失衡、代謝性鹼中毒,以及缺鉀所致的心律不整。[4]她之前兩度因低血鉀症(hypokalemia),昏倒就醫;最近又感到心悸,恐怕心跳亂了步調,所以趕緊求診。醫師認為除了上述兩項反覆治療無果的宿疾,女子還有畏避憂鬱做作型人格障礙[1]

做作型人格障礙

做作型人格障礙(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或稱戲劇型人格障礙(dramatic personality disorder)。患者的情緒浮誇虛偽,轉換異常迅速;而行為刻意引人注意,且有挑逗、迷人、活躍、衝動,以及喜愛操弄或調情的特質。他們享受萬眾矚目的感覺,因而特別偏好亮麗的打扮。講話的時候,含糊其辭。人際方面,則把關係想得比實際上親密,輕易地便受他人影響。[6]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格在成年後定型,所以相關障礙要 18 歲以上才能確定。整體而言,9% 的人口有至少一種人格障礙;做作型的患者差不多佔 2% 至 3%。由於社會對女人性主動的包容度較低,有時會診斷過頭,因此女性病患數為男性的 4 倍。[6]

畏避型人格障礙

以真人芭比之姿現身,要人不注意也難。從做作型人格障礙的角度來說,應該算正中下懷。然而矛盾的是,女子其實又有畏避型人格障礙(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1]也就是極端害怕遭拒,於是乾脆自我隔離,避免人際關係。[7]不過,她曾結婚生子,並外出上班。在公司倒閉失業後,才陷入低潮,社交退縮。[1]畏避型人格障礙患者通常朋友鮮少,對批評過度敏感,擔心在社交時出糗,傾向誇大潛在問題,而且認為自我形象奇差。雖然害羞的青春期男女,許多符合這些條件;但是診斷一般僅針對症狀未隨時間消逝的成人。[7]

治療

一次多項精神疾患,真不是三兩下便能解決。住院期間,飲食與運動都受到控管;女子卻把口香糖裡的山梨醇(sorbitol),當作瀉藥用,幸好被發現並制止。[1]醫師開立對憂鬱和神經性暴食症都有效的fluoxetine;[1, 8]同時安排密集的身心療程,著重改善女子對身體形象的認知。然後於 2018 年,在期刊上發表以她作主角,標題關鍵字為「芭比娃娃症候群」(德文:Das Barbie Syndrom;英文:Barbie Doll Syndrome)的個案報告。[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致謝

本文的主要參考資料為德、英雙語,特此感謝 Vasco Adernò 先生協助德文翻譯。

參考資料

  1. Gruber M, Jahn R, Stolba K, et al. (2018) ‘„Das Barbie Syndrom“. Ein Fallbericht über die Körperdysmorphe Störung’. Neuropsychiatrie, 32, 44–49.
  2. Nicewicz HR, Boutrouille JF. (28 SEP 2022)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3. Body dysmorphic disorder’. (February 2022) Healthdirect Australia.
  4. Jain A, Yilanli M. (01 AUG 2022) ‘Bulimia Nervosa’.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5. The Risks of Tanning’. (16 MAY 2023) U.S. Food & Drug Administration.
  6. French JH, Shrestha S. (26 SEP 2022) ‘Histrionic Personality Disorder’.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7.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06 OCT 2020) Cleveland Clinic, U.S.
  8. Sohel AJ, Shutter MC, Molla M. (04 JUL 2022) ‘Fluoxetine’. In: StatPearls. Treasure Island (FL): StatPearls Publishin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1
胡中行_96
169 篇文章 ・ 67 位粉絲
曾任澳洲臨床試驗研究護理師,以及臺、澳劇場工作者。 西澳大學護理碩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戲劇學士(主修編劇)。邀稿請洽臉書「荒誕遊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