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好特別。他熱愛科學,就像我一樣。您為何不告訴我,我的外祖父是Egon Spengler?」[1]經典的捉鬼電影系列《魔鬼剋星》,從1984年問世演到2021年的最新續作,角色已經繁衍至第三代。[2]過去幾十年來,人類究竟對靈魂、鬼魅和其他超自然現象,有多少新的認識?現實世界裡,又是什麼樣的科學家或機構,在探索此領域?
超心理學
《魔鬼剋星》裡,Egon Spengler、Peter Venkman與Ray Stantz都擁有超心理學的博士學位。[2]根據美國心理學協會的解釋,「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研究的心理現象,關乎已知科學數據或定理,無法解釋的訊息或能量轉移。它聚焦的主題不只心電感應和透視,這類超感官的知覺,還有鬧鬼與通靈等現象。就算超心理學家忠於科學方法和程序,其他學者仍可能因為下列三種理由,對這個領域抱持懷疑的態度:[3]
- 光是承認一個超自然的因果關係,就得重新檢驗並詮釋許多已經建立的科學定理與原則。[3](簡單來說,就是打自己的臉。)
- 就連最完善的紀錄,也很難重現。[3](無法重複檢驗,哪來科學定理?)
- 有些研究人員,曾被江湖術士騙過。[3](有點像感情被騙後,不再相信愛情…)
不過,再怎麼具爭議性的事情,都有人勇於挑戰。美國的超心理學協會(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成立於1957年,致力超心理學的科學發展和知識傳播,以及此領域與其他科學的整合。[4]該協會的功能或許沒有像《魔鬼剋星》裡的團隊那麼酷,但卻是個貨真價實,受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核准的聯盟計劃成員。[4, 5]
鬼屋研究
2020年《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期刊登了一篇關於鬼屋環境評估的文獻回顧,作者多為心理學家,其中包括超心理學協會的成員。該論文爬梳過去20幾年的66篇鬼屋研究,歸納出六大要素:嵌入的線索、採光、空氣品質、室溫、次聲波和電磁場。[6]不同於一般房地產分析,結論沒有順便預估鬼屋市場未來的房價走向。
嵌入的線索
鬧鬼的描述裡,總有一些具體的事物,好比人物畫像和鏡子,會帶來情境效應(context effects),營造出讓人聯想到超自然現象的環境。出乎意料的是,人物畫像雖然會給人被監視的感覺,但傳說鬧鬼的房間跟普通的房間相比,裏頭畫像的數量並無明顯差別。而且,即使鏡子會強化心理預期或是有暗示性的效果,統計顯示鬼屋的鏡子,並不比一般房屋多。[6]
採光
恐怖片的陰森氛圍,絕對令人心生畏懼。就科學家的觀察,被視為鬼屋的建物,室內光線亮度的平均值,的確略低於對照組的房舍。光線不足容易見到「鬼」,或許源自「空想性錯視」(visual pareidolia),[6]也就是會在隨機的事物或刺激中,看到具有意義的圖像。[6, 7]人類的聽覺也有類似的情形,即所謂的「電子語音現象」(electronic voice phenomena)。目前關於這類錯覺的研究,偏向以精神病和癡呆的患者為主。[6]將來需要更多採用正常受試者的實驗,才能深入探究光線、鬧鬼與空想性錯視的關係。
空氣品質
潮濕而充滿水氣的地方,適合微生物滋長。黴菌、雙鞭毛藻、螺旋菌和藍綠藻的生物毒素,會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隨之而來的症狀,有些與「撞鬼」有雷同的體驗,比方說:刺痛、情緒波動、體溫調節異常,以及記不得人、時、地的定向力障礙。許多據傳鬧鬼的地方,都是古老的建物,傾向有室內空氣污染的問題。有些鬼屋的濕氣,真的較普通房子重;但在鬼屋裡,宣稱有鬼和沒有鬼的房間,卻缺乏濕度上的差異。[6]此外,一氧化碳中毒的症狀,像是頭疼、暈眩、幻覺等,[6, 8]有時會讓人誤以為自己被鬼魂「煞到」。[6]
溫度
除了少數案例寫到室內溫度提高,大多自認遇到鬼的情況,都是感到一股寒意。超心理學家認為,這是當事人基於恐懼的心理作用。畢竟有些鬼屋雖然比附近的房屋冷;但就同一建物裡,鬧鬼和不鬧鬼的房間,溫度毫無差異。而在鬼屋進行的一系列實地實驗,結果也證明室溫與獲報的超自然現象無關。[6]
次聲波
次聲波是人類正常聽力範圍以外,頻率低於20Hz的聲波,被認為可能震動眼球,並引發陰陽眼的假象。有幾個田野調查的結果,似乎支持這個假說。為了明白次聲波的影響,某些科學家更把它加入幾場音樂會的表演裡。現場聽眾抱怨生理不適和焦慮,但不清楚這究竟是頻率,還是音量的問題。[6]
電磁場
科學家曾經成功地用微弱的電磁場,在腦部的顳葉、海馬體和杏仁核等區域,觸發局部性微癲癇,進而創造暫時性的超自然體驗。乍聽之下,便理所當然地解釋了為何不同的人,在同一個地方,會感受到相似的現象。然而,實際上極少靈異地點,符合上述效果所需的確切電磁場條件。[6]
鬼屋的魅力
在洋洋灑灑討論了六大要素之後,《心理學前沿》這篇文獻回顧的作者群遺憾地表示,目前的科學研究還是不足以看透鬼屋的奧秘。[6]倒過來說,「未知」正是鬼屋的迷人之處,帶給虛構故事豐富的創作媒材。如果有天超心理學家把所有的謎題都解開了,不曉得會不會有人反而覺得遺憾?
參考資料
- Ghostbusters: Afterlife – Quotes (IMDB, accessed on 30 JUL 2022)
- Ghostbusters Wiki (Ghostbusters, accessed on 30 JUL 2022)
- Parapsychology(AP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 accessed on 30 JUL 2022)
- History of the 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Para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0)
- List of AAAS Affiliates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2022)
- Dagnall N, Drinkwater KG, O’Keeffe C, et al. (2020) ‘Things That Go Bump in the Literature: An Environmental Appraisal of “Haunted Houses”’.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11, 1328.
- Raquel G. Wilner. (2021) ‘Pareidolia and the Pitfalls of Subjective Interpretation of Ambiguous Images in Art History’. Leonardo, 54, 6, pp. 638–642.
- Kaymak C, and Basar H. (2010) ‘Carbon Monoxide Intoxication – Review’.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35, pp. 16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