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次數減少,停留時間增加
好消息是,當我拚命想要取悅所有人,並且避免自己被罵,我想出了一個所有人—也就是我媽和我妹—都會感到滿意的計畫。事實上,我因為覺得這個點子太棒了,還開始把它推薦給所有對減碳旅遊有興趣的人,那就是:把旅行次數減半,把停留時間增為兩倍,這樣就能減少你的碳排放。
我的意思是,蜜雪兒和我已經把新英格蘭的四趟行程取消了兩趟,無論過不過環保生活,如果把它們全部取消,對我媽和我妹來說都太殘忍了。然而同時間,我也感覺自己在誤打誤撞下找到了一個很棒的環保撇步。
例如,我們決定不把感恩節和耶誕節分成兩趟為期三天的行程,而把其中一個節日的探親行程拉長為一週,另一個節日在家裡輕鬆度過。好消息是,你不但能省下一半的旅遊費用,還能減輕一半的壓力──誰喜歡收拾行李和開車或坐飛機?
況且,我媽老是抱怨我們待得不夠久,所以她一定會喜歡這個安排的,我太聰明了。我坐在餐桌前,拿起話筒,按下她的號碼,我媽接起電話,我跟她解釋「零污染計畫」的旅遊禁令,但我也告訴她,雖然我取消了產前派對和感恩節的行程,但我們會在耶誕節和蘇珊生孩子的時候回去。
「而且,」我說,然後丟出別生我的氣那張王牌,「你不會更少看到我們,因為我們會多待一倍的時間!」
電話那頭沉默了很久,意味著我的推銷可能徒勞無功。
「我搞不懂,」我媽說:「不管你坐不坐,火車一樣都會開,你只是搭上去而已,會有什麼額外的排放?」
「你沒聽我說,我們會多待一倍的時間。」我說。
又是一陣長長的沉默。雖然不能透過電話線聽見抿嘴聲,但如果那是你老媽,即使相隔兩百里,你還是感覺得到。
「你沒參加你妹的派對,一定會讓她很不爽,我可不會在她上班的時候打給她,你最好等到晚上再告訴她。」
我同意。
「我只是搞不懂,如果都是其他人在替你犧牲,那零污染這東西到底有什麼意義。」我媽說。
「但不能旅行的是我呀……」
「它傷害到的可是你媽。」
我沿麥迪遜大道騎十五分鐘的車來到第五十一街,然後坐上牙科診所的診療椅洗牙。我的手機響了起來,又響了起來,又響了起來,然後,是的,它又響了起來。牙醫把磨光機從我的嘴巴裡移開。
「要看看是誰在找你嗎?說不定很重要。」
我看了看來電顯示,是我妹,我嘆口氣,手機又在我手裡響了起來。
「你接沒關係。」牙醫說。
謝謝你啊,我心想。
「哈囉。」
「我要你知道,你毀了我的派對!」
我正要張開嘴巴說話。
咔嗒,斷了。
原來等到晚上再跟她講也不過如此而已。
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把故事講得好笑很容易,但是為了不傷害地球而去傷害親人的感情,卻曝露出重要的問題。許久之後,等我開始認識一些參與減緩氣候變遷行動的朋友,有人曾經沒來由地蹦出一句話:「你知道,我認為我們凡事不忘把愛與仁慈擺中間,真的很重要。」
後來,當我對這位朋友談到她說的那句話,她私底下寫信給我:「如果不把那份愛散播出去,我們是不會成功的。」
經過一番父子激辯後,我爸寫信給我:「你應該少擔心你的碳足跡,多關心你的家庭足跡。」
在這個計畫開始前,當我為了改變世界唯一做的事是逢人抱怨政客時,蜜雪兒會對我說:「你是在腦袋裡裝飛彈。」我是在散播仇恨。我不大想引述甘地的話,因為它太常被引述,已經變成令人膩煩的陳腔濫調,但那句話是這樣的:「要改變世界,先改變自己。」
當初我跟我的文學經紀人艾瑞克討論這個計畫時,我說過我希望說服人們用更多的愛與仁慈互相對待,但如果一個人連在自己身上都找不到更多的愛與仁慈,他又如何能把更多的愛與仁慈帶到這世界?我並不是認為我今年不回家過感恩節的做法是錯的,我只是認為我需要很小心,別讓這個計畫矇蔽了自己,變得自以為是。
我們需要的不是跟人們畫清界線,而是把他們畫進圓圈。(全文未完)
節錄自PanSci 2013一月選書《環保一年不會死》,由野人文化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