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理查.馬斯蘭(Richard Masland)
- 譯者|鄧子衿
一個男人彎腰抱著吉他
修剪草木的人,那天是綠色的。
世人說:你有一把藍色吉他
你彈奏得不像樣。
他回答:曲子就是那樣
在藍色的吉他上彈才變樣。——華萊士.史蒂文斯
強化真實世界影像
視網膜細胞一開始處理的另一件重要的事,是強化輸出影像的邊緣。請注意開啟細胞和關閉細胞並沒有改變視覺影像,只是告訴腦接收到的是明亮或是黑暗。邊緣強化是另一回事,因為從這裡開始,原始的影像就沒有忠實地傳遞到腦部了。就腦部那邊來看,影像已經受到強化了,也就是邊緣受到處理,具備了最多的資訊。
邊緣的重要性看起來非常明顯,但是其中包含了一個掌握了視覺非常多面向的核心原理。自然世界呈現出來的像素絕對不是隨機的,自然的影像世界中具有結構:線條、角度、曲線、表面。也就是說,有些像素的出現會受到周遭影像內容的影響。真正的隨機影像世界像是只收到雜訊的電視螢幕。人類的視覺系統能夠加以整理,強化發生改變的結構,並且削弱缺乏變化的區域,例如天空的中央,單一顏色區塊的內部。
視網膜產生讓影像邊緣強化的機制是「側邊抑制」(lateral inhibition),這是視網膜所進行的基本程序之一,也是電腦影像生成的基本程序。這時我們再一次去看剛才那個簡單的圖案,那個全黑和全白的區域中沒有什麼資訊,產生變化的點(也就是邊緣)才有最多的資訊。側邊抑制會使得靠近邊緣的節細胞的反應增強。也因為邊緣抑制,腦部接收到的黑色邊緣和白色邊緣的訊息最為強烈。這是視網膜選擇影像世界中重要特徵傳遞給腦部的根本例子。
在行動電話和電腦中也有相同的數位邊緣強化程式。你大概知道數位影像通常都可以用「促進對比」或「邊緣強化」修改。修改後影像會變得更為銳利。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影像中的灰色調往往犧牲了,但是有的時候這個犧牲是值得的。
看到的都是修改過的影像
側邊抑制這個機制普遍存在於感覺系統中,視覺、觸覺和聽覺有,嗅覺和味覺可能也有。所有哺乳動物和許多脊椎動物都具備側邊抑制,這個系統可能很有用,在動物演化初期便出現了,是大自然最早的影像處理技巧。側邊抑制(邊緣強化)為什麼這麼好用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把側邊抑制當成視網膜上所有視網膜節細胞所送出訊息的特性。下面這張圖指出了落在視網膜表面上的正確影像(由桿細胞和錐細胞所偵測),在經由幾個步驟的修改之後,由視網膜節細胞送往腦部。
上面那條線代表視覺影像,影像的一半是黑色的,另一半是白色的。中間的那條線代表了由一片視網膜節細胞看到的影像。最下面的那條線代表了節細胞送往腦部的訊息強度。請注意在邊緣地區,由每個節細胞傳遞的訊息是經過強化的,在亮的區域那邊增強了,而在暗的那邊節細胞的反應減弱了。從腦來說,這個機制產生的效果是亮和暗之間的差異(定義出邊緣的訊號)增加了。
為了讓說明簡單,我在這裡用只含有開啟細胞的視網膜當例子,其實另一半的關閉節細胞也有發揮作用,方式是和開啟細胞相反,但是效果相同:增加邊緣附近訊號的差異。我在這裡不會囉嗦說明每個步驟,他們其實就像是開啟細胞,只是行為反過來而已。
為了好玩,我們可以思考一個有趣的事情:如果造成刺激區域的黑色是最黑的黑色,白色則是完全的純白色,那麼黑色的邊緣會看起來更黑、白色的邊緣會看起來更白嗎?如果造成刺激的黑色是純黑,白色是純白,那麼就定義上來說,由開啟細胞組成的系統和關閉細胞組成的系統應該會受到限制,因為他們的反應不可能在零之下,也不會超過百分之百。但是在現實世界中,一個影像的所有部位都會當成是在零與百分之百之間,會比較亮或比較暗,但不會是絕對的亮與暗。當視覺系統遇到從亮到暗的轉變區域時,側邊抑制會用同樣的方式強化訊號,讓我們對於對比的感知更為強烈。這個機制造成了著名的視覺錯覺「馬赫帶」(Mach bands):深淺不同的兩條色帶並在一起時,我們會覺得交界處旁邊深色的區域的顏色要比較深、淺色區域的顏色要比較淺。
總而言之,視網膜上的視網膜節細胞有四種基本形式:暫時開啟、持續開啟、暫時關閉、持續關閉,每一種都會受到側邊抑制的影響,所以對於邊緣附近區域產生的反應要比中央沒有變化的區域來得強烈。我們在第四章中還會看到,視網膜其實更為複雜,就如同一篇論文的標題中所說的,「比科學家所想得還要聰明」。但是我們可能要一段時間才發現到有多聰明。在此同時,科技進展讓我們能夠更仔細腦部處理來自視網膜資訊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