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踏上月球的人類是華人-吳剛。相傳他因為不專心學習,天帝震怒就罰他到月宮砍一棵再生能力很強的桂樹。第二位也是華人,是位女性,名叫嫦娥,據說她濫用藥物後「奔月」,定居在「廣寒宮」。
但畢竟這兩位的事蹟沒出現在正史中,而且沒有證據顯示這兩位還有一隻寵物兔存在月球上,所以我們通常還是認為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是上個月才辭世的尼爾·阿姆斯壯(Neil Alden Armstrong)。
阿波羅11號
1969年阿波羅11號從地球升空,四天之後(7月21日)老鷹號登月艇在月球寧靜海降落,阿姆斯壯走出登月艇,左腳踏上了月球。之後和另一位夥伴伯茲·艾德林(Buzz Aldrin)在月球待了21小時半(艙外活動2小時半),採集岩石標本、探鑽岩芯,還有拍下左圖那張著名的照片-艾德林在月表的獨照;由阿姆斯壯攝影。[註1]
雖然艾德林是繼阿姆斯壯之後第二位踏上月球的人 [註2] ,但並不是最後一位,到底後續還有誰呢?
阿波羅12號
四個月後, 人類再度造訪月球。阿波羅12號任務中,皮特·康拉德(C. Peter Conrad)成為歷史上第三位踏上月球的人類(也是第一位踏上月球的右撇子)。身高僅169的他踏上月球時自嘲說:「哇喔!天哪,這也許對尼爾是一小步,但對我卻是一大步呢。」(Whoopee! Man, that may have been a small one for Neil, but that’s a long one for me.)
康拉德和他的夥伴艾倫·賓(Alan Bean)-第四位踏上月球的人類-在月球待了31小時半探勘、採集岩石樣本(34.3公斤)還安裝了一組放射性同位素熱電產生機(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阿波羅13號
隔年(1970年)四月,原本計畫第三次登月的阿波羅13號任務,抵達月球前因為氧氣罐爆炸,損失大量電力和氧氣,只好取消登月任務。不過卻留下了一句名言:「休斯頓,我們出問題了(Houston, we have a problem)」。
阿波羅14號
阿波羅13號的意外使得太空總署(NASA)登月的信心大減,不過事隔不到一年,1971年1月31日,阿波羅14號在弗拉·毛羅高地著陸,指揮官艾倫·雪帕德(Alan Shepard)走出登月艙 [註3],成為第五位踏上月球的人類。
雪帕德和登月艙駕駛-第六位踏上月表的人類-艾德加·米切爾(Edgar Mitchell)在月球待了33小時,還揮了兩竿高爾夫球!(資料來源)
阿波羅15號
同年七月,阿波羅15號登月艙載著指揮官大衛·斯科特(David Scott) 和駕駛員詹姆斯·艾爾文(James Irwin)造訪月表。當然,仍然是指揮官先走出艙門,斯科特成為第七位踏上月球的人類。(艾爾文也就成了第八位踏上月球的人)
相較前幾次阿波羅任務,阿波羅15號有較多比例的科學研究(先前主要是美國要在太空競賽中領先蘇聯),也是登月車首次在月球表面行駛。
阿波羅16號
隔年(1972年) 阿波羅16號計畫中的指揮官約翰·楊(John Young)和查爾斯·杜克(Charles Duke)各成為第九位和第十位踏上月球的人。此次任務中,牛肉三明治首次上太空(請參考《打包上火星》第十五章),也創下登月車月表行駛時速記錄-達每小時18公里-大約跟在地球上騎腳踏車差不多。
阿波羅17號
第十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是阿波羅17號任務的指揮官尤金·塞爾南。1972年年底,在黑夜中升空的阿波羅17號任務,是截至目前為止人類最後一次踏上月球的任務。
因為塞爾南有捷克斯洛伐克血統,所以他自己留了一面捷克斯洛伐克國旗留在了月球上。
同行的哈里遜·舒密特(Harrison Schmitt)-第十二位、也是目前最後一位踏上月球的人-是一位地質學博士,他是阿波羅任務中唯一的科學家,也因此能準確挑選具有研究價值的月球岩石樣本。(編按:可能也因為對地質學的熱愛,所以貪心帶了很多的岩石標本,總重達111公斤!)
阿波羅17號離開月球返回地球前,留了一塊紀念牌,上面寫著:「人類完成了對月球的第一次探索。公元1972年12月。願我們帶來的和平精神與全人類同在。」
(影音檔案:舒密特在月表跌倒、舒密特在執行月表任務時唱歌、阿波羅17號登月艙離開月表)
CES-51
2025年,51號月面基地建造計畫(Crew Exploration System,CES)中,日籍 NASA 太空人南波日日人和幾位組員前往月球,搭建能長期駐紮的月球表面基地,也作為後續「月表天文望遠鏡」計畫的基礎。
-雖然這是《宇宙兄弟》的劇情設定,我們不確定2025年之前人類是否會重新踏上月球表面。
脫離了國際間的太空競賽,現在的NASA也不像阿波羅時代受到政府大力支持,能頻繁地送太空人上月球。阿波羅17號之後,下一個送太空人上月球的國家未必是美國,可能是中國,可能是印度、或者跨國際的團隊,甚至是私人企業。
再度踏上月球的意義是什麼?是對宇宙的探索呢?國力宣示呢?開拓商業市場?這答案可能因人而異。不過可以肯定的,那些踏上月球的人,是帶著「眾人類的智慧還有夢想」。[註4]
註解:
- 阿波羅計畫中的登月小艇僅能容納兩名太空人,第三名太空人則留守在月球軌道上的「指揮艙」。登月艇從月球離開後,和指揮艙對接、組員會合才返回地球。阿波羅11號計畫中除了登月的阿姆斯壯和艾德林,另一位留守指揮艙的夥伴是麥克‧柯林斯(Michael Collins)。
- 返回地球後,艾德林先走出機艙,所以成為第一位「踏上地外地表後平安歸來」的人類。
- 任務指揮官先離開登月艙,踏上月球是因為艙口設計在指揮官座位旁的緣故。可以參考維基百科「阿姆斯壯」條目,「…登月後誰第一個邁出登月艙…」。
- 出自電影《宇宙兄弟》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中/英文條目
延伸閱讀:
- 謝雯伃<麥可柯林斯 世人遺忘的太空人> 立報 [2010-9-15]
- 維基百科「阿波羅計畫」條目
- 維基百科「月球雷射測距實驗」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