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科學家的印象是什麼呢?是經典科幻電影《回到未來》中那有點神經質卻又帶點喜感的布朗博士、東野圭吾筆下帥氣但在感性時刻有點死腦筋的湯川學教授,還是如 Randy Olson 在《別做那樣的科學家》中所描繪的太過理性、缺乏幽默感或拙於溝通表達的書呆子?
不論你對科學家們的印象是什麼,現在,I’m a Scientist, Get me out of Here! 提供了機會讓學生直接與科學家對談,更進一步地了解科學家們的研究或生活。和科學家聊聊吧!
IAS 有點像是科學家的 The X Factor(英國知名的選秀節目)。
一聽到 I’m a Scientist, Get me out of Here! (IAS),你可能馬上會很好奇這跟明星真人實境節目 I’m a Celebrity, Get me out of Here! 有什麼關係。說起來還真有點像,因為兩個某種程度上都可以讓你滿足對科學家或名人的好奇心。IAS 定期都會舉辦一些科學參與活動,不只讓這些中學生可以線上與真正的科學家們對談,也讓這些學生有機會可以像選秀節目中的評審老師投票選出心目中的最愛。
學生們提出過的問題五花八門,基本款的大多像是科學家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興趣,或各種科學主題,會讓人看了會心一笑(或令人噴飯)的還有像是「科學家有社交生活嗎?」「你喜歡哪種 xbox 或 PS?」等問題。有參與活動學生認為,以前總是對科學家有刻板的印象,覺得他們是無趣的怪咖,這種對談和交流的機會,讓他們發現科學家們其實並不如想像中地那麼無聊,科學家們對自己的研究非常有熱誠並享受著這樣的生活,這也激發了學生們未來從事科學相關活動的興趣。
黃士銘表示:「BeiGene 是一家以科學為本,專注於創新癌症藥物研發,我們與全球各地科學家及醫師緊密合作,以病人至上的精神,致力為全世界患者帶來可近性及可負擔的高品質藥物。」身為一位科學家,我們相信『改變治癒未來』(Change is the Cure)。先進科學改變人類生活,而醫療科學為人類帶來治癒的力量。因此,在台灣,我們與這塊土地最頂尖的科學人才共同努力,專注於細胞治療在癌症醫學領域的研發,也因為台灣向來是生技產業人才搖籃,這更讓我們重視到,科學教育從小紮根的重要性,讓小朋友從早期開始培養科學核心素養,豐富孩子們的知識和視野,希望啟發他們對於生物科學的興趣。我們很期待透過 BeiGene 「Kids Science 小小生物科學營」,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重視科學教育的環境,挹注多元教學資源,發揮共好影響力,為台灣培育更多優秀的生技人才。
這次的課程,特別邀請到曾獲教育部殊榮的生物老師──簡志祥「阿簡老師」,帶領學童認識水果 DNA,利用簡單易操作的實驗一窺 DNA 的樣貌,了解生命細胞最初始的模樣;也體驗了解仿生科技在醫療上及生活上的應用,透過「仿生鳥手作實驗」引導學童思考有哪些生活用品是從仿生科學啟發而得來,並從手作實驗中獲得更多靈感與樂趣,最後的「仿生鳥飛行競賽」,讓學童用自己親手做的成品互相比拚,進一步體驗空氣動力原理,邊玩邊學、小朋友無一不感到新奇與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