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一項新的研究指出:童年時期遭受性虐的男性與未受性虐的男性相比,心臟病發的機率高達三倍。然而,在女性方面,研究人員則沒有發現類似關聯。
本週透過線上在《兒童虐待與忽視》(Child Abuse & Neglect)期刊發表的一份報告中,調查人員對來自「疾病控制中心」(Th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在2010年的「危險行為因子監測調查」(Behavioral Risk Factor Surveillance Survey)中,年齡在18歲以上的5095位男性及7768位女性之代表性樣本,進行「特定性別差異」(gender-specific differences)的檢驗。有57名男性與154名女性回報曾在滿18歲前遭受與自己關係親近的人之性虐待,而有377位男性與285位女性表示他們被醫護專業人員診斷出心臟病或心肌梗塞。這項研究由四位多倫多大學的畢業生共同完成,他們分別是Raluca Bejan、John Hunter、Tamara Grundland以及Sarah Brennenstuhl。
本研究的主要作者Esme Fuller-Thomson和「多倫多大學社會工作研究小組」(University of Toronto’s Factor-Inwentash Faculty of Social Work)的教授Sandra Rotman Chair提到:「曾回報童年時期遭受性虐的男性,在往後的生活中較易受到心臟病的侵擾。」「我們預期,受虐和心臟病發的關聯是因為受性虐者一些不健康的行為,例如較高比率的飲酒或抽菸行為,或是在成年時期比男性未受虐者高的普遍壓力程度及貧困程度。然而,即使在統計上把可能造成心臟病發的危險因素(包含年齡、種族、肥胖、抽菸、身體活動量缺乏、糖尿病、教育程度及家庭收入等等)調整到15個,我們仍然發現了三倍的心臟病發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