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
0

文字

分享

0
4
0

腳掌摸起來硬硬的,難道狗狗也懂健身?小心,可能是副腫瘤症候群!

安之_96
・2021/02/13 ・3281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554 ・八年級

毛小孩的身體健康需要你我的細心照護!當毛小孩苦於病痛時,由於無法口出人言,難以清楚表達牠的身體哪裡出現不舒服,若又遇上粗心大意的主人,等到疾病發現後,往往為時已晚,來不及挽回毛小孩的健康。

不幸的是,許多慢性疾病並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非常容易被我們忽略,其中腫瘤就是相當經典的例子。

舉例來說,如果你發現愛狗的腳腳變得腫大、變硬且有溫熱感,以及出現跛行、不太願意走路等症狀,你就必須要警覺:狗狗身上可能有腫瘤!

如果發現狗狗腳腫大、不太喜歡走路,就需要開始警覺!圖/Burst

喔不,難道我摸到的是腫瘤?

大家必須注意的是,狗狗身上又硬、又腫的腳並不是腫瘤本身,這些腫脹的腳,來自於體內腫瘤引發的副腫瘤症候群 (paraneoplastic syndrome, PNS)。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腫瘤總是讓人聞之色變,然而,除了腫瘤本身會帶來健康危機,腫瘤的「產物」也會間接造成全身性的影響,引起所謂的副腫瘤症候群,而副腫瘤症候群甚至比腫瘤本身更容易造成動物死亡。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並不是所有腫瘤都會出現副腫瘤症候群。

為什麼會出現副腫瘤症候群呢?

一般而言,腫瘤根據不同細胞來源,會有不同的基本功能,例如腺癌是來自於腺體,而會有旺盛的分泌功能。

不過,腫瘤也會分泌出「非」來源細胞的物質,例如賀爾蒙或細胞激素(cytokines),使得遠端組織、器官的形態與功能出問題,或造成內分泌不平衡與異常的免疫反應,而可能影響到神經、消化道、造血、骨關節、腎臟、皮膚等部位[2],引起一連串的症狀,對此,我們稱之為症候群 (syndrome) ,而這種由腫瘤間接引起的症候群,即為副腫瘤症候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腫瘤根據來源細胞不同,會有不同功能。圖/Wikimedia common

洋洋灑灑地,副腫瘤症候群可能會出現惡病質 (cachexia) 、惡性高血鈣 (hypercalcemia of malignancy) 、低血糖 (hypoglycemia) 、貧血 (anemia) 與瀰漫性血管內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2]以及這篇文章特別關注的——肥大性肺骨病 (hypertrophic pulmonary osteopathy)。

讓腳掌變腫的「肥大性肺骨病」

肥大性肺骨病會有哪些症狀呢?

就如同前文所說的,由於肢端的掌 (metacarpal bone) 與蹠骨 (metatarsal bone) 出現明顯的瀰漫性骨膜反應 (periosteal reaction) ,新生的骨頭會刺激軟組織,讓患犬感到疼痛,並因此跛行或不願意移動。

肥大性肺骨病患犬的 X 光圖  (Headley et al., 2005),可看出掌蹠骨處有雙側性瀰漫性不規則柵狀 (palisade-like appearance) 骨膜反應。圖/Research Gate

再者,由於骨肥大,肢端會摸起來堅實、溫熱,甚至變大,而在摸到肢端時,會有腫且硬的感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一般原發性肺腫瘤的患犬,因為肺臟內的腫塊會造成異物感,而出現持續數月的乾咳,同時,由於氣體交換功能降低,而可能表現呼吸急促或運動不耐。

最後,當然少不了許多慢性病共有的精神、食慾衰退和體重減輕等非特異症狀。

通常一種病的名稱越多,代表我們越不了解這個病症,肥大性肺骨病也不例外。

肥大性肺骨病的名稱不只有一種,它又可稱為:肥大性骨病 (hypertrophic osteopathy, HO) 或是繼發性肺骨病 (secondary hypertrophic osteopathy) 。

同理雖然我們知道肥大性肺骨病是副腫瘤症候群之一,但目前肥大性肺骨病確切的致病機制不明,只有許多理論性的假設,例如刺激神經使四肢血液流量增加、促進骨膜反應 (periosteal reaction) 的進行,進而持續生成新骨,最終造成骨肥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小心!重點還是在肺臟!

既然被稱為肥大性「肺」骨病,那麼它跟「肺」到底有什麼關係呢?事實上,肥大性肺骨病大多是由「肺腫瘤」造成的病徵。

在狗狗身上,不論是腫瘤最早發生在肺臟(原發性肺腫瘤),或是腫瘤從骨頭轉移到肺臟(原發性骨腫瘤但肺轉移),胸腔內通常都會出現團塊,而可能繼發註1肥大性肺骨病。

因此,如果想要處理肥大性肺骨病,僅僅進行截肢手術,根本無法解決問題,也就是說,我們必須找出腫瘤的原發位置,才能從源頭截斷病灶的緣由。

若我們可以正確地診斷並切除肺腫瘤,骨頭上的病痛通常可在數個月內消退,同時搭配止痛,就可以能達到較好的生活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是原發性「肺」腫瘤,卻進行了截肢手術,根本無法解決問題。圖/Tima Miroshnichenko

但須注意的是,即使消退也不等於痊癒,因為一旦狗狗出現肥大性肺骨病,通常代表了已經發生肺轉移 (metastasis) ,而腫瘤出現轉移,基本上就代表腫瘤已經瀕臨失控的狀態

醫學 + 個體 = 不一定!

上述的內容是「常見的狀況」,然而,有規則就有例外,醫學通常都不是 100%,而是有一連串的不確定。

雖然大部分的肥大性肺骨病均與肺臟有關,但除了肺腫瘤之外,如腎、腎上腺以及膀胱等腫瘤,甚至是全身性感染也可能發生肥大性肺骨病 [5]。此外,骨肥大也有可能不會出現在肢體末端,反而發生在長骨,如橈骨與尺骨,相當於前臂的位置。

一般原發性肺腫瘤的患犬,可能會因為異物感而出現持續數月的乾咳,也由於氣體交換功能降低,而可能表現呼吸急促或運動不耐,同時也會出現非特異的精神、食慾衰退和體重減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既然肥大性肺骨病的原因是肺腫瘤,照理來說,應該也會發生呼吸道症狀才對吧?

但事實上,罹患肥大性肺骨病的犬隻不一定會有呼吸症狀,甚至有文獻指出,有三成狗狗在診斷時沒有任何症狀[2]

因此,看到這裡的你,除了更懂得細心照護毛小孩的健康、學會注意腳掌是否出現肥大之外,也千萬不要將文章的致病機制當作聖經,一發現狗狗腳掌腫脹就晴天霹靂、狗狗不咳嗽就安心不已。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主人!靠你了!

臺灣養寵物的人越來越多,根據 108 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保處的統計資料,全國共有 153 萬隻家犬以及 76 萬隻家貓[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飼主意識越來越提升,獸醫專業越來越進步,毛小孩們的壽命也逐漸延長。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身體機能的衰退與暴露各種風險因子的機率也增加,而罹癌的可能性也就跟著上升。

在飼主意識越來越提升,且獸醫專業越來越進步的情形下,毛小孩們的壽命也逐漸延長。
圖/Tima Miroshnichenko

腫瘤的最高指導原則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若能早期接受適當的治療,通常對治療的反應較佳。

除了基本的定期健康檢查之外,大家也可以時常摸摸毛孩,看看有沒有不明腫塊、長期不癒合的傷口、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或是各種不明原因的出血,像是如血尿或鼻血。

當然,有這些症狀不見得等於腫瘤,而是飼主應該警覺有所異狀,並帶去給獸醫做進一步的檢查,取得正確的診斷,並討論合適的治療方法,讓毛孩能健康快樂地長長久久活下去。

註解

  1. 病因分成原發 (primary) 或繼發 (secondary) ,原發在此指最初腫瘤發展的位置,而因為原發性疾病而發生的問題則稱為繼發 (secondary)。通常原發性無明確病因,而繼發性有明確病因。

參考資料

  1. https://animal.coa.gov.tw/Frontend/Know/Detail/LT00000559?parentID=Tab0000004
  2. Bergman, P.J., 2007. Paraneoplastic syndromes. WITHROW, SJ; VAIL, DM Withrow & MacEwen’s small animal clinical oncology. Philadelphia: WB Saunders Company, 77-94.
  3. de Castro Guizelini, C., Mattei, D.R., Pupin, R.C., Martins, T.B., Gomes, D.C., 2019. Hypertrophic Osteopathy in a Cat. Acta Scientiae Veterinariae 47.
  4. Headley, S.A., Ribeiro, E.A., Santos, G.J.V.G.d., Bettini, C.M., Mattos Júnior, E., 2005. Canine hypertrophic osteopathy associated with extra-thoracic lesions. Ciência Rural 35, 941-944.
  5. Ettinger, S.J., Feldman, E.C., Cote, E., 2017. Textbook of Veterinary Internal Medicine-eBook.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5096, 5167, 5172.
文章難易度
安之_96
5 篇文章 ・ 5 位粉絲
既來之則安之,目前在念獸醫系。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泌尿上皮癌復發機率高,術後免疫輔助治療降低風險
careonline_96
・2024/02/10 ・1771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師,我媽的腎臟功能剩下 40 分,接下來的輔助治療應該要如何進行?」陪著王女士回診的女兒問。

70 歲的王女士因為罹患上泌尿道上皮癌而接受手術,切除一側的腎臟與輸尿管。台中榮民總醫院泌尿外科李建儀醫師指出,由於泌尿上皮癌術後復發的風險較高,因此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但是患者的腎臟功能卻讓家屬很擔心。

經過詳細討論後,決定使用免疫治療。李建儀醫師說,治療過程中,患者有出現皮膚搔癢的狀況,不過可以用藥物與藥膏來改善,順利完成為期一年的術後免疫輔助治療。目前沒有局部復發或遠端轉移的狀況,患者也持續在門診追蹤。

人體的泌尿系統類似水管系統,泌尿上皮就是管路的內壁,涵蓋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等,由泌尿上皮產生的惡性腫瘤便統稱為「泌尿上皮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泌尿上皮癌最常見的症狀是血尿,李建儀醫師說,大約 85% 的病人會出現血尿,可能是肉眼可見,或是顯微鏡下才看得到的血尿。而血尿的嚴重程度與腫瘤的嚴重程度不一定有關。出現在下泌尿道,如膀胱、尿道的腫瘤,血尿會比較明顯,較容易被發現。

泌尿上皮癌復發風險高

李建儀醫師說,位於膀胱的下泌尿道泌尿上皮癌,若是尚未侵犯肌肉層,可以使用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術,再視狀況以膀胱灌藥來輔助,減少復發機率。李建儀醫師說,若是已經侵犯肌肉層,便需要進行手術切除。

位於腎盂、輸尿管的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的治療相對比較複雜,即使是第一期也可能得進行腎臟跟輸尿管的切除。李建儀醫師說:「目前在處理侷限性腫瘤,或患者的腎臟功能較差時,可能會進行部分腎臟切除手術,盡量保留腎臟功能。然而根據統計,泌尿上皮癌患者中近 8 成在 5 年內有復發的危險,比例非常高。」

為了降低復發機率,泌尿上皮癌患者於手術之後可使用輔助化學治療,或使用免疫治療。李建儀醫師說,「術後輔助免疫治療用在肌肉侵犯型、或是淋巴有轉移的病人,在減少復發與遠處轉移的機率上,都有明顯的改善,與未使用輔助治療相比,有助延長近一倍的無疾病存活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免疫療法的作用機轉是透過抑制細胞表面的免疫檢查點來做治療,李建儀醫師解釋,針對癌細胞表面的 PD-L1 分子與免疫 T 細胞表面的 PD-1 分子,當 PD-L1 與 PD-1 接合時,T 細胞會受到抑制,若使用藥物避免 PD-L1 與 PD-1 接合,T 細胞便能辨識癌細胞並發動攻擊,抑制腫瘤生長。

在過去,免疫治療主要用於晚期泌尿上皮癌患者,大多病情較嚴重且用過多種藥物。李建儀醫師說:「由於病情較嚴重,治療成效較為有限,所以大家會在臨床試驗嘗試提早使用免疫治療。目前已經確認,在高復發風險的患者,包括肌肉侵犯型膀胱癌,或第二期、第三期的上泌尿道泌尿上皮癌,使用術後輔助免疫治療有助降低復發的機率。」

貼心小提醒

泌尿上皮癌常見症狀是血尿,位於膀胱的泌尿上皮癌通常有較明顯的血尿,而容易被發現;位於腎盂、輸尿管的泌尿上皮癌可能會較晚發現。

在狀況許可時,會使用手術治療切除腫瘤,不過泌尿上皮癌術後復發風險較高。李建儀醫師說,泌尿上皮癌患者中近 8 成在 5 年內有復發的危險,建議進行術後輔助治療以降低復發風險,可使用化學治療或免疫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患者在術後建議與醫師詳細討論,選擇合適的治療,並且按時回診、密切追蹤!

討論功能關閉中。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精準定位一站式手術治療早期肺癌,術後留意免疫檢查點、提防復發風險
careonline_96
・2023/12/29 ・266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針對能手術的早期肺癌,手術與術後輔助治療都是影響預後的關鍵,本次照護線上特別邀請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醫師,公開解析手術重點、團隊照護以及術後輔助治療新突破。

近年國民健康署將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 納入成為我國第五癌症篩檢,目標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 早期發現肺癌,提升整體預後。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黃才旺醫師指出,近年來低劑量電腦斷層確實發揮成效,偵測到許多早期肺癌,能接受手術的患者人數也增加;同時,針對早期肺癌的手術與術後治療也持續發展,讓肺癌預後有不少提升。

精準定位切除微小病兆,一站式手術縮短手術時間、有效減少併發症

首先,透過低劑量電腦斷層偵測到的肺部腫瘤,普遍較小且呈現毛玻璃狀,在內視鏡手術下不易找到病灶,需於在手術前先立體定位腫瘤確切位置,才能精準切除。黃才旺醫師解釋,過去患者通常要先到檢查室進行定位,然後再進入開刀房接受手術,這樣的作法較為耗時,會增加運送、等待時造成病人氣胸、咳血的風險。

為了優化流程,三軍總醫院於 2018 年就開始執行一站式肺腫瘤立體定位手術。顧名思義,患者能在同一個手術房中,就完成立體定位與手術切除,黃才旺醫師說,一站式肺腫瘤立體定位手術能有效減少運送及等候的時間,降低立體定位後至手術之間,病人的焦躁不適感,也讓相關併發症(例如氣胸、血胸)出現的機率大大減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三軍總醫院胸腔外科已累積大量經驗,約 10 分鐘內可完成立體定位、接續切除手術,定位切除手術成功率大於 9 成。

綠色通道全方位快捷顧及病患需求,跨科別團隊讓治療更有效率

肺癌患者對於檢測、治療、生活照護等多方面需求多元,往往需要多科別參與,三軍總醫院也為此特別成立肺癌多專科團隊。

黃才旺醫師說,肺癌多專科團隊成員包含胸腔內外科、病理科、放射診斷科、放射腫瘤科、復健科、心理師、個案管理師等,且三總特有的中醫團隊也加入其中,藉由各自的醫療專業幫助病患。

各科團隊成員會定期開會、集思廣益,替肺癌患者擬定適宜的個人化治療計畫;也開設綠色通道提供整合性門診,幫助減少各科室來回、檢查等候的時間,大幅提升就醫便利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早期肺癌降低復發風險,術後輔助治療勿忘免疫檢查點

早期肺癌手術後要拚治癒,不可不知的重點便是術後輔助治療。黃才旺醫師解釋,在接受手術治療後,1A 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 90% 以上,1B 期肺癌患者五年存活率約 85%,2 期則降到 60% 左右,3 期則會降至 50% 以下,可見復發風險仍然嚴峻。

因此通常只要是 2 期以上的患者,醫師都會安排術後輔助治療,而1B期若具有較高的復發風險,也會建議接受術後輔助治療。黃才旺醫師說,傳統的術後輔助治療以化學治療為主,效果較差強人意,近年 EGFR 標靶治療與免疫治療也陸續被運用於術後輔助治療,讓療效有不少提升。

黃才旺醫師進一步說明,若基因檢測有發現 EGFR 基因突變,可選用對應之標靶藥物;若無 EGFR 突變,則就可以觀察腫瘤是否具免疫檢查點 PD-L1 表現,若有就可考慮 PD-L1 抑制劑之免疫治療。

所謂 PD-L1 抑制劑,是透過抑制癌細胞藉免疫檢查點機制,逃避 T 細胞攻擊的一種免疫治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才旺醫師解釋,當免疫系統中的 T 細胞有能力辨識並毒殺癌細胞時,癌細胞為了自保,可能會在細胞表面產生 PD-L1,當 PD-L1 與 T 細胞上的 PD-1 結合時,就會抑制 T 細胞的攻擊。此時,就可以使用 PD-L1 抑制劑對症下藥,阻止 PD-L1 與 PD-1 結合,讓 T 細胞可以發動攻擊、毒殺癌細胞。

PD-L1 抑制劑讓癌細胞「卸妝」,手術前就先與醫師討論 PD-L1 表現檢測

「具有 PD-L1 的癌細胞就像擁有偽裝能力,可以躲過 T 細胞的攻擊。」黃才旺醫師形容,「PD-L1 抑制劑能讓偽裝失效,使癌細胞現出原形,T 細胞就能對癌細胞大開殺戒。」臨床試驗的結果顯示,術後輔助治療使用化學治療接續 PD-L1 抑制劑,視患者本身 PD-L1 表現高低,能降低復發風險約 30~55% 不等。

黃才旺醫師進一步解釋,針對 PD-L1 表現較高的患者,通常可以預期 PD-L1 抑制劑能發揮較佳的治療成效,因此建議患者可於擬定治療測前先進行 PD-L1 檢測。由於檢測 PD-L1 表現必須使用腫瘤切片檢體,為讓檢測流程更順暢,治療更有效率,建議患者應把握『術前』就跟醫師討論檢測 PD-L1,避免後續可能有檢體不足的疑慮。

黃才旺醫師也強調,現有健保資源有限,在考量治療急迫性下,目前雖對晚期患者資源較多,但也已逐漸朝早期邁進,身為醫師為了患者的利益著想,不論是否有健保給付,都會盡可能地讓患者知道所有可能的治療資訊,充分醫病溝通,完整保障患者權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筆記重點記起來

  1. 肺癌高危險族群善用政府資源,2 年可免費進行 1 次低劑量電腦斷層 LDCT 篩檢,有助早期發現肺癌。
  2. 早期肺癌治療仍以手術為主,手術時採一站式定位,可縮短手術時間、有效減少併發症;術後必須注意復發狀況,積極評估術後輔助治療必要性,除化學治療外,同步考量 EGFR 標靶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等之用藥可能。
  3. 根據臨床試驗的結果,在化學治療後接續使用一年之 PD-L1 抑制劑作為早期肺癌術後輔助治療,可幫助具有 PD-L1 表現之肺癌患者降低復發機率。
  4. 檢測 PD-L1 表現需使用肺癌檢體,患者記得在手術前就先與醫師討論,以取得足夠檢體檢測,提升術後治療效率。

討論功能關閉中。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女性注意!腸胃不適、小腹凸可能是卵巢癌症狀,定期婦科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careonline_96
・2023/11/22 ・2074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看起來就是一般中年婦女,小腹很大,有點脹氣,但她表示沒有特別不舒服,年屆四十工作忙碌要照顧家庭小孩,只覺得自己就是這三四年一直變胖,也不以為意。很久後才看婦科,沒想到一內診,不僅腹部有狀況、腫瘤蔓延到陰道,並且已經轉移到了肺部,是晚期卵巢癌。」

臺中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主任許世典醫師指出,卵巢癌在早期沒有明顯的症狀,且無特異性,故有高達約 50% 至 75% 的卵巢癌患者,確診時已是第三或第四期遠端轉移[1]。 

根據國健署公布 109 年國人癌症發生資料統計報告,台灣新診斷卵巢癌個案共有 1,824 人,較 108 年新增 8.77%,名列台灣女性好發癌症第七位[2]。許世典醫師說明,卵巢癌的種類相當多,最常見是上皮性卵巢癌,另外非上皮性卵巢癌包括性索基質癌、生殖細胞癌等。

除了生殖細胞瘤一般發生在 30 歲前,平均發生年齡 16 至 20 歲,其餘類別大概好發在 5、60 歲,但是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除了有明確的家族病史建議定期追蹤,不然由於卵巢癌早期症狀不明確,女性朋友需要特別留心身體異常症狀,若發現近一年,每個月有超過 12 次的下列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骨盆腔或腹部疼痛、腹部變大或腹脹、無法正常攝食或很快就有飽足感。

除了想到腸胃科,也需做婦科檢查,才有辦法早期發現、及早治療。

許世典醫師以臨床經驗分享,卵巢癌患者確診時的症狀大概分成兩類,大部分患者隨著腫瘤變大,有腸胃不適,或肚脹、腹部變胖,但求助腸胃科檢查後,卻無消化道異常,可能就不以為意因此耽誤黃金治療時間;另一類是急性腹痛到急診就醫,此時卵巢腫瘤常有扭轉或破裂,但因為有症狀,反而能在早期診斷。在此提醒女性朋友,腹部不適或變大,也要考慮到婦產科進一步檢查,以確認婦科狀況。

「很多女性朋友認為自己單身、或沒有性經驗,就不願意進一步檢查。另外很多人雖有接受子宮頸抹片,但是篩檢僅聚焦於子宮頸病變,而非卵巢癌。若有懷疑卵巢問題,當然抽血可以驗卵巢癌指數,但準確度較差。透過陰道或肛門內診、腹部或陰道超音波(但陰道超音波影像比較清楚,更為推薦),更能確認卵巢的狀況!」

許世典醫師指出,特別針對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得到卵巢癌的風險相較正常人高兩倍以上[3],即便是沒有腹脹、腹痛等的腸胃道症狀,亦應定期做卵巢的追蹤檢查,以確保若有卵巢病變能及早被發現。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他腫瘤通常會先切片化驗以確認是否是惡性細胞才行開刀,但目前卵巢癌診斷不建議用超音波或電腦斷層下做細針抽取,由於要避免若腫瘤破裂,一般建議直接開刀手術,完整移除腫瘤。若最初無法確定惡性與否,也可在發現腫瘤後追蹤一、兩個月後,再次確認這個腫瘤有無變化,才進行開刀。

早期卵巢癌,在可完整移除卵巢腫瘤不弄破腫瘤的前提下,可考慮微創手術,降低疤痕,但若腫瘤太大,有破裂風險,或已有腹內轉移,建議以開腹手術為主。年輕的女性,若病灶局限於單邊卵巢,可討論保有生育功能的手術方式。

許世典醫師說明,卵巢癌雖然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確診時已經晚期,但只要積極治療並與醫師互信,即便是晚期也有機會延續存活期。上文中年婦女案例,手術後化學治療,雖中間有復發但開刀拿掉剩餘腫瘤後,透過癌症精準治療基因檢測,選定適用的標靶藥物後,自確診經過三四年的時間,不僅回歸工作、日常生活,並且腫瘤全部都不見了。

許世典醫師指出,中榮有非常好的手術團隊及先進醫療,因此患者存活率比歐美的平均值更高,並且中榮進行多項卵巢癌臨床試驗,輔以衛教師追蹤患者療程進度需求,再加上病友支持團體,提供患者全人照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參考資料

  1. 認識卵巢癌:台灣癌症基金會
  2.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2022,Dec 29。中華民國109年癌症登記報告
  3. Chang, W. et al. (2014, April). Endometriosis and the Subsequent Risk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
careonline_96
455 篇文章 ・ 271 位粉絲
台灣最大醫療入口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