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 林子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UNESCO)統計,全球高達 193 個國家於今年 4 月因 COVID-19 疫情嚴峻而關閉學校,影響近16億學生;儘管疫情已於 9 月趨緩,仍有 8 億多的學生尚未復學1。為了避免學生的受教權受到影響,學校被迫使在短時間內得啟動線上教學,而老師則得重新備課,將素材數位化。
基於「教育不能停」(Education cannot stop),國際間更是積極相互合作落實「停課不停學」1。國內亦有雜誌專訪許多學校及政府教育單位,並以問卷調查臺灣目前校方及家長於線上教學的準備程度2。
這場線上學習的教育革命來勢洶洶,不僅挑戰教育者的線上教學技巧,也要求學生需具備數位學習的能力。
這波線上學習熱潮不僅席捲各級學校,就連個別化需求度較高的早期療育與特殊教育也開始加強關注這場革新運動。儘管這波疫情讓許多原本參與實體早療課程的家庭開始考慮加入線上療育的行列,但仍有為數不少的人對於線上型態的課程有所顧慮,而遲遲未敢嘗試。
線上教學,成效不打折
家長對於線上療育的遲疑大多來自於「線上上課時治療師不在現場,那這樣還有效果嗎?」、「我的小孩還這麼小,他們怎麼可能有辦法專心看著螢幕?」3。
其實已有研究指出「線上教學不比實體課程效果差」,且兩種學習方式下的學生表現可達相似水準4。在聽損兒童早期療育中也有研究探討線上課程的成效,發現線上和實體的上課型態都行得通5。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在國內致力於幫助聽損兒童學習聽與說,近年也針對接受聽覺口語教學的聽損兒童進行線上和實體課程的成效比較,結果發現在各自接受兩年不同型態的介入後,這兩組兒童的語言表現相仿且其家長對於課程的滿意度也沒有差別6,7。線上療育一樣可以幫助到聽損孩子發展聽跟說,依據自身需求選擇課程,療育成效不會因此打折扣。
家長才是線上課程的學生
不同於一般以孩子為主要教學對象的課程,聽語早療課程的主要教學對象其實是家長,因為家長才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最常互動及對話的對象。透過線上課程,老師會提供家長個別化的協助,讓他們得以根據孩子的聽損狀況打造最適切的聽語環境。
為了讓孩子能在自然的互動下學習聽和說,教學技巧和溝通策略的示範也是課程的重點,例如:共同注意力(joint attention)、溝通輪替(turn-taking)、以及眼神的接觸(eye contact)的培養3。
老師通常也會將線上的課程切割成比較多個段落以提升孩子專注力,讓家長更省力。為了讓分隔兩地的家庭和老師於線上教學更流暢,通常老師與家長在課前就需要共同討論確認教學目標和活動,並事先準備好教具。
建立儀式感,讓線上課程更順利
對於線上課程,家長往往最苦惱的就是上課地點就在家裡,一點都沒有去上課的感覺。那怎麼幫助孩子建立參與線上課程的習慣呢?其實有個很容易上手的技巧──儀式感的建立。
儀式感指的是一些重複、固定的行為。近幾年有不少書籍和研究指出「儀式感」能提供孩子需要的秩序和安全感、降低焦慮以及增進孩子的專注力,當然前提是孩子願意接受那個重複的活動8, 9。在教學場域中,老師經常會透過儀式來進行課程,譬如課前播放固定的音樂、午休前說故事等。
因此家長除了固定線上課程時間並做好提前預告外,也可以進行專屬的儀式,例如運用一組固定的課桌椅或空間,甚至使用專屬書包等。這些動作都能幫助孩子進入線上療育的上課模式,減少排斥和焦慮感。
線上課程讓早療服務遍地開花
其實,療育單位為了將服務傳送到那些因孩子體弱無法出門或路途遙遠而無法參加實體課程的家庭,線上型態的療育課程早在疫情前就已蓬勃發展。
像是臺灣公益社會實踐協會以臺東為基地向科技部提案的「數位線上學習」計畫及「虛擬復健教室」便透過數位教材及線上教學,提供專業資訊來培訓在地人員10,以及研究如何透過虛擬實境系統,讓治療師可線上安排孩子進行復健任務11。
另外在聽語早療方面,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透過網路和視音訊設備,提供了以「同步線上進行聽語訓練為主,定期面對面教學評估為輔」的課程,來服務在偏鄉、離島或國外的聽損兒家庭12, 13。
這些線上課程的使用不只減少家庭長途往返的勞累及經濟負擔,同時把握了孩子的黃金療育期。防疫期間停課不停學,一般學習不停止,早期療育不喊卡,
你今天也線上學習了嗎?
參考資料
- UNESCO官方網站,資料擷取日2020.9.2
- 《親子天下》2020年5月號/112期:線上學習 加速中!
- A.G. Bell ( http://agbellprofs.org/2020/05/29/empowering-early-intervention-practices-during-better-speech-and-hearing-month/ )
- M. Simonson, S. Smaldino, M. Albright and S. Zvacek, (2007). 線上教學與學習:線上教學的基礎(pp 81)(沈俊毅譯)。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於2006)
- M. McCarthy, G. Leigh, and M. Arthur-Kelly, (2019). Telepractice delivery of family-centred 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ho are deaf or hard of hearing: A scoping review. Journal of telemedicine and telecare, 25(4), 249-260.
- Chen, P. H. and Liu, T. W. (2017). A pilot study of telepractice for teaching listening and spoken language to Mandarin-speaking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hearing loss. Deafness &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19(3-4), 134-143.
- 陳姵樺, 黄琬琪, 和劉庭維. (2018). 聽障兒童遠程聽覺口語康復課程滿意度探討. 中國聽力語言康復科學雜誌, 16(2), 121-124.
- Melanie Grässer and Eike Hovermann(2018). 每個孩子都需要家庭儀式:德國家長必備教養經典,運用「儀式教養法」教出獨立規律,與家人感情親密的孩子理出版社(林硯芬譯)。采實文化。(原著出版於2015)
- 不再讓遲緩兒家長感到無助 台東偏鄉治療師的第一線觀察:「永續經營」成轉變關鍵
- 用科技幫偏鄉找出路!「VR虛擬實境」助台東早療孩童復健《今周刊》
- 陪伴聽損兒20年 雅文基金會辦成果展《自由電子報》
- 遠距教學 學習無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