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人體皮膜細胞的Streptococcus pyogenes(credit: CC by Carl Zeiss Microscopy@flickr)
新研究指出A群鏈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 Streptococcus pyogenes)在餓肚子時的代謝和表現出來的毒性有關!在革蘭氏陽性細菌掌管一大群碳水化合物代謝相關酵素基因該不該表現的CcpA(catabolite control protein A), 現在被證實會影響細菌毒力因子的表現。製造 CcpA 蛋白的基因被破壞後,GAS 菌在感染老鼠時的毒性會變弱。把這些有缺陷的突變株放在養份充足的培養基裡,細菌會製造出毒力因子;但是如果把它們放進低養份的環境(如人體唾液),少了 CcpA 的細菌在毒力因子的製造上就大受影響了。除了生理上的證據外,純化的 CcpA 蛋白也的確會接在毒力因子streptolysin S的promoter基因序列上。所以餓肚子會變壞的這個現象,是印在生物基因裡古老本能囉!
研究文獻:
Samuel A. Shelburne, III, David Keith, Nicola Horstmann, Paul Sumby, Michael T. Davenport, Edward A. Graviss, Richard G. Brennan, and James M. Musser. 2008. A direct link between carbohydrate utilization and virulence in the major human pathogen group A Streptococcus. PNAS 105: 1698-1703.
一九三〇年代,沃爾科特去世的四年後,劍橋大學最具影響力的古植物學家蘇厄德(Albert Charles Seward)決定加入辯論,卻在後來被古生物學家肖普夫(William Schopf)形容是「讓煮熟的鴨子飛了」。蘇厄德在史稱「隱藻化石爭議」的事件中嚴格審視前寒武紀化石證據,得出結論認為這完全是一廂情願,所謂的化石與現存物種之間沒有明顯關係,大型結構並未顯示出由較小細胞組成的特徵。
男性和女性的 DNA 差異極小,僅限於在女性身上為X或男性為Y的那單一染色體。姊弟或兄妹從完全相同的來源取得基因,透過重組母親和父親的 DNA,確保兄弟姊妹絕對不會相近到變成複製人。
性別分化過程大部分要歸結到 Y 染色體上的「SRY 基因」,它的全名是「Y 染色體性別決定區基因」。若要說有「運動能力基因」,那就非 SRY 基因莫屬了。人類生物學的安排,就是讓同樣的雙親能夠同時生育出男性的兒子和女性的女兒,即使傳遞的是相同的基因。SRY 基因是一把 DNA 萬能鑰匙,會選擇性地啟動發育成男性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