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孩子微聽損,事情並不微小,父母滿腹辛酸誰人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0/03/24 ・23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4 ・七年級

  •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陳芳茹、研究員羅明

「真的需要戴助聽器嗎?」、「會不會影響小孩未來的語言發展?」這些是微聽損兒父母心中的疑問與擔憂。

國際專業期刊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最近刊出的研究,訪談了 20 名微聽損兒的家長,發現微聽損兒父母與其他程度聽損兒的家長,其實都面對同樣的心理衝擊、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1,正所謂「天下父母心」,家長們並不會因為聽損程度比較輕微,困擾程度就比較小。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的聽力若是出現任何狀況,都會使父母們感到無比擔憂。圖\pexels

心聲 1 :微聽損一點也不微小,擔心沒少過

接受訪談的家長表示,父母聽力正常、小孩在家對聲音也有反應,所以當小孩確診為微聽損時,家長往往感到相當訝異。在得知診斷結果前後的期間,父母的焦慮與擔憂懸宕未定,像無頭蒼蠅似地尋找資源、努力學習相關知識,這些都是微聽損兒家長的共同心聲與經驗。此外,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也增加了確定聽損程度的困難度,更增加了父母的焦慮。在這整個過程中,家長經歷了震驚、沒有頭緒、焦慮、擔心等種種的情緒,是相當辛苦的。

因為無法明確觀察嬰幼兒異樣,父母照顧微聽損嬰幼兒的過程非常艱辛。圖\pixabay

心聲 2 :專業人員態度差很大

在接受孩子微聽損的過程中,有家長也指出了自身在觀念上的轉變。家長漸漸體會,微聽損與其他聽損一樣,也需要輔具或療育的幫助,而且輔具的功能,並非讓聽力「變回正常」,而比較像是「輔助」的概念。

也有家長指出,有些專業人員似乎認為微聽損毋須馬上處置,或是未能提供家長情緒上的支持。然而總體而言,微聽損兒父母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實施,讓微聽損得以及早發現及早療育,仍然抱持正面與肯定的態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如果小美人魚失去的是聽力,幸福也沒有比較容易:談輕微聽力損失「微聽損」

專業人員對於微聽損兒的照護處置不一,使父母無法完全放心。圖\pexels

心聲 3 :有戴沒戴都一樣,為什麼要強迫小孩戴助聽器?

也有許多家長表示,他們看不出孩子戴上助聽器之後有什麼立即的改變。「因為內心不確定孩子戴輔具實際上會有什麼助益,因此當孩子有抗拒戴助聽器的行為時,心裡會產生疑問:「真的要強迫小孩戴助聽器嗎?」這樣的心理,認為助聽器似乎並非必要。

也就是說,從孩子助聽器配戴的不穩定性,反映了家長內心對微聽損兒配戴助聽器助益的不確定感。其他調查顯示,年紀較小的微聽損兒童,比起年紀較大、聽損程度更嚴重的兒童,持續配戴助聽器的時間更少2。此外,有 30 至 50% 的微聽損兒是完全沒有使用或非穩定地使用助聽器3, 4

然而,經由專業人員評估認為需戴助聽輔具的微聽損孩子,的確可從過往研究看見「盡早」配戴及「戴好戴滿」的效益,而此效益主要於語言能力上最顯而易見5, 6

由此可見,即使家長感受「有戴沒戴都一樣」,但經過正式評估或較長時間來看,配戴助聽器確實是提升語言能力的關鍵。

延伸閱讀:助聽器戴好戴滿,讓微聽損兒學語之路更順暢

有些微聽損的孩童會覺得戴助聽器不太舒服而抗拒配戴,也使父母猶豫孩子是否有戴助聽器的必要。圖\pixabay

心聲 4 :心中的大石頭,什麼時候才能放下?

大多數家長擔心微聽損幼兒未來的發展,尤其到了學齡階段,在課業和學校適應上,是否會落後聽力正常的同儕?另一方面,有家長認為,即使微聽損孩子當下的語言發展屬於正常範圍,孩子仍需要持續的專業協助,以確保孩子未來的語言和社交能力不落人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聊天可以,上課卻聽不清?「微聽損」如何影響兒童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整體而言,專家建議,即使微聽損也應尋求全方位專業評估,針對個別情況建議合適的輔具介入或是療育課程、聽力惡化警訊諮詢、追蹤頻率建議7與溝通策略8。讓專家帶領並陪伴著孩子與家長,除了確保孩子的發展能跟得上同儕,也能大大減少家長的擔憂。

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與早期療育介入的推行,有關單位除了幫助微聽損兒獲得專業人員的輔具介入評估和療育服務,也應協助微聽損兒父母獲得正確的觀念與相關的知識,進而使父母焦慮感變輕。有家長指出,參考專業人員或社工提供的資源及意見,及早療育,隨著孩子的進展,家長也逐漸放下心中的擔憂。

擁有正確的照護觀念,讓孩子及早接受療育,父母們才能真正放心。圖\pexels

而就台灣而言,專業聽語機構如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不僅相當重視微聽損孩子的權益,更持續推動微聽損專業講座與研討會,並特別提供給微聽損兒家長「走入門診」的服務,期盼家長們能透過與聽力師一對一的諮詢,即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Fitzpatrick, E., Grandpierre, V., Durieux-Smith, A., Gaboury, I., Coyle1, D., Na, E., & Sallam, N. (2016). Children with 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Parents’ reflections on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34–43. doi: 10.1093.
  2. Walker, E. A., Spratford, M., Moeller, M. P., Oleson, J., Ou, H., Roush,P., & Jacobs, S. (2013). Predictors of hearing aid use time in children with mild-to-severe hearing los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44, 73–88. doi:10.1044/0161-1461(2012/12-0005)
  3. Fitzpatrick, E. M., Durieux-Smith, A., & Whittingham, J. (2010).Clinical practice for children with 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Ear and Hearing, 31, 392–400. doi:10.1097/AUD.0b013e3181cdb2b9
  4. Fitzpatrick, E. M., Whittingham, J., & Durieux-Smith, A. (2014).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20 year view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s. Ear and Hearing, 35, 10–18. doi:10.1097/AUD.0b013e31829e1ed9
  5. Tomblin, J. B., Oleson, J. J., Ambrose, S. E., Walker, E., & Moeller,M. P. (2014). The influence of hearing aids on the speech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40, 403–409. doi:10.1001/jamaoto.2014.267
  6. Walker, E. A., Holte, L., McCreery, R. W., Spratford, M., Page, T., & Moeller, M. P. (2015). The influence of hearing aid use on outcomes of children with mild hearing lo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8(5), 1611-1625.
  7. Fitzpatrick, E. M., Al-Essa, R. S., Whittingham, J., & Fitzpatrick, J. (2017).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11), 819-828.
  8.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網站-聽損溝通小學堂。2019年10月8日。
文章難易度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環境調整、助聽器、學習輔助:為微聽損兒打造最佳應對策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0/06/10 ・2430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16 ・六年級

  •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林怡秀、研究員朱家瑩

我家寶貝微聽損,究竟該持續觀察追蹤就好,還是應該積極尋求處理方法呢?

 微聽損真的需要配戴助聽器嗎? 可是我覺得孩子的表現好像沒有特別差……

家長常掙扎,微聽損的孩子表現不算差,需要配戴助聽器嗎?圖\雅文基金會

家有微聽損兒,身為爸媽除了感到憂慮外,面對各種不一致的建議,心中更多的是無所適從。當知道孩子微聽損,「是否要處理」以及「如何處理」可說是家長最常感到困惑的兩個問題。

讓孩子發揮最佳學習潛力,必須積極處理微聽損

家長應積極尋求微聽損的應對策略,讓孩子發揮最大的學習潛能。圖\pixabay

微聽損真的會影響孩子學習聽與說嗎?其實,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提到,微聽損孩子學習聽與說確實面臨許多挑戰。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是,即便在安靜的環境中,他們在聆聽時比一般孩子要更費力、也更容易疲勞1-3,更遑論在吵雜環境或教室環境中,他們會遇到多大的挑戰。令人擔憂的是,沒有處理好的話,這些狀況並不會因為成年就有所改善4

另外,有些研究發現,微聽損孩子的語言測驗成績,即使達到測驗所定義的正常範圍,但相較自己的同班同學卻仍是落後的5-6。就算整體語言表現與聽力正常的孩子差不多,也可能在詞彙、閱讀或語音能力等某個特定的面向表現較不理想7-10

試想,或許孩子的表現不差,但他真的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了嗎?沒有積極為孩子的微聽損尋求應對策略,是不是限制了他原本應該發揮的能力呢?隨著孩子年紀增長,學校課業將變得越來越複雜,孩子不但聽與說方面會更吃力,更多心理壓力也伴隨而來,這將使學習的路途更艱辛,而這些困境可能會限制孩子的潛能發展。因此,仍會建議微聽損兒的家長積極找尋應對策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每位微聽損兒找出最適合的策略

家長可以透過諮詢專業人員,並定期做聽力追蹤,為孩子找出最適合的聽能管理方式。圖\雅文基金會

什麼才是對微聽損最好的處理方式呢?這個問題其實沒有標準解答。

由於每個孩子的狀況皆不同,因此很難有通用的解決方法。同一個孩子在不同年紀時,也必須因應孩子的狀況,調整處理的方式。因此對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多去了解各種可能性,從中找出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目前較常見的應對策略有下面幾種:

  1. 環境調整:環境的調整是傳統最常見的應對策略。
    例如:在學校時,微聽損孩子的座位建議要特別安排,最好能讓聽力較好的耳朵靠近老師的方向、並遠離噪音來源(如操場、馬路)。另外日常環境中也可以做一些降噪措施,例如使用地毯、窗簾吸收噪音,讓孩子聽得更清楚11。對孩子說話時,說話者可以多用視覺提示,明確指出現在正在討論什麼,並經常停下確認孩子是否理解13
    環境調整策略能讓孩子聆聽不那麼費力,但是仍要注意這些只是輔助,目前還沒有研究證實單靠環境調整就能完全滿足微聽損兒的需求15。因此,建議家長還是要搭配其他處理的方式。
  2. 助聽器:微聽損孩子可以考慮使用助聽器,不過成效可能會受許多因素影響。
    例如:孩子開始戴助聽器的年齡,一般來說越早開始配戴,效益越好。此外,聽力損失的型態、程度以及環境噪音的大小都可能影響助聽器的效果15。因此,選配助聽器前一定要諮詢專業人員,才能做出最適合孩子的選擇。
  3. 特殊學習輔助服務:台灣各階段學校也會針對有特殊需求的學生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提供學習輔助措施,以確保每一位身心障礙學生都能依據其需求接受合適的教育,目前也有研究肯定個別教育計畫對微聽損孩子的學習是有幫助的16
    微聽損生可用的輔助資源有:遠端麥克風系統、巡輔老師或是心理輔導等等17。其中,遠端麥克風系統(例如:FM無線調頻系統)是一種透過無線電波傳遞聲音的輔具,說話者戴著傳送訊號的麥克風,聽話者則戴著連接接收器的助聽器,讓聽者在較遠的距離或是吵雜的環境中能清楚聽見說話者的聲音。許多研究都肯定遠端麥克風系統對孩子的語音辨識能力有提升作用,而且它的適用對象範圍廣,各類型的微聽損孩子都能從中獲益15

家有微聽損兒,爸媽最困擾的就是沒有標準解決方案,但是沒有通用解答不代表不需要或無法處理處理,家長還是可以積極了解各種可行的方法。由於微聽損孩子個別差異大,家長可以從了解自己孩子的狀況著手,然後諮詢專業人員、廣泛認識各種應對策略,並定期做聽力追蹤,才能為自己的孩子找出最適合的解答。

  • 註:遠端麥克風系統等特殊學習輔助的申請,需符合特殊教育法規定的資格,能否取得這些服務也會依各縣市或各級學校資源分配而定,相關詳細內容可參考法條或向各負責單位諮詢。

參考文獻

  1. Bess, F. H., & Tharpe, A. M. (1984). Unilateral hearing impairments in children. Pediatrics, 74, 206-216.
  2. Jensen, J. H., Johansen, P. A., & Borre, S. (1989).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nd auditory performance with respect to right/left ear differences. British Journal of Audiology, 23, 207-213.
  3. Ross, M., & Giolas, T. (1971). Effect of three classroom listening conditions on speech intelligibility. 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 116, 580-584.
  4. Colletti, V., Fiorino, F. G., Carner, M., & Rizzi, R. (1988). Investigation of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adults. British Journal of Audiology, 22, 113-118.
  5. Blair, J. C., Peterson, M. E., & Viehweg, S. H. (1985). The effects of mil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on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young school-age children. The Volta Review, 87(2), 87-93.
  6. Halliday, L. F., & Bishop, D. V. (2005).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and literacy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mild to moderat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8, 1187-1203.
  7. Briscoe, J., Bishop, D. V., & Norbury, C. F. (2001). Phonological processing, language, and literacy: A comparison of children with mild-to-moderat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and those with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42, 329-340.
  8. Culbertson, J. L., & Gilbert, L. E. (1986).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Cognitive, academic, and social Ear and Hearing, 7, 38-42.
  9. Halliday, L. F., & Bishop, D. V. (2005). Frequency discrimination and literacy skills in children with mild to moderat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48, 1187-1203.
  10. Wake, M., Tobin, S., Cone-Wesson, B., Dahl, H., Gillam, L., McCormick, L., . . . Williams, J. (2006). Slight/mild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Pediatrics, 118, 1842-1851.
  11. Bess, F. H., Tharpe, A. M., & Gibler, A. M. (1986). Auditory performance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Ear and Hearing, 7, 20-26.
  12. Holstrum, W. J., Gaffney, M., Gravel, J. S., Oyler, R. F., & Ross, D. S. (2008). Early intervention for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and mild bilateral degrees of hearing loss. Trends in Amplification, 12, 35-41.
  13. Oyler, F., Oyler, A. L., & Matkin, N. D. (1988).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Demographics and educational impact.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19, 201-210.
  14. Pakulski, L. A., & Kaderavek, J. N. (2002). Children with minimal hearing loss: Interventions in the classroom. Intervention in School and Clinic, 38, 96-103.
  15. Winiger, A. M., Alexander, J. M., & Diefendorf, A. O. (2016). Minimal hearing loss: From a failure-based approach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merican Journal of Audiology, 25, 232-245.
  16. Lieu, J. E., Tye-Murray, N., & Fu, Q. (2012). Longitudinal study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Laryngoscope, 122, 2088-2095.
  17. 特殊教育法(民108年4月24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孩子微聽損,事情並不微小,父母滿腹辛酸誰人知?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20/03/24 ・2378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34 ・七年級

  •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助理陳芳茹、研究員羅明

「真的需要戴助聽器嗎?」、「會不會影響小孩未來的語言發展?」這些是微聽損兒父母心中的疑問與擔憂。

國際專業期刊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最近刊出的研究,訪談了 20 名微聽損兒的家長,發現微聽損兒父母與其他程度聽損兒的家長,其實都面對同樣的心理衝擊、有著相似的心路歷程1,正所謂「天下父母心」,家長們並不會因為聽損程度比較輕微,困擾程度就比較小。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孩子的聽力若是出現任何狀況,都會使父母們感到無比擔憂。圖\pexels

心聲 1 :微聽損一點也不微小,擔心沒少過

接受訪談的家長表示,父母聽力正常、小孩在家對聲音也有反應,所以當小孩確診為微聽損時,家長往往感到相當訝異。在得知診斷結果前後的期間,父母的焦慮與擔憂懸宕未定,像無頭蒼蠅似地尋找資源、努力學習相關知識,這些都是微聽損兒家長的共同心聲與經驗。此外,嬰幼兒無法清楚表達,也增加了確定聽損程度的困難度,更增加了父母的焦慮。在這整個過程中,家長經歷了震驚、沒有頭緒、焦慮、擔心等種種的情緒,是相當辛苦的。

因為無法明確觀察嬰幼兒異樣,父母照顧微聽損嬰幼兒的過程非常艱辛。圖\pixabay

心聲 2 :專業人員態度差很大

在接受孩子微聽損的過程中,有家長也指出了自身在觀念上的轉變。家長漸漸體會,微聽損與其他聽損一樣,也需要輔具或療育的幫助,而且輔具的功能,並非讓聽力「變回正常」,而比較像是「輔助」的概念。

也有家長指出,有些專業人員似乎認為微聽損毋須馬上處置,或是未能提供家長情緒上的支持。然而總體而言,微聽損兒父母對於新生兒聽力篩檢的實施,讓微聽損得以及早發現及早療育,仍然抱持正面與肯定的態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如果小美人魚失去的是聽力,幸福也沒有比較容易:談輕微聽力損失「微聽損」

專業人員對於微聽損兒的照護處置不一,使父母無法完全放心。圖\pexels

心聲 3 :有戴沒戴都一樣,為什麼要強迫小孩戴助聽器?

也有許多家長表示,他們看不出孩子戴上助聽器之後有什麼立即的改變。「因為內心不確定孩子戴輔具實際上會有什麼助益,因此當孩子有抗拒戴助聽器的行為時,心裡會產生疑問:「真的要強迫小孩戴助聽器嗎?」這樣的心理,認為助聽器似乎並非必要。

也就是說,從孩子助聽器配戴的不穩定性,反映了家長內心對微聽損兒配戴助聽器助益的不確定感。其他調查顯示,年紀較小的微聽損兒童,比起年紀較大、聽損程度更嚴重的兒童,持續配戴助聽器的時間更少2。此外,有 30 至 50% 的微聽損兒是完全沒有使用或非穩定地使用助聽器3, 4

然而,經由專業人員評估認為需戴助聽輔具的微聽損孩子,的確可從過往研究看見「盡早」配戴及「戴好戴滿」的效益,而此效益主要於語言能力上最顯而易見5, 6

由此可見,即使家長感受「有戴沒戴都一樣」,但經過正式評估或較長時間來看,配戴助聽器確實是提升語言能力的關鍵。

延伸閱讀:助聽器戴好戴滿,讓微聽損兒學語之路更順暢

有些微聽損的孩童會覺得戴助聽器不太舒服而抗拒配戴,也使父母猶豫孩子是否有戴助聽器的必要。圖\pixabay

心聲 4 :心中的大石頭,什麼時候才能放下?

大多數家長擔心微聽損幼兒未來的發展,尤其到了學齡階段,在課業和學校適應上,是否會落後聽力正常的同儕?另一方面,有家長認為,即使微聽損孩子當下的語言發展屬於正常範圍,孩子仍需要持續的專業協助,以確保孩子未來的語言和社交能力不落人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延伸閱讀:聊天可以,上課卻聽不清?「微聽損」如何影響兒童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整體而言,專家建議,即使微聽損也應尋求全方位專業評估,針對個別情況建議合適的輔具介入或是療育課程、聽力惡化警訊諮詢、追蹤頻率建議7與溝通策略8。讓專家帶領並陪伴著孩子與家長,除了確保孩子的發展能跟得上同儕,也能大大減少家長的擔憂。

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檢與早期療育介入的推行,有關單位除了幫助微聽損兒獲得專業人員的輔具介入評估和療育服務,也應協助微聽損兒父母獲得正確的觀念與相關的知識,進而使父母焦慮感變輕。有家長指出,參考專業人員或社工提供的資源及意見,及早療育,隨著孩子的進展,家長也逐漸放下心中的擔憂。

擁有正確的照護觀念,讓孩子及早接受療育,父母們才能真正放心。圖\pexels

而就台灣而言,專業聽語機構如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不僅相當重視微聽損孩子的權益,更持續推動微聽損專業講座與研討會,並特別提供給微聽損兒家長「走入門診」的服務,期盼家長們能透過與聽力師一對一的諮詢,即時了解孩子的情況,做出最合適的選擇。

參考文獻

  1. Fitzpatrick, E., Grandpierre, V., Durieux-Smith, A., Gaboury, I., Coyle1, D., Na, E., & Sallam, N. (2016). Children with 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Parents’ reflections on experience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Deaf Studies and Deaf Education, 34–43. doi: 10.1093.
  2. Walker, E. A., Spratford, M., Moeller, M. P., Oleson, J., Ou, H., Roush,P., & Jacobs, S. (2013). Predictors of hearing aid use time in children with mild-to-severe hearing loss. Language, Speech, and Hearing Services in Schools, 44, 73–88. doi:10.1044/0161-1461(2012/12-0005)
  3. Fitzpatrick, E. M., Durieux-Smith, A., & Whittingham, J. (2010).Clinical practice for children with 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Ear and Hearing, 31, 392–400. doi:10.1097/AUD.0b013e3181cdb2b9
  4. Fitzpatrick, E. M., Whittingham, J., & Durieux-Smith, A. (2014).Mild bilateral and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20 year view of characteristics and practices. Ear and Hearing, 35, 10–18. doi:10.1097/AUD.0b013e31829e1ed9
  5. Tomblin, J. B., Oleson, J. J., Ambrose, S. E., Walker, E., & Moeller,M. P. (2014). The influence of hearing aids on the speech and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ith hearing loss. JAMA Otolaryngology–Head & Neck Surgery, 140, 403–409. doi:10.1001/jamaoto.2014.267
  6. Walker, E. A., Holte, L., McCreery, R. W., Spratford, M., Page, T., & Moeller, M. P. (2015). The influence of hearing aid use on outcomes of children with mild hearing loss.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 58(5), 1611-1625.
  7. Fitzpatrick, E. M., Al-Essa, R. S., Whittingham, J., & Fitzpatrick, J. (2017).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11), 819-828.
  8. 財團法人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網站-聽損溝通小學堂。2019年10月8日。
文章難易度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1
1

文字

分享

0
1
1
我的孩子有一耳聽不到,真有需要戴助聽器嗎?語言學習會受影響嗎?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19/11/13 ・1972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2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張舒婷、主任張逸屏
單側聽損兒的家長能經由這篇文章更理解如何幫助自己的寶貝。圖/stuff

「明明還有一耳聽得到,有需要戴助聽器嗎?」是許多單側聽損兒家長心裡常浮現的疑問。關心孩子的爸爸媽媽們,可以透過這篇文章,了解沒有配戴輔具,可能會對單側聽損幼兒的語言發展造成什麼影響。

首先,單側聽損的人數或許比你想像得還多:

  • 在美國的一項統計數據中1,小學至國中階段的微聽損者,光是單側聽損人數就佔比約 1/4 到一半
  • 另一項數據也顯示每五位永久性聽損幼兒當中,就有一位是單側聽損2。他們由於單側聽力正常,還是可以接收訊息、吸收知識、學習語言,也能和他人溝通互動。

然而,國外專門研究聽力的期刊 Hearing Journal,近期刊登了一篇研究文章3,指出單側聽損幼兒無論是聽力或語言能力,平均來說可能不及一般聽力正常幼兒。

吵雜環境下,「聽」仍是弱勢

由於新生兒聽力篩檢的普及化,單側聽損的幼兒和其他的聽損孩子一樣可以及早被發現並確診。然而,在早期生活中可能看不出什麼影響,幼兒大部分時間可能都待在家裡的安靜環境,或大多有家人的陪伴照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人會考慮到幼兒只有單邊正常聽力的狀況,而盡量靠近幼兒聽力正常耳朵那一邊說話,因此日常生活中可能不易觀察到單側聽損幼兒在聆聽時的細微困難。

在不同的環境中,聽損兒的聽力表現會有顯著落差。圖/flickr

研究中透過量表分析發現,與聽力正常幼兒比較,單側聽損幼兒在家中一些聆聽情境下的能力是明顯較差的,包括像是家人相隔一段距離的談話聲音、兄弟姐妹多人互動時講的內容,或是觀看影片時,單側聽損孩子在接收與消化語音訊息上都和聽力正常的幼兒有落差。

另外,研究當中也針對量表結果分析噪音的影響。結果發現,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單側聽損幼兒與聽力正常幼兒的聆聽能力會是相當的;但如果環境變得吵雜,單側聽損幼兒則明顯聽得比聽力正常幼兒更差。

一般來說,家中的聆聽環境相對安靜,但進入幼兒園後,不僅多了同儕,還會有角落時間、戶外活動,或分組討論等情境。整體而言,聆聽情境多元且複雜。這時單側聽損幼兒相對無法完整接收他人傳遞的語音訊息,長久下來可能會有跟不上同儕的狀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較進階的語言能力易落後

除了量表以外,此篇研究也運用了專業的測驗,評估幼兒的各項語言能力,包括幼兒能理解的詞彙量、對於他人口語的理解能力、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以及發音的表現。

他們運用玩具和圖卡,以對話和互動的方式,觀察幼兒的反應,藉此評估幼兒上述的各種語言能力。

結果發現,單側聽損幼兒在理解性詞彙量發音表現上和聽力正常的幼兒接近;但在理解他人口語口語表達的能力,平均來說是顯著落後於聽力正常幼兒的。

單側聽損幼兒在學習表現上顯著落後於聽力正常幼兒。圖/pxhere

推測可能因為單側聽損的孩子仍可透過聽力正常的那一耳學習,因此詞彙量和口齒清晰度並沒有明顯受到影響。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口語理解和表達是比較進階的語言能力,因為能理解詞彙不一定能理解完整的句子、發音清晰不見得就能完整表達出一個句子,可能因為上述的原因,單側聽損幼兒在口語理解和表達上仍然和聽常幼兒有一些落差。

因此可以想像:在幼兒園所中,單側聽損幼兒可能興致勃勃地想參與自己有興趣的活動時,卻因為聽不太懂他人說的話,或不太會表達,而感到挫折和難以融入。

依需要配戴助聽器,讓孩子發揮完整潛力

從上述研究的結果中,可以得知單側聽損幼兒在聽能和口語的表現上均較一般聽常幼兒更弱,為了及早改善孩子的聽能狀況,配戴助聽器仍有其必要性。

助聽器雖有益於改善聽能狀況,但仍有許多聽損兒選擇不配戴。圖/pxhere

不過,誠如開頭所說,許多家長對於是否讓孩子配戴助聽器會有所猶豫。研究數據顯示,得到配戴助聽器建議的單側聽損案例,最後僅有不到五成的幼兒有配戴3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也有研究證實,配戴助聽器能讓單側聽損兒童在安靜或噪音情境都聽得更好4。在聽能改善的前提下,才能逐步減少上述語言發展落後的可能性。讓聽障的孩子在各方面的能力跟上聽常同儕,充份發揮潛能。

了解更多:這樣做,讓單側聽損孩子聆聽更輕鬆

參考文獻

  1. Bess, F. H., Dodd-Murphy, J., & Parker, R. A. (1998). Children with minimal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prevalence, educational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status. Ear and hearing, 19(5), 339-354.
  2. Fitzpatrick, E. M., Al-Essa, R. S., Whittingham, J., & Fitzpatrick, J. (2017).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ology, 56(11), 819-828.
  3. Fitzpatrick, E. M., Gaboury, I., Durieux-Smith, A., Coyle, D., Whittingham, J., & Nassrallah, F. (2019). Auditory and language outcomes in children with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Hearing research, 372, 42-51.
  4. Rohlfs, A. K., Friedhoff, J., Bohnert, A., Breitfuss, A., Hess, M., Müller, F., … & Wiesner, T. (2017). Unilateral hearing loss in children: a retrospective study and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 Europe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176(4), 475-486.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

0

2
2

文字

分享

0
2
2
聊天可以,上課卻聽不清?「微聽損」如何影響兒童的課業與人際關係?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2019/09/26 ・1835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SR值 425 ・四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文/雅文基金會聽語科學研究中心 研究助理張舒婷、主任張逸屏

「微聽損」是怎樣的症頭?

輕微聽力損失(minimal hearing loss),簡稱「微聽損」,是一種有一點點聽不清楚的症頭。包括了「單側聽損」、「高頻聽損」以及「輕型聽損」。根據 2012 年 WHO 的統計,整個東亞地區(包括台灣)15 歲以上的微聽損人口占比高達 14%。Bess等人(1998) 的研究也指出除了成人老化造成的聽損外,有 11.3% 的學齡兒童有不同程度與類型的聽損,其中微聽損就佔了 8.8 %。

微聽損兒童由於聽力受損比較輕微,家長可能並不覺得自己的孩子和其他一般孩子有什麼差別。確實,一般而言,微聽損兒童在週遭安靜時、和他人一對一交談不會有什麼困難。那麼,究竟微聽損會對他們產生什麼負面影響呢?

七嘴八舌、大段講述都讓微聽損兒上課吃力

以「聽力」作為主要探究焦點的國際知名專業期刊 Ear and Hearing,刊出了一篇研究 (Lewis, Valente & Spalding, 2015),探討微聽損兒童在校園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題。研究發現,當他們一次聽一個句子時,和聽力正常的同學們一樣,都能正確聆聽到別人說話的內容。然而,進入到多人情境、並需要持續接收大家的談話內容,理解能力就比一般聽力正常的同學差。

在實驗中,受測兒童聽完一段由許多人輪流講述的故事後,會回答一些與故事內容有關的問題,就類似考試中常出現的閱讀測驗,只是改由聽說方式回答問題。結果發現,若以平均的表現來看,微聽損兒童答對的比率只有同學們的一半。而國小高年級微聽損兒童的答對題數相當於中低年級聽力正常的兒童,可見平均來說是有落後的。

由此可見,在學校學習時微聽損兒童在聆聽上是會很吃力的。圖為模擬教室的實驗室布置。圖/Lewis, Valente & Spalding, 2015

由此可見,在學校學習時微聽損兒童在聆聽上是會很吃力的,因為聽老師上課和一般談話是不同的。一般談話時可以停下來確認訊息,比較類似實驗中一次聽一個句子的情境;但老師上課就像實驗中的聽故事一樣,是一大段的內容,聆聽負擔較大且無法對話提問確認訊息。而實驗告訴我們,微聽損兒童理解的內容可能只有一般同學的一半,長期下來就可能造成程度落後好幾年。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答非所問?人際關係可能會受影響

除了上課以外,兒童在校園生活中,經常需要和許多人互動。無論是課堂中的團體討論,或是下課時和一群同學聊天,都是常見的情境。而他們在進入團體生活後,因難以聽懂同學的說話內容而感到挫折的情形會相當明顯。

而且,正因為孩子與人個別對話能完整理解訊息及回應,更可能讓老師和同學無法理解他在多人對話情境中的困難,他們可能會覺得「明明你都聽得到,為什麼還會常常答非所問?」

聽不清楚就更難搞懂,讓微聽損兒站回起跑點

微聽損兒童在教室裡面聽單獨的句子時都可以聽得懂,但如果有團體討論,身邊同學、老師,你一句我一句,可能就無法好好消化這些訊息。其他同學比較輕鬆就能學到的,微聽損兒童可能要很努力、很專注地聽才能吸收。在學校幾堂課下來,當力氣都花在聽上面,就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理解和記憶聽到的知識,久而久之,學習的效果打折扣,學業表現也可能因此大大落後。

身邊的大人如果忽略了孩子的聽力問題,而認為是孩子不專心,長期下來問題愈累積愈嚴重,孩子、家長、老師會覺得壓力感倍增。圖/Myriams-Fotos @pixabay

更糟糕的是,身邊的大人常常會把這樣的狀況歸咎於其他因素,例如認為是孩子不專心。長期下來,孩子的聽力問題沒有被重視,反而一直被錯怪是不專心聽課,問題愈累積愈嚴重,孩子、家長、老師會覺得壓力感倍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要解決微聽損兒童在校園中可能面臨的挑戰,從最根本的聽能下功夫最實在。讓微聽損兒童能夠聽得好、聽得清晰,才能讓他們與一般兒童站在同一個起跑點。若是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聽力有疑問,也別忘了尋求專業人員的建議,才能協助孩子化解困難、順利適應。

延伸閱讀

參考文獻

雅文兒童聽語文教基金會_96
55 篇文章 ・ 222 位粉絲
雅文基金會提供聽損兒早期療育服務,近年來更致力分享親子教養資訊、推動聽損兒童融合教育,並普及聽力保健知識,期盼在家庭、學校和社會埋下良善的種子,替聽損者營造更加友善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