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從《她們》思考婚姻這檔事:每個女性,都有權成為自己

雞湯來了
・2020/03/07 ・3075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SR值 602 ・九年級

  • 作者/蕭子喬

一年一度國際婦女節又到了,在倡導性別平權的今日,2020 年度國際上倡議的主題為「An equal world is an enabled world」,不脫「平等」的概念。細緻來看今年的主題,其實有「equal(平等)」和「enabled(賦權)」兩個關鍵詞。

什麼是真正的「平等」和真正的「賦權」呢?在婦女節這個時節,我們認為是一種「創造實質的平等,讓每一個女性(或無論什麼性別的人)都有權成為自己」。那麼身為一位女性,如何在婚姻這件事情上,離實質平等更近一些呢?這篇文章就讓我們從電影《她們》來窺視婚姻對女性的影響,以及現今女性在婚與不婚中如何自我賦權。

越來越不想結婚?女性認為婚後難保有「自我」

近 30 年來,越來越多人晚婚甚至不婚。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近30年來,越來越晚婚甚至不婚的現代人,內心到底在想什麼?研究中發現現代女性在婚姻上有更多與「自我」拔河的糾結。入圍六項奧斯卡的電影《她們》中,可以一窺婚姻對女性的影響,初步了解女性在婚與不婚中關於「保有自我」的掙扎。

「如果主角是女生,結局一定要安排她結婚」-《她們》出版社老闆
「我想要走自己的路」「我厭倦聽到大家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她們》喬

現今社會中,仍還有許多人像出版社老闆,認為女人的 Happy Ending 就是結婚;也有越來越多女性像電影中的喬一樣,奮力想擁有自己的成就與夢想,不甘為了婚姻而失去自己。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灣學者在 2010 年的研究中訪談 19 位 30-50 歲未婚的女性:「婚姻」對她們而言是什麼?發現她們並非討厭婚姻,甚至也期待與心靈契合的伴侶共度人生,但卻擔心進入婚姻後會喪失自我,需要犧牲自己來照顧家人,也因此有部分受訪者提到考慮以非婚姻的方式維持另類親密關係。

許多女性其實期待和另一半共度一生,卻又擔心結婚後會失去自我。圖片來源/pixabay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今有越來越多女性開始重視「自我」更甚於婚姻,而這樣的覺知與改變對於女性而言又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從另外一個維度來看這件事:另一項台灣學者在 2011 年推出的研究中剖析 3 位女性如何形成「女性意識」(女性對自我處境的覺察,及相信自己能改變的信心),藉由分析這幾位女性主義者的生命故事,發現背景因素主要有原生家庭背景、父母性別角色觀念、教育程度、是否接觸女性自覺的資訊;而在意識發展的過程中通常歷經「知覺到不平等、努力生存並超越現況、使用資源與助力、克服困難與阻力」的過程。

值得注意的是,該研究發現歷經「女性意識」發展的女性,能夠更有自主性,獨立的同時也不害怕與人擁有親密感,而且對於肯定自我等重要全人身心發展都有更正面的改變。

也就是說,現今越來越多女性對婚姻遲疑,看似顛覆了過往「女大當婚」的傳統,其實正是現今女性越來越具備「女性意識」的展現,開始會有意識地發覺自身處境,也有更多勇氣堅持自身夢想。這樣的變化,對於女性和女性身邊的人們來說,都是一種進步,使得整體人類朝向身心發展更和諧的狀態邁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婚 or 不婚我決定!培養女性意識、自我賦權

女性的 Happy Ending 該是什麼樣子,應由本人定義與決定。圖片來源/pexels

「進步」,意味著「改變」,也通常伴隨著對於變動的「不安」。因此,若我們能進一步理解當代人們對於婚戀觀念的轉變,就能更篤定地看待這「正常的混亂」狀態;若我們能從當事人的角色中先抽離一下,用旁觀者的角度理解「女性意識的發展歷程」,那麼我們也能在猶疑、糾結的每一個當下,理解這些痛苦的必然,及所處階段狀態的意義,或許就更能直視痛苦並具備持續反思和覺察的勇氣。

更多樣的婚戀型態,親密關係意義轉變

英國社會學家 Giddens 認為親密關係的發展將朝向平等、自覺、溝通,更重視彼此雙向交流、真實情感的「純粹關係」,也就是說親密伴侶之間越來越單純看重「我和你在一起,我們如何互動、感受為何」,而不願受到過多「兩人」以外的因素(例如社會期待、其他家人想法等)框限。

現代人更在意和伴侶之間的「純粹關係」,期待擺脫他人的眼光、社會的框架。圖片來源/pexels

這種改變將使個人、家庭、社會獲得鬆動,不過也有其他學者認為這樣的改變,雖然每個人將變得比較自由,但勢必也造成親密關係的「正常混亂」。這樣的解說,或許可以解釋當今社會「看似失序」的晚婚、不婚與另類親密關係頻繁的現象。

在眾多女性追尋自我的歷程中,也將帶來社會的變動,面對這樣的不穩定,若我們能看見其中的意義,與必經歷程,那或許就更能在這樣革新的不安中,換得一份內心的篤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撕掉「敗犬、剩女」標籤,活得更自在

台灣學者在 2012 年提出要拋開「女大當嫁」的單一定義,撕掉「敗犬」、「剩女」的標籤,發展出「女性自我認同」是關鍵,此發現也與上述建立「女性意識」的概念不謀而合。這常會歷經以下四階段歷程,也可以搭配《她們》電影中喬的角色心聲來理解。

女性發展自我認同通常會經歷四階段:遭遇前、遭遇、沉浸——再出發、內化。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1. 遭遇前(pre-encounter):接受傳統的性別角色

2. 遭遇(encounter):對女性角色產生質疑與困擾,經驗到角色兩難的衝突

「我只是認為女人,有自主思考能力,有靈魂也有感情,女人有野心、天賦、也有美貌。我厭倦大家說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我聽得很厭煩…但我好寂寞」-《她們》喬

既想與青梅竹馬親近友好,但抗拒兩人發展成婚姻伴侶關係,歷經糾結混亂心靈陣痛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3. 沉浸—再出發(immersion-emersion):拒絕男性觀點的女性特質,尋找方向與自我的肯定,並發展與其他女性的人際關係

4. 內化(internalization):完成一個內在的定義與較整合的認同

「我想走我自己的路」-《她們》喬

想要寫書,創造出版社老闆期待方向不同的作品,成為一位名字會被記住的作家。

《她們》中的喬最後擁抱了與自己和教授的感情,放開心胸接受自己想與對方一起生活的嚮往,同時也能持續做自己,寫自己想寫的故事、出版作品,經營事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女性若能經歷此四階段,等同於走過意識覺醒的過程,使自己跳脫既定性別角色的框架,也能產生自主選擇的行動力。我們不妨想想看,自己傾向從什麼角度來決定婚或不婚等人生規劃,是出於自己的想法及綜整資訊、還是逃避問題擱置不處理、又或者是跟著他人期待、社會規範走?

一起嘗試藉由反思與覺察,擁有更多自由自決的能力。真正的平等,是每個人都能成為自己,身為女性,從自己給予自己權力做選擇開始!

  • 文/雞湯來了蕭子喬
  •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陳世芃
  •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參考資料

  1. 趙淑珠(2010)。未婚單身女性生活經驗之研究:婚姻意義的反思。教育心理學報,34(2),221-246。
  2. 朱嘉琦、鄔佩麗(2011)。台灣婦女女性意識發展歷程之研究—以三位女性主義者的生命故事為例。教育心理學報,30(1),51-71。
  3. 姚蘊慧(2005)。「第二現代」社會觀點下的親密關係。通識研究集刊,8,149-169。
  4. 邱郁茹、高淑芳(2012)。高齡未婚女性汙名化與去汙名化之探討。諮商與輔導,320,16-19。
  5. An equal world is an enabled world. https://www.internationalwomensday.com/

本文同步刊登於雞湯來了,相關連結:每個女性,都有權成為自己-看《她們》思考婚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雞湯來了
51 篇文章 ・ 463 位粉絲
幸福,如何選擇?雞湯來了相信我們值得擁有更優質的家人關係。致力提供科學研究證實的家庭知識,讓您在家庭生活的日常、人生選擇的關卡,找到適合的方向。雞湯來了官網、雞湯來了FB

0

1
0

文字

分享

0
1
0
從認證到實踐:以智慧綠建築三大標章邁向淨零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11/15 ・4487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本文由 建研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當你走進一棟建築,是否能感受到它對環境的友善?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意識到,但現今建築不只提供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更是肩負著重要的永續節能責任。

綠建築標準的誕生,正是為了應對全球氣候變遷與資源匱乏問題,確保建築設計能夠減少資源浪費、降低污染,同時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然而,要成為綠建築並非易事,每一棟建築都需要通過層層關卡,才能獲得標章認證。

為推動環保永續的建築環境,政府自 1999 年起便陸續著手推動「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以及「綠建材標章」的相關政策。這些標章的設立,旨在透過標準化的建築評估系統,鼓勵建築設計融入生態友善、能源高效及健康安全的原則。並且政府在政策推動時,為鼓勵業界在規劃設計階段即導入綠建築手法,自 2003 年特別辦理優良綠建築作品評選活動。截至 2024 年為止,已有 130 件優良綠建築、31 件優良智慧建築得獎作品,涵蓋學校、醫療機構、公共住宅等各類型建築,不僅提升建築物的整體性能,也彰顯了政府對綠色、智慧建築的重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說這麼多,你可能還不明白建築要變「綠」、變「聰明」的過程,要經歷哪些標準與挑戰?

綠建築標章智慧建築標章綠建材標章
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一招:依循 EEWH 標準,打造綠建築典範

環境友善和高效率運用資源,是綠建築(green building)的核心理念,但這樣的概念不僅限於外觀或用材這麼簡單,而是涵蓋建築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也就是包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和維護階段在內,都要貼合綠建築的價值。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臺灣在綠建築的制訂上不落人後。由於臺灣地處亞熱帶,氣溫高,濕度也高,得要有一套我們自己的評分規則——臺灣綠建築評估系統「EEWH」應運而生,四個英文字母分別為 Ecology(生態)、Energy saving(節能)、Waste reduction(減廢)以及 Health(健康),分成「合格、銅、銀、黃金和鑽石」共五個等級,設有九大評估指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就以「台江國家公園」為例,看它如何躍過一道道指標,成為「鑽石級」綠建築的國家公園!

位於臺南市四草大橋旁的「台江國家公園」是臺灣第8座國家公園,也是臺灣唯一的濕地型的國家公園。同時,還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其外觀採白色系列,從高空俯瞰,就像在一座小島上座落了許多白色建築群的聚落;從地面看則有臺南鹽山的意象。

因其地形與地理位置的特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則成了台江國家公園的首要考量。園區利用既有的魚塭結構,設計自然護岸,保留基地既有的雜木林和灌木草原,並種植原生與誘鳥誘蟲等多樣性植物,採用複層雜生混種綠化。以石籠作為擋土護坡與卵石回填增加了多孔隙,不僅強化了環境的保護力,也提供多樣的生物棲息環境,使這裡成為動植物共生的美好棲地。

台江國家公園是南部行政機關第一座鑽石級的綠建築。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第二招:想成綠建築,必用綠建材

要成為一幢優秀好棒棒的綠建築,使用在原料取得、產品製造、應用過程和使用後的再生利用循環中,對地球環境負荷最小、對人類身體健康無害的「綠建材」非常重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種建材最早是在 1988 年國際材料科學研究會上被提出,一路到今日,國際間對此一概念的共識主要包括再使用(reuse)、再循環(recycle)、廢棄物減量(reduce)和低污染(low emission materials)等特性,從而減少化學合成材料產生的生態負荷和能源消耗。同時,使用自然材料與低 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建材,亦可避免對人體產生危害。

在綠建築標章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也於 2004 年 7 月正式推行綠建材標章制度,以建材生命週期為主軸,提出「健康、生態、高性能、再生」四大方向。舉例來說,為確保室內環境品質,建材必須符合低逸散、低污染、低臭氣等條件;為了防溫室效應的影響,須使用本土材料以節省資源和能源;使用高性能與再生建材,不僅要經久耐用、具高度隔熱和防音等特性,也強調材料本身的再利用性。


在台江國家公園內,綠建材的應用是其獲得 EEWH 認證的重要部分。其不僅在設計結構上體現了生態理念,更在材料選擇上延續了對環境的關懷。園區步道以當地的蚵殼磚鋪設,並利用蚵殼作為建築格柵的填充材料,為鳥類和小生物營造棲息空間,讓「蚵殼磚」不再只是建材,而是與自然共生的橋樑。園區的內部裝修選用礦纖維天花板、矽酸鈣板、企口鋁板等符合綠建材標準的系統天花。牆面則粉刷乳膠漆,整體綠建材使用率為 52.8%。

被建築實體圍塑出的中庭廣場,牆面設計有蚵殼格柵。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日常節能方面,台江國家公園也做了相當細緻的設計。例如,引入樓板下的水面蒸散低溫外氣,屋頂下設置通風空氣層,高處設置排風窗讓熱空氣迅速排出,廊道還配備自動控制的微噴霧系統來降溫。屋頂採用蚵殼與漂流木創造生態棲地,創造空氣層及通風窗引入水面低溫外企,如此一來就能改善事內外氣溫及熱空氣的通風對流,不僅提升了隔熱效果,減少空調需求,讓建築如同「與海共舞」,在減廢與健康方面皆表現優異,展示出綠建築在地化的無限可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島式建築群分割後所形成的巷道與水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在綠建材的部分,另外補充獲選為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新建工程,其採用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較低的建材,比方提高高爐水泥(具高強度、耐久、緻密等特性,重點是發熱量低)的量,並使用能提高混凝土晚期抗壓性、降低混凝土成本與建物碳足跡的「爐石粉」,還用再生透水磚做人行道鋪面。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2023 年優良綠建築的臺南市立九份子國民中小學。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同樣入選 2023 年綠建築的還有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首先,他們捨棄金屬建材,讓高爐水泥使用率達 100%。別具心意的是,他們也將施工開挖的土方做回填,將有高地差的荒地恢復成平坦綠地,本來還有點「工業風」的房舍告別荒蕪,無痛轉綠。

雲林豐泰文教基金會的綠園區。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等等,這樣看來建築夠不夠綠的命運,似乎在建材選擇跟設計環節就決定了,是這樣嗎?當然不是,建築是活的,需要持續管理–有智慧的管理。

第三招:智慧管理與科技應用

我們對生態的友善性與資源運用的效率,除了從建築設計與建材的使用等角度介入,也須適度融入「智慧建築」(intelligent buildings)的概念,即運用資通訊科技來提升建築物效能、舒適度與安全性,使空間更人性化。像是透過建築物佈建感測器,用於蒐集環境資料和使用行為,並作為空調、照明等設備、設施運轉操作之重要參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推動建築與資通訊產業的整合,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於 2004 年建立了「智慧建築標章」制度,為消費者提供判斷建築物是否善用資通訊感知技術的標準。評估指標經多次修訂,目前是以「基礎設施、維運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智慧創新」等六大項指標作為評估基準。
以節能管理指標為例,為了掌握建築物生命週期中的能耗,需透過系統設備和技術的主動控制來達成低耗與節能的目標,評估重點包含設備效率、節能技術和能源管理三大面向。在健康舒適方面,則在空間整體環境、光環境、溫熱環境、空氣品質、水資源等物理環境,以及健康管理系統和便利服務上進行評估。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在設計與施工過程中,充分展現智慧建築應用綜合佈線、資訊通信、系統整合、設施管理、安全防災、節能管理、健康舒適及智慧創新 8 大指標先進技術,來達成兼顧環保和永續發展的理念,也是利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打造的指標性建築,受到國際矚目。

樹林藝文綜合大樓。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11年優良智慧建築專輯」(新北市政府提供)

在興建階段,為了保留基地內 4 棵原有老樹,團隊透過測量儀器對老樹外觀進行精細掃描,並將大小等比例匯入 BIM 模型中,讓建築師能清晰掌握樹木與建築物之間的距離,確保施工過程不影響樹木健康。此外,在大樓啟用後,BIM 技術被運用於「電子維護管理系統」,透過 3D 建築資訊模型,提供大樓內設備位置及履歷資料的即時讀取。系統可進行設備的監測和維護,包括保養計畫、異常修繕及耗材管理,讓整棟大樓的全生命週期狀況都能得到妥善管理。

智慧建築導入 BIM 技術的應用,從建造設計擴展至施工和日常管理,使建築生命周期的管理更加智慧化。以 FM 系統 ( Facility Management,簡稱 FM ) 為例,該系統可在雲端進行遠端控制,根據會議室的使用時段靈活調節空調風門,會議期間開啟通往會議室的風門以加強換氣,而非使用時段則可根據二氧化碳濃度調整外氣空調箱的運轉頻率,保持低頻運作,實現節能效果。透過智慧管理提升了節能效益、建築物的維護效率和公共安全管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總結

綠建築、綠建材與智慧建築這三大標章共同構建了邁向淨零碳排、居住健康和環境永續的基礎。綠建築標章強調設計與施工的生態友善與節能表現,從源頭減少碳足跡;綠建材標章則確保建材從生產到廢棄的全生命週期中對環境影響最小,並保障居民的健康;智慧建築標章運用科技應用,實現能源的高效管理和室內環境的精準調控,增強了居住的舒適性與安全性。這些標章的綜合應用,讓建築不僅是滿足基本居住需求,更成為實現淨零、促進健康和支持永續的具體實踐。

建築物於魚塭之上,採高腳屋的構造形式,尊重自然地貌。圖/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2
0

文字

分享

0
2
0
NCC 公民培力活動百花齊放,公私協力推動媒體素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10 ・1036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為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廣告

疫情加速全球數位化發展,也改變了大眾接收資訊的方式。隨著影音媒體平台及自媒體崛起,每個人除了是訊息接收者,也是內容的生產者,百花齊放的訊息管道也帶來了內容及資訊管理上的挑戰。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因應全球性之數位匯流發展及監理革新趨勢,致力於促進通訊傳播健全發展,保障消費者及尊重弱勢權益,打造多元文化均衡發展,迄今持續推動「廣電媒體專業素養培訓與公民培力推廣計畫」。

本年度( 112 年)公民培力推廣部分,藉由與廣電媒體產製端合作,包括公視、正聲廣播、新聲廣播、鳳鳴廣播、陽明山電視和全聯電視,及與大學、公民團體包括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朝陽科技大學、法律白話文、臺灣新聞記者協會等共 11 個單位,於 7 月至 12 月在北、中、南、東四大區域舉辦共 20 場媒體識讀活動,累積超過 1,300 人次參與,參與者豐富多元,包含媒體專業人員、銀髮族、身障群體、新住民、兒童及青少年、 YouTuber 、 KOL 等,多面向推廣媒體素養意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次公民培力活動形式多元,合作夥伴邀請各方講師發揮所長,針對不同參與對象因材施教,如正聲廣播電臺透過辦理相聲演出,讓平時不易接觸到媒體素養資訊的長輩、偏鄉學生,透過有趣的段子逐漸認識辨別假訊息的重要;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舉辦媒體素養營隊,至臺東教授國中生性別平等的重要性;公視透過舉辦電視台參訪,讓想認識電視媒體運作、節目製播的民眾得以大開眼界。許多單位也透過不同議題講座、互動與大學生或地方社區產生共鳴,散播媒體素養的種子,民眾課後紛紛表示收穫良多。

公視參訪-實際走進攝影棚,認識節目錄製過程。
臺師大媒體素養營-善盡大學社會責任,向年輕學子回饋所學知識。
正聲廣播電台-以相聲演出搭配假訊息防制宣導,讓銀髮族及兒童也能辨識假訊息。

NCC 以提升廣電媒體專業及社會大眾媒體識讀能力為已任,透過每年持續舉辦公民培力活動,幫助閱聽者對廣電媒體的認識、思考,以及對訊息評估的能力,讓不同年齡層及族群得以將媒體素養教育的種子深埋在心、向下扎根,進而提高全民媒體素養,打造更優質的社會環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NCC 公民培力課程 邀您一同打造數位時代的媒體素養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3/11/15 ・530字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本文為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廣告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因應數位匯流發展,為促進通訊傳播產業健全發展,保障消費者及尊重弱勢權益,持續推動「公民培力推廣計畫」,鼓勵廣電媒體及公民團體運用既有資源,協力推動全民媒體素養,以串連其影響力至閱聽眾端,並於今(112)年度規劃「認識媒體」、「防制假訊息」、「性別平權」及「公民新媒體內容產製」等議題,增進社會大眾對於通訊傳播產業的認識。

今年度藉由與廣電媒體、公民團體等合作,包括公視、法律白話文運動、正聲廣播、新聲廣播、鳳鳴廣播、陽明山電視和全聯電視等單位,於今(112)年 7 月至 12 月在北、中、南、東部地區舉辦 19 場媒體識讀活動,包括防制假訊息相聲演出、媒體素養營隊、參訪公視等,針對不同年齡層及族群設計互動課程,將媒體素養教育的種子向下扎根,提高全民媒體素養,打造更優質的社會環境。NCC 誠摯邀請銀髮族、兒少、身心障礙者、新住民及社會大眾一起參加,培養正確閱聽習慣及獨立思考能力,提升公民素養,進而創造更健全的媒體環境,報名方式及活動內容詳見活動網站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11 篇文章 ・ 312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