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末,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的大規模疫情。12/31武漢市首次露出官方資訊、隔年1/6世界衛生組織收到通知。1/21台灣首例確診。1/23武漢與鄰近都市宣布封城,大眾運輸全面無限期停駛,城內情況一無所知。
他的模式與17年前的SARS瘟疫驚人的相似,染病的野生動物在傳統市場上販售,未明的病毒跨物種殺進人間。2003年,SARS肆虐期間,和平醫院封院,7名醫護人員也因此殉職 [1],在台灣共有346名確診病例,造成73人死亡;而在全球,則是有8,096名病例、774人死亡。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還是進行式,仍還有太多未知擋在我們的面前;現在,讓我們一起鑑往,來看看17年前的那場歷史瘟疫發生了什麼事?
戴著皇冠的死神-冠狀病毒
引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和20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2019-nCoV )的病毒皆是屬於冠狀病毒。其實早在七十年前,人們就已經發現了冠狀病毒 [2];但它一直不在大眾的視野裡,直到2002年 [3]。
冠狀病毒如其名,猶如戴著皇冠般地圓球狀病毒(單股、正鏈RNA, positive strand RNA viruses),雙層膜(double membrane vesicles, DMVs)上的荊棘狀的蛋白(Spike Protein),在顯微鏡底下散發著獨特的美感。長期以來,人們較重視冠狀病毒能引起蝙蝠、豬、牛等動物的感冒 [註1],而非他們對人類的影響。
2002-2003年的SARS事件
目前可追溯並證實的初始病發時間及地點可能是2002年11月的中國廣東省佛山 [4],之後傳播至廣東其他地區,並透過香港的機場蔓延到台灣、越南等境外,最終造成約30個國家淪陷、8,096名病例、774人死亡;台灣346名患者,73人死亡 [3]。
而飽受爭議的是,疑似病例首次在2002年11月發生,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直到隔年2月11日才收到通報,此時已有305名病例 [5]。同月下旬,某位染病的患者抵達香港九龍酒店,將病毒傳染給酒店員工;病發後因醫院未能及時發覺,引發院內感染 [3];香港就此淪陷,而病毒也透過機場飛往全球。
幾乎同時,一名曾住宿過九龍酒店的78歲婦女於2月23日從香港返回加拿大,不久後發病死亡;但她在過世前已將病毒傳染給了兒子。而該男性患者3月7日入院、3月13日亡故。相近的模式,身亡前也將病毒傳染給了同院的2名求診者和醫護同仁,加拿大疫情就此爆發 [6]。
2003年3月,台灣陸續通報境外移入SARS;4月,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院內感染,隨即遭到封院,全台恐慌達到前所未有之程度 [3]。4月10日,跨國團隊證實,分離出戴著皇冠的死神—冠狀病毒(Urbani strain of 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7]。從此,這株病毒刷新了人們的世界觀,冠狀病毒首次成了人類新興傳染病。不幸的是,研究發表之前,研究團隊之一的Carlo Urbani博士因染上SARS而亡;團隊為了紀念其犧牲,建議將其分離株命名為Urbani strain [7]。
SARS之後,我們仍未知曉的事
SARS雖然僅肆虐不到一年,但在瘟疫期間,醫護和科學團隊遭遇了巨大的困難,因為SARS症狀與感冒類似,難以辨認 [6],初期甚至需要使用排除法,才能順利確診 [5]。加上它是全新的疾病,苦無對抗的藥物,甚至醫學進步的加拿大、台灣、香港,致死率(三國患者死亡率約12-20%之間)都十分驚人 [8]。
而在香港、台灣、加拿大和新加坡等,也都出現了「一人傳染給多人」的「超級傳播者」現象,但此情況卻沒有在美國等其他地區出現,為何有此差異,至今仍未有明確的定論 [6]。而公衛學家研究北京、香港和台灣的患者,則發現台灣患者從發病到死亡僅有10天(中位數),相較於北京(24天)、香港(21天)顯得快速許多,該團隊也表明無法判斷為何有此差異 [4]。
17年前的瘟疫,仍留下許多的不解之謎。
SARS之後,我們已經知道的
SARS折損了眾多科學、醫護先輩,但他們也留下了經驗讓我們對抗未來的疾病。
SARS爆發期間,香港公衛團隊分析染病和未染病之醫護同仁,發現戴口罩、手套、常洗手、長袍能有效保護醫護同仁 [9],上述四種保護措施全數採用的69名同人皆未受感染,而受感染的同仁至少缺乏一項保護措施,顯示阻擋飛沫傳染的措施能保護人體。
而台灣的團隊則證實SARS能在物體表面存活,包含:醫院的病床、飲水機按鈕等,並間接解釋了部分無法追蹤到感染史的醫護同仁可能的染病過程。該研究也證實了在香港發生的社區性傳染。系列的研究證明了SARS病毒在常溫下可存活1-2天,甚至在排泄物中可存活4天之久。
而基礎科學家則從冠狀病毒家族的基因推測,冠狀病毒在跨物種之間重複感染、適應,有著很長的歷史。據評估,首次能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可能在兩百年前,從蝙蝠的冠狀病毒家族裡演化而出;而1988年的一名腹瀉兒童中,驗出與牛冠狀病毒相近的HECV-4408;甚至科學家重新檢驗保存的血液後才驚覺, SARS在2001年就曾感染過香港民眾 [11]。
近百年來,冠狀病毒持續有人類和動物間跨物種傳染的情況;又或者換個角度,人類一直給這位戴著皇冠的死神機會,讓它們嘗試從野生動物來到人類社會,2002年如此,2019年也是。
- 注意:2019-nCov (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仍為進行式,隨時可能有大幅度變化。台灣疾病管制署目前將武漢與鄰近城市之旅遊警戒設為最嚴重等級-不要前往該地區。
在台民眾毋須恐慌,若覺得有必要,請配戴醫用口罩、每日更新、若沾濕、沾污,立刻更新;隨時用肥皂和酒精消毒液洗手。也不用過度恐慌,輕信坊間不實謠言,所有資訊皆以疾病管制署發布資訊為最終依規。
在此也致敬疫情前線的所有工作人員。
特別紀念SARS在和平醫院離世之醫護同仁:
- 陳靜秋 / 台北和平醫院護理長
2003年5月1日殉職 - 陳呂麗玉 / 台北和平醫院清潔環保員
2003年5月3日殉職 - 林佳鈴 / 台北和平醫院護理師
2003年5月11日殉職 - 林重威 / 台北和平醫院醫生
2003年5月15日殉職 - 楊淑媜 / 台北和平醫院護理書記
2003年5月28日殉職 - 蔡巧妙 / 台北和平醫院醫檢師
2003年6月13日殉職 - 鄭雪慧 / 台北和平醫院護理部副主任
2003年5月18日殉職
註1:2002年以前,僅知兩種冠狀病毒-HCoV-OC43和HCoV-229E能引起人類的上呼吸道感染,請見參考文獻2。
參考文獻
- 【紀念SARS因工殉職和平醫護逝世15周年】。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北市聯醫工會facebook
- Stanley Perlman and Jason Netland (2009) Coronaviruses post-SARS: Update on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7. 439-450. DOI: 10.1038/nrmicro2147
- 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疾病介紹。中華民國疾病管制署
- Eric HY Lau, C Agnes Hsiung, Benjamin J Cowling, Chang-Hsun Chen, Lai-Ming Ho, Thomas Tsang, Chiu-Wen Chang, Christl A Donnelly & Gabriel M Leung (2010) A comparative epidemiologic analysis of SARS in Hong Kong, Beijing and Taiwan. BMC Infectious Diseases. https://doi.org/10.1186/1471-2334-10-50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S CDC (2003) Outbreak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Worldwide, 2003.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L. Clifford McDonald, Andrew E. Simor, Ih-Jen Su, Susan Maloney, Marianna Ofner, Kow-Tong Chen, James F. Lando, Allison McGeer, Min-Ling Lee, and Daniel B. Jernigan (2004) SARS in Healthcare Facilities, Toronto and Taiwan.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10. 777-781.DOI: 10.3201/eid1005.030791
- Thomas G. Ksiazek, D.V.M., Ph.D., Dean Erdman, Dr.P.H., Cynthia S. Goldsmith, M.S., Sherif R. Zaki, M.D., Ph.D., Teresa Peret, Ph.D., Shannon Emery, B.S., Suxiang Tong, Ph.D., Carlo Urbani, M.D., James A. Comer, Ph.D., M.P.H., Wilina Lim, M.D., Pierre E. Rollin, M.D., Scott F. Dowell, M.D., M.P.H., Ai-Ee Ling, M.D., Charles D. Humphrey, Ph.D., Wun-Ju Shieh, M.D., Ph.D., Jeannette Guarner, M.D., Christopher D. Paddock, M.D., M.P.H.T.M., Paul Rota, Ph.D., Barry Fields, Ph.D., Joseph DeRisi, Ph.D., Jyh-Yuan Yang, Ph.D., Nancy Cox, Ph.D., James M. Hughes, M.D., James W. LeDuc, Ph.D., William J. Bellini, Ph.D., Larry J. Anderson, M.D., and the SARS Working Group (2003)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48. 1953-1966. DOI: 10.1056/NEJMoa030781
- Wing K. Fung, Philip L.H. Yu (2003) SARS case-fatality rates. 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or its licensors. 277-278
- Dr WH Seto FRCPath, D Tsang FHKCPath, RWH Yung FRCPath, TY Ching RN, TK Ng FRCPath, M Ho FRCPath, LM Ho PhD, JSM Peiris FRCPath, Advisors of Expert SARS group of Hospital Authority. (2003) Effectiveness of precautions against droplets and contact in prevention of nosocomial transmission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 The Lancet. 361. 1519-1520
- Yee-Chun Chen, Li-Min Huang, Chang-Chuan Chan, Chan-Ping Su, Shan-Chwen Chang, Ying-Ying Chang, Mei-Ling Chen, Chien-Ching Hung, Wen-Jone Chen, Fang-Yue Lin, Yuan-Teh Lee, and the SARS Research Group of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and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Hospital. (2004) SARS in Hospital Emergency Room.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10. 782-788. DOI: 10.3201/eid1005.030579
- Meagan Bolles, Eric Donaldson, and Ralph Barica (2012) SARS-CoV and Emergent Coronaviruses: Viral Determinants of Interspecies Transmission. Current Opinion in Virology. 624-634. DOI: 10.1016/j.coviro.2011.1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