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爾格蘭認為這個服從實驗證明了他的假說:那些犯下惡行的納粹黨員只是服從上級命令;他們並非天生邪惡的冷血怪物,而是與你我一樣的普通人。米爾格蘭的實驗結果觸怒了很多人,他們批評這個實驗不能類比到真實世界,甚至質疑他的動機;米爾格蘭因此遭到解聘。但米爾格蘭本意不在為犯罪者開脫或是貶低人性,相反地,這個實驗的意義在於強迫我們誠實面對自己的脆弱,唯有認清這點,才能提醒自己莫要同流合汙。畢竟正如《兩種文化》的作者 C. P. Snow 所說的:
關於綠建築的標準,讓我們先回到 1990 年,當時英國建築研究機構(BRE)首次發布有關「建築研究發展環境評估工具(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BREEAM®)」,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築永續評估方法。美國則在綠建築委員會成立後,於 1998 年推出「能源與環境設計領導認證」(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 LEED)這套評估系統,加速推動了全球綠建築行動。
2019 年《實驗社會心理學進展》(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期刊的文獻回顧指出,對多數人來說享受思考實為困難,需要額外的動機和專注力。[2] 早在 2014 年知名期刊《科學》(Science)的論文,更聲稱「許多人寧可電擊自己,也不願一個人想事情」。[3] 聽到這種說法,有沒有突然很羨慕《寶可夢》的小智,擁有形影不離的皮卡丘「活體行動電源」?隨時都能自電,還有人陪伴!
《瘟疫》可能是卡繆除了《異鄉人》之外大家最熟知的作品。小說甫出版即廣受讀者歡迎,並且獲得「批評獎」(Prix des Critiques)。
《瘟疫》和卡繆的其他作品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小說中觸及的諸多主題(生命、死亡、愛情、幸福)延續卡繆的《反與正》(L’Envers et l’endroit)。《瘟疫》一書中透過一個雜貨店老闆娘談到一則發生在阿爾及爾的社會新聞,明顯指涉先前問世的《異鄉人》。
《瘟疫》是卡繆「反抗系列」(Cycle de la révolte)中的一部作品。小說中以李爾醫生為首的幾個人物竭盡一切反抗瘟疫,拒絕不戰而降。和《異鄉人》不同的是,《瘟疫》的文本生成無法與其歷史情境切割開來。《瘟疫》中有許多片段和卡繆在二次大戰期間在地下抗暴刊物《戰鬥報》(Combat)發表的文章以及《致一位德國友人的信》(Lettres à un ami allemand)極為相似。有別於卡繆早期的著作,《瘟疫》讓卡繆真正進入了歷史,讓他從個人邁向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