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艾瑞克.梅西爾;譯者/黃庭敏
悲傷、不快樂和絕望(現在通常稱為憂鬱症)、焦慮和擔憂(和悲傷一樣,如今通常會被診斷成精神失常,需要服藥)是全世界的流行病,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絕望和擔憂都是人之常情,但是當這些情況中的一項或兩項,同時成為家庭生活的主要色彩時,你就必須一邊處理悲傷和焦慮的家人,一邊處理自己「出於同情的」悲傷和焦慮。
勇敢且沉著地堅持自我信念
悲傷的家庭會讓我們連帶陷入悲傷,焦慮的家庭也會讓我們連帶陷入焦慮。當然,人生並沒有那麼簡單:有時候我們藉由拒絕擔心、拒絕冒險,以其他方式抵抗家中的焦慮或處理某位家人的焦慮和急躁。
或是我們可以擠出笑容來處理家中的悲傷,並且裝做好像一切都很好 —— 把自己變得像波麗安娜 (Pollyanna) 那樣充滿樂觀思想——明明就不幸福,卻自欺欺人,還搞出胃痛、頭痛和其他形式的心理和生理痛苦。
人們要公開承認自己的悲傷或焦慮,出奇困難,所以經歷過這些感受的人,或其他必須處理這些隱藏情感所導致之後果的家人,可能永遠不會在家中明確表達出悲傷或焦慮的感受。
例如,父母下班回家,對家人說「我今天非常難過」,或「我今天非常焦慮」,這類情況是非常少見的。比較可能出現的情況是,父母開始喝酒;在家裡找碴發脾氣,要大家安靜,這樣他才可以好好看電視;為了要有獨處的時間而躲起來;或者以其他沒有坦白的方式來宣洩痛苦。
這種沒有反應出來、沒有被坦白的焦慮和絕望,勢必會影響到你;所以,你一出生,就比一般人悲傷些或者焦慮些,可能是有幾分道理。
這樣的理論,我們目前還一無所知,而且可能永遠無法研究。
長期的家庭悲傷和焦慮
家族治療師認為,個人問題必須在家庭框架下檢視,他們傾向把悲傷和焦慮等心境視為急性或長期的狀態。
急性焦慮和悲傷會時有時無地出現,受到實際事件和特定情況的影響。相較之下,長期焦慮和悲傷幾乎總是存在,每天影響家庭生活。
你的父親可能會為了丟掉飯碗而感到難過;或者可能是因為悲傷已經是他人生的基本模式。第一種狀態是急性或情境型的,第二種則是長期並且常常是跨越世代而出現:例如,他原生家庭的基本模式也可能是悲傷的。
同樣的,你妹妹可能會因為她必須在學校話劇中表演而感到焦慮;她也可能是因為天生(或者已經養成了平常就會焦慮)的性情。焦慮的第一種表達是情境型的,一旦情境結束就不會焦慮了;第二種是持久型的,甚至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會影響到家庭中的每個人。
如果你的原生家庭是這種類型,或現在正生活在悲傷或焦慮的家庭(或是既悲傷又焦慮),你很可能也會變得悲傷和焦慮。
你是否因為具體和特定事件(例如快要考試或打考績了)才會經歷這些感受?或是這些感受是你生活中的長期模式,是你原始個性和家庭經歷的部分特徵?
家族治療師把家庭視為養成焦慮和悲傷等長期狀況的源頭,史蒂文.哈里斯 (Steven Harris) 和狄恩.巴思比 (Dean Busby) 兩位治療師解釋了莫瑞.包文 (Murray Bowen) 的家庭系統理論。
包文把家庭視為「封閉系統」,其中每個舉動和互動都會影響家中每個人,然後他們再用這個理論來理解「家庭焦慮」。
每個人和每個家庭在有生之年都會經歷兩種類型的「焦慮」:急性焦慮和長期焦慮,其中長期焦慮會在世代間流傳。
相反的,當個人或家庭系統生活中發生重大心理社會型壓力源 (psychosocial stressor,經由人的認知判讀而造成個人的壓力)時,會出現急性焦慮。
急性焦慮的例子之一是,家裡有新生兒的誕生或家人過世、小孩離家上大學、發生危及生命的事件,或在家庭系統內發生的其他經歷。在理解個人的情感發展時,相較於創傷事件,家庭系統理論更重視持續進行的家庭過程。
事件可能突顯了家庭過程某些方面的特質,但是事件不等於過程。
這意味著,即使沒有出現特定事件引發這類感受,你也可能會經常感到悲傷或焦慮。因為在日常生活中,你可能會因為延伸的家庭系統促成這些感受,而感到悲傷和焦慮。
所以,你的感受會停留在家庭的高度悲傷和焦慮之中,這樣的循環在家庭問題中很常見 —— 包括你未來自己組成的家庭。
在悲傷或焦慮的家庭中做自己
如果悲傷和焦慮在你的家庭系統中循環,你能做什麼?
-
要有智慧
悲傷和焦慮都是人之常情:這兩個雙胞胎惡魔不會很快就離開我們人類。
接受這類情緒的現實,並下定決心,你會開誠布公地處理這類情緒,才是上策。
-
要意志堅強
家裡的悲傷和焦慮會讓所有家人軟弱,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拐彎抹角、壓抑活力,並因此削弱自己的熱情。
為了抵抗這種傾向,你每天要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就像你為了參加馬拉松或奧運比賽要接受訓練一樣。
-
要沉著
如果你正在與一群焦慮不安的家人打交道,他們的緊張和永無止境的擔憂會影響你的日子,那麼你的任務就是不要被他們焦慮的天性給牽著走,並且在所有令人心煩的能量當中,努力沉著以對。
如果你周遭是焦慮的氛圍,沒有比練習沉著還更重要的技巧了。
-
要釐清事情
花點時間讓自己學習當前心理健康領域的爭議話題,例如,你和其他家人經歷的是某種天生基因的障礙,還是你的感受不過就是對人生經歷的自然反應?
試著找出結論,不同的結論會對你的人生產生重大的影響。
-
要覺察
注意你周遭實際發生的事情。如果你媽媽患了莫名的疾病,臥病在床,請注意,她可能是因為絕望、而非疾病導致如此下場;如果你弟弟開始抱怨他的老師,請注意,他近日難過消沉的情況可能是因為成績其實開始退步了;如果你外婆開始找出各種藉口不來拜訪你們,你該注意的其實是人會因為歲數增加而產生焦慮。
悲傷和焦慮可能經常潛伏或隱藏在家庭生活中,情況超乎你的想像!
-
要勇敢
如果你覺得媽媽或弟弟近日沉浸在絕望的情緒裡,但是沒有人說出絕望的實際狀況和原因,你可能會想勇敢地向媽媽說「你太傷心了,你應該試著做點什麼事才對」,或者想對弟弟說「傑克,我知道你很不開心,我們可以談談嗎?」說出這些話需要勇氣,特別是當悲傷的事件涉及家中機密。
但是,只要你有勇氣,一定能說出來。
-
要專注當下
人在焦慮時很難做到專注於當下。發現自己身處焦慮的環境時,通常第一反應往往是逃跑。如果你的家人散發出焦慮的能量,而你在他們身旁,想用心去感受、維持冷靜和明智,需要花很大的心力。
當你注意到自己想要逃離家人時,對自己說:「我可以留下來,專注地去感受 ── 即使他們讓我感到焦慮。」
-
適應力
如果悲傷和焦慮滲透到你體內,現在已形成你個性的一部分,或是悲傷和焦慮已經是你原始個性的一部分,那麼它們一定會繼續回來挑戰你,你需要的就是運用適應力來對付它們。
記住:擁有彈性及適應力的人,可以對付反覆悲傷和焦慮的挑戰!
傳送門:下篇中,以一個案例說明可以怎麼做,請見該如何在悲傷和焦慮的家庭中找到自己?《親情,也需要界限》下
——本文摘自《親情,也需要界限:認清 10 種家庭問題 ╳ 8 種告別傷害的方法,找回圓滿的自己》,2019 年 7 月,大好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