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英國女子失蹤了,警方展開搜索。事件發生前,曾與該女子一同出現的男人,不僅在她失蹤隔天購買地毯,新地毯的下面還殘留血跡。經 DNA 鑑定,是她的血液無誤。於是這個男人和他的夥伴,被以綁架及謀殺的罪嫌逮捕。[1]
接著,警方從兩個相互間隔 25 公尺的棄屍處,找到用黑色塑膠袋包裹的人類遺骸。屍體看起來曾遭火燒,而且可能被動物碰過。當地的醫院初步驗屍,發現缺少胸部、左腿與左腳掌。所幸這些部位於二週後,在上述棄屍地點附近被尋獲。警方將所有屍塊蒐集起來,委託給英國 Warwick 大學的數位掃描與 3D 列印鑑識中心(Forensic Centre for Digital Scanning and 3D Printing),希望他們深入研究。[1]
2009 年風靡全球的電影《阿凡達》(Avatar),預計將在 2022 年底推出續集《阿凡達:水之道》(Avatar: The Way of Water)。當年第一集的劇情裡,下半身癱瘓的男主角,透過控制他的替身,而得以重新站起來。[1, 2]片名的英文單字「avatar」原有多重涵義,例如:虛擬世界的替身、印度教神祇的化身、代表某概念的人物等。[3]在現實世界中,以替身來彌補殘疾的概念,正是科技發展的潮流。2018 年日本的Avatar Work 技術,讓身障者從遠端操控機器人OriHime-D,為咖啡廳的客戶服務。[4]在不遠的將來「元宇宙」(metaverse)中的「虛擬替身」,也能給他們更便利的社交空間。[5]然而,有沒有什麼替身科技,是為精神障礙人士量身訂製的呢?
日本的 Avatar Work 技術,讓身障者從遠端操控機器人 OriHime-D,為咖啡廳的客戶服務。(來源:LTN on YouTube)
第二階段「關係、發展與情緒處理」(Relational, Developmental and Emotional Processes):在對話中導入自傳性的內容,試圖創造生命的意義,解決過往創傷,並重拾力量。受試者練習對抗幻聽(替身)的壓迫,由爭執中抽離,不從「它」或別人的角度看待自己。其中有些人藉此重塑被歧視的經驗,並接受自我;與幻聽中逝者的聲音(替身)對話,以撫平傷痛;或是勇敢面對羞愧自責的內在情緒,準備重新融入社會。結束前,則聚焦未來,討論對病患有意義的復原計劃。[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