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系團是宇宙中規模最龐大的重力結構,對暗物質和宇宙學等研究領域舉足輕重。Abell 383星系團位在波江座方向,距離約25億光年(z=0.189)。這兩組研究團隊將錢卓的X射線觀測料與各望遠鏡的可見光資料結合,以便從普通物質的重力透鏡資料來瞭解暗物質分佈狀態。其研究結果都發現Abell 383周圍的暗物質分佈呈美式足球(橄欖球)狀,而不是像籃球這樣的圓球狀,而且其中橄欖球兩個突出尖點的連線朝向,恰好接近視線方向。右上圖中,錢卓的X射線資料(紫色)顯示的是星系團中的熾熱氣體,是星系團中最主要的普通物質;星系的可見光影像(藍色和白色)則分別來自哈柏太空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 HST)、超大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VLT)和史隆數位巡天(Sloan Digital Sky Survey,SDSS)。
而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ndrew Newman等人組成的研究團隊,則利用HST和位在夏威夷的日本昴望遠鏡(Subaru)、凱克望遠鏡(Keck)等觀測資料,測量星系團中心的星系內的恆星速度,以便估算此處的物質量。他們發現星暗物質含量並沒有隨著接近星系團中心而有劇烈的改變,與標準冷暗物質模型( standard cold dark matter model)預測結果不符。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其實暗能量的「暗」,指的是我們看不到也摸不到,用上各種波段的電磁波都察覺不到,甚至現今沒有任何儀器能偵測到它的存在。因為我們無法感受到它、不知道他們的型態,所以稱為暗能量。也就是說,如果暗影大人或是哪個最終 BOSS 的絕招是「暗能量波動」,當巨大的能量朝你襲來,不用擔心,站在原地就好,因為它只會穿過你的身體,打不中你的。同樣的,你可能聽過的「暗物質」,指的也是我們無法探知的未知物質。也就是說,暗物質並不是指某種特定物質叫做暗物質,任何我們現在還無法探測到的,都可能是暗物質的其中一種。題外話,近年某些暗物質面紗底下的容貌,已經逐漸能被我們窺見,例如微中子。這部分,之後我們介紹暗物質的節目中,再來好好討論,今天先來和大家聊聊佔了宇宙質能 7 成的暗能量。
科學家主要透過三種方法,分別用來觀測晚期、中期、到早期的宇宙。第一種方法是觀測 Ia 型超新星爆炸,它指的是當一顆緻密白矮星到了生命末期,吸收大量鄰近伴星的氣體,使得內部重力超過某個極限,引發失控的核融合而形成的超新星爆炸。這個爆炸會在瞬間釋放出許多能量,亮度甚至可以媲美整個星系,因此即使是很遙遠的超新星也可以被地球觀測到。最受天文學家關注的是,因為每個 Ia 型超新星爆炸時產生的尖峰光度都相同,可以直接作為觀測或是亮度的比對參考點,又稱為標準燭光。當它離我們愈遠亮度就愈小,只要觀測亮度就可以得知它離我們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