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9/24
你有想過黑洞裡面長怎樣嗎?因為光也無法逃脫,所以我們觀測不到,但憑藉著現今既有的天文知識,我們還是能略知一二。
・2020/04/27
去 (2019) 年,EHT 公布第一張黑洞照片。一年後,他們雖然沒有呈現新的黑洞照片,卻推出一張所未見的黑洞噴流影像,起初讓研究團隊摸不著頭緒,所幸 EHT 強大的解析能力逐漸解開噴流的真面目。
・2019/03/12
對一顆正常的恆星而言,壽命可以有數十億年以上,在這段生命裡,絕大多數的歲月,它都是藉由把氫轉換為氦的核融合過程所產生的熱壓力,來對抗因自身質量所產生的重力。然而,氫燃料終有燃燒殆盡的一天。此後,恆星便會開始收縮。在某些情況下,它能承受得住自身的重力崩陷,只是變成密度很大的一個星核,稱為白矮星。然而印裔美籍物理學家錢卓塞卡(Subrahmanyan Chandrasekhar, 1910-1995)在 1930 年證得,白矮星的最大質量約為太陽的一點四倍。蘇俄物理學家蘭道(Lev Landau, 1908-1968)也獨立計算出相似的數值,並把這個完全由中子組成的緻密星體,命名為中子星。對於另外無數個質量大於白矮星或中子星的恆星,當它們在核燃料耗盡之後,命運將會如何呢?稍後以研發原子彈而著名的歐本海默(Robert Oppenheimer, 1904-1967)曾對此做了一番研究。1939 年,歐本海默與沃科夫(GeorgeVolkoff, 1914-2000)、史耐德(Hartland Snyder, 1913-1962)共同計算出:這樣的大恆星,熱壓力將無法與自身的重力相抗衡。再者,如果忽略這個熱壓力,一顆均勻球形對稱的星體將會收縮成一個密度無限大的點,稱為奇異點。然而,我們所有關於空間的理論,都是構築在「時空是平坦的」假設上,因此,這些理論都無法適用於奇異點上,因為奇異點在時空曲面上的曲率為無限大。事實上,奇異點標誌著空間與時間的終點。這就是愛因斯坦覺得非常反感的東西。
・2018/07/30
依照黑洞的質量來分類,黑洞主要分成兩種,一種是恆星質量黑洞,這是超過 25 倍太陽質量恆星演化的最終結果,這類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幾倍到幾十倍的太陽質量之間。另一種是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非常巨大,大約是數十萬到數十億太陽質量。我們的銀河系和類星體中間都有一個這樣特別的黑洞,但它們的處境可大不相同......
・2013/01/17
一組由英國中蘭開郡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Lancashire,UCLan)學者Roger Clowes領軍的研究團隊,發現迄今已知最大的宇宙結構。這個被稱為大類星體群(large quasar group,LQG)的結構,綿延達40億光年之長。類星體是宇宙早期活躍星系的核心部分,正經歷短暫的異常明亮時期,即便在遙遠的宇宙這端,也看得到它們所發出的光。這個時期僅有約1000萬~1億年左右,以宇宙137億年的天文尺度而言,真的是非常「短暫」。
・2012/12/07
歐南天文台(ESO)超大望遠鏡觀測到一個類星體發生迄今觀測到能量最強的爆發事件,其強度約為前一個記錄保持者的5倍以上。類星體是被超大質量黑洞驅動而異常明亮的星系中心,許多類星體發生爆發時,會拋出大量物質到它們的宿主星系中;而這些因爆發被拋出而形成的物質流(outflow)則會影響星系的演化。但到目前為止,類星體的物質流並不如理論預期的那麼猛烈。
・2011/07/07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天文學家Stephen Warren等人利用歐南天文台(E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