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歐宇祥(泛科學特派記者)
10 月 20 日是台灣 ARTC 車輛中心的檢測之旅,平常hen神祕的試車場也在今天大公開!雖然專為各車廠試車之用的試車場各式車道不像賽車道那樣萬眾注目,卻也是研發新車不可或缺的一段路。你對車子很有興趣嗎?那就讓我們來一起一探各種測試車道、試車員和車輛中心吧!
為何會需要試車場呢?對於汽車產業來說,它是相當重要的開發驗證場,在設計概念定案、初次試裝車完成後,就會前往試車場進行實際行駛測試,通過在各種不同車道上行駛,檢測試裝車的性能。因此,試車場被稱為汽車工業發展先驅,如汽車重鎮歐洲有約 70 座試車場,全世界共有 170 座以上大小試車場。
在台灣便是ARTC擔綱這個重要的角色,除了處理排得滿滿的試車預約之外,也在測試場地花了許多心力,專業的測試車道必須能重現真實道路上的各種狀況、也要保護好廠商的機密,而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安全。試車場和賽車場不同的,不會有複雜困難的賽道,只有穩定且重複的路線,雖然降低了危險性,卻還是有如馬車道、積水或破碎柏油路等多樣化的車道,安全成為試車場的首要重點。
試車場的安全中樞是控制中心,24 小時輪班的控制中心負責預知危險、降低事故率,透過 GPS 和各車道的監視器,隨時掌握試車的狀況,提供救援或支援。雖然從控制中心二樓的窗外望去只看到遮掩車道的樹木,但他們仍能掌握整個試車場的即時情況,讓ARTC 即使每年約有 5 萬車次進出試車場,重大事故率仍不到 0.001%。
在試車場中,最重要也最有趣的設施,就是 12 條跑道,用以測試車輛的各種裝備和性能,如最基本的煞車功能,在較常見的剎車力試驗機上只能簡單測量,但在這裡,能測量高速、高乘載和煞車高溫等複雜的性能。採訪的這天,我們見識到了各種不同車道,如不同狀態的柏油路、人孔蓋和斜面等特殊路面,可以測試煞車、加速、操安和乘適性能等測試。
採訪當天,我們參觀了綜合性能測試道、斜坡測試道和高速周回路,其中高速周回路可測試的項目更多,如最高速、燃料消耗、高速耐久和高速操安等,圍繞大多數測試道的高速周總長 3575 公尺,最大彎道坡度38度,共有 3 條跑道,外側兩條都需要高速行駛,不能停車,最內測的一條則可以走走停停,以測試煞車高溫時的性能。
我們也參觀了斜坡測試道中的 50% 坡度車道,是 7 種不同坡度中最陡峭的一條,廠商會在這裡測試車輛的煞車、牽引和爬坡性能,試車員也實際表演開車上坡,第一次當然順利上去,實力堅強的試車員連倒車上坡都很順,也展示了如果沒有一口氣上坡,而是中途再催油門,車子會發生的狀況。而在底盤強度測試區,試車員也表演用一定撞 10 幾公分的路緣,或是開過跳台。
這些測試都有一定的危險性,因此試車員的技術要求也更高,車輛中心的駕駛資格分為 C、B、A 再到 S 四級,依照能力區分,C 級已經可以應付 80% 的測試要求,截自2010年C、B、A級通過者共有1600人。而全國僅有9位試車手取得的S級駕駛證照,車手不只要能駕駛、還要能將失控的車輛安全救回來,重要的是,他們也都必須有緊急救護能力,因為駕駛資格分級也是安全的一環。另外,天候、使用流量的管制與風險評估同時強化車輛中心的安全。
對於廠商來說,車輛中心是開發中重要的試驗場所,但在所有檢驗機關中,也只是整體制度的一環,沒有掌控車輛檢驗是否過關的大權,但車輛中心的員工們仍每天努力的工作,除了試車,也學習救護能力、養護測試道,也有研發工作在進行,檢驗項目越來越豐富,也更能保護車輛的安全。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