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0
0

文字

分享

2
0
0

「它根本不是人吃的東西!」這是大腦在面對討厭食物時的內心吶喊——2017搞笑諾貝爾醫學獎

Peggy Sha
・2017/10/12 ・258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462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想你昨天的晚餐,有沒有遇到什麼讓你難以下嚥的食物呢?我們或多或少都會在餐桌上看到命定的剋星:芹菜、香菜、花椰菜、番茄……但是,如果要你說說自己到底有多討厭那些食物,或為什麼討厭那些食物,大概也很難形容吧?

不要香菜!不要花椰菜!圖/By JerzyGorecki @Pixabay

不過呢,科學就是要講求精細的,於是,來自法國的研究團隊決定利用 fMRI 來看看人們對食物的厭惡程度,而這個研究,甚至讓他們獲得了 2017 年第 27 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呢!

傑利鼠最愛的起司,居然是顧人怨冠軍?

桌上食物百百種,正所謂青菜蘿蔔各有所好,研究者要怎麼決定用哪種「顧人怨」的食物呢?

研究團隊先利用報紙的廣告找到了 300 多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人士,而後讓他們填寫問卷,並使用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表示出自己對於 75 種食物的感覺。如果受試者有特別不喜歡的食物,研究者會進一步追問:不喜歡是因為食物不耐症呢、還是你有過敏呢、還是文化影響呢、還是你的飲食習慣特殊(eg.素食)呢?(香菜厭惡者表示:啊我就只是純粹看它不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物偏好問卷中共有 8 個類別、75 種食物,你有什麼特別喜歡或討厭的嗎?圖/實驗圖片

在經過問卷調查之後,研究團隊發現到,在八種食物類別中,不喜歡起司的人最多。在 332 位受試者中,竟然有高達 11.5% 的人表示自己不喜歡起司;其中,更有 6% 的人給了起司 0 分跟 1 分(真的超級討厭的啦!)。這在研究者眼中其實是非常不可思議的一件事,因為法國可是充滿著各式各樣的起司啊!

到底有多討厭起司?把起司討厭者送進 fMRI吧

在處處是起司的法國,居然有很多人討厭起司!?圖/By corinnabarbara @Pixabay

在得到問卷的結果後,研究者決定鎖定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起司」來當作研究目標。他們想知道:喜歡起司和討厭起司的兩種人,他們的大腦究竟有何不同呢?為了解開這個謎題,研究者找了 30 位女性,她們皆是右撇子、嗅覺正常、年齡相仿,唯一的差別是:其中 15 位喜歡起司,而另外 15 位則討厭起司。挑選完畢後,研究者便將把她們送進 fMRI 的機器中。

讓我來看看你的大腦吧,嘿嘿嘿~
圖/By EconomicsUZH,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

在機器中,受試者會帶上氧氣面罩,而研究人原則站在外頭,手上拿著個神祕的幫浦,只要輕輕一按,就可以透過嗅覺儀(olfactometer),將各種氣味傳到面罩中:起司、小黃瓜、蘑菇、比薩……只要聞到氣味,受試者就可以按下按鈕,以 1~5 分來表示自己對於氣味的厭惡。而除了 12 種氣味(6 種不同起司的味道、6 種其他食物的味道)之外,研究者也進一步使用視覺刺激,將 12 種食物呈現於受試者眼前。

喜歡、不喜歡,請選擇!圖/實驗圖片

由於 fMRI 並沒有辦法確實看到神經元活躍的情形,只能測量神經元活動引發的血流改變,所以,這種研究仍然有其限制。不過,光是看血液的變化也告訴了我們非常多資訊,在這個實驗中,研究者發現到:討厭起司氣味的人,一旦聞到起司的味道或看到照片,大腦中的「外蒼白球」(GPe)、「內蒼白球」(GPi)以及「黑質」(Substantia nigra)這三個部位的血液流動就會變得十分不一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喜歡起司之人的 A 區域較(喜歡起司的人)活躍,喜歡起司的人則在 B 區域較(不喜歡起司的人)活躍。(圖中深綠部分表示不喜起司、淺綠是喜歡起司。)圖/實驗圖片

究極偏食大絕:不把討厭的東西當食物!

在過去的研究中,科學家發現這三個部分跟大腦裡的「獎賞系統」有著密切關聯,也就是說,通常它們會在你遇到「喜歡」的事物時變得活躍。獎賞神經迴路會釋放出讓人愉悅的化學物質,讓你對食物深深著迷,才不會一不小心就餓死自己。

然而,現在團隊卻進一步發現:獎賞神經迴路跟「厭惡」居然也息息相關。這個發現表示出:其實讓你喜歡食物和討厭食物的可能是同一套系統,只是操作方式不同而已。如果要讓你喜歡上一種食物,大腦會在你吃它時感到快樂;而如果要讓你討厭一種食物,大腦就在你避開它時給你點甜頭。所以,外蒼白球、內蒼白球和黑質不只讓你記下喜歡的東西,也會讓你記下討厭的東西,進而對於特定食物產生厭惡、逃避或偏食的情形。

也就是說,你可能不是討厭起司,而是喜歡「討厭起司的感覺」。(請叫我科學彼得蘇謝謝~)

不愛吃起司?那你得問問自己的外蒼白球、內蒼白球和黑質。圖/By szfphy @Pixabay

一方面,團隊也發現到:如果缺乏對起司的渴望,那麼你的腹側蒼白球(Ventral pallidum)就會顯得較不活躍。那麼,腹側蒼白球原本會在什麼時候活躍呢?答案是:當你肚子咕嚕咕嚕叫、眼前又剛好出現食物的時候。

這個區域對誘因性動機(incentive motivation)來說非常重要,它的活躍就是大腦在告訴你:「食物就在你前面!快去吃!」討厭起司的人在面對一般食物時也會出現這種反應,然而,當他們看到起司、聞到起司味的時候,腹側蒼白球卻罷工不幹了。而它罷工的結果就是,讓它的主人完全不會想要去吃起司。(既然這麼討厭它,我就不把它當食物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麼看下來,有沒有覺得好像為自己的偏食找到了理由呢?(不是我不吃,是我的大腦叫我不要吃!)

參考資料:

  1. Winners of the Ig® Nobel Prize
  2. Jean-Pierre Royet, David Meunier, Nicolas Torquet, Anne-Marie Mouly and Tao Jiang, “The Neural Bases of Disgust for Cheese: An fMRI Study” Front. Hum. Neurosci., 17 October 2016 | https://doi.org/10.3389/fnhum.2016.00511
文章難易度
所有討論 2
Peggy Sha
69 篇文章 ・ 390 位粉絲
曾經是泛科的 S 編,來自可愛的教育系,是一位正努力成為科青的女子,永遠都想要知道更多新的事情,好奇心怎樣都不嫌多。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5 篇文章 ・ 299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法國的時尚中心,路易十四親手打造的魔幻舞台——《穿過了》
時報出版_96
・2023/11/25 ・3226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法國在路易十四的打造下成為時尚中心,即使過了百年,依然擁有絕對性的影響力,正如美國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於一七八二年寫道:

在巴黎的首要之務,永遠是先派人去找裁縫、假髮師傅跟鞋匠。
這個國家已經確立了它在時尚界的主宰地位,其他任何地方的衣服、假髮、鞋子在巴黎通通上不了檯面,此為法國向歐洲各國課徵關稅的眾多管道之一,對美國也不例外。
維持並提升國家在時尚方面的影響力,是法國王室政策相當重要的一環。

路易十四與柯爾貝推行的諸多政策不只為國家帶來豐碩的經濟成果,對內也滿足了政治上的需求。在路易十四手中,服裝成了一種精妙的控制手段,某些服飾成為寵臣的象徵,比方說由路易十四親自設計、綴有金銀刺繡的「裘斯特克」(just-aucorps à brevet)藍色絲綢外套,一次僅容許五十名貴族穿著,且只有穿上它的人才能跟隨路易十四外出打獵,是爭取他青睞的難得機會。能夠貼身接觸君王,對貴族而言是最重要的事。

路易十四本人就是這場宮廷古裝大戲的主角。他熱愛芭蕾舞,曾在宮廷舞劇中飾演太陽神阿波羅而獲得「太陽王」稱號,並持續領銜演出許多劇碼,藉此秀出他那雙據說非常自負的健美小腿。

他腳上的鞋子(不是靴子)將美腿的線條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執政期間風靡一時,尤其是那雙紅色高跟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腳上的鞋子(不是靴子)將美腿的線條展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執政期間風靡一時,尤其是那雙紅色高跟鞋。圖/wikipedia

但路易十四扮演過最偉大的角色終究還是他自己,就跟瑪莉蓮夢露(Marilyn Monroe)一樣,以精湛到位的演技展現出真正自我。事實上,他的著裝流程才是宮廷內最精心策劃的儀式。路易十四有所謂「早朝」的接見慣例,全程總共有六輪,由特權人士依序進入寢宮向他請安,可看出其地位高低及受寵程度,但幾乎所差無幾。能夠出席早朝並獲得接近國王的機會,是每個朝臣夢寐以求的無上殊榮。

前兩輪接見時,路易十四還躺在床上:先是他的婚生與私生子女,接著才是最受寵的貴族。

他一起身,負責宮廷內務的內廷大臣與首席寢宮侍從便將長袍擺好,接著讓下一批人進來;等他穿上鞋子,再開放下一輪。

王室內務總管及首席衣袍侍從兩人一左一右拉住衣袖,脫下他的睡衣,再小心翼翼替他換上內廷大臣遞上的日常服,由首席貼身侍從及衣袍侍從各自替他套上兩邊的袖子,接著繼續穿鞋、佩劍、披上外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一連串行禮如儀的動作不禁讓人想起遠古蘇美神話中掌管愛與生育的女神伊南娜(Inanna):她決定去冥界找姊姊厄里斯奇格(Ereshkigal),途中必須穿過八道門,每一道都得脫下一件衣服才能通過。

儘管這些繁文縟節都是路易十四自己一手立下的規矩,但朝臣百官無不恪守,就連他死後也不例外。

法國王室對於人民穿著打扮及階級流動的焦慮並非在路易十四掌權期間才浮現。事實上早從十五世紀開始,政府就制定了一連串的禁奢令,從法律條文中便可看出端倪。一四八五至一六六○年間通過了十八項法令,意圖管制法國民眾的衣著及飾品穿戴。

例如,一五一四年頒布的法律在前言中開宗明義指出:「絕對嚴禁所有人,包括平民及非貴族人士……利用穿衣風格或服裝打扮假冒貴族之頭銜。」這兩百年來,法國君主試過各種手段,包括限定貴族才能使用絲綢、禁止將金銀用於織品(從而導致貴金屬無法轉入國庫或在市面流通)、建立顏色位階制度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亨利四世到路易十四在位期間,教會講道更進一步強化禁奢法的立意,要求每個人按照地位階序著裝,不可踰矩。

這些繁文縟節都是路易十四自己一手立下的規矩,但朝臣百官無不恪守,就連他死後也不例外。圖/wikipedia

禁奢法是否真能奏效令人懷疑。以散文著稱的哲學家蒙田(Montaigne)認為此舉適得其反。他寫道:「我們的法律試圖規範愚蠢而虛榮的食衣開銷,反而弄巧成拙,」因為這些法令「只會激起大家更想花錢的欲望。」但就在路易十四於一七一五年逝世後,禁奢法隨之廢弛,彷彿打開了水閘,追逐時尚的浪潮正式從上流社會解放,傳入民間。

奢華的衣物不再是貴族的專利。在服裝類型全面解禁,人人皆能仿效的情況下,貴族只能在風格樣式上作文章,藉由不斷變化的細微差異來與大眾做出區隔。

套句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一七六一年小說《新愛洛伊絲》(The New Eloise)核心人物聖波洛(Saint-Preux)的話:「舉目所及,人人不分貴賤,衣著大同小異;若非公爵夫人慧眼獨具,能看出資產階級女性所不敢模仿的風格特色,幾乎無從區分貴族與平民。」這種「一眼看出風格特色的本事」加快了十八世紀法國服裝樣式變化的腳步,而現代時尚之濫觴,即源自於這種日益加速的演變週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會上各階層總是緊跟著上層人士的風向爭相模仿。大眾對時尚的議論尤其激烈,是因為有關服裝的爭辯已經演變成一種「代理人戰爭」,實際上的問題核心是舊制度一成不變的地位階序正逐漸被日益顯著的社會流動取代。社會階層產生新的可塑性,使某些人感到惴惴不安,服裝便成了代罪羔羊。

戲劇家埃德梅.鮑索(Edme Boursault)在一六九○年推出的《伊索寓言》(Les Fables d’Esope)寫道:

巡佐太太要是穿得起,

就會濃妝豔抹,打扮得像個老鴇;

皮條客的妻子為了給人留下好印象,

穿得跟律師太太一樣端莊;

律師太太甚至膽敢

模仿議員夫人的神態樣貌;

就連議員夫人也毫無顧忌,

與議長夫人爭妍比美。

紀錄顯示,法國在路易十四之後確實繼續立法規範布料的用途,但這些法令只是證明了當時社會鋪張炫富的風氣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僕人的制服被貴族拿來當成宣揚聲望的工具,貴族間的地位之爭最終促使政府在一七二四年立法禁止穿著制服的僕人使用綴有金銀裝飾的絲襪。

羅什在一份針對巴黎財產紀錄的詳細研究中明確點出,整個十八世紀,巴黎各個社會階層─舉凡貴族、專業職人、工匠、店舖業者、工人及家傭等─在服裝上的消費都有所增長:「每一種社會類屬(social categories)皆陷入不斷加速的變化更迭之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易十四時期興起的時尚出版業方興未艾,自一七○○至一八○○年間,法國有多達五十種不同的雜誌期刊在市面上流通,跟服裝有關的書籍亦出現爆炸性的成長,十八世紀後半的出版量比起前半世紀足足超出五倍以上。因此法國作家夏爾.佩羅(Charles Perrault)一六九七年出版的改編童話《灰姑娘》(Cinderella)在此時大受歡迎,或許也不足為奇。

一六九七年出版的改編童話《灰姑娘》(Cinderella)在此時大受歡迎。圖/wikipedia

故事描述女主角透過一襲優雅禮服及精美便鞋的穿針引線,從可憐的廚房女傭飛上枝頭嫁給國王,成為皇后。新衣的魅力產生強大的吸引力,盜竊衣物的罪行亦隨之增加。

一七六○至一七六九年間,巴黎的一千七百起審判案件中,就有九百多起(占整體的五成二)與衣物及亞麻織品有關。服裝出租變成熱門行業,假如灰姑娘真有其人,她只需要租件禮服就能脫離苦海,從無名小卒搖身一變枝頭鳳凰,但實際上的社會底層並沒有如此幸運。

某位名叫拉方丹(Lafontaine)的人大吐苦水,說他把衣服租給那些「閱人無數的女性」(暗指妓女),最後她們卻穿著這些衣服死在醫院或牢裡,害他足足損失了四千五百里弗(livr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穿過了:從人類服裝史發掘全球製衣體系背後的祕辛》,2023 年 10 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3

1
0

文字

分享

3
1
0
人類為何而戰?打著「主權」大旗的帝國侵略——《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
黑體文化_96
・2022/11/29 ・2869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宣揚「愛國主義」而掀起的人民戰爭

法國革命者大聲宣揚「不再有政治操弄、軍事藝術,只有火、鋼鐵和愛國情懷」。而拿破崙的天才之處在於將口號變為現實。拿破崙的軍隊放棄了只會拖慢職業軍隊行軍速度的補給線,轉而在當地購買或竊取所需的物資。

十七世紀以來,沒有人嘗試過這項做法,因為部隊規模太過龐大,無法在軍隊沿線的農場取得足夠食糧。拿破崙的應變之道是,將軍隊拆散成軍團和單位更小的師,每個軍團或師沿著不同路線行進,在必要情況下也能獨立作戰。但勝利的關鍵在於,這些軍團和師能在發現敵人後迅速集結,使拿破崙掌握壓倒性的軍事力量。

拿破崙將法國革命者的口號,變成現實。 圖/wikimedia

戰場上,拿破崙也遵循著同樣原則。他的部隊無法像舊式部隊那樣發動精心設計的火槍陣攻勢,所以他不要求軍隊這麼做,而是讓散兵排成鬆散的隊形狙擊敵人整齊的防線,大量步兵則在火力掩護下以不規則的陣形衝鋒。

接近敵軍時,部隊可以分散成大致陣列進行火槍陣射擊,以數量代替準度,或是用固定的刺刀殺入敵人防線。即使是敵人派出的專業軍隊,面對革命軍的衝鋒也常落荒而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就在康德撰寫《永久和平論》期間,發動人民戰爭的法國軍隊在未深思熟慮的情況下,戰爭目的就由捍衛革命轉為擴大革命成果。拿破崙在一七九六年橫掃義大利北部,一七九八年入侵埃及,一八○○年十二月率軍一路攻打到離維也納僅五十英里處。一八○七年,康德去世三年後,拿破崙占領了康德的家鄉柯尼斯堡(Königsberg)[註1]

《永久和平論》(Zum ewigen Frieden),或翻譯為《論永久和平》。內容主要討論康德對於國際和平的法哲學理論。 圖/wikimedia

歐洲的人民戰爭與美國革命背道而馳。一七八一年,英軍在約克鎮投降後,美國人鑄劍為犁,將兵力投入生產中。革命將領回到他們的農場,而傑弗遜和志同道合的共和黨人則頑強抵制中央集權、稅制、國債、常備軍及利維坦的一切統治手段。

據此,某些美國人堅信他們比腐敗的歐洲人更有美德。然而,每當美國意識到危險時仍會向利維坦靠攏,一七九○年代當法國入侵的恐懼蔓延全國時就是如此。這證明歐美真正的差異在於政治地理層面。

美國在一七八一年後就鮮少面臨生存威脅,因此只要維持微小的軍事力量即已足夠,甚至能針對利維坦的存廢進行辯論。另一方面,歐洲列強則面臨著來自鄰國四面八方的威脅,最微小的弱點都相當致命,共和國若要生存就必須像其他君主國家一樣戰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權力的演變——「民族主權」最終成了「帝國主義」

在歐美兩大洲,愛國情操高漲只是權利開放的社會秩序興起後的現象之一。然而,當拿破崙意識到這熱情能與共和國體制脫鉤時,法國的人民戰爭開始走向與美國截然不同的道路。

一七九九年,一場悄無聲息的政變使拿破崙成為法國君主,一八○四年他更公開加冕自己為皇帝。

從那時起,法國軍隊出征的目的不再是捍衛主權,而是帝國擴張這個老套的理由。

拿破崙在加冕自己為帝後,親自封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為皇后。 圖/wikimedia

華盛頓曾認為商業使戰爭變得多餘,但拿破崙不這麼想,一八○六年後他更試圖證明情況恰恰相反,打算利用戰爭來壓制商業活動。他要求戰敗國加入法國的「大陸體系」,這個貿易禁令實際上是為了封鎖英國進入歐洲市場的通路,企圖從經濟上拖垮英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洲要再經歷十年的戰爭,包括歐洲史上一些規模最大的戰役(如一八一三年動員六十萬人的萊比錫之役),才證明拿破崙的想法是錯的。以戰爭壓制商業的唯一辦法,就是透過法國艦隊封鎖英國貿易通路,但由於貿易是如此有利可圖,因此英國總能生產比法國更優良的船艦、訓練更優秀的船員。

拿破崙的海上封鎖宣告失敗,而由於英國在全球的貿易得以生存,歐陸國家很快就發現比起英國依賴歐陸,歐陸反而更依賴英國貿易。因此,其他歐陸國家漸漸找到繞過大陸體系的方法,和英國通商。

拿破崙為強化大陸體系所發動的戰爭,很快就使人民戰爭達到勝利頂點。一七九九年以來,拿破崙已證明能透過人民戰爭取得王位,而歐洲朝代悠久的君主漸漸學會以同樣的方式扳倒他。

一八○八年,當拿破崙發動半島戰爭占領西班牙,打算將其納入大陸體系,法軍在當地陷入人民起義的泥潭中。西班牙起義者在英國派遣正規軍支援下,往後六年間成功在當地牽制住數十萬法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民戰爭:一八○八年五月二日,西班牙起義者與法軍進行游擊戰(guerrilla,原意為「小型戰爭」)。 圖/黑體文化

但拿破崙仍執意強化大陸體系,他在半島戰爭後入侵俄羅斯,使情勢雪上加霜。如第三章所述,正是這次決斷失誤啟發了克勞塞維茨的「頂點論」。

克勞塞維茨的祖國普魯士投降法國後,憤恨之情促使他在一八一二年以志願兵身分加入俄軍,後來他意識到自己的反法情緒僅僅是拿破崙做得太過頭造成的巨大效應而已。

戰爭的情勢正被逆轉,拿破崙占領莫斯科兩年後,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第六次反法聯盟占領巴黎,將拿破崙流放至義大利外海孤島上。然而,拿破崙於一八一五年潛回法國重新召集軍隊,並在滑鐵盧戰役迎戰英軍。但這場戰役最終功虧一簣,拿破崙被流放到更偏遠的大西洋小島上。

英國這座新式、權利開放的貿易帝國,最終在拿破崙軍國主義、人民戰爭新舊結合帶來的巨大挑戰中倖存下來。一八二一年,拿破崙逝世於大西洋小島上(有傳聞指出是英國派人毒死他),大英帝國自此成為統治歐洲的巨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英國在各地充當世界警察的行為是有回報的。儘管派遣英國戰艦巡視航道相當花錢,但這麼做很值得,因為自一七八一至一八二一年間,英國的出口就增漲了兩倍,英國工人成為世界生產力最高的族群。

解決了前所未見的拿破崙戰爭後,英國也成長為一座前所未見的強盛帝國。

註釋

註1:今名加里寧格勒,隸屬於俄羅斯。

——本文摘自《戰爭憑什麼:從靈長類到機器人的衝突與文明進程》,2022 年 11 月,黑體文化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討論 3
黑體文化_96
6 篇文章 ・ 0 位粉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