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人與北極熊的致命衝突,為極地寫下歷史—《那些異國玩意兒》

新樂園_96
・2017/01/17 ・3979字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SR值 508 ・六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科科愛看書之本月選書】你還記得你第一次看到一個新事物的驚奇嗎?時光回到那個還沒有網路、手機、電腦、飛機,國際交通運輸還不是很方便的年代,你好不容易踏上一個新的土地,看到的所有人、事、物都讓你驚訝不已。第一次看到長頸鹿、河馬、鴨嘴獸、熊貓,第一次吃到鳳梨、椰子、咖啡,還發現了不同民族的紋身、嚼檳榔、海女等文化,這些新的刺激讓你大呼世界真的非常奇妙。在《那些異國玩意兒》這本書中,帶你回到最初,找回發現新事物的好奇心與感動。
北極的山地。圖/duncan c @ Flickr
北極的山地。圖/duncan c @ Flickr

生機盎然的北極

北極地區氣候嚴寒且充滿危險,前往此地探險困難重重。十五世紀末期,有人打算開拓西北航道,當時約翰.卡博特(John Cabot)試著尋找穿越大西洋與北極海,然後連結到太平洋的航道。然而,北極地區被厚厚的冰層封住,這位早期探險家只能在加拿大的紐芬蘭飲恨止步。到了十九世紀,船隻更為堅固與科技更先進,人們便再度展開尋找西北航道的計畫。當時許多人都想成為首位抵達北極的探險家,競爭激烈,更讓民眾對於未知的北極充滿幻想。

萊斯利教授、詹姆森教授與休.莫瑞的《極地海域與地區的發現與冒險》一書中記載他們對北極自然景緻的想像,內容精彩迷人:

每回想到北方,總覺得那是不毛之地,荒涼晦暗、寒風刺骨,不適合生物居住,對維繫生命之物亦極為不利。我們原本以為北極動物應該很稀少,就算有也只是小型動物,而且只有發育不良的矮小生物會散落於北極的寂寥海岸。我們甚至認為,任何活物若想踏進這片荒蕪之地,應該會先昏厥而後死亡。

然而,北極大地蘊含的生命力遠超乎人類想像,它富含無窮的資源。大自然讓此地的裸露岩石與嚴寒冰洋蘊育了各種生命,都是熱帶和煦暖陽下罕見的活物。

挪威極地探險家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在 1906 年成了首位穿越西北航道的人。美國極地探險家羅伯特.皮里(Robert Peary)則據稱在 1909 年成功抵達北極,但現代專家認為,皮里的紀錄自相矛盾,可從中判斷他沒有到達地理上真正的北極點。因此,史上第一位抵達北極點的探險家,應該是 1926 年的羅爾德.阿蒙森。

極地的大白熊

准將菲普斯(Commodore Phipps)在其 1788 年出版的《陛下諭令前往北極探險之航海誌》(Journal of a Voyage undertaken by order of His Present Majesty for making discoveries towards the North Pole (1788))中記載了首位歐洲人看到北極熊的經驗,內容極為有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陛下諭令前往北極探險之航海誌》(Journal of a Voyage undertaken by order of His Present Majesty for making discoveries towards the North Pole (1788))
《陛下諭令前往北極探險之航海誌》(Journal of a Voyage undertaken by order of His Present Majesty for making discoveries towards the North Pole (1788))

東邊為莫分島[1](Muffin’s Island)。我們量了海水深度,發現水深 45 英尋。島上都是岩石,路德維希船長派人搭長舟去檢視沿岸,或者上岸察看。這個島嶼大約一英里長,極為低矮,遠望時猶如一個小黑點。島上多半是沙子與散落的石頭,幾乎沒有任何雜草,然而某些鳥類夏季時會在此產卵與撫育下一代。有雁、鴨、北極鷗、冰鳥、大海鳥(泛指信天翁之類的鳥)、海燕、名為羅格特(Rotger)的鳥,以及其他極地特有鳥種。鳥蛋數量極多,在地面上疊了厚厚一層,上岸觀察的人行走時,鞋子幾乎是埋在蛋群裡面。

有十個人由英勇的軍官巴茲(Buz)帶頭,搭船沿著岸邊巡視海島。他們抵達岸邊之後,有兩隻白熊朝他們而去,一隻在冰塊上,另一隻在水裡。巴茲少校(那是他出航時的頭銜)長得猶如法爾斯塔夫[2](Falstaff),彷彿一杯薩克酒(Sack)下肚,就會變得大膽無比,宣稱殺熊就跟打蚊子沒兩樣。他看見這兩隻熊快速逼近(游泳的那隻更為迅速),便下令在熊離他們仍有一段距離時就開火,因為他認為若與熊近距離搏鬥,可能會有隊員受傷,這樣就不明智。

北極熊。圖/flickrfavorites @ Flickr
北極熊。圖/flickrfavorites @ Flickr

所有人都拿滑膛槍對準熊,有些人遵照命令開火,但大部分的人只有隨便敷衍,假裝開火後受到反作用力而後退,藉此保留子彈備用。後來,巴茲少校挺著大肚子,跟在屬下後頭上岸,步履蹣跚地行走,走得上氣不接下氣。這時,游泳而來的白熊已經上岸,眼看他就要成為第一個死於熊爪下的犧牲品。少校嚇得毛髮聳立,往後一看,發現熊已經逼近他,並且用鼻子在空中嗅來嗅去,不時發出呼哧聲。他知道熊在嗅他的味道,但已喘不過氣來呼喊部屬,要他們停下來拯救他。在這個萬分緊張的時刻,少校的槍竟然沒拿穩,掉落在地上。當他彎腰拾槍時,不小心拌到雁巢而摔跤,大肚子壓上了巢穴,幾乎悶死正在孵蛋的母鳥。

俗話說:「禍不單行。」少校還沒來得及爬起來,生氣的公雁便飛過去拯救即將被悶死的心愛嬌妻。牠朝著少校的眼睛啄去,結果沒瞄準,啄到他的鼻子。情況愈來愈危險、愈來愈緊急,白熊已逼近,公雁又準備再度襲擊,其他沒有跑遠的人這時也發現隊長身處險境。少校看到部屬回頭來救他極為高興,卻又因為被熊追逐而驚恐,忘了頭頂還有隻公雁要攻擊他,幸好有個人瞄準了牠開槍,公雁便死在少校腳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少校看到有一個敵人陣亡,精神為之一振,便拾起槍四處張望,準備對付第二個敵人。此時,白熊距離他不到十碼,開始低聲咆哮,少校立即嚇得屁滾尿流,而且褲頭又掉了,整個人向後倒,還好沒有妨礙部屬們的行動。在兵荒馬亂之中,少校(對於這麼英勇的人,我們不能說他被嚇到)將褲扣弄好,卻忍不住拉了一褲子屎。隊員立即用槍射倒白熊,接著身為領袖的少校便該大展身手了。他看到可憐的白熊躺在地上掙扎,發出死前哀嚎,猶如被關在圍欄待死的公羊,於是拿起長矛,先向後退了幾步,以便增強攻擊力道,然後向前跑了九大步,像憤怒的公牛一樣使出最大的力道,狠勁十足的將長矛刺進垂死白熊的肚子,深度達四英尺之深。

這塊冰原上有許多白熊,有些太靠近我們的船,用短槍就能射死牠們了。熊肉非常好吃,世上買不到比這更為可口的肉了,捕鯨船上的人認為熊肉跟牛肉一樣美味。許多白熊比最大隻的公牛更壯碩。白熊身體的許多部位可防彈,用火槍無法擊斃牠們,除非能夠擊中牠們的胸膛或側腹。某些被殺死的白熊重達七百到八百磅。據說某隻曾在莫分島擊敗水手的大白熊,體重至少超過一千磅。牠確實是一隻龐然怪獸!

到了十九世紀,極地探險家又提供了資訊,讓大眾更了解北極熊。《四足動物通史》(A General History of Quadrupeds (1800))記載了下列軼事:

北極熊愛護幼獸,但也兇猛無比。數年前,有一艘隸屬捕鯨船的小船上,某船員近距離射傷了一隻北極熊。那隻熊立即發出最恐怖的吼叫聲,然後沿著冰塊朝船奔去。熊還沒碰到船,船員又開了第二槍,子彈擊中了牠。然而,熊因此更加憤怒,立即跳入海,遊向那艘小船。

當牠的前肢攀到船舷上緣、試圖爬上船時,一名船員拿起斧頭,切掉船舷的上緣,讓熊徒勞無功。可是,那隻北極熊不死心,依舊追逐著,直到他們登上捕鯨船。後來,船上的人又朝北極熊開了幾槍,射中了牠。但負傷的北極熊一游近捕鯨船,便又立刻攀上甲板,四處追逐船員,眾人嚇得紛紛躲避,直到某個人又開了一槍,熊才被擊斃。

「北極熊愛護幼獸,但也兇猛無比。」圖/Karilop311 @ Flickr
「北極熊愛護幼獸,但也兇猛無比。」圖/Karilop311 @ Flickr

當然,讀者會想知道北極熊的肉吃起來口感如何?牠的身體器官有什麼功用?這本書確實沒讓人失望,它接著指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極熊的肉是白色的,味道像羊肉。牠的脂肪溶化後可用來當列車油,熊掌則可當作藥材。

萊斯利(Leslie)教授、詹姆森(Jameson)教授與休.莫瑞(Hugh Murray)在《極地海域與地區的發現與冒險》(Discovery and Adventure in the Polar Seas and Regions (1844))一書中,有一段關於北極熊的精彩描述:

岩石洞穴或冰塊凹洞居住著最強大的北極四足動物,人稱格陵蘭或北極熊。這種生活於北極懸崖與冰雪之地的猛獸兼具獅子的力量與鬣狗的兇猛,根本難以馴服。牠們長滿蓬鬆的白色柔軟長毛,身上有大量脂肪,足以克服北極的寒冬。北極熊被帶到英國之後,會受不了炎熱的氣候。潘能特曾在極地以外地看過一隻北極熊,豢養牠的人們必須替牠淋上大桶的水以消暑。詹姆森教授也養過幾年北極熊,愛丁堡的夏季酷熱無比,那隻熊應該吃了不少苦頭。

極地歷史是由前人與北極熊的致命衝突譜寫而成的。1596 年,當巴倫支與亨斯科克發現東北航道時,船員率先與北極熊發生衝突,釀成最慘烈的悲劇。

他們的船在威格茲海峽附近的一個島嶼拋錨後,兩名水手便下船,沿著岸邊散步。其中一人感覺有人從後頭抱住他,誤以為同伴在開他玩笑,便以戲謔的口吻說道:「是誰啊?別動。」他的同伴一看,驚叫:「有熊!有熊!」立刻拔腿朝著船狂奔,同時大聲呼喊其他船員。後來水手們拿著長矛與火槍跑回現場,他們一接近北極熊,牠便冷靜地放下被牠撕裂的屍身,立即撲向另一位水手,抓住他,以利齒咬穿他的身體,隨即大口吞飲鮮血。

註解: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1] 編註:位於格陵蘭東北的方斯瓦巴群島。
  • [2] 譯註:莎士比亞筆下的肥胖騎士。

《那些異國玩意兒》書封。

 

本文摘自《那些異國玩意兒:大航海時代探索世界的第一手記事》新樂園出版。本書為泛科學2017 年 1 月選書

文章難易度
新樂園_96
6 篇文章 ・ 0 位粉絲
科技普及,網路隨時隨地連接著,我們好像重新擁有了力量。這種力量,用來自我教育、尋找靈感、塑造環境,與任何同樣感興趣的人們,分享自己的冒險旅程。能促進這一過程的工具,就是新樂園尋找和推廣的,包含書而不限於書。

1

8
4

文字

分享

1
8
4
你知道嗎?這些動物的求偶行為不只很怪,還很可愛!——《怪奇事物所2》
時報出版_96
・2022/01/28 ・2841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作者/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編按:泛科學的好夥伴怪奇事物所出第二本書啦!這次,我們收錄了五個與動物求偶行為有關的內容,快跟著怪奇事物所一起認識這很怪但也很可愛的世界吧!

母鬣狗的〇〇比公鬣狗還要大

圖/《怪奇事物所2》

雄鬣狗可以說是自然界裡,最有資格靠夭男人真命苦的動物了──在牠們的母系社會中,男生豈止下賤,那個身分地位真叫連狗都不如(鬣狗在分類上與貓科動物關係更近,真的不是狗)。

鬣狗的族長皆由最能打的雌鬣狗擔任,這位最強最惡的女王,又稱「阿爾法雌性」,而且在鬣狗社會,不只女王本人高高在上,任何雌性的地位,也都比雄性還要尊貴,連最低階的雌性都能壓過最高階的雄性。

為了貫徹這種雌性浪漫,雌鬣狗甚至演化出一種很屌的武器,就是在兩腿間直接長出一條「偽陰莖」:雌鬣狗在成長時,陰蒂會不斷延伸成長條狀,最長可達18cm,看起來就跟真的一樣棒。

每次交配前,雌鬣狗都得先把假陰莖往內收(大概像穿襪子前先翻一下的那種收法),雄鬣狗才算是獲得許可,得以長驅直入,雌性也就能完全掌握交配主導權了。此外這種假陰莖,還附帶社交作用──因為勃起的陰莖,在鬣狗社會是一種軟弱的象徵,所以當低階雌性想討好上面的大人物時,也會將陰莖勃起表達自己的順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因為鬣狗使用陰莖的方式如此前衛,自古以來常被誤會是同性性行為,而飽受衛道人士抨擊,雖說如今看似還了鬣狗一個公道,不過這種女生都有大○○的設定,根本比同性戀還要刺激啊?

#古人真是太缺乏想像力了

80% 的公海豹一輩子都是處男,但剩下 20% 一生會和 250 頭母海豹交配

圖/《怪奇事物所2》

動物的求偶競爭,其實比你想像的更慘烈更無情。所以即使扣掉螞蟻蜜蜂這些習性特殊、只有權貴階級有生育能力的社會性動物,自然界還是存在不少可撥仔終身無法脫處。

比如象鼻海豹正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發現,雌性象鼻海豹只收菁英,絕不接受垃圾,擇偶條件開得非常嚴格──唯有那些最精銳、最能打的雄海豹,才可獲得牠們青睞、受邀繁衍下一代。

相對的,雄海豹一旦當上菁英,從此就能縱橫情場,躋身大眾情人,被翻牌的頻率直逼歌舞伎町夜之帝王,一生約可和 250 頭雌海豹勾勾纏。

然而在所有的雄象鼻海豹中,這種豹生勝利組僅僅只占兩成,其他 80% 通通算是被選剩的孩子,等待牠們的結局,只有母胎單身一輩子。

雖然聽起來好像很可憐,但象鼻海豹約在 5 歲達到性成熟,而平均壽命其實不到 15 歲。換句話說,牠們保持處男的歲月,最多也就十年,根本連轉職魔導海豹的資格都沒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這個角度看,誰比較可憐還真的不好說啊 。

公獵豹光靠喵喵叫,就能讓母豹排卵喔!

圖/《怪奇事物所2》

一般來說,雌性動物的排卵機制分成兩種:一種是「自發性」,會在固定時間規律排卵;一種是「誘導性」,要透過特殊刺激,特別像是交配等外力影響才會排卵。

例如公貓生殖器上長滿的倒刺,就是為了在交配時刺激母貓排卵(這超痛)。另外雖然有些人聲稱看到帥哥會大排卵,但人類女性可是道道地地的排卵靠自發,所以妳家姨媽才會每個月固定來打卡。

至於今天要說的獵豹,雖然也是一種大貓,但過去一直沒人知道牠們究竟什麼時候排卵,既沒有固定週期,也不是在交配中被喚起,難道只有感覺對了才可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後來終於有科學家注意到,每當公獵豹發出一種奇異的喵喵叫,周圍母豹就有很高的機會在未來幾天受孕,才進一步發現,這是因為在聽到這種愛的呼喚後,母豹體內和發情或排卵有關連的性賀爾蒙──例如動情激素、黃體素助孕酮都會立刻噴發,從而刺激母豹排卵。

像這樣靠聲控啟動的繁殖機制,在哺乳動物中可是非常非常罕見,我想,這也是少數經過科學認證的──能讓人懷孕的好聲音。

越帥的小鳥越容易被吃掉喔

圖/《怪奇事物所2》

帥有什麼用?帥能吃嗎?這題的答案,其實要看你是什麼動物──如果你是隻小鳥的話,長得帥,還真的會讓你更好吃!

這要說到澳洲有一種青春小鳥,叫華麗細尾鷯鶯,每當發情警報響起時,雄鷯鶯的羽毛,都會由鐵鏽灰轉成小發財藍,目的當然是用力帥他一波好吸引雌鳥青睞。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耍帥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藍色在自然界非常顯眼,所以變了色的雄鳥,就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是那麼樣的鮮明,那麼樣的出眾,連帶提高了被掠食者盯上的風險。

因此科學家發現,這些拉風的雄鳥,不但會花費更多時間警戒周遭環境,遇到任何風吹草動,都要搶先躲進龜仔坑,就算風頭過了也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出來面對,美其名是愛惜羽毛,講難聽點就是貪生怕死。

更有趣的是,相較於安全感不夠的雄鳥,雌鳥(不會變色)心臟反而會變得更大顆,找掩護以及警戒的時間都會比求偶期前更短,顯然是看準天塌下來也有帥過頭的雄鳥頂著先。所以在求偶期間慘遭捕食的雄華麗細尾鷯鶯,也算是名副其實的把自己「帥死了」,更應證了什麼叫長得帥死得快。

所以我們也在此呼籲,謹記帥小鳥的教訓,大家一起長得醜活得久,謝謝。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北極熊的腳非常臭喔

圖/《怪奇事物所2》

科學家發現,北極熊的腳是真的很臭。

許多動物都會利用氣味傳遞訊息,像熊族大多會透過摩擦樹木,留下牠們的體味。然而北極可沒有什麼樹,在白茫茫一片真乾淨的冰天雪地,除了幾道偶然的足跡,你很難再留下什麼東西。

好在北極熊的腳丫上,長著發達的汗腺及濃密的毛髮,那個積累的臭味,就連極地的寒風都會為之顫動,不論是北極寂寥的風中雪中或你的心中,北極熊走到哪,腳臭味就能留到哪。

此外,在收集了 200 多隻北極熊的腳臭後(噁),科學家還發現,公北極熊對發情母熊的腳臭,普遍有著更明顯的反應、看起來會更加興奮,可見想得到北極熊的芳心,一定要靠腳臭。而在這之後也有研究證實,野生公熊就是靠這薰人的腳氣,找到心儀的母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以對北極熊來說,腳是真的要越臭,才越有可能找到另一半(或者說被找到),反觀人類老要擔心自己腳臭口臭狐臭放屁臭,會嚇到約會對象以後不聯絡,這看在北極熊眼裡,還真是挺奢侈的煩惱欸。

——本文摘自《怪奇事物所2:這世界不只很怪,還很可愛!》,2021 年 12 月,時報出版 。
所有討論 1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地球日50週年:當暖化成為事實,減碳就成為義務!台灣氣候的現況與那些我們共享的未來
PanSci_96
・2020/04/22 ・2753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SR值 525 ・七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還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北極熊開始成為「節能減碳」的代言人嗎?冷氣調高一度、隨手關燈、改用省電燈泡、下班關電腦、選購節能標章家電,總是有北極熊的事。

北極熊經常是節能海報的代言明星。圖/經濟部能源局

從一隻餓到見骨的北極熊開始⋯⋯

多年前,捱餓瘦弱、攀在海冰邊緣的北極熊被媒體報導出來,引起全世界的關注。近幾年來,北極熊甚至因為覓食困難,而發生被海水淹死或增加獵食同類的情況。

因為北極熊,人們開始注意到季節天氣異常、南北極長年冰凍的地方減少,以及島嶼國家將會因為海水上升而被淹沒等等消息。

瘦得只剩皮包骨的北極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圖/Andreas Weith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節能減碳救地球

當暖化成為事實,減碳就成為必要!

經濟部自 2005 年起推動自願減量措施,和 11 個產業公/協會簽署「溫室氣體自願減量」協議,從鋼鐵、石化、 水泥、造紙、棉布印染、半導體、面板等產業開始努力減碳。

透過能源管理、汰換耗能的機器等方式,2008 年於是看到溫室氣體排放量出現了減緩的狀況。

台灣溫室氣體排放量趨勢。資料來源/行政院環保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減碳上的成績不只來自於工業部門的努力。1996 年,台灣第一條捷運、也就是木柵線開放體驗搭乘時,台北捷運的營運長度是 10.5 公里。後來高雄捷運陸續開通,台北捷運的路線和總長度也持續增加。

20 年來,台灣的大眾運輸越來越發達,大家也早已習慣出門搭捷運或公車的生活。

2007 年台灣高鐵開通板橋-左營路線之後,打造台灣「一日生活圈」,整體交通運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也呈現略微下降的趨勢。

時間來到 2020 年,微笑的公共自行車和引擎好安靜的電動車,也在大街小巷中頻繁地穿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6 年捷運木柵線通車,台灣公共運輸漸漸邁向普及。圖/華視

怪東怪西當然要怪天氣

儘管大家已經養成出門搭捷運、隨手關燈、使用節能家電的習慣,但氣候變遷這件事情,似乎讓大家越來越有感⋯⋯2019 的冬天,保暖大衣一直宅在衣櫥裡,11 月之後甚至熱到要穿短袖;持續八個月的澳洲大火也燒得令人揪心,紛紛有民眾發起連署,要求政府承認氣候變遷的事實,並提出對應的措施。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料,台灣 2015-2019 年的年均溫,三次創下歷史新高。

台灣的氣溫和降雨都變得怪異起來,對於產業、生活造成了嚴重威脅——農夫抓不準時間播種、該收成的時候卻無法收成,甚至交通事故、人的脾氣變差,都被研究證實與氣候變遷有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850 年至 2016 年 3 月的氣溫變化。圖/Ed Hawkins

減碳一公斤,比減重一公斤還重要

天氣已經怪到全球有感,「沒有未來,何必上課」瑞典小女孩葛莉塔 (Greta Thunberg)  發起「氣候罷課」(Fridays For Future) 行動。

2018 年 8 月開始,當時只有 16 歲的葛莉塔,每個星期五都罷課到瑞典國會外靜坐,要求政府承諾降低碳排量。

這項行動很快就擴散到全世界,成為全球年齡最低的社會運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在就是未來!減碳一公斤,比減重一公斤還重要。生活中,我們其實還有很多可以為地球降溫的方法。

  1. 參與公民電廠
    再生能源最大的特性就是「分散式發電」,人人都能投資再生能源,或是出租家裡的屋頂放置太陽能板。你也可以選擇參與公民電廠的運作,例如:綠主張綠電合作社明華社區電廠模式。

    陽光伏特家是太陽能全民電廠平台。圖/陽光伏特家
  2. 交通工具隨租隨還
    以租代買,免繳牌照稅和燃料税,目前 Wemo、go share、iRent 都提供電動機車租借服務。嗯?沒駕照?想要運動健身?那就選公共自行車吧!

    共享電動車讓沒車的人也有車騎。圖/Wemo scooter
  3. 物理性防曬幫建築降溫
    老師都會精神喊話:「心靜自然涼」,如果想要涼,其實只要利用百葉窗、竹簾、黑色網布或是盆栽,就能達到隔絕室外熱度的效果。試試看,你會覺得很有差!

    用植物幫房子防曬,就能降低室內溫度。圖/環境資訊中心

推薦書籍

  1. 《天氣之子》,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2. 《大崩壞:人類社會的明天?》,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3. 《藏種於民:全球保種時代來臨!一顆種子,對抗極端氣候、基改風險,打造我們的永續餐桌》,果力文化。
  4. 《葛莉塔的呼籲:了解氣候變遷的科學、知識,採取正確行動!》(繪本),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

  1. 中華民國經濟部—政府、產業協力 減碳成果看得見
  2. 行政院環保署—2019 年中華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
  3. 行政院環保署—溫室氣體排放統計
  4. 經濟部能源局—107 年度我國燃料燃燒 CO2 排放統計與分析
  5. 工業部門減量工作成果分享
  6. 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行動方案(草案)
  7. 全球平均溫度長期趨勢監測報告
  8. 地方政府運輸部門 CO2 排放量估算及趨勢分析
  9. 臺北大眾捷運股份有限公司—大事紀
  10. 台灣高鐵 環境永續—高速鐵路運輸服務碳足跡
  11. 5 大關鍵透徹解讀運輸碳排大戶!
  12. 公路運輸、鐵路和航空 哪個最耗能? 來看國內運輸能源消費數據
  13. 涼夏必備 夏日節能 30 招
  14. 「涼爽」 不能只靠吹風或降溫

 

本文轉載自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想了解更多請見:地球日50週年網站

PanSci_96
1219 篇文章 ・ 2197 位粉絲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內用禁供塑膠吸管7月上路,可重複使用的吸管材質有哪些選擇?
郭 宜蓁
・2019/06/28 ・2176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512 ・六年級

2015 年,一支從海龜鼻子取出塑膠吸管的影片,以及近幾年來,不少塑膠垃圾對海洋生物、鳥類造成的傷害事件,又或是最近發現吞食塑膠袋死亡的奈良鹿,都讓我們應該反思人類的行為是如何衝擊著環境與生態,而減塑也成為目前的國際趨勢。

環保署公告的「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規定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等 4 類對象,內食餐飲不得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此項法規即將於 108 年 7 月 1 日正式上路,目的是鼓勵民眾在喝飲料時,可以就口飲用或是自備可以重複使用的吸管,以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

喝飲料時,若是能夠不使用吸管、重複使用自己的容器,當然是最好。不過台灣隨處可見的手搖飲,特別像珍珠奶茶等有配料的飲料,使用吸管還是比較方便。那麼如果不使用一次性塑膠吸管,還有哪些可重複使用的吸管可以選擇呢?

金屬|不鏽鋼吸管

不鏽鋼的吸管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可重複使用吸管,價格多樣,相對來說品質參差不齊,此種材質若未經特殊處理,則可能更容易溶出有毒物質,建議還是要購買有認證商品,才能安心使用。不鏽鋼的吸管在正常使用與清洗下,沒有使用年限的問題。對於小資族,同時認真清潔餐具的人,會是不錯的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市面上常見的不鏽鋼吸管分成兩種材質 SUS304 與 SUS316L,這兩種材質的差異在於(以市面上最常見的 QC館為例):

SUS304,是由 18 %鉻加 8 %鎳所合成。主要生產的產品包括:耐蝕容器、餐具、醫療器材。因此適合用來飲用果汁、氣泡飲料、咖啡、茶或牛奶,偶爾可用來飲用檸檬汁或醋。

SUS316L,是由18%鉻、10%鎳、2%鉬合成,鎳含量較一般不鏽鋼高,耐酸、抗腐蝕的特性比SUS304好,添加鉬也使其對氯離子的攻擊較具抵抗力,但成本較高。若是需要天天飲用檸檬原汁或是醋、酵素等,建議使用SUS316L的不鏽鋼吸管。

  • 使用這兩種吸管,雖然可以飲用酸性飲料,但還是建議在 3 小時內飲用完並清洗。

金屬|純鈦吸管

鈦吸管在正常使用與清洗下,也是沒有使用年限的問題。不過比起不鏽鋼吸管,鈦吸管重量更輕,抗酸、抗腐蝕能力較好,但價格相對也較高,如果是屬於易丟失物品型的人,可能就要思考增強自己的保管能力,或是考慮別種材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金屬吸管因為屬於硬體材質,小朋友使用的危險性較高,在使用時應多加留意。此外,若能夠讓孩子養成就口喝的習慣,也能減少吸管的使用。更多討論可參考〈以口就杯最保險 不鏽鋼吸管,更環保?安全嗎?

非金屬|玻璃吸管

玻璃吸管抗酸鹼能力強,耐溫程度從-20度到150度,能夠用來喝溫熱飲,而它的透明管身,讓人在清洗時能清楚看到髒污,也是不少人選擇使用的原因之一。在製作上較難輕薄,重量相對也較重,又因為玻璃比起金屬易碎。如果是有潔癖又很細心的人,玻璃吸管會是不錯的選擇。

非金屬|矽膠吸管

矽膠吸管材質較軟,所以安全性較高,對於愛咬吸管的人來說,口感較好(?)不過麻煩的是無法戳破封膜。矽膠材質容易吸附異味,如果是不喜歡洗餐具的人,可以考慮別種選擇。市面上的矽膠吸管材質多樣,建議選擇購買有認證商品,才能安心使用。

自然可分解|箭竹吸管

市面上的竹吸管不少,因為原料是竹子,所以100%可以自然分解,價格也較便宜。產品性質以〈元氣竹吸管〉為例,竹吸管內部有竹殼保護,所以管壁內不容易發霉,但切口兩端因毛細孔外露,較容易吸附水分,需要經常使用才不易發霉,所以如果是久久才喝一次飲料的人,應該有更適合的選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市面上的環保吸管材質多種多樣,建議選擇購買經認證的商品,才能安心使用。

  • 廣告時間:如果真的有購買吸管需求,歡迎參考泛科市集的相關商品頁

圖/pixabay

「環保」餐具,要重複使用才能真環保

雖然現在有這麼多環保吸管可以選擇,不過也延伸出「製造環保吸管的能源消耗,是否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威脅?」這樣的問題。製造玻璃吸管與不鏽鋼吸管,會消耗的能源與資源也是需要納入考量的。除了做好回收,避免垃圾流入海洋,重複利用也很重要,若是我們能夠好好使用與保存現有的餐具,不要不斷地重新購買環保餐具,也能減少能源消耗。

如果沒有養成使用環保餐具的習慣,而購買環保商品,實際上只增加了碳排放量。

因為每個「環保餐具」的製作成本,都比「一次性產品」高得多。

以另一個購物常提及的袋子為例,紙袋需要重複使用 43 次,一般棉布袋需要重複使用 7100次,而有機棉布袋需要重複使用 20000 次,才能與一個一次性塑膠袋對環境的傷害相抵。所以說,製造環保餐具的能源消耗不小,若是可以不用吸管當然是最好,不過逼不得已需要購買環保吸管,也請看完這個文章的各位,好好保存並重複使用手上的環保餐具,不要過度消費造成更多傷害。

  • 廣告時間:若有相關需求,可至泛科市集選購。

參考資料:

  1. 環保署公告「一次用塑膠吸管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
  2. 挑選你人生中的第1支環保吸管
  3. 「環保吸管」救了海龜,卻殺了北極熊
  4. 一樣是吸管,為什麼不鏽鋼或玻璃做的就比較「環保」?
  5. Your cotton tote is pretty much the worst replacement for a plastic bag
郭 宜蓁
11 篇文章 ・ 0 位粉絲
輔大心理系畢業,面對未知世界,選擇用科學方式碰觸、感受,再用內化後的框架去結構、詮釋所感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