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木薯(Cassava)危機

葉綠舒
・2011/11/20 ・1004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473 ・五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身為世界第三大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木薯(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目前正面臨空前的危機。

木薯原產於南美,大約在6,600BC時被馴化,在16世紀時由葡萄牙人將它引進到非洲(2),目前已經和玉米並列為非洲兩個最重要的農作物。

不過,不同培育種的木薯多少都含有cyanogenic glucosides。這些cyanogenic glucosides平常在植物細胞內是無毒的,但是遇到特定的glycosidase時會將它分解,產生劇毒的氰化物(hydrogen cyanide, HCN)。分解cyanogenic glucosides的酵素也存在於木薯內,但是和cyanogenic glucosides分別藏在不同的位置。只要不把它的組織弄破(咬、刀切、磨碎…),酵素(glycosidase)與它的受質(cyanogenic glucosides)不會相遇,也就不會有毒(3)。

但是一旦任何生物要吃它,把它的組織弄破,兩者相遇就產生劇毒的氰化物。有些木薯含cyanogenic glucosides較多,有些較少;但是不論多少,食用前一定要先處理(切絲用水煮或其他方法),把氰化物去掉,否則會引起中毒。但是偶而處理不當還是會引發急性中毒或慢性中毒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然可能會有人說,這麼麻煩何必吃它?為何不去吃其他沒有毒的農作物?原因很簡單,因為木薯即使在貧瘠的土壤裡也能種植,同時它也相當耐旱、產量也頗穩定。所以即使有氰化物移除的問題,在很多地方他還是很重要的食物來源。

有意思的事情是,氰化物雖然麻煩,但是數千年的經驗發現,含氰化物較高(通常苦味會比較重)的木薯,對於抗蟲害、動物啃食的能力也都比較好;所以即使到了二十世紀、二十一世紀,農夫還是會留下一些含氰化物較高的木薯作為荒年的備糧。

但是最近木薯卻遇到了CBSD(cassava brown streak disease)。CBSD的病原是病毒,感染後的症狀只出現在根,所以不到收穫的時候是看不到問題的(1)。

木薯的根。圖片來源:BBC News

CBSD在2006年第一次出現在烏干達,但是最近幾個月不管是在蒲隆地(Burundi)或是剛果共和國都出現了。由於監控系統不完善,目前也很難正確估計病毒散佈的範圍。因為不到收穫看不到問題,所以聯合國農糧署的專家們擔心CBSD的散佈會在非洲引發大飢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目前農夫能作的就只有:當他們懷疑自己的木薯田遭到CBSD感染時,就將木薯提早收成。雖然這樣收穫到的木薯較小,但至少大部分都能吃。

目前聯合國農糧署已經培育出8種新種,正在測試它們的抗病毒能力,但是他們認為需要更多的監控系統來監測各地的木薯田,同時他們也需要人員在當地教育農夫不要把木薯的塊根任意散佈,使病毒散播的範圍擴大。

參考資料:

1. BBC News. 2011/11/17. UN warns of staple crop virus ‘epidemic’.
2. Wikipedia. 2011/11/14. Cassava.
3. Taiz and Zeiger. Plant Physiology, 4th ed.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葉綠舒
262 篇文章 ・ 9 位粉絲
做人一定要讀書(主動學習),將來才會有出息。

0

8
2

文字

分享

0
8
2
快!還要更快!讓國家級地震警報更好用的「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4/01/21 ・2584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儀珈

從地震儀感應到地震的震動,到我們的手機響起國家級警報,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臺灣從 1991 年開始大量增建地震測站;1999 年臺灣爆發了 921 大地震,當時的地震速報系統約在震後 102 秒完成地震定位;2014 年正式對公眾推播強震即時警報;到了 2020 年 4 月,隨著技術不斷革新,當時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以下簡稱為地震中心)僅需 10 秒,就可以發出地震預警訊息!

然而,地震中心並未因此而自滿,而是持續擴建地震觀測網,開發新技術。近年來,地震中心執行前瞻基礎建設 2.0「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預計讓臺灣的地震預警系統邁入下一個新紀元!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連上網路吧!用建設與技術,換取獲得地震資料的時間

「都會區強震預警精進計畫」起源於「民生公共物聯網數據應用及產業開展計畫」,該計畫致力於跨部會、跨單位合作,由 11 個執行單位共同策畫,致力於優化我國環境與防災治理,並建置資料開放平台。

看到這裡,或許你還沒反應過來地震預警系統跟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有什麼關係,嘿嘿,那可大有關係啦!

當我們將各種實體物品透過網路連結起來,建立彼此與裝置的通訊後,成為了所謂的物聯網。在我國的地震預警系統中,即是透過將地震儀的資料即時傳輸到聯網系統,並進行運算,實現了對地震活動的即時監測和預警。

地震中心在臺灣架設了 700 多個強震監測站,但能夠和地震中心即時連線的,只有其中 500 個,藉由這項計畫,地震中心將致力增加可連線的強震監測站數量,並優化原有強震監測站的聯網品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地震中心的評估中,可以連線的強震監測站大約可在 113 年時,從原有的 500 個增加至 600 個,並且更新現有監測站的軟體與硬體設備,藉此提升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

由此可知,倘若地震儀沒有了聯網的功能,我們也形同完全失去了地震預警系統的一切。

把地震儀放到井下後,有什麼好處?

除了加強地震儀的聯網功能外,把地震儀「放到地下」,也是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的關鍵做法。

為什麼要把地震儀放到地底下?用日常生活來比喻的話,就像是買屋子時,要選擇鬧中取靜的社區,才不會讓吵雜的環境影響自己在房間聆聽優美的音樂;看星星時,要選擇光害比較不嚴重的山區,才能看清楚一閃又一閃的美麗星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表有太多、太多的環境雜訊了,因此當地震儀被安裝在地表時,想要從混亂的「噪音」之中找出關鍵的地震波,就像是在搖滾演唱會裡聽電話一樣困難,無論是電腦或研究人員,都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能判讀來自地震的波形。

這些環境雜訊都是從哪裡來的?基本上,只要是你想得到的人為震動,對地震儀來說,都有可能是「噪音」!

當地震儀靠近工地或馬路時,一輛輛大卡車框啷、框啷地經過測站,是噪音;大稻埕夏日節放起絢麗的煙火,隨著煙花在天空上一個一個的炸開,也是噪音;台北捷運行經軌道的摩擦與震動,那也是噪音;有好奇的路人經過測站,推了推踢了下測站時,那也是不可忽視的噪音。

因此,井下地震儀(Borehole seismometer)的主要目的,就是盡量讓地震儀「遠離塵囂」,記錄到更清楚、雜訊更少的地震波!​無論是微震、強震,還是來自遠方的地震,井下地震儀都能提供遠比地表地震儀更高品質的訊號。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於 2008 年展開建置井下地震儀觀測站的行動,根據不同測站底下的地質條件,​將井下地震儀放置在深達 30~500 公尺的乾井深處。​除了地震儀外,站房內也會備有資料收錄器、網路傳輸設備、不斷電設備與電池,讓測站可以儲存、傳送資料。

既然井下地震儀這麼強大,為什麼無法大規模建造測站呢?簡單來說,這一切可以歸咎於技術和成本問題。

安裝井下地震儀需要鑽井,然而鑽井的深度、難度均會提高時間、技術與金錢成本,因此,即使井下地震儀的訊號再好,若非有國家建設計畫的支援,也難以大量建置。

人口聚集,震災好嚴重?建立「客製化」的地震預警系統!

臺灣人口主要聚集於西半部,然而此區的震源深度較淺,再加上密集的人口與建築,容易造成相當重大的災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許多都會區的建築老舊且密集,當屋齡超過 50 歲時,它很有可能是在沒有耐震規範的背景下建造而成的的,若是超過 25 年左右的房屋,也有可能不符合最新的耐震規範,並未具備現今標準下足夠的耐震能力。 

延伸閱讀:

在地震界有句名言「地震不會殺人,但建築物會」,因此,若建築物的結構不符合地震規範,地震發生時,在同一面積下越密集的老屋,有可能造成越多的傷亡。

因此,對於發生在都會區的直下型地震,預警時間的要求更高,需求也更迫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地震中心著手於人口密集之都會區開發「客製化」的強震預警系統,目標針對都會區直下型淺層地震,可以在「震後 7 秒內」發布地震警報,將地震預警盲區縮小為 25 公里。

111 年起,地震中心已先後完成大臺北地區、桃園市客製化作業模組,並開始上線測試,當前正致力於臺南市的模組,未來的目標為高雄市與臺中市。

永不停歇的防災宣導行動、地震預警技術研發

地震預警系統僅能在地震來臨時警示民眾避難,無法主動保護民眾的生命安全,若人民沒有搭配正確的防震防災觀念,即使地震警報再快,也無法達到有效的防災效果。

因此除了不斷革新地震預警系統的技術,地震中心也積極投入於地震的宣導活動和教育管道,經營 Facebook 粉絲專頁「報地震 – 中央氣象署」、跨部會舉辦《地震島大冒險》特展、《震守家園 — 民生公共物聯網主題展》,讓民眾了解正確的避難行為與應變作為,充分發揮地震警報的效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雖然地震中心預計於 114 年將都會區的預警費時縮減為 7 秒,研發新技術的腳步不會停止;未來,他們將應用 AI 技術,持續強化地震預警系統的效能,降低地震對臺灣人民的威脅程度,保障你我生命財產安全。

文章難易度

討論功能關閉中。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196 篇文章 ・ 300 位粉絲
充滿能量的泛科學品牌合作帳號!相關行銷合作請洽:contact@pansci.asia

0

0
0

文字

分享

0
0
0
推理系作品中兇手的最愛「氰化物」,它真的有那麼致命嗎?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2017/12/18 ・3605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SR值 537 ・八年級

本文由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撰文/陳亭瑋│自由寫手

漫畫《名偵探柯南》第 34 集第 9 回

名偵探柯南》漫畫裡面有人「突然」死掉時,原因通常只有一個:氰化鉀!
(不是氰酸鉀,不是氰酸鉀,不是氰酸鉀!很重要說三遍)[1]

有杏仁味、沾到一點點就會馬上死掉,時常出現在各大案件中…… 氰化物真的這麼毒嗎?呃,其實,漫畫裡的描述只正確了一部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阻斷呼吸作用的「氰根」

一般談到「氰化物」,主要指化學結構中有氰根(CN-)的化合物,常見的包括氰化氫(HCN)、氰化鈉(NaCN)和氰化鉀(KCN),共同特性是在水溶液環境中都會釋出氰根。氰根與重金屬離子的結合力很強,因此會抑制酶的作用;打個比方,氰根對重金屬來講就像種「天菜」般的存在,重金屬遇到氰根就會脫離酶、進入氰根的懷抱;而失去了金屬離子的酶也會因(失戀)而失去用處。其中最敏感的酵素便是主司細胞呼吸作用的呼吸酵素「細胞色素氧化酶a3」(Cytochrome a3)。

大家應該瞭解,所有細胞都需要進行呼吸作用產生 ATP 來獲取能量,然而若細胞色素氧化酶 a3 因為氰化物失去了活性,呼吸作用就會被阻斷,細胞只能使用無氧呼吸獲取能量;當這些能量不足以應付身體的需求,就會產生細胞缺氧及乳酸中毒,甚至進一步死亡。那麼,哪些細胞對於「能量」的需求最大呢?答案是大腦與心臟的細胞!因此氰化物對於這兩個部位的影響最為劇烈。

細胞需進行呼吸作用獲得能量,其中又以大腦與心臟兩個部位的細胞需求最大。圖/health.mail, CC License

當然,講到毒物就不能不談劑量,作為偵探小說的「愛用品」,氰化物的毒性跟其他毒物相比其實並沒有特別高。氰化鉀對大鼠的口服半致死劑量(LD50)約為 5 mg/kg,換算下來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人要吃下 0.3 g ── 大概比半顆普拿疼多一點點 ── 才有約一半的死亡率。也可以說,若用半致死劑量與其他的毒物來排名[2],氰化物連前十名都進不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但是如果一次攝入的劑量夠高,氰化物便有可能直接造成大腦或心臟細胞壞死,那就是漫畫《名偵探柯南》中常見的殺人場景了![3]

終於輪到黑衣人出場啦!source:imgur

讓我們回頭看看,柯南說對了哪些部分?

首先,杏仁味對了。

氰化物在低濃度下會有苦杏仁味(詳見試吃影片);而如果進入人體,除了由肝臟代謝外,有一小部分會經由呼吸排出體外;因此氰化物中毒的病患,無論重度或輕度,呼吸中都會出現杏仁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最令人聞之色變的「一碰即死」呢?

人體其實有代謝少量氰化物的能力,如果及時發現,醫院可以使用維他命 B12 族的羥鈷胺(OHCbl, B12a)或是亞硝酸鹽解毒。前面有提過氰化物的半致死劑量不算太高,但氰化物在液體中的溶解度很高,因此如果要在「一口飲料」裡放入足以致死的劑量,是有機會的。如果攝入的劑量夠高,由於氰化物的毒性特質,的確會有瞬間致死的可能。

且讓我們假想一個畫面:被下毒的人毫無戒心地喝了一大口滿滿苦杏仁味的飲料,吞下去之後腸胃吸收力很給力……(柯南背景音樂響起,登登登登登登登登~)

請擔心被下毒的夥伴們記得不要空腹喝杏仁茶啊。(誤)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作為一種特殊氣味且致死劑量不算低的毒物,氰化物其實不太「適合」用來下毒。那為什麼各種漫畫、小說文本如此熱愛以氰化物作為毒藥呢?這要回過頭,從氰化物的屬性與歷史談起。

下毒也要講究 CP 值

氰化物是二次大戰期間,德國集中營毒氣的主要成分,由於取得方便,戰敗後許多納粹高階軍官也以這種毒物自殺。到了 1980 年代的兩伊戰爭中,則被用於殺死庫德人;近年來氰化物也出現在辛巴威盜獵、毒殺大象的案例中。許多納粹與間諜死於氰化物快速毒素發作的印象,也深深植入眾多小說家心中,使得氰化物到今日仍保有它「下毒」的經典印象。

然而,一開始人們使用氰化物最主要的因素,其實是由於價格便宜。許多毒性物質的來源如細菌或植物,成本都很高 ── 要得到有效純化肉毒桿菌素,或是破傷風菌毒素都不容易。相較之下,氰化物可以說是「CP 值」挺高的選擇,過去也曾經出現在毒魚、毒殺昆蟲等用途。

而除了使人或動物致病、中毒之外,氰化物在礦業中也十分常見,用以將礦石中的黃金跟白銀等貴金屬提煉出來。現代工業上也會將之應用於製備各種有機化合物,例如利用氰化氫加入丁二烯來製造生產的乙二腈,就是我們很熟悉的塑膠材料「尼龍」的前驅物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氰化物可用於將黃金、白銀等貴金屬提煉出來。圖/James St. John @wikimedia BY CC2.0

「純天然」的氰化物

或許有不少人認為食物是「天然的最好啦」!但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食用的植物也不乏氰化物的存在喔。薔薇科的杏仁、蘋果核、櫻桃核,以及小米、青豆、黃豆、竹筍、樹薯都含有「氰苷」,也就是氰根醣類結合的有機化合物。氰苷本身毒性不強(畢竟植物也是要行呼吸作用的啊),但氰苷在細胞被破壞、氧化或接觸到胃液時會釋出「氰根」,把任何膽敢冒犯的動物毒得不要不要的~

蘋果核中也有氰化物的成分。source:pixabay

正如前面所說,談到毒性物質怎麼可以不談談劑量、也就是吃到多少才會「有事」呢?事實上,人體代謝系統有處理少量氰化物的能力,一般我們日常飲食中會接觸到的櫻桃核、蘋果核等氰苷含量都頗低,也太不會有人拿蘋果核或櫻桃核當瓜子啃;就算偶爾吞下種子,只要沒有破壞到結構,隔天「再見」的果核種子都還可以發芽生根呢!所以不太需要擔心蘋果或櫻桃。而氰苷在經過烹煮加熱後會被破壞、不再具備毒性,因此大家可以也對氰苷含量很低,而且不太會拿來生吃的黃豆和竹筍放心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好的,接下來就剩下我們不太熟悉的「樹薯」以及「苦杏仁」了。

電視劇《後宮甄嬛傳》裡的角色安陵容就是以苦杏仁自殺的。苦杏仁並不是我們當零嘴吃的甜杏仁(又稱甜杏仁或南杏),而是較為少見、多用於中藥的藥材,又稱為北杏;苦杏仁含有的氰苷濃度是前述植物中最高的,因此風險評估建議苦杏仁成人攝取量一天別超過兩顆,請不要拿苦杏仁當零嘴了。由於氰苷經過加熱與水煮的過程可以被有效分解,也建議大家有藥用需求時要好好依據醫囑用藥、煮藥啊!

最後則來到幾乎每個人都吃過的樹薯(或稱木薯)了,珍珠奶茶中常見的粉圓就是由樹薯粉製成的。樹薯的氰苷主要集中在表皮,處理樹薯的標準流程包括削皮、水煮、發酵等,主要就是為了消除氰苷。如果經過完整的處理,樹薯內含的氰化物含量可以降到極低,事實上,樹薯是許多非洲國家的主食,至少有五億人依靠它飽腹。

《後宮甄環傳》的安凌容以含有氰苷的苦杏仁自殺。圖/截自影片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毒理學的角度來看,每種毒物都有不同的屬性及注意事項,氰化物也不例外。儘管因為漫畫和推理小說較受到矚目,但說到底,氰化物也不過是我們生活中有可能遭遇的化學物質之一,只要足夠瞭解相關食物與接觸情境,也不需要過度恐慌、聞之色變啦。

註解

  1. 氰酸鉀也有毒性,但並沒有苦杏仁味且中毒劑量大很多。
  2. 根據維基百科,前兩名依序為肉毒桿菌毒素、破傷風菌毒素,都是來自生物的毒素。
  3. 根據網友統計漫畫本篇 1~71 集,不含回憶及對話中,死亡人數總計 179 人,漫畫本篇中,釣魚線使用次數為 13 次,氰酸鉀使用次數為 11 次。所以其實並沒有大家印象中那麼多XD

參考資料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_96
52 篇文章 ・ 8 位粉絲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落實毒物及化學物質之源頭管理及勾稽查核,從源頭預防管控食安風險,追蹤有害化學物質,維護國民健康。 網站:https://www.tcsb.gov.tw/

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天津爆炸事故之後-實驗用毒化物的管制與處理
梁晏慈
・2015/08/27 ・237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SR值 493 ・六年級

一天柯南和少年偵探隊來到了某個山中小屋,因為暴風雪,所以一夥人被困在山上(密室殺人的前奏…)。當大家準備就寢時突然傳來一聲尖叫,柯南衝向案發現場,聞了聞死者的嘴巴,「杏仁味…」。這時聰明的讀者一定知道,接下來推理作品愛用的氰化鉀要登場了!

※以上故事為虛構,若有雷同純屬意外。

1lWkOFyPwVefsl8Iiok2TV
翻譯應更正為 氰化鉀 Source: 名偵探柯南第34集

氰化鉀很好買嗎?

然而從漫畫、幾年前的蠻牛事件或者天津爆炸事故驗出大量氰化物外洩事件,我們不禁想問:氰化物真的那麼容易得手嗎?是不是隨便一家米花市超市都可以買到?(OS 對於一個化學系的學生來說,如果藥品像糖果一樣那麼好買就好了…)實際上,購買及儲藏藥品的過程(尤其是列管的毒性化學物質,毒化物)是非常謹慎且嚴格的,避免因為誤用而造成人身及環境的傷害。以下從學校實驗室管理的角度,拿【臺灣大學化學系實驗場所環保暨安全衛生管理工作守則】的購買流程為例,並假設今天熱血研究生-新鮮肝 要購買爛梗氰化鉀。

環安衛採購某個風和日麗的早晨,因為實驗需要,新鮮肝決定買氰化鉀。他到行政院環保署網站發現氰化鉀屬於列管的毒化物。為了讓研究能順利進行,他展開了線上跑大地的流程。首先新鮮肝先請實驗室安全官向學校的環境安全衛生中心線上申請氰化鉀的購買案(包括氰化鉀的物質安全資料表(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要和哪家廠商購買)。安全官不能吃,他是實驗室裡負責藥品管理、毒化物採購的人,還得幫忙逃生宣導及檢查實驗環境是否安全(e.g. 逃生路線被擋住?電線纏繞?藥品儲存不當?)。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接著學校會每日發信告訴新鮮肝的實驗室負責人(通常是指導教授)「欸~你們實驗室要買氰化鉀喔!」如果Boss說:「蝦米!新鮮肝在搞甚麼鬼!」那麼這案件只好取消。如果Boss說:「新鮮肝辛苦囉^.<!實驗要繼續加油喔!」並按下同意鍵,購買氰化鉀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然後安全官線上申請採購、廠商送來藥品、安全官線上確認收貨,新鮮肝終於可以開始做實驗囉!

做實驗前要確認實驗衣、護目鏡、長褲及包腳鞋有無穿戴整齊,並紮起長髮,取下隱形眼鏡(避免意外發生時,黏住眼球拔不下)、閱讀藥品們的物質安全資料表,了解化學品的基本性質(e.g. 熔沸點、外觀、氣味…)、注意事項及災害發生時的處理方法…而如果你以為拿藥品和拿飲料一樣簡單,那就大錯特錯了!為了避免有人偷偷拿氰化鉀,毒化物們都會依屬性儲存並上鎖,使用前必須在找安全官解除封印。實驗結束後要寫使用記錄,產生的氰化鉀廢液,要倒入氰系專用的回收桶,最後統一交給廠商回收處理。

Neha Bajpayee, Chemikerin, untersucht aktuelle Forschungsproben zu Farbstoffzwischenprodukten. Die Forscher im Organic Synthetic Labor in Mumbai, Indien, arbeiten an agricultural solutions, Lösungen für die Energie- und Lederindustrie, Spezialchemikalien und synthetisieren Zwischenprodukte für industrielle Anwendungen. Abdruck honorarfrei. Copyright by BASF.    Neha Bajpayee, chemist, investigates current research samples of dye intermediates. The researchers at the Organic Synthetic Lab in Mumbai, India, are working on agricultural solutions, solutions for the energy and leather industry and specialty chemicals. They also synthesize intermediates for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Print free of charge. Copyright by BASF
source: BASF – We create chemistry

那如果不幸發生了天津爆炸案這類的意外,造成大量氰化鉀外洩怎麼辦呢?目前處理的方法為灑雙氧水、或者次氯酸鈉,把氰化鉀氧化成毒性較低的氰酸鉀,此外不能大量噴水,需保持環境在pH 9-10,否則會產生有毒氣體氰化氫(比起固態的氰化鉀更難回收處理)。

當實驗室發生其他意外時…?火災?毒氣洩漏?

除了打119、按警報通知大家逃生外,實驗室意外處理流程和一般場所比較不一樣的是,要告知消防員意外發生地點的危險物品有哪些,此時中文版的物質安全資料表能讓處理人員更迅速了解狀況。必要時需要出動穿著特殊裝備的消防員,並在現場架起清洗設備,避免造成環境汙染或者辛苦工作人員的人身傷害。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1909846_1039734446083359_1116399446_n
臺大化學系的消防演習-穿戴特殊裝備的消防員前往災害現場 Source: my best friend

11873950_1039734616083342_156786344_n
臺大化學系的消防演習-消防員初步清理身上來自災害現場的汙染物 Source: my best friend

當我訪問身邊的人對於化學系的印象,得到的答案包括:王水毀屍、燒杯倒來倒去、爆炸、誤食藥品中毒…。甚至親友們會問:你們有保險嗎?(汗)聽到這,忍不住為化學系掬一把清淚。透過這篇文章揭開神秘面紗(?)的同時,希望大家以後不用害怕得罪化學系的朋友,食物會被下毒。或者覺得化學系的同學每天都得上刀山下火海。這裡的確比較危險,但相信每個學生都有良好的認知可以保護自己及環境,享受在眼前發生的化學反應並創造新知識。

參考資料:

  1.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保護暨職業安全衛生中心
  2. 行政院環保署網站

延伸閱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 如果你想知道誤食氰化物會怎麼樣:如果北捷發生毒氣攻擊……
  2. 如果你想知道:讀化學能幹嘛

___________
你是國中生或家有國中生或正在教國中生?
科學生跟著課程進度每週更新科學文章並搭配測驗。來科學生陪你一起唸科學!

 

梁晏慈
8 篇文章 ・ 1 位粉絲
梁晏慈,台灣大學化學系研究所。 喜歡聽故事、說故事,還有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