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8年,生物地理學之父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在他的《熱帶大自然與其他短評》(Tropical Nature and Other Essays)一書中提到,他在菲律賓群島採集時,赫然發現有一類球背象鼻蟲背甲上有著非常亮麗的金屬光澤斑紋;他讚歎這些昆蟲的美麗外表勝過東半球或是全世界其他的美麗物種。40年後,對台灣生物地理學有卓越貢獻的日籍動物學家鹿野忠雄,則依據球背象鼻蟲同時分佈於蘭嶼與菲律賓的證據,提出了新論點:華萊士提出的生物地理線「華萊士線」(Wallace Line,劃開不同生物地理區的一條虛擬線)應向北調整至台灣與蘭嶼之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一種關鍵材料,導熱介面材料(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它的任務就是填補這些縫隙,讓熱可以更加順暢傳遞出去。可以把TIM想像成散熱高速公路的「匝道」,即使主線有再多車道,如果匝道堵住了,車流還是無法順利進入高速公路。同樣地,如果 TIM 的導熱效果不好,熱量就會卡在晶片與散熱片之間,導致散熱效率下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那麼,要怎麼提升 TIM 的效能呢?很直覺的做法是增加導熱金屬粉的比例。目前最常見且穩定的選擇是氧化鋅或氧化鋁,若要更高效的散熱材料,則有氮化鋁、六方氮化硼、立方氮化硼等更高級的選項。
典型的 TIM 是由兩個成分組成:高導熱粉末(如金屬或陶瓷粉末)與聚合物基質。大部分散熱膏的特點是流動性好,盡可能地貼合表面、填補縫隙。但也因為太「軟」了,受熱受力後容易向外「溢流」。或是造成基質和熱源過分接觸,高分子在高溫下發生熱裂解。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導熱膏使用一段時間後,會出現乾裂或表面變硬。
藝神䄂蝶(Heliconius erato)休息的時候總是四五成群。為了要了解原因,科學家在巴拿馬和哥斯大黎加的森林裡,放了上千隻假的袖蝶。這些假蝶的身體是粘土,翅膀是蠟紙,方便科學家計算被鳥攻擊的次數。結果顯示,單獨或者成雙的假蝶,被攻擊的次數是五隻成群的六倍之多!科學家認為,不僅因為五隻成群能分散被攻擊的風險,同時也能讓身上代表「我有毒!別吃我」的警戒訊號更為醒目。研究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期刊B冊》(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1878年,生物地理學之父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在他的《熱帶大自然與其他短評》(Tropical Nature and Other Essays)一書中提到,他在菲律賓群島採集時,赫然發現有一類球背象鼻蟲背甲上有著非常亮麗的金屬光澤斑紋;他讚歎這些昆蟲的美麗外表勝過東半球或是全世界其他的美麗物種。40年後,對台灣生物地理學有卓越貢獻的日籍動物學家鹿野忠雄,則依據球背象鼻蟲同時分佈於蘭嶼與菲律賓的證據,提出了新論點:華萊士提出的生物地理線「華萊士線」(Wallace Line,劃開不同生物地理區的一條虛擬線)應向北調整至台灣與蘭嶼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