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0
1

文字

分享

0
0
1

黑巧克力對健康的好處

營養共筆
・2012/04/25 ・1248字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值 550 ・八年級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credit: CC by SimonQ錫濛譙@flickr

注意:此研究發現是在一個醫學會議上發表的,在未經過同行評審之前應該視為初步的研究結果。

如果你是為了健康才吃巧克力的話,新的研究建議我們可能得慎選巧克力的種類。

研究者聖地牙哥州立大學(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SDSU)運動營養科學副教授 Mee Young Hong 博士:「要吃就吃黑巧克力,白巧克力的效果可能不大。」教授她比較黑巧克力與白巧克力,試圖從中找出它們對健康的好處。

為了健康,吃黑巧克力比較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

Hong 博士比較的巧克力是沒有添加可可脂的白巧克力與可可含量 70% 的黑巧克力。可可脂當中對健康有好處的成份是黃酮醇(flavonols),該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特性。

她還讓 70% 可可的黑巧克力經過高溫融化後再冷卻,想看看經過這樣過程的黑巧克力是否依然具有對健康有益的作用。

Hong 博士的團隊讓 31 位男性與女性每天吃約 1.7 盎司(約 48 公克)的黑巧克力、白巧克力或經過融化再硬化的黑巧克力,連續吃 15 天,標準的巧克力大小約為 1.5 盎司(約 42.5 公克)。在研究之前與最後,研究團隊會測量所有人們的血壓、血糖以及膽固醇。

與吃白巧克力的人相比,吃另外兩種巧克力的人: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血糖較低
  • LDL 膽固醇獲得改善(壞的膽固醇濃度較低)
  • HDL 膽固醇獲得改善(好的膽固醇濃度較高)

然而不管是吃哪種巧克力,在血壓上並沒有觀察到顯著的差異。

至於為何吃黑巧克力有助穩定血糖,Hong 博士認為它所含有的抗氧化物也許能幫助身體更有效率地利用胰島素來控制血糖。接著自然而然地就能降血糖了。與吃白巧克力的人相比,吃黑巧克力的人壞膽固醇降低約 20%。而吃黑巧克力的人血中好膽固醇比吃白巧克力的人多了約 20%。

白巧克力會讓肌膚血流變慢,不過數據品質不足以下定論。肌膚血流是一種測量血管功能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研究沒有接受任何業界的贊助。

巧克力 VS 健康

Joe Vinson 博士是斯克蘭頓大學的化學教授,他長期研究食物中的抗氧化物。他表示:「已經有些發現呼應此研究的結果。白巧克力讓肌膚血流變慢得事實是很有新聞價值的。」它給我們的訊息是為了維持健康,就儘量避免吃含有較多脂肪與糖以及不含抗氧化物的白巧克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如果你擔心融化後再硬化的巧克力吃起來會沒有效,不過從這個研究的結果來看,我們似乎不需要擔心這件事情。

哈佛醫學院營養流行病學與醫學指導員 Eric Ding 博士:「其他的研究已經發現黑巧克力有降血壓的作用。」Hong 博士的研究中無法呈現出黑巧克力對血壓的作用很可能是因為它的研究規模太小所致。「該研究中 LDL 減少以及 HDL 增加則與過去的研究結果一致。」

不過血糖方面的結果卻很新穎的發現。雖然黑巧克力對健康有如此的好處,最重要的是別吃太多,適量就好。

關於本文

  • 文章來源:WebMD
  • 文章標題:Choose Dark Chocolate for Health Benefits
  • 文獻與人物:
    Experimental Biology 2012, San Diego, April 21-25, 2012.
    Mee Young Hong, PhD, associate professor of exercise and nutritional sciences, San Diego State University.
    Joe Vinson, PhD, professor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Scranton, Scranton, Pa.
    Eric Ding, PhD, nutritional epidemiologist and instructor of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 整理編譯:Sidney

原刊載於 營養共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文章難易度
營養共筆
86 篇文章 ・ 3 位粉絲
應該是有幾個營養師一起寫的共筆,內容與健康議題有關。可能是新知分享、經驗分享或是有的沒的同學們~如果對寫這個共筆有興趣的話,歡迎一起豐富它的內容喔。

1

14
0

文字

分享

1
14
0
法國兒歌竟然唱「我有超棒的菸草,你沒有…」?!——《植物遷徙的非凡冒險》
時報出版_96
・2023/09/03 ・1869字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有超棒的菸草,但你沒有!

法國兒歌〈我有超棒的菸草〉唱道:「我的菸盒裡有超棒的菸草。我有超棒的菸草,你沒有⋯⋯」超棒的!

我們讓天真的孩子知道抽菸能帶來愉悅感(雖然抽菸有害健康),以及要如何輕蔑地挖苦朋友(這菸超棒,但你沒有!)。

傳說這首兒歌的作者是作曲家暨詩人拉泰尼昂(Gabriel-Charles de Lattaignant, 1697–1779),這代表兩件事:當時菸草已經遍布法國,而且是最令人開心的作物之一。

發現菸草的尼古丁

菸草的學名是 Nicotiana tabacum,自十六世紀起引入法國。拉丁文屬名「Nicotiana」的取名緣由並不是因為菸草含有尼古丁(nicotine),正好相反,1828 年人類分離出尼古丁時,使用菸草的學名為這種惡名昭彰的物質命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菸草的學名是 Nicotiana tabacum。圖/wikipedia

而「Nicotiana」又來自菸草的「發現者」尼柯(Jean Nicot, 1530–1600)。這裡的引號十分必要。

首先,早在歐洲人之前,美洲印第安人自古以來都有使用菸草的習俗。接著,尼柯不是在亞馬遜發現菸草的人,他甚至從來沒離開歐洲!

尼柯只是將菸草引進法國。最後,雖然他享有引入這種害草的光環,但他甚至不是第一個引入菸草的人。他真的不是!尼柯偷走了另一個人的貢獻,真正引入菸草的人是個更富有冒險精神的修士,名字叫做特維(André Thevet, 1516–1592)。

特維才是真正的菸草引入者

特維的貢獻經常遭人遺忘。如果惡名昭彰的尼古丁叫做「特維丁」,那我們可能就比較記得他(不過黃夾竹桃糖苷的法文的確是「特維丁」,得名自拉丁文學名為「Thevetia」 的黃花夾竹桃──命名緣由的確就是特維)。凱撒的該還給凱撒,那特維的也該還給特維。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維生於 1503 或 1504 年的法國西南小鎮安古蘭⋯⋯也 有可能是 1516 年(畢竟太久以前了,沒有人清楚)。他生於農家。

10 歲時,可憐的特維即便不樂意,仍然被送到修道院,之後成了修士。他曾短暫念過書,但沒念過植物學。很驚人嗎?他的這點缺陷瑕不掩瑜,畢竟他讀了不少名家鉅作,包括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等等。

德勒(Thomas de Leu)筆下的特維。圖/時報出版

此外,他尤其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十分渴望認識這廣大的世界。這並不意味著他想還俗,只是書籍和旅行都比修道院生活還來得有趣太多了。

如果你去了里約,別忘了帶點菸草回來

他從短程航行開始:義大利、巴勒斯坦、小亞細亞。特維回來時簡直興高采烈,而命運很快又帶給他另一個機會,得以參與一場宏大的冒險。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王亨利二世派出軍官暨冒險家維爾蓋尼翁(Nicolas Durand de Villegagnon, 1510–1571),希望在巴西建立法國殖民地。

於是我們天真無邪的僧侶特維啟程前往南美洲,但他不是為了參加里約熱內盧的嘉年華,也不是要去度假勝地科帕卡巴納享受日晒,更不是要大跳森巴舞。

要記得,特維是名僧侶,而巴西也只是葡萄牙人在五十年前發現的一個新興地區。而且,新建立的殖民地將命名為「南極法蘭西」(France antarctique)。共有 600 名移民隨著維爾蓋尼翁和特維一起前往新大陸。

特維對他發現的一切事物都感到驚奇不已。他彷彿不停地低聲唱著名曲:「如果你去了里約,不要忘記登高望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安德烈·泰維特《黎凡特宇宙學》。圖/wikipedia

他還將所有的新鮮事物稱為「singularitez」(特維自創的字,與「singularité」〔獨特性〕發音相同且拼寫相似)。

當時仍 是文藝復興時代,人類對世界的認識還相當有限,因而還請各位讀者海涵特維看似幼稚的傳奇行徑。

他履行冒險家的職責,蒐集不少樣本:植物、鳥類、昆蟲,甚至還有印第安人的武器、物品和一件羽毛長袍(當然不是為了嘉年華的扮裝,而是為了學術用途)。

有些人嘲笑不務正業的特維其實最想抱回家的是獎盃。別忘了,他在船上的職務其實是神父,而不是博物學家。但無論如何,他有著觀察入微的靈魂,並且渴望知識。可惜他在新殖民地的時光很快就落幕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摘自《植物遷徙的非凡冒險》,2023 年 6 月,時報出版,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時報出版_96
174 篇文章 ・ 34 位粉絲
出版品包括文學、人文社科、商業、生活、科普、漫畫、趨勢、心理勵志等,活躍於書市中,累積出版品五千多種,獲得國內外專家讀者、各種獎項的肯定,打造出無數的暢銷傳奇及和重量級作者,在台灣引爆一波波的閱讀議題及風潮。

1

2
1

文字

分享

1
2
1
來趟蕉心之旅?購買有產地履歷的香蕉好安心
鳥苷三磷酸 (PanSci Promo)_96
・2022/06/02 ・2160字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由 家樂福食物轉型計畫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 文/陳彥諺

你喜歡吃香蕉嗎?香蕉是台灣人從小到大非常熟悉的水果,不僅方便攜帶、營養價值豐富,更符合現代的養生概念,很適合健身者、節食者。不過,你是從哪裡買到香蕉的呢?
你知道現在已經有專屬香蕉的「驗證」了嗎?

從以前到現在的台灣「蕉傲」

為什麼香蕉也有驗證?在談到驗證之前,首先讓我們聊聊過去。

作為常見的、隨手可得的水果,香蕉不只是台灣重要的水果產業之一,也是全球重要的經濟果樹及糧食作物。在巔峰時候,香蕉曾經是全球產量最多的水果,經濟價值非常高,僅次於蘋果、柑橘及葡萄,而糧食重要性也僅次於小麥、稻米和玉米。

而我們的台灣,曾經有「香蕉王國」美名,當時因爲產量大,加上風土及氣候適合栽種,台灣種植出來的香蕉特別好吃,價格和出口銷量的成績都非常亮眼。在香蕉的黃金年代中,台灣東西南北都有種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只是,雖然台灣是香蕉王國,外銷成績乍看亮眼,但蕉農的辛苦卻很少人知道。行話裡有種說法是「種蕉如賭」,因為種植香蕉必須靠天吃飯,將蕉苗種下之後,接著蕉農便得對賭著天氣氣候環境市場狀況——如果自然條件不佳,會導致收成慘澹,不過,若整體銷量過剩,也將造成價格大跌。又如果非常好運,成功撐過上述的局面,最終在進入市場銷售前,還將面臨到中盤、行口(台語)的層層轉手。作為一個蕉農,有太多變數不能掌控,收入也因此起伏不定。

吃好蕉!守護蕉農大行動!

台灣香蕉,從過去的出口黃金年代,邁入今天的另一個美好時代。如今,香甜軟糯的台灣香蕉,仍然是我們生活中的重要存在。

今天的台灣,因為經歷了多次爆發的食安問題,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食品安全。與此同時,農民們仍然有收入穩定的需求。要如何平衡這兩點呢?

家樂福認為,比起讓蕉農單打獨鬥,有另一個能兼顧農民與消費者雙方利益的方法,那就是以賣場的力量,支持小農。家樂福賣場內,只販售通過驗證的香蕉,藉由驗證,不僅可以做到產地溯源、驗證履歷,鼓勵且支持小農轉型,讓蕉農可以專注栽種,不需擔心後端銷售問題,同時,顧客也能藉由驗證得知透明資訊,進而安心選購。

四大金蕉:履歷蕉、有機蕉、金蕉伯、石虎香蕉

家樂福的香蕉驗證共有四大種。家樂福的「履歷蕉」,是從雲林屏東產區中挑選出來當季的、品質最優良的香蕉,並且全產品都需具備「產銷履歷(TAP)標章」,也需要遵循「家樂福農藥規範」,履歷蕉的每一根香蕉,都有其栽種來源用藥是否符合歐盟標準的紀錄,且只有在經過政府委託的第三方驗證機構定期抽檢合格後才能販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家樂福 BIO 有機香蕉」則是來自全台最大的「有機驗證(Organic)」香蕉農園,位於屏東。「有機」的標章並不好取得,蕉農必須以全天然農法栽種,不施化肥不催生催熟,以人工除草代替除草劑,讓土壤是自然健康的狀態,健康的土壤所種植出來的香蕉,除了來源健康,口感香氣也特別好。

金蕉伯履歷香蕉」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10 多年前,家樂福已開始在全台各地找尋志同道合的農友,終於在雲林遇到願意為食品安全環境永續共同努力的蕉農,後來更成為長期契作的對象。他們以友善農法耕種,呵護土地,種出好蕉。

石虎山蕉」則是南投中寮的一群農友。他們為了保育瀕臨絕種的台灣保育類動物石虎,不擴大農地面積、不使用化學肥料及除草劑,保留給石虎一塊乾淨安全友善的棲息地。

家樂福的 Act For Food 食物轉型計畫

家樂福與民生息息相關,通路可以單純只是販售點,也可以帶來改變、產生力量。因此,家樂福推動食物轉型計畫,希望建立起與農民、農民團體相互信賴的合作連結,藉由大量計畫性種植、保證收購降低平均成本,一來讓農民能獲得合理的農務所得,二來讓消費者能以合理價格買到安全的食物,三來,通路能成為穩定供貨的角色。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買香蕉選擇家樂福香蕉驗證,不僅食得安心,更是以行動支持在地農民。家樂福相信每個人都值得最好的,以家樂福 AFF 食物轉型作為領航,一同創造友善農民、土地、消費者的共好模式。

家樂福以行動,開創對所有人與土地共生共好的食物轉型模式,也邀請大家一同參與支持。

所有討論 1

2

3
3

文字

分享

2
3
3
吃早餐,會更瘦——淺談早餐的功能
miss9_96
・2022/04/11 ・3027字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吃早餐,更健康。不吃宵夜,遠離疾病

有固定吃早餐嗎?先講結論,不吃早餐,更容易胖、更容易得到糖尿病、心肌梗塞,還可能更容易死亡喔。

早餐的功能,是喚醒身體消耗脂肪。沒吃,就……

早餐,不是吃飽而已,而是喚醒身體開始分解脂肪的鬧鐘

圖/GIPHY

人類習慣日出而作、入夜漸息,依循著生理時鐘而行。而研究顯示,脂肪的燃燒、分解,似乎也是。分析脂肪細胞內基因的活躍程度,科學家推論,脂肪組織在早上偏向能量消耗,而到了晚上,則轉向能量儲存的狀態 [1]。而在大鼠身上,科學家發現每天的第一餐(相當於早餐),是決定、開啟身體晝夜節奏的動作;換言之,若不吃早餐,將可能推遲身體對脂肪的代謝 [2]

那,缺乏固定早餐習慣的人多嗎?生活步調逐年加快,職場壓力漸劇、選擇不吃早餐的人似乎逐年攀升。雖然台灣缺乏大規模的調查,但鄰國日本在 1990 年時,約 7.9% 國民不吃早餐,到了 2013 年,上升到11.4% [3]。台灣的情況,可能相差不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吃早餐會容易…

那,不吃早餐會怎樣嗎?

  • 不吃早餐,容易胖——中、老年男性

美國於 80 年代起,就針對醫療業男性進行長年的生活追蹤。1992 年時,新增了「是否吃早餐?」的調查。到了 2002 年,累積了兩萬餘人(20,064 人)、十年的結果,也許可以回答「不吃早餐,會更胖嗎?」 [4]

十年過去,兩萬人裡的 5,857 名男性變胖了至少 5 公斤,搭配「吃早餐?」的條件後發現,吃早餐降低了變胖風險約 23%[HR = 0.77(95% CI, 0.72 to 0.82)];換言之,在中、老年(40-75歲)男性的族群裡,不吃早餐、容易胖 [註1]

圖/GIPHY

而另一篇、在嚴格控制飲食下,來看看吃頓豐盛早餐的成效。

  • 不吃早餐,容易胖——中年過重女性

以色列科學家想研究「豐盛的早餐,比較容易瘦?」的議題,因此招募肥胖的成年女性進行嚴格的飲食實驗。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吸引了 93 名自願者參加,年齡 45.8 ± 7.1 歲(30-57),BMI(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32.4 ± 1.8 kg/m2過重:24~27。輕度肥胖:27~30。中度肥胖:30~35。重度肥胖:超過 35 [5]

受試者分為兩組,嚴格只吃實驗室提供之餐點 12 週:

  1. 豐盛早餐:早餐 700 大卡、午餐 500 大卡、晚餐 200 大卡
  2. 豐盛晚餐:早餐 200 大卡、午餐 500 大卡、晚餐 700 大卡

如圖 1,從體重、腰圍來看,「豐盛早餐」組明顯更加「腰瘦」。兩組雖然都變瘦,但「豐盛早餐」組在第 4 週後,體重變輕的速度明顯更快,並且整個實驗期都維持下降趨勢;反而「豐盛晚餐」組在實驗後期就不再變瘦。

(圖 1)豐盛早餐和豐盛晚餐組的體重和腰圍變化。/參考文獻 5
  • 體重層面,「豐盛早餐」組變輕的幅度,為「豐盛晚餐」組的 2.5 倍(-8.7±1.4 kg 對 -3.6±1.5 kg)。
  • 腰圍層面,「豐盛早餐」組縮小的幅度,也明顯較「豐盛晚餐」組更佳(-8.5±1.9cm 對 -3.9±1.4 cm)。

綜合上述兩項研究,可以推論「吃早餐,會更瘦」 [註2]。But,也許有人不在乎庸俗的外表,那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內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 不吃早餐,容易糖尿病、心臟病

科學家使用上一篇、相同的美國醫療業男性的追蹤資料,加以分析「吃早餐否?」和罹患「糖尿病」,或罹患「心臟冠狀動脈堵塞(心肌梗塞)」之間的關係。

首先是「吃早餐」和「糖尿病」之間的關係。經過 16 年的追蹤,科學家發現在中、老年男性裡,相較於吃早餐,不吃早餐者罹患糖尿病的風險高出 21%(RR:1.21;95% CI:1.07, 1.35)[6]

而在「吃早餐」和「心肌梗塞」之間的關係。也是 16 年的追蹤,科學家發現在中、老年男性裡,相較於吃早餐,不吃早餐者發生心肌梗塞的風險高出 27%(RR:1.27;95% CI:1.06, 1.53)。另外,也發現喜吃宵夜(深夜進食)者,心肌梗塞的風險高出 55%(RR:1.55;95% CI:1.05, 2.29)(相較於不深夜進食者) [7]。而日本針對該國國民的大型調查更顯示,不吃早餐的族群,死於心血管性疾病的風險明顯更高 [8]

宵夜,的確是邪惡的。

圖/GIPHY

小結論和研究限制

吃早餐似乎能啟動、喚醒身體的生理時鐘,使組織開始燃燒、釋放熱量,以應付白天的活動需求。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倘若不吃早餐,則可能混淆正常的生理規律,更容易造成肥胖、胰島素敏感度降低(糖尿病原因之一)、心肌梗塞風險增加,更可能導致其他的疾病發生。

總結來說,吃早餐,不僅容易更瘦,身體的內在還更健康(還可以活久一點)。不論再忙,也要記得要對自己好一點喔

吃早餐能喚醒身體的生理時鐘,使組織開始燃燒、釋放熱量,以應付白天的活動需求;不論再忙,也要記得吃早餐哦。圖/Pexels

研究限制

本文所提到的數篇研究裡,以色列團隊徵召肥胖女性的研究,是在受控制的環境下進行實驗,因此可以較肯定地提出「豐盛早餐→更健康」推論。

但使用美國、日本的調查,其產生的研究,在提出「不吃早餐→容易生病、死亡」的推論時,需審慎考慮。因為「生病」、「死亡」和「不吃早餐」,可能同時是結果;比方說,因為從事壓力極大、且不規律輪班的職業,因此無法固定吃早餐、同時也導致了罹病率高、死亡率較高。因此高罹病率、死亡率的真實原因可能是職場傷害,而不是因為沒吃早餐。

註解

  • 註 1:該研究另調查了體重和吃下午茶、宵夜的關係。結果發現,若三餐之外,習慣再吃兩餐零食者(如:下午茶),變胖(5 公斤或更多)風險增加 15%。
  • 註 2:該研究另調查了胰島素等生化數值,和饑餓感等主觀評量。經過 12 週的實驗後,「豐盛早餐」組的身體明顯比「豐盛晚餐」組的更健康、更有飽足感

參考文獻

  1. Andrey Loboda, Walter K Kraft. et. al. (2009) Diurnal variation of the human adipose transcriptome and the link to metabolic disease. BMC Medical Genomics. https://doi.org/10.1186/1755-8794-2-7
  2. Tao Wu, Lu Sun. et. al. (2011) Differential Roles of Breakfast and Supper in Rats of a Daily Three-Meal Schedule Upon Circadian Regulation and Physiology.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and Medical Rhythm Research. https://doi.org/10.3109/07420528.2011.622599
  3. Yae Yokoyama, Kazunari Onishi. et. al. (2016) Skipping Breakfast an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Cancer, Circulatory Diseases and All Causes: Findings from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Yonago Acta Medic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16749/
  4. Amber A.W.A. van der Heijden,Frank B. Hu,Eric B. Rimm,Rob M. van Dam (2012) A Prospective Study of Breakfast Consumption and Weight Gain among U.S. Men. Obesity. DOI: 10.1038/oby.2007.292
  5. Daniela Jakubowicz, Maayan Barnea, Julio Wainstein, Oren Froy (2013) High Caloric intake at breakfast vs. dinner differentially influences weight loss of overweight and obese women. Obesity. DOI: 10.1002/oby.20460
  6. Rania A Mekary, Edward Giovannucci, Walter C Willett, Rob M van Dam, and Frank B Hu (2012) Eating patterns and type 2 diabetes risk in men: breakfast omission, eating frequency, and snacking.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DOI: 10.3945/ajcn.111.028209
  7. Leah E Cahill, Stephanie E Chiuve. et. al. (2013) A Prospective Study of Breakfast Eating and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a Cohort of Male U.S. Health Professionals. Circulation.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13.001474
  8. Yae Yokoyama, Kazunari Onishi. et. al. (2016) Skipping Breakfast and Risk of Mortality from Cancer, Circulatory Diseases and All Causes: Findings from the Japan Collaborative Cohort Study. Yonago Acta Medica.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4816749/
所有討論 2
miss9_96
170 篇文章 ・ 1016 位粉絲
蔣維倫。很喜歡貓貓。曾意外地收集到台、清、交三間學校的畢業證書。泛科學作家、科學月刊作家、故事作家、udn鳴人堂作家、前國衛院衛生福利政策研究學者。 商業邀稿:miss9ch@gmail.com 文章作品:http://pansci.asia/archives/author/miss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