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健康養生
・2014/12/16
科學家調查了我們基因對於酒精相關宿醉的影響,了解為何有些人更傾向於有宿醉情形。而研究指出宿醉的可能性部分受基因影響,遺傳性生物學也決定了你是可以無止盡喝酒,還是喝掛到起不了床的人。
0
0
動物世界
・2014/12/16
在動物的世界裡所有的雄性生殖器的相同之處就是,想盡各種方式使精子進入卵子並結合產生小寶寶。然而,演化為雄性生殖器選擇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創新設計,從可拆卸式的性器官到尖頭前端設計,還有你意想不到的交配內幕,一起來認識這些英勇戰士們的「武器」吧!
0
1
生命奧祕
・2014/12/16
一般而言,光的粒子(簡稱光子)會被視網膜吸收,接著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會產生光色素(photopigment)來吸收可見光,提供清楚的影像並將資訊轉換為神經能量,刺激視神經傳遞至腦部闡釋為視覺資訊。正常而言,每個光子可以被非常多個光色素所吸收。然而,如果把很多的光子擠壓在一個頻率很高的脈衝雷射光中的短脈衝時,就可以產生一個神奇的現象:一個感光色素可以同時吸收兩個光子的能量。也是因為這樣,這兩個粒子疊加的能量就可以激活神經位元,讓人們的眼睛可以看見這些原本在一般條件下無法看見的「不可見」光。
好書搶先看
・2014/12/16
即使人類的初始人口很少,在一、二千年的過程中,便可能倍增到足以解釋紀錄上幾乎所有的滅絕現象。從地球史的角度來看,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實際上根本不算什麼。然而,從人類的角度來看卻極為漫長。
文明足跡
・2014/12/16
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不管是應酬、開趴、療傷似乎都離不開酒精,而人類又是從何時開始喝酒呢?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論文,我們的祖先大概在一千萬年前就開始飲酒了,這比人類懂得釀酒的時間還要早得多!
0
0
環境生態
・2014/12/15
我們必須從過去的災害經驗來思索未來的防災策略。王价巨教授認為,政府必須做好防災資訊的建置、公開與利用。另外,防災策略必須因地制宜,而且應強化公民的防災意識,落實社區防災。
環境生態
・2014/12/15
從歷史文獻來進行「地震考古」,是非常有趣的工作。鄭世楠教授指出,文字史料中有關地震的描述,常流於紀錄者的主觀意識,而且多半是描述發生於人口稠密區的有感地震。另外,諸如史料保存、地名變動等問題,也是需要克服的挑戰。但不容否認的是,對於找尋活動斷層、地震預測而言,地震考古仍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環境生態
・2014/12/15
人們一旦能掌控活動斷層的位置,便可藉由評估「地震危害度」來進行風險控管。具體而言,評估地震危害度,包含計算可能的地震規模、與震源距離、當地可能遭受到的地振動大小,以了解地震災害發生的潛在可能。在本專題中,鄭錦桐博士介紹定值法、機率法等兩種地震危害度的計算方法,以及說明如何將地震危害度運用於風險管理當中。
專欄
・2014/12/15
在地質學當中,尋找「活動斷層」是重要的研究主題,其目的就是要掌握最有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方究竟在哪裡。陳文山教授指出,臺灣目前已得知的活動斷層有33條,但實際總數可能高達50至70條,而且目前能掌握活動週期的活動斷層,僅有池上、瑞穗、車籠埔等3條。人們能否確切知道活動斷層的位置,事關重大,但目前資訊仍相當有限,亟需政府重視。
專欄
・2014/12/15
馬國鳳教授告訴我們,地震科學不只是「預測地震」,其內容除了涵蓋地質學、震源力學、地震物理學、地震工程學等自然科學學科之外,也與社會科學息息相關,例如透過歷史文獻來考據地震的發生,以及探討地震對社會文化的衝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