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專欄
・2015/07/04
2012年的今天,全世界的物理學家與各國媒體都屏息以待,因為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即將舉行希格斯粒子的專題發表會與記者會。六月時即有耳語:大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 簡稱 LHC)真的撞出了不尋常的訊號。果不其然,LHC 中的兩種不同偵測方式都不約而同的發現了疑似希格斯粒子的蹤跡!
專欄
・2015/07/03
今年4月17日,台北地院進行了一則振奮人心的宣判,RCA公司須負起賠償受害員工的相關責任;媒體報導中,不難見到與2000年電影「永不妥協」連結的標題,美國PG&E事件與桃園RCA事件,兩者究竟有什麼相同點?
專欄
・2015/07/03
侖琴於 1895 年發現 X射線,發布其夫人的左手骨骼相片,震驚世人。隔年,愛迪生即推出商用 X光機,供醫療診斷之用。然而核磁共振現象雖然早在 1938 年就由美國物理學家拉比(Isidor Rabi)發現,卻等了將近四十年,才首度用於掃描人體。
專欄
・2015/07/02
《SciMu科學募資》平台專案徵求中。我們預備接下來在泛科學定期討論跟科學-募資有關的議題,不管是您有任何疑問或是建議或單純只是好奇,歡迎與我們連絡或直接在下方提出討論。
專欄
・2015/07/02
科學的進展就如牛頓所說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不了前人的經驗累積。布拉格父子在 X光繞射的發現與應用上扮演的傳承角色就是典型的代表,而且他們人生道路上的許多交會也頗耐人尋味。
專欄
・2015/07/01
面對真實世界中「收入不均」的問題,有時也希望拿張「均富卡」來解決,然而均富卡是虛幻的,要改善這種狀況,或許我們要先搞清楚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怎樣的收入分配才算公平?如果你厭倦了政治式的漂亮回答,不妨看看哥倫比亞大學化工系的Venkatasubramanian教授和工業工程系的Sethuraman教授如何用「統計力學」的方法來尋求答案。
太空天文
・2015/07/01
美國企業家Elon Musk領導的民營太空發射公司Space X原本計畫在當地6月28日發射無人火箭「獵鷹9號」(Falcon 9),將補給品及科學裝備送至國際太空站,卻在升空後不到三分鐘就發生爆炸。
社會群體
・2015/07/01
近日,一份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研究指出,基因可能會決定一個人從事性犯罪的機率。如果這個說法屬實,未來我們也許可以對潛在的性犯罪者採取預防措施,藉此大幅降低性犯罪發生的可能性。
專欄
・2015/07/01
雖然如今我們將萊布尼茲與牛頓並列為微積分的發明者,但萊布尼茲在世時的境遇卻與牛頓卻是有著天壤之別……。比牛頓小四歲的萊布尼茲出身為德國貴族,他原先研讀的是哲學,20 歲就憑著一篇法律的論文拿到博士學位,並獲聘為法學教授。但他卻婉拒了教職,決定全心追求在科學方面的興趣。
專欄
・2015/06/30
八仙塵爆發生至今,網路上開始出現一些討論,其中有一部分是責難傷者,像是「如果是我,才不會去參加這種活動,根本玩命!」、「主辦單位沒腦、參加的人更沒腦!」等等。雖然,大多數這類的回應下面就會有其他人回應,希望留言者能將心比心,畢竟已經傷這麼大,我們需要的不是罵,而是互相同理。 只是,為什麼這些塵爆酸民要責難傷者?真的只是他們沒有同理心嗎?還是他們可以從責難中獲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