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59 篇文章・ 6 位粉絲

我們熟知的「科普」,是科學普及四個字的縮寫。從英文 popular science 這個名詞來看,它又可稱作流行或大眾科學。科普旨在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一般大眾傳達科學的技術知識、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傳播科學理念及精神等。常見的媒介是網頁、電視節目、系列書籍或雜誌文章等。

引自《科普到底怎麼生出來的?來聊聊台灣科普書的製作吧!》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1/13
20 世紀初期,科學快速進展,為了要報導日新月異、改變世界的新科技給大眾,科學記者應運而生。然而,這一百年來,科學記者的任務和定位也隨著時間轉變。現在的科學報導,不如戰時為國家服務,也不如電視、電話、清潔劑等新發明出現時為產業服務,甚至不為了宣揚科學如何改變世界,科學新聞不再只是傳遞訊息、建立形象,而是更積極創造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對話場域。
・2020/10/07
一篇有趣的文章,直覺上似乎一定比一篇艱澀又無趣的文章來得吸引人,然而,讀者究竟吃不吃這一套呢?研究顯示並不是所有的讀者都買單,此外,有趣的標題也許更吸引人,卻並不代表大家願意採用文章的內容。
・2020/08/26
當考試越來越著重閱讀,不僅考驗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提高老師蒐集科普文章的需求,要去哪才能蒐集符合國高、中課程又專業的科普文章呢? 師生的心聲我們聽到了!科普閱讀訂閱制平台「科學生」今(26日)正式上線。此平台是由經營台灣最大科學知識平台的「泛科知識」,聯手「南一書局」與《科學月刊》推出,今更舉辦記者會介紹平台功能,除將提供大量延伸閱讀文章,內容均來自泛科學平台上1萬篇科普文章,以及《科學月刊》50年資料庫,更有專業師資編寫成適合學生閱讀的短文與試題,有助提升國、高中生科普閱讀能力。
・2019/07/04
當語言的隔閡夾在其中,譯者既是轉譯者、也是引路人。作為最仔細的讀者,身處在作者與讀者之間,看到的是怎樣的視界呢?這次的《PanSciTALK》:在作者與讀者之間:譯者的視界,邀請資深科普書籍譯者楊玉齡及臺師大翻譯所博士林俊宏,帶我們一探翻譯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科學內容艱深又龐雜,譯者該如何見招拆招,以精準傳達作者真意?
・2019/05/14
除了學術圈裡的朋友,過去大眾對於「中央研究院」的印象總是相當模糊,還經常跟中科院、工研院搞混。就在這樣的背景之
・2019/05/06
你正在煩惱怎麼寫出引人入勝的科普文章嗎?科學知識這麼複雜又難懂,怎樣才能用淺顯文字好好傳播、讓讚數多多呢?請謹記科普寫作的三大秘辛:話不能省、料不能多、深埋爆點。
・2019/04/30
我們熟知的「科普」,是科學普及四個字的縮寫。從英文 popular science 這個名詞來看,它又可稱作流行或大眾科學。科普旨在用淺顯易懂的方式,向一般大眾傳達科學的技術知識、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傳播科學理念及精神等。常見的媒介是網頁、電視節目、系列書籍或雜誌文章等。這回,我們有幸採訪到遠流出版社旗下的科普雜誌——科學人的林彥傑副總經理,由他來帶領大家了解台灣科普書的製作,希望能藉此讓我們與科普的距離更接近。
・2019/03/14
2015 年,我們開始自製「科學大爆炸」系列節目,內含直播、短片、動畫。在台灣社群經營者紛紛推出各種解說動畫的時候,是台灣唯一持續耕耘科普動畫的力量。 「科學大爆炸」創造了兩個可愛的動畫角色--好吃賊蠢萌的 Mouse 編與一表正經、內在悶騷博學的常景陸。 以「再怎麼狂的事情,都認真求知」的態度貫穿節目製作主軸,將生活所有大小事(還有二次元的事),全部拿來延伸,拿來鑽牛角尖,就是要瘋狂科普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