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2/01/12
乳房——是女性最顯而易見的第二性徵、是人類哺乳的重要器官,在繁衍上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究竟人見人愛的「歐派」是如何發育的?有哪些大家鮮少談論的問題?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11/30
相對於靈長類親戚們,人類長牙齒的年紀明顯比較遲!例如智齒,得要18歲後才可能會長出來;但是為什麼呢?最新研究認為,關鍵是「人臉比較扁平」。
・2021/09/16
詩人戈斯登喜歡觀察蝌蚪,意外發現墨西哥虎螈在不同環境下,能夠變態成兩種截然不同的型態,為物種演化提供了全新的解釋。
・2021/09/07
環境與飲食因素,可能使得兒童性早熟,經由中樞性早熟治療,能讓孩童過早開啟的青春期之路暫緩前行,但這樣是否會損害到未來的生育能力?讓醫師來掃除你心中的疑慮。
・2021/09/02
環境荷爾蒙可能會造成男嬰陰莖短小、隱睪,女孩初經過早、多囊性卵巢症群,還與多種癌症有關,嚴重影響人類的健康!怎樣能避免環境荷爾蒙的危害?
・2021/04/02
臨床及基礎研究中,已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相 (gut microbiome) 能調節免疫系統、心智及其他生理功能的發育 (1-8)。成熟的人類腸道微生物菌相可分為兩大操作類型,分別是擬桿菌屬-雙歧桿菌屬型 (Bacteroides-Bifidobacterium type) 和普雷沃氏菌屬型 (Prevotella type) ,主要決定於飲食、地理位置以及生活型態(9-13)。
・2017/07/03
當地球已經逐漸承載不了人類野心的時候,越來越多的人將心思轉向了廣袤無盡、沒有重力卻充滿輻射的宇宙。當下人類還沒有足夠的理論和技術來支持人類進行漫長的宇宙旅行,但即便突破了這些物理瓶頸,造出了超光速飛船,學會了使用蟲洞和睡眠系統,解決了哪些人該上飛船、哪些人要被留在地上的問題,等待我們的也許仍然是當頭一盆冷水——離開地球之後,人類還能順利繁衍嗎?人類的胚胎,能否在太空中正常發育呢?
・2017/03/03
為什麼櫻花的葉緣有鋸齒,榕樹的就沒有?名古屋大學的研究團隊利用植物科學界的小白鼠「阿拉伯芥」進行研究,發現關鍵在於名為EPFL2的多肽與它的受器,會和鼎鼎大名的植物賀爾蒙.生長素互相影響,最後生長素在葉緣累積的區域就會促進該處細胞的生長、在葉子上形成鋸齒。
・2015/05/14
《羽的奇蹟》是本不可多得的優異科普作品,作者索爾.漢森非常風趣地述說他和羽毛的各種邂逅經驗,有時涉及科學內部的知識轉折,有時拓展到人類應用羽毛的面向,多處令人不禁莞薾,他風塵僕僕地四處奔走,帶我們探訪尋覓羽毛的各種有趣面向,讓我們見識羽毛無窮的魅力。他的文筆實在太活潑生動了,每讀一章就像看了一部國家地理頻道的影片,可愛的小鳥和拉斯維加斯舞者的身影彷彿能在紙上再現。吳建龍先生的譯文也很流暢逗趣,這會是所有愛鳥人仕無不希望能人手一本的好書!我也希望藉由本文讓更多人知道台灣學者在羽毛領域的發現。
・2013/07/13
十九世紀末,西方傳統醫學在生命科學體系完成基本構架之後,逐步擺脫了黑暗與矇昧,開始了在現代醫學軌跡上的漫漫征程,各個分科與專業在科學之火的指引下迅速攻城略地到處開花結果,號稱「醫學之花」的外科的發展尤為引人注目,這其中又以被後世尊為「外科之父」的奧地利醫生西奧多‧比爾羅特(Theodor Billroth,1829-1894)的成就最為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