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05/16
各位家庭煮夫煮婦、魯蛇魯妹們應該都有上街買菜的經驗吧!看到市場上繁多的品項時,是否曾經想過這些穀物蔬果是怎麼來的?是人類將植物馴化成我們想要的樣子?還是這些植物用某種方法,控制人類協助它們傳播?如果有一本「馴化生物教戰手冊」,這本教戰手冊到底會紀錄哪些內容,指引生物們走向溫拿之路呢?
・2016/03/26
沸沸揚揚的毒茶風暴、賣場蔬果農藥殘留超標,這類的新聞讓大眾聞「農藥」色變,也讓外界質疑是否應該制定「農藥零檢出」的要求。究竟這些「農藥殘留」的農產品,有無健康疑慮?如何避免吃進殘留的農藥?首先,我們應該對農藥有正確的認識,才不會讓自己產生無謂的恐慌。
・2016/03/11
鑒於最近開在太空上的第一朵花,我們來看一下,我們目前在太空自給自足的腳步,因為在10年內,NASA將要以獵戶座太空船送人上火星,這是自1969年阿波羅11登陸月球後睽違50多年後,人類的一大進步;單趟火星行程將花費8個月,來回則超過一年,這還不加上駐紮在火星的任務時間,使的太空人的食物來源成了NASA科學家急欲解決的問題。
・2015/09/07
卡路里是能量的計量單位,可以用來描述從汽油到麵包等任何燃料。利用彈式卡路里計能告訴我們食物有多少能量,而且──是用火燒的!看來計算食物中的卡路里,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勁爆啊。
・2015/04/22
日前華視報導用激素催熟鳳梨,引起廣大反彈,華視坦承查證不實、迅速撤下新聞。解剖室一樣從科學與媒體的角度,重新檢視這一起經典事件,希冀提供公眾不同的觀看角度。
・2015/04/20
原始人飲食法(paleo diets,也稱舊石器時代飲食法)仿照遠古狩獵採集者的飲食,被視為是種健康的飲食方法。不過最新研究顯示工業化社會的人類的腸道無法負荷這種飲食法,相較於狩獵採集者,工業化人類的腸道擁有較少的微生物,且缺乏至少一種以上的主要古細菌。
・2015/04/08
現在有數個最新的研究顯示:食物纖維可能和食物過敏的成因有關。研究人員認為「促進腸道益菌的生長」或許是個預防方法,甚至有可能可以逆轉過敏。
・2014/11/12
你是否曾經和朋友走進餐廳後,在猶豫不決時點選了超出你需求的食物量呢?也許是餐廳燈光美氣氛佳的關係,但是除了天時地利外,人和也會有所影響哦。一項研究發現:一起用餐者或附近食客的體型過胖時,將傾向於攝取較多相對不健康的食物。
・2014/09/23
研究團隊找了40個志願者,進行一項為期16週的試驗。所有的志願者都是有糖尿病風險的:他們若不是有第2型糖尿病的家族史,就是有其他的糖尿病風險(如妊娠糖尿病)。40位志願者中,有24位東亞人(East Asian Americans)與16位白人;平均年齡為34歲,體重在正常到超重之間的範圍。 在前八週,所有的參與者都吃了傳統的「高纖東亞飲食」:70%的熱量來自於碳水化合物,15%來自蛋白質,15%來自脂肪,每1,000大卡提供15克纖維。食物都是由當地廚師新鮮製備,包括一日三餐以及一次的點心,並兼顧營養與美味。 第二個八週開始,33名志願者(包括20位亞洲人和13位白人)轉換到典型的低纖維西方飲食:50%的卡路里來自碳水化合物,16%來自蛋白質,34%脂肪,每1,000大卡提供6克纖維。其他七位志願者(包含4位亞洲人和3位白人)仍繼續吃傳統的亞洲飲食,做為研究的控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