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3/08/03
骨髓纖維化常見症狀包括疲憊、發燒、易喘、骨頭疼痛、體重減輕、無法集中精神、食慾變差等。若有相關症狀,請盡快就診。
・2023/03/02
美國科學家設計的餵食水凝膠,以及辨識蚊子影像的模型,有利於未來開發防蚊化合物的實驗。
・2022/10/31
鑑識團隊分析血跡,讓二名因謀殺案在英國坐牢的波蘭人,得以獲釋歸國。
・2022/06/22
最近,國際期刊《自然生物科技》(Nature Biotechnology)發表研究,發現透過血液的 PCR 定量技術,加以分析與「T細胞免疫」反應有關的細胞因子「CXCL10」在血液中的濃度,可以有效反映出T細胞對新冠病毒(SARS-CoV-2)的免疫反應程度和持續時間,未來將有助於評估疫苗追加接種的優先策略。
・2022/01/17
被喻為困難診斷疾病的骨髓增生性腫瘤,光靠「病理切片判讀」很難找出「兇手」,因此,林口長庚醫院與台灣諾華及雲象科技合作,將 AI 運用於血液病理診斷,有望幫助醫生進行判讀,為病患做出正確的診斷,幫助及早進行治療。
・2022/01/06
肌肉流失是人體老化必經的過程。我們都知道運動能延緩肌肉老化,但如果有方法可以讓肌肉「返老還童」,你相信嗎?
・2020/12/31
「心房顫動使心房失去功能,無法有效地把血液推進心室。當血液滯留在心房裡,便可能形成血塊。」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副教授葉勇信醫師表示:「若血塊剝落,流入心室,便會隨著血流送進主動脈,造成大麻煩。」流入腦部血管的血塊,可能造成阻塞,這就是「缺血性腦中風」。罹患腦中風的患者中,約有 2 ~ 3 成與心房顫動有關,常導致失能、死亡。
・2018/09/12
鹼性灰飲食追隨者必須瞭解,他們一旦接受這個飲食哲學,就代表他們也同時否絕了整個主流科學,或許是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但必須申明每個明星倡導者所相信的,其實只是最高級的偽科學胡說。雖然有些人可能認為,羅伯特.楊格和其他鹼性灰理論倡導者,只是讓人們吃了更多蔬菜,但我們無法迴避現實的黑暗面。
・2016/01/20
陳老師致力於討論式教學,強調思考、辯證,其教育理念與作為正是生物學教育急需提升之處,實為學生的福音,教育界的典範。但此篇《體循環與肺循環為何非要這樣連不可?》一文中有一些學理上值得討論的疑慮,我想要提出來討論,供生物教師思考、參考,也歡迎加入討論。
・2015/12/29
循環是以心臟搏動為動力、血管為通路、血液為載體,將細胞所需的養分和氧氣送到器官。器官相連的直接想法,就是心臟將血液打出來後,先到第一個器官,再到第二個器官、第三個⋯⋯這樣不是很簡單嗎? 但是這個安排不太理想。第一,排在前面的器官比較幸運,可以獲得比較多的養分或氧氣;而後面的器官,甚至還會「吃到」前面排放的廢物!第二,這種線路有個致命的危險,只要一個地方斷掉,就全部完蛋了!第三,進入器官之後,血管會分支成更多的微血管,此時血壓下降、血流變慢。若血液要再流到下一個器官,恐怕會有血壓不足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