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1/10/29
生命科學在過去三十年的確發生了驚天動地的革命,基因工程技術的成熟,使我們可以得到任何我們想知道的遺傳訊息。構成生命的每一種組成都唾手可得,讓我們研究它的構造、性質,必要的時候,我們還可以成噸地生產!二十年前全世界許多科學家更聯手從事一項生命科學裡史無前例的大計畫:決定人類基因全部的遺傳密碼!如果把人比作電視機,人類基因計畫就是要知道組成電視所有零件的製造藍圖。
・2011/10/27
中研院8月14日發布了一份由翁啟惠院長發起,18位國內各界領袖共同連署的《人才宣言》,針對國內嚴重人才供需失衡的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的面向分析,指出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同時還指出政府再不正視人才失衡問題,十年內台灣將無人才可用。這份「人才宣言」的部分內容其實是有特定的針對性。明眼人都看得出它夾帶了許多中研院自己設定的議題。
・2011/10/26
科學研究畢竟是人的活動,難道說在科學研究的心智活動中,科學家真的能完全客觀,而不受當時社會文化的影響嗎?換言之,科學知識也許沒有國界,但是探索知識的過程與取向,是否仍然會因人而異?
・2011/09/14
要記憶一組新的電話號碼或單字是一回事,而要將這些資訊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則又另一回事了。一篇發表於Journal of Neuroscience的文章指出,睡眠可能對以上兩者都有幫助
・2011/08/08
《科學月刊社》藉今年(2011)張昭鼎紀念研討會,對國家百年來的科技做一個回顧與前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它可以提供一個檢討過去百年我們科學與技術發展的途徑及得失,也可以為未來的世紀提供一個努力的方向。
・2011/07/25
的確,真的很少看見有故事主角會不因乍然獲得的力量或能量而迷失的,也很少看見有文本不強調科學實驗帶來惡果、副作用或風險等等的情節,畢竟這些可是從科學怪人就奠定的傳統啊。美國隊長強化了對科學的信任以及愛國主義的強調,當然與此一角色出現的時空背景有關。
・2011/07/16
但是傳播面臨的舊障礙正在被新的障礙取代,也就是政府和機構控制傳播過程的內容的舉措。這是上週在卡達杜哈舉行的非常成功的世界科學記者大會上的關鍵訊息之一。
・2011/07/04
很明顯,如果一個學術機構的職業發展體系更適合男性——包括更長的工作時間、工作之外的有限的家庭責任、強調早期成績,以及排斥科學家以外的任何身份——那麼女性肯定不會像她們的男同事進步得那樣快。
・2011/06/24
人們常常提到的發展中國家科學活動水平較低的一個原因是缺乏資源。然而,由於一批覆雜的社會和文化原因交織在一起,有一種很容易利用的資源在這些地區仍然常常被忽視,這就是它們女性的腦力。
・2011/06/20
大約一個月前,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佈能源報告的新聞稿,內容中說到了2050年,77%的能源需求都可以靠再生能源,這份新聞稿獲得全球媒體報導跟不斷引用。而現在這份能源報告的全文已經公開,卻被人發現這篇報告的主線是Sven Teske-綠色和平國際再生能源部門主任-之前擔任主要作者發表過的一篇,經過同儕評鑑的研究論文(綠色和平網站上也發表過較長的版本)。而Teske本人也是IPCC報告中相關章節的主要作者。這件事被揭露出來之後,引起了許多爭議,包括聯合國單位愈來愈喜歡利用新聞稿跟正式報告發佈之間的時間差作行銷,是否恰當?以及在未充份揭露的前提下,環境行動人士此舉是否構成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