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研院8月14日發布了一份由翁啟惠院長發起,18位國內各界領袖共同連署的《人才宣言》,針對國內嚴重人才供需失衡的現象,從體制、法規與大環境的面向分析,指出諸多問題,並研擬相關因應對策。同時還指出政府再不正視人才失衡問題,十年內台灣將無人才可用。這份「人才宣言」的部分內容其實是有特定的針對性。明眼人都看得出它夾帶了許多中研院自己設定的議題。像是「未取得公民資格者,依法令不能支領臺灣的月退俸,無法確保退休生活無虞,嚴重影響其來臺意願。」等等。要進一步瞭解中研院主導「人才宣言」背後的想法,宣言最後提供了一條非常具體的線索:「我們若干政策建議方向,列於http://www.sinica.edu.tw/forgov_advice.htm」。
這個網站是中研院對政府建言的白皮書。其中與「人才宣言」有關的建言有兩項。一是「中央研究院學術競爭力分析暨台灣學術里程與科技前瞻計畫」,由13位中研院的研究員共同撰寫,發表於97年10月。主要建議除了增加研發經費、提高薪資水準、修正法規制度、提升研究人力之外,還包括「中研院院內活動中心提供來訪學人住宿、用餐(中西餐),並設體育館……,解決同仁基本生活需求。但尚無方便可靠的醫療系統,交通設施也有改進之處,附近也沒有收費合理的國際化教育環境等,這些設施的改進將有助於吸引人才,並提升院內同仁身心健康。」。
另一項則是「研教與公務分軌體制改革建議書」。由現任科技政委朱敬一領軍,三位大學校長,加人事,會計、銓敘和法律等10位專才共同研議,於今年5月發表。其中主要訴求包括:
一、薪資待遇問題及解決
=> 比照主要國家延攬人才之薪資及待遇,在彈性薪資專案基礎上,進一步突破現有薪給限制。
二、科研採購問題及解決
=> 為績優研究機構之採購鬆綁,並進一步突破目前採購法對捐贈、委託計畫之採購、投標之限制。
三、技術移轉與兼職問題及解決
(一)鬆綁政府屬性之機關,智慧財產權取得後之處分,不受國有財產法之限制,並妥善處理技術移轉所產生之利益衝突,避免產生法律漏洞。
(二)突破公務人員服務法之兼職限制。
四、其他問題及解決
(一)解決研究機構設置基金問題。
(二)促進跨國跨校學術交流,鬆綁合聘問題。
(三)解決博士後研究人員定位問題。
在整個討論中,有超過百分之四十的篇幅在談薪資問題。其實中研院早就比所有國立大學有更優沃的薪給制度,但提到清華大學特聘講座榮譽加給每月可高達36萬元時,還是不免抱怨:「此一作法限於校務基金之統籌運用,對於欠缺類似校務基金之公立研究機構如本院,即無適用之可能」。這本建議書發表後,只有彭明輝教授在他6月13日的部落格中提出 「四位院士報告 足讓學界蒙羞」一文,給予嚴正的批判,其餘學界一片寂靜。
當中研院矢志成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火車頭,當然希望在任用、薪資、採購與利益分配上可以完全鬆綁。透過輿論和立法讓國家成為中研院的提款機,讓主事者不必負任何成敗責任,還可以理直氣壯地像私人企業一樣運作。其實中研院目前的處境已離這個理想雖不近,亦不遠矣!首先中研院行政上直屬總統府,所以除了立法院可以審它的預算之外,誰也無法過問它的定位與成效。它的訴求從企業經營的角度看來也許合理,但是中研院每年的政府預算超過100億,它的專職人員享受所有公務員的好處,包括有可以終老的月退俸。所以,當中研院提出鬆綁的時候,不是也應該作些其他實質的努力,來說服社會大眾訴求鬆綁的正當性?
學術研究是現代生物技術產業創意的源頭,但是它同時帶領出許多像公私利益的歸屬、風險承擔等等問題。由於學術研究的資源絕大部份來自社會,因此要取得社會公眾的信任與長期的支持,學術界在處理「利益衝突」時,應防範於未然而且要採取一個高於法律規範的標準,來顯現我們自律的能力與對學術倫理的要求。所以美國大學中很早就對專職或兼職的教授有財務申報的規定,也就是研究人員的「陽光法案」!申報的範圍包括持股、認股優先權、收入、決策地位等等。申報的對象一般除本人外還包括配偶及子女。
從這個角度來看,中研院過去處理許多利益衝突問題的表現是不及格的!像陳垣崇教授因為專利授權及向自家公司採購的問題遭檢方約談,雖然最後以不起訴結案,但中研院不是仍有責任把這個事件的來龍去脈,對社會大眾作一個清楚的說明?另外一些決策層面的領導人是否要求完全透明公開他所有本職以外的財務收入?海外院士在中研院內從事的研究成果如何分配?另外不時還可以聽到一些傳聞,像某某院士把中研院的實驗室挪為自己公司的產品研發處或品管處等等。這些傳聞在老師與同學間流傳著,早就給高等教育提供了一個最壞的示範。當一切利益衝突都可以在學術自由與產業發展的大帽子合法化,當一句「民粹」就可以讓所有反對意見閉嘴時,中研院的訴求是否會對學術倫理造成無形的傷害是一個值得學界長期關注的課題。
台灣學術倫理的建立老是在提昇與沉淪間拔河。如同「雙城記」所說:「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也是一個光明的時代!」。但是未來我們會走向黑暗?還是光明?還得看我們今天究竟作了些什麼樣的努力!
後記:
1. 中研院的問題其實反應出的是台灣學術界整體的問題,只是中研院使用的資源最多,因此也最容易突顯出利益衝突的問題。
2. 當本文付印前,我們看到中國時報9月14月A4版的新聞。標題是:人事行政局:中研院研究員 不限兼職!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至於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等學術和企業界領袖提出《人才宣言》,直指學界及研究單位薪資過低是台灣留不住人才的主因之一,人事局長吳泰成說,人事局已放寬中研院特聘研究員的比例限制,並同意中研院可加發研究員專業加給,也不限制研究員兼職的數量及兼職費,以便吸引、留住人才」。看來中研院院長己經得到了政府開給他的第一張空白支票!
我將評中研院主導的「人才宣言」: 一場學術倫理的豪賭!送到中國時報三天沒有回音,想來不合他們的味口。因為時報己經連著幾天,以整版的篇幅鼓動人才問題的風潮。昨天他們終於得到政府的回應了。
再想到朱敬一曾作過時報的主筆。我在文章中說:透過輿論和立法讓國家成為中研院的提款機。也就不是完全無的放矢了。最後,我們沒有媒體,意見的流通只有靠大家的努力與幫忙了。
本文原發表於周成功專欄[201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