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生
499 篇文章・ 17 位粉絲

由 PanSci 泛科學 X 南一書局 X 科學月刊 聯手打造
《科學生》科普閱讀素養線上學習平台
集結了三大教育品牌的堅實陣容,讓孩子能夠用新世代的方法,培養新世代人才所需的學習能量。

對相關內容有興趣嗎?按下「追蹤」,輕鬆掌握所有新內容!

常用關鍵字
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9/01/29
牛得吃草才能活。牛是動物,草是植物,但是動物和植物之間的事,居然搞到微生物世界都發生了不得了的動盪。科學家們發現兩區草地上的植物組成不一樣,推測是因為植物改變,進到毛蟲肚子裡的食物也改變,在被採回實驗室分析後就得到不一樣的菌相。
・2019/01/25
為什麼流感疫苗要每年打?為什麼小時候打的天花、麻疹、百日咳等,挨過一次針就可一勞永逸?要理解這點,就要暸解流感病毒這可怕的魔鬼。
・2019/01/17
水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大眾對於水的化學式 H2O 應該都不陌生。不過你想過,水可能不只有 H2O 一種嗎?然而,一般而言部分種類的同位素有放射性,那麼由氘構成的重水會對我們產生什麼影響嗎?
・2018/12/21
在這個手機沒電就可能變失蹤人口的時代,手機的續航力愈顯得重要。人人都希望手機續航力越來越強,最好充一次電便可用一週,但是,電池不能變大變重。這......可能嗎?還是強「電池」所難?
・2018/12/05
IPCC全名為政府間氣候變遷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由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WMO)與環境規劃署(UNEP)在1988年建立,擔綱起彙整科學研究、綜合不同領域、提供完整科學資訊與評估的重任。
・2018/12/04
能源供給如此高度依賴進口的台灣,其能源供應容易受到全球國際政治能源情勢影響。那該怎麼提高能源的多元自主發展、減少對於進口能源的依賴呢?受惠於天然環境、能提高區域能源自主性的再生能源,會是台灣這個能源孤島的解方嗎?
・2018/12/02
採訪/文詠萱 二氧化碳造成的全球暖化,已經是全球要一起面對的問題。在上篇中,我們邀請到台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
・2018/11/28
為什麼要研究「低溫物理」?低溫領域不只是比較冷的世界而已,接近絕對零度的低溫,可以讓科學家觀察到電子的特性而了解物質世界。而將液態氮用於工程與生物,更能設計出能解決湧水地質工程難題的解法、與對生態無毒無害的紅火蟻防治方法。
・2018/10/23
2018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人類學獎,頒給了瑞典隆德大學佩爾森等人的研究,不過研究團隊對於為何會獲獎卻感到困惑,因為這份研究確實是份正經的學術發表--它要挑戰過往對於「黑猩猩的模仿行為不具有社交功能」的理論,也是首次有系統的分析動物園裡黑猩猩和人類之間的模仿行為。為了力求讓互動行為自然發生,研究員將腦筋動到了動物園的展示區上。因為不能讓遊客在鏡頭做出不自然的反應,所有的觀察紀錄都要偷偷來。於是直到發表的那一刻前,遊客們都不知道他們的猿樣都被看光光了!
・2018/10/12
你可能曾遇過有人用口水擦拭某些東西(例:眼鏡),然後身旁的人驚呼噁心,或是覺得被看到會很彆扭,索性就自己偷偷來(?)又或許你曾嘗試過蚊子叮咬的民俗療法,在傷口上塗些口水,幫助消毒!?......等等。 以後做這些事情再也別擔心啦,今年獲得 2018 搞笑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就是要告訴你:口水真的擁有強大的清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