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6/12/31
書房雜亂的書桌前,油燈的光線在黑暗中映出了男子的輪廓,長髮與鬍鬚的光影恣意交錯。男子將五官埋在雙掌之間,已經三天沒闔眼了,看著桌上的元素紙牌,他相信解開一切的關鍵答案必定藏在某處,不斷的重新排列這些紙牌,排著排著竟然就這樣睡著了。他是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始終相信元素之間有規律性,並成功製作出原始版本週期表的男人。
・2016/12/31
書房雜亂的書桌前,油燈的光線在黑暗中映出了男子的輪廓,長髮與鬍鬚的光影恣意交錯。男子將五官埋在雙掌之間,已經三天沒闔眼了,看著桌上的元素紙牌,他相信解開一切的關鍵答案必定藏在某處,不斷的重新排列這些紙牌,排著排著竟然就這樣睡著了。他是門得列夫(Dmitri Mendeleev),始終相信元素之間有規律性,並成功製作出原始版本週期表的男人。
・2016/12/13
科學研究,是社會集體努力的成果,它需要很多元的人,也需要相互合作,因此就算是科學研究也避免不了人的問題。藉由歷史,尤其是科學史,可以讓科學家有更宏觀與更深的視野。
・2016/12/07
《懷疑的化學家》一書用近半的篇幅講述元素的觀念,也帶到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模糊概念。除了學術的內容,最重要的是灌輸整個學術界和社會「懷疑」的精神,也成就了科學進步的原動力。
・2016/07/28
到底這些科學家的腦袋裝了些什麼,才能讓他們在知識與資源相對現代匱乏的年代,想出這些之於當代彷彿外星語言的理論?難道各個都是骨骼精奇、天生神力的學術奇才,用腦袋憑空就能想出這些精美的理論?事實上當然不是如此!其實科學史如果攤開來,就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打舊人。如果觀落陰來看這些偉大的科學家,背後一定都有一排臉被打腫腫的前輩們。就拿原子來說好了,最著名的就是道爾吞的原子說。
・2016/04/23
14 世紀末,歐洲的文化發展開始出現了曙光,義大利弗羅倫斯以重生為號召的文藝復興開始在歐洲開花結果。人們開始把目光從神轉回到人的身上,這場文化運動囊括了對古典文獻的重新學習,以及逐步而廣泛開展的教育變革。隨著人文主義的抬頭,原本的神學主流開始受到挑戰。不過神學也不是吃素的,若是不牴觸教廷便給予支持,但只要有提出與神學衝突的人都會被視為異端,這些「異端」在接受教庭審判時,若不改口承認自己是錯的,最後就是走上火葬場。由此可見雖然歐洲當時對人文開始重視,卻還沒有辦法接受這個劇烈的改變。
・2016/04/21
阿拉伯承接了亞歷山卓鍊金術、印度鍊金術以及中國鍊丹術的精華,發展出屬於自己的阿拉伯鍊金術,不過其中心思想還是源於赫密士的《翠玉錄》,其中代表名家就是鍊金術士賈貝爾,他是個黃金狂熱者,他認為只要有鍊金液這種催化劑就可以使所有的金屬轉化為黃金,而這裡的鍊金液就是未來歐洲人口中的賢者之石。
・2016/04/20
14 世紀的歐洲,從文藝復興至科學革命,是鍊金術最後一次躍然於「科學」的舞台上。鍊金術伴隨著文藝復興的催化,再次發光發熱,在無限燦爛的光景背後,即將迎來的卻是鍊金夢碎的現實。不過這場長達 2000 年的美夢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魔力,才能夠在數度劫難中多次浴火重生?而經歷科學革命後的鍊金術餘燼,又在未來的科學發現研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2016/04/18
十七世紀被稱為是天才的世紀,我們所熟知的牛頓、克普勒還有波以耳,都是活躍於這個年代。而這些天才們,也讓當代科學有了很大的躍進。但好像聽來聽去,怎麼好像天才都在歐洲,偉大的發現也都是洋人的東西。難道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歐洲人都是好棒棒,亞洲人都好笨笨嗎?
・2016/03/31
歷史的脈絡可以幫助我們學習科學,而且還有機會發現科學家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神聖不可侵。12月22日在胖地台北,泛科學的專欄作者張瑞棋帶著《科學史上的今天》,和我們分享科學家背後鮮為人知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