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7/08/07
社會學家要到處跑、進入不同場域去了解社會?還是關在自己的研究室裡面埋首研究?黃敏雄覺得重要的是去提出一個自己覺得重要、有意義的研究問題,然後透過大量具代表性的資料去回應及呈現這樣的問題。提出一個不是只有自己關心的議題,是社會有興趣、想要知道的!像是透過研究數據,平均來看偏鄉或城市雖有顯著的差異,可是在都市或介於兩者之間中間地帶的城鎮,有更多學習低落的學生存在。
・2017/08/05
此訪問發生在 5/13 號禮拜六清晨,由 R 編、Y 編與數感實驗室共同創辦人賴以威線上與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數學大觀念》作者亞瑟.班傑明教授對談,討論教授眼中的數學教育以及數學的美妙。
・2017/08/02
也因為在這個宇宙裡,我是一個念傳播跟語言的文科生科學網站總編輯,我才得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待科學,去向科學家提問,重新彌合科學與許多跟我一樣曾跟科學斷交的人之間的關係。我發現科學家也有自己的問題,他們也需要科學傳播人協助他們,來做更好的跨領域交流,我們就跟大型強子對撞機一樣,讓各種專業知識得以互相碰撞。
・2017/08/01
作為科學傳播工作者,我常被問的問題是「該如何讓孩子愛上科學?」 我的女兒跟泛科學同年,都是 2011 年誕生,所以我也會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但當我陪著她成長,我很快就發現,這問題搞錯了方向。
・2017/07/24
臺灣的技職教育,特別是與工業相關的高等技職教育,在過去20 年的改制浪潮中,有著結構上根本的變化。原本所強調與產業結合的實作精神,在競逐升格、競逐學生、競逐排名與競逐經費的雜務中逐漸消磨。技職教育的基本目的就是為了學生畢業後能與職場立即接軌,因此臺灣現有及未來的產業型態,都會直接衝擊著技職教育的成敗;臺灣的技職教育能否重新茁壯,與臺灣的產業發展是否能再度蓬勃,有著絕對相依相附的關係。因此不管是教育部在體制變革上的努力,或是學校端在教學規劃上的巧思付出,都必須要扣緊未來產業發展的需求。在工業技術以跳躍狀發展的今日,新的創業型態與新的就業模式會是什麼樣的面貌?而適合臺灣發展的又是什麼樣性質的產業?是持續發展像電子代工業這種可以收納大量就業人口的類別?還是高額資金與高階人才集中的生技產業?抑或是力求創新突圍的個別中小企業?。今年的張昭鼎紀念研討會,討論的主題就是聚焦在未來工業發展下的就業與創業浪潮中,臺灣的技職教育要如何進行變革以因應。
・2017/01/28
2016 年 9 月 7 日,東京,半夜小雨,白日天氣晴。這是我第一次到日本、到東京,也是本世紀第一次進動物園。在我出生前整整一百年,西元 1882 年上野動物園成立。
・2016/12/29
現在的教育如同一副對聯說明:上聯是批判性思考,下聯是探究式學習,橫批翻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