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21/09/23
賽局理論下的「穩定婚姻」,並不是所有人都沒有怨言,而是找不到更好的對象。而兩首古詩中的婚姻問題,正好能套用賽局理論來解釋。
・2017/05/27
你知道自己是什麼「性」格的人嗎?這裡的性格指的並不是個性(personality trait),是指你在性愛方面的特徵是什麼?你是一個性慾望很強的人嗎(糟糕這樣問會不會太露骨)?每次做愛的時候你會有擔憂或害怕嗎?
・2017/04/20
說到依賴型,往往誤會成是嬌弱型,但其實他們的行動力、社交性都很高,能幹的人也很多,只是他們沒有自信不靠任何人自己一個人活下去,必須依賴某個人,藉由奉獻給那個人才能覺得安穩。當然,這不只是女性,男性也有這類型的人。雖然他們很會做人,但是優柔寡斷又八面玲瓏的個性屢屢成為他們招來誤解或麻煩的原因-─人太好了,太溫柔了,結果卻導致反效果。
・2017/04/20
在人格形成中,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依附情感」(Attachment)。依附情感是出生之後一年半內與母親形成的半永久式情感牽絆,而在十五到二十歲之間,一個人的依附形式就幾乎確定了,也會進一步形成人格、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依附關係分為「安定型」與「不安型」,唯有了解自己的依附形式和人格,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愛情。
・2017/04/20
對逃避型的男性而言,會覺得自戀型的女性幾乎是抬頭挺胸、過度充滿自信的人物。對自戀型的女性來說,纖細又像是耐陰植物的逃避型男性,會引發她的保護本能想要變成他的太陽,同時也會讓她有似乎可以支配又無法支配的焦慮感,或沒有什麼回應的感覺。這個組合可能會使兩者都感覺有某些地方並非本意,演變成燃燒不完全的人生。
・2017/04/01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絕對理性的冷硬派實驗室中,尋找甜到心痛
・2016/05/26
如果小時候你的爸媽離婚,長大之後,你自己也較容易離婚嗎?答案是YES,毫無懸念,研究婚姻多年的 Amato 發現,如果你爸媽還在你年紀越小的時候離婚,對你的影響越大。更悲慘的是,你可能會複製爸媽的情感狀態到自己的婚姻裡面──換句話說,如果你爸媽離婚,你比其他人更有可能會離婚,如果你沒離婚,那麼你們的感情大概也不會太好。
・2015/02/02
首先,常做愛的人比起不常做愛的人,更愛彼此。在一項調查13000人的研究裡,16%受訪者說他們至少已經一個月沒有性愛了,他們比起其他人更不快樂。但聰明的你一定也想過,這個結果也可以反過來看:正因為他們不愛彼此,所以不常做愛。
・2015/01/30
「市面上」流傳一種說法,兩人結婚前如果同居一陣子,看看彼此是不適合,不合的話就分開,合的話再進入婚姻。遺憾的是,這樣的想法可能是錯的! 婚前同居能促進幸福嗎?Smock等人指出「同居者在五年內有 55%的同居人會結婚、40%的人會就此結束關係,只有 1/6 的同居人會最少持續 3 年;1/10 的同居人會超過 5 年」。國外大量的研究都看見,婚前同居者溝通品質較差、滿意度較低、離婚率較高;國內學者的研究更發現,同居者普遍年齡與教育程度較低、對婚姻的看法較為傳統,更重要的是,婚後的滿意度較低。
・2015/01/15
我寫過很多篇有關背叛或劈腿的文章,但這麼多年來,有兩個問題還是非常費解:1.是不是真的有所謂的「劈腿性格」?人家說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是真的嗎?如果當初是小三扶正,對方會不會比別人更容易再劈? 2.為什麼會有「自願性小三」?為什麼明明有些人知道對方已經有伴侶,還要介入這段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