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到舊 由舊到新 日期篩選

・2014/08/06
夏天的游泳池與其說是游泳,不如說是泡水;有時人多到連要游五公尺都很難,手一划腳一踢都會打到人踢到人...更別提人一多,水質就變差了。 水質變差有很多原因,包括大家的汗水以及身體上的皮屑等等,雖然泳池總是要大家入池前要先沖洗一下,但是當人多到一個程度時,再怎麼沖洗其實那麼多人的汗水跟皮屑以及皮膚上的分泌物,還是會讓水質下降到不很理想的程度;更不要提總有一些人認為都要下泳池了,幹嘛要沖洗呢?小時候,家中的長輩還會認為既然都游泳了,回家就不用洗澡了呢!
・2014/08/04
長時間的塞車消磨人心也浪費汽油,更會排放出多餘的廢氣造成污染,難道就沒有好的號誌設定可以讓交通變得更順暢嗎?麻省理工發展了新的號誌控制演算法,可以有效減少22%的行車時間。
・2014/08/02
南部科學工業園區在台南和高雄分別佔地 1043 和 570 公頃,園區內產業含括半導體、光電、太陽能、LED、精密機械、通訊和生技。一旦發生災害, 可能引發複合型災害,對於勞工安全和工廠產能都會引發巨大損失,在防救災的課題上,需要思考多於一般都市防災之外的工廠管理思考面向。
・2014/08/02
究竟什麼是天然災害告警系統(DWS)?除了即時偵測之外,高鐵平日有未雨稠繆的措施嗎?面對旅客抱怨延誤時,高鐵仍選擇暫停行駛的考量為何?本篇專訪邀請到了台灣高鐵營運安全室的蘇文傑經理、以及行控中心的任以永副主任,為我們深入淺出解答這些問題。
・2014/08/02
隨著資通科技的發達和普及,救災相關的平台在網路上紛紛湧現。工研院開發的「GeoThings 救災資訊協調平台」,著眼於如何在大量的資訊流之中,提供救援單位更好的協調工具,也透過災情回報的機制,讓救援單位更了解各地的物資與人力分布情形,避免社會資源的重複和浪費。
・2014/08/02
天災發生時,當務之急是災區的對外聯絡。除了透過災區僅存的固網通信外,仍可運用無線通信技術,例如微波、行動電話及衛星通信進行聯絡,尤其是後兩者具備高度機動性,可以在最短時間內進行警告通報以避免災害擴大,並提升救難能量。
・2014/08/02
電力已經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面對台灣頻繁多樣的天災加上電力系統的特性,使台電更須小心翼翼。本次專題我們來到台電總管理處,訪問台電是如何強化電力網路面對災害的防禦能力,以及災時如何有效處置,加快救災速度與復電,把災害降到最低。
・2014/08/02
每當重大災害來臨時,人們總不免擔心會不會停電、網路與手機能否暢通、交通運輸會不會中斷等民生問題,而產業界人士也會憂慮災害會不會影響廠房運作。在這些相關的防救災工作當中,國營與民營企業扮演吃重的角色。
・2014/08/01
「啊!餅乾掉到地上了!」 「沒關係,趕快撿起來就還可以吃!」 你一定聽別人這樣講過,只要沒超過五秒鐘,就可以把掉到地上的東西放進嘴裡。這樣真的沒問題嗎?有實驗精神的人會告訴你,「安啦,上次我很快撿起來吃掉,結果沒有拉肚子,所以你可以放心吃,不會有事的。」 我們來想想到底有沒有道理。如果五秒內可以吃,超過五秒就不該吃,那這五秒內一定發生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
・2014/07/31
過去可學家只能隨機測試不同材料的性質,現在科學家發現了高溫超導體的特性,若掌握了超導體的成因,將有助於開發超導材料。